第二百二十六章 膠州灣(上)
第230章 膠州灣(上)
八月二十七日。
高大的海滄船停靠在碼頭上,身穿勁裝的陳銳立在甲板上,時而昂首遠眺陸地,時而俯首看著正在下船的士卒。
「之前跑了兩趟,聽說過此地。」身邊的毛海峰說到:「此為麻港,形如喇叭,由此地北上,最是便捷。」
陳銳笑了笑,輕聲道:「日後,此地稱為膠州灣吧。」
毛海峰愣了下,為一地命名,尋常村落長者亦可,但為一港口命名,非尋常人物可為。
從這句話中,毛海峰能感受到金戈鐵馬的味道,也能清晰的感受到陳銳的信心。
其實陳銳沒有想那麼多,因為前世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膠州灣。
毛海峰猶豫了會兒,「說起來,在下擅水戰,更擅操舟。」
陳銳轉回身子,雙目盯著毛海峰,片刻後才道:「不用。」
「不用,不是因為不信任你,而是還沒有到時候。」
「再等等吧。」徐渭難得的沒有展現他尖酸刻薄的一面,而是口吻溫和的說:「此次已經幫了大忙了。」
這一次,為了儘快將護衛軍送入山東,陳銳親自去了崇明島一趟,毛海峰率二十多艘海船運送兵丁,還借給了一百多支鳥。
若非信任,陳銳怎麼敢冒這樣的險呢?
徐渭在心裡琢磨,陳銳的眼光實在犀利,毛海峰此人與尋常海商的確大為不同,甚至有意率部參戰。
「海路就拜託你了。」陳銳已經瞄見了碼頭處的老哈,輕聲道:「我留了五百新兵在劉家莊,若是戰事僵持,還請毛兄弟護佑海路。」
「必然萬全。」毛海峰慨然應諾,後退兩步,作揖行禮,「預祝大捷。
3
陳銳扶起毛海峰,!「北地淪喪,民生艱難,多少人家破人亡,但亦是我輩奮起,建功立業之機。
「此戰必勝!」
一刻鐘後,小船上岸,老哈帶著閻丁等斥候已經清出了一片區域。
「如何?」陳銳沒有先問軍情,而是看向了周君佑。
周君佑立即回道:)「三團先行登陸,向西北方向布防,二團停駐在附近,一團北上,正在搜集船隻。」
「我是昨日抵達麻港,已然派了人手查探周邊。」老哈迅速道:「大沽河左右兩岸有三個鎮子,已然將地點告訴周君仁了。」
周君仁點頭道:「讓廉鍾親自去了。」
膠萊河可能是天下最特殊的一條河流,因為它兩頭都是通海的,一頭是膠州的麻港,另一頭是萊州府北部的膠水的入海口,萊州灣海倉。
不過這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元朝挖掘的人工運河,將膠水與大活河相連形成的。
但元朝時候只用了幾年,就因為河窄水淺而廢棄。
所以,護衛軍從膠州灣登陸後,是需要步行北上,才能走大沽河。
陳銳環顧四周,看人都到齊了,點頭道:「開始吧。」
閻丁已經將地圖鋪在了地面上,徐渭只看了兩眼,就笑道:「此戰,斥候為頭功。」
地圖非常的詳細,顯然老哈、閻丁等人非常盡力,各個城鎮、山丘的位置,河流走向都極為詳盡。
老哈只簡單的講述了濟南的兵敗,通過潰逃的明軍士卒知曉,濟南、青州已然沒有成建制的明軍了,李邦珍倒是沒有投靠韃,而是南下在濟南府南部的萊蕪縣一代大肆劫掠。
陳銳嘆了口氣,真是頭大—-突然冒出個李邦珍,也不知道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
事實上真的有,歷史上今年九月,李邦珍在北直隸廣平府曲周縣聚眾起串右二下「前日,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登州軍退入平度州,不過損失不算大。」老哈繼續說:「輕騎千餘,李淶所部的兩千騎兵如今大半都在汶水縣周邊。」
「戚元敬魔下千餘騎兵,三千餘步卒,時而堅守,時而出擊,倒是扛得住,但破敵很難。」
周君仁忍不住問道:「鞋可有後援?」
不等老哈開口,周君仁就牢騷道:「都說江南水路縱橫,沒想到山東也不差啊!」
的確如此,戚繼光從萊州府最西側的濰縣一路退到萊州府東側的平度州,光是百餘里長的大河就有白狼水、濰汶水、膠水三條。
「不太清楚。」老哈回道:「至少兩日前,韃靶只留了小股兵力在昌邑縣,搜刮糧草,未見步卒。」
徐渭伸手比劃了下距離,「韃輕騎二十一日抵濰縣,六日了,步卒應該趕得上的。」
這時候,老哈身後的一名大漢突然開口道:「不可能,步卒只會劫掠地方。」
陳銳記憶力很好,「趙鼎—何以如此斷定?」
「若有韃,或會來萊州,但步卒大都為北地漢軍。」趙鼎扯了扯嘴角「有道理。」閻丁摸了摸下巴,「就算李淶也未必肯來攻登州軍,只是被韃所迫。」
「嗯嗯。」老哈也反應過來了,噴噴笑道:「大哥,這次韃靶擊敗山東軍後,急攻登州軍,就是為了戚繼光首級呢。」
「嗯?」陳銳有些意外。
老哈解釋道:「二十二日我與戚元敬擒下七八個斥候,懸賞大哥與戚元敬首級,既有金銀,且有萬戶之封。」
「也是。」周君仁嘿嘿笑道:「通州一把大火,魚台一戰更是殺得脫脫遁逃。」
陳銳沒有理會,視線在地圖上來回掃動,突然加重語氣問道:「都是輕騎?」
「都是輕騎,前後四日,不管是漢騎還是韃,均未見重騎。」老哈很確鑿的說:(「而且以重騎的速度,也來不及趕到-更何況還有三條大河。」
徐渭補充道:(「之前我詳細問過君佑、君仁、司馬,韃脫胎於蒙古,
但已然大不同了。
當年蒙古一兵數馬,且有附庸,所以即使是重騎,也能跟得上行軍速度,而如今韃靶並非如此。」
「那倒是可以試一試。」陳銳在心裡琢磨了下,有事無巨細的問了老哈、閻丁很多細節。
護衛軍北上山東,不可能不遭遇騎兵,相關的陣列已經演習了很久,三千輕騎,實在是個不錯的試驗對象。
視線在周君佑、周君仁、樓楠、葉邦榮臉上一一掃過,陳銳才開口道:
「分兵進擊。」
「搜集船隻,全軍由大沽河北上。」
八月二十七日。
高大的海滄船停靠在碼頭上,身穿勁裝的陳銳立在甲板上,時而昂首遠眺陸地,時而俯首看著正在下船的士卒。
「之前跑了兩趟,聽說過此地。」身邊的毛海峰說到:「此為麻港,形如喇叭,由此地北上,最是便捷。」
陳銳笑了笑,輕聲道:「日後,此地稱為膠州灣吧。」
毛海峰愣了下,為一地命名,尋常村落長者亦可,但為一港口命名,非尋常人物可為。
從這句話中,毛海峰能感受到金戈鐵馬的味道,也能清晰的感受到陳銳的信心。
其實陳銳沒有想那麼多,因為前世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膠州灣。
毛海峰猶豫了會兒,「說起來,在下擅水戰,更擅操舟。」
陳銳轉回身子,雙目盯著毛海峰,片刻後才道:「不用。」
「不用,不是因為不信任你,而是還沒有到時候。」
「再等等吧。」徐渭難得的沒有展現他尖酸刻薄的一面,而是口吻溫和的說:「此次已經幫了大忙了。」
這一次,為了儘快將護衛軍送入山東,陳銳親自去了崇明島一趟,毛海峰率二十多艘海船運送兵丁,還借給了一百多支鳥。
若非信任,陳銳怎麼敢冒這樣的險呢?
徐渭在心裡琢磨,陳銳的眼光實在犀利,毛海峰此人與尋常海商的確大為不同,甚至有意率部參戰。
「海路就拜託你了。」陳銳已經瞄見了碼頭處的老哈,輕聲道:「我留了五百新兵在劉家莊,若是戰事僵持,還請毛兄弟護佑海路。」
「必然萬全。」毛海峰慨然應諾,後退兩步,作揖行禮,「預祝大捷。
3
陳銳扶起毛海峰,!「北地淪喪,民生艱難,多少人家破人亡,但亦是我輩奮起,建功立業之機。
「此戰必勝!」
一刻鐘後,小船上岸,老哈帶著閻丁等斥候已經清出了一片區域。
「如何?」陳銳沒有先問軍情,而是看向了周君佑。
周君佑立即回道:)「三團先行登陸,向西北方向布防,二團停駐在附近,一團北上,正在搜集船隻。」
「我是昨日抵達麻港,已然派了人手查探周邊。」老哈迅速道:「大沽河左右兩岸有三個鎮子,已然將地點告訴周君仁了。」
周君仁點頭道:「讓廉鍾親自去了。」
膠萊河可能是天下最特殊的一條河流,因為它兩頭都是通海的,一頭是膠州的麻港,另一頭是萊州府北部的膠水的入海口,萊州灣海倉。
不過這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元朝挖掘的人工運河,將膠水與大活河相連形成的。
但元朝時候只用了幾年,就因為河窄水淺而廢棄。
所以,護衛軍從膠州灣登陸後,是需要步行北上,才能走大沽河。
陳銳環顧四周,看人都到齊了,點頭道:「開始吧。」
閻丁已經將地圖鋪在了地面上,徐渭只看了兩眼,就笑道:「此戰,斥候為頭功。」
地圖非常的詳細,顯然老哈、閻丁等人非常盡力,各個城鎮、山丘的位置,河流走向都極為詳盡。
老哈只簡單的講述了濟南的兵敗,通過潰逃的明軍士卒知曉,濟南、青州已然沒有成建制的明軍了,李邦珍倒是沒有投靠韃,而是南下在濟南府南部的萊蕪縣一代大肆劫掠。
陳銳嘆了口氣,真是頭大—-突然冒出個李邦珍,也不知道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
事實上真的有,歷史上今年九月,李邦珍在北直隸廣平府曲周縣聚眾起串右二下「前日,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登州軍退入平度州,不過損失不算大。」老哈繼續說:「輕騎千餘,李淶所部的兩千騎兵如今大半都在汶水縣周邊。」
「戚元敬魔下千餘騎兵,三千餘步卒,時而堅守,時而出擊,倒是扛得住,但破敵很難。」
周君仁忍不住問道:「鞋可有後援?」
不等老哈開口,周君仁就牢騷道:「都說江南水路縱橫,沒想到山東也不差啊!」
的確如此,戚繼光從萊州府最西側的濰縣一路退到萊州府東側的平度州,光是百餘里長的大河就有白狼水、濰汶水、膠水三條。
「不太清楚。」老哈回道:「至少兩日前,韃靶只留了小股兵力在昌邑縣,搜刮糧草,未見步卒。」
徐渭伸手比劃了下距離,「韃輕騎二十一日抵濰縣,六日了,步卒應該趕得上的。」
這時候,老哈身後的一名大漢突然開口道:「不可能,步卒只會劫掠地方。」
陳銳記憶力很好,「趙鼎—何以如此斷定?」
「若有韃,或會來萊州,但步卒大都為北地漢軍。」趙鼎扯了扯嘴角「有道理。」閻丁摸了摸下巴,「就算李淶也未必肯來攻登州軍,只是被韃所迫。」
「嗯嗯。」老哈也反應過來了,噴噴笑道:「大哥,這次韃靶擊敗山東軍後,急攻登州軍,就是為了戚繼光首級呢。」
「嗯?」陳銳有些意外。
老哈解釋道:「二十二日我與戚元敬擒下七八個斥候,懸賞大哥與戚元敬首級,既有金銀,且有萬戶之封。」
「也是。」周君仁嘿嘿笑道:「通州一把大火,魚台一戰更是殺得脫脫遁逃。」
陳銳沒有理會,視線在地圖上來回掃動,突然加重語氣問道:「都是輕騎?」
「都是輕騎,前後四日,不管是漢騎還是韃,均未見重騎。」老哈很確鑿的說:(「而且以重騎的速度,也來不及趕到-更何況還有三條大河。」
徐渭補充道:(「之前我詳細問過君佑、君仁、司馬,韃脫胎於蒙古,
但已然大不同了。
當年蒙古一兵數馬,且有附庸,所以即使是重騎,也能跟得上行軍速度,而如今韃靶並非如此。」
「那倒是可以試一試。」陳銳在心裡琢磨了下,有事無巨細的問了老哈、閻丁很多細節。
護衛軍北上山東,不可能不遭遇騎兵,相關的陣列已經演習了很久,三千輕騎,實在是個不錯的試驗對象。
視線在周君佑、周君仁、樓楠、葉邦榮臉上一一掃過,陳銳才開口道:
「分兵進擊。」
「搜集船隻,全軍由大沽河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