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多出來的記憶
安溪縣境內有條小河,名為安溪,這安溪縣正因此得名。安溪北面有一座小山名為青溪山。山上有座青溪觀,一位老道士帶著十七八個徒弟在此落腳,開宗立派,取名就叫青溪派。
青溪派雖人數不多,卻非尋常凡人幫派可比。老道士修為已至築基之境,門下弟子也皆是練氣中後期的高手,在平原郡內,也算得上一股不容小覷的二三流修仙勢力。
今日老道士派遣大弟子馮科,領數位師弟下山,前往安溪縣城採購日常所需。一行人晨光初照便離了青溪山,至巳時已至坊市,卻不料偶遇一妖物。那妖物周身灰霧繚繞,形態詭異,猛然間撲向一名在商鋪前嬉戲的孩童。
馮科二話不說,拔劍便刺,卻見灰霧涌動,一時竟難以寸進。其他師弟見狀,趕忙拔了劍將妖物圍在當中,將那孩童與妖怪隔開。
商鋪夥計趕忙跑過去將自家老闆的兒子抱起,高聲稱謝同時腿上也一刻未曾停留,懷抱稚童飛也似的沖回屋內,緊閉店門,僅留下空中的謝語仍舊飄蕩。
練氣期的修士仍舊修的仍舊是真氣,只是比尋常練武的凡人武者更加綿長,但終究未入築基,未得真元,法術上能力有限。
而青溪派即使在平原郡這麼個小地方,充其量也不過是二三流的小勢力,門內弟子手段匱乏,多數時候尚不如武人手段管用。故而幾人外出時多半也是背劍而行,做武人打扮。如今見妖怪逞凶,自是紛紛拔劍救人,將那妖怪圍在中間,欲要為民除害。
卻見那妖怪被圍,顧不得孩童,周身灰霧涌動,愈發的濃郁。依稀可見那妖三角頭顱上兩盞碩大的燈籠似的紅眼緊盯著眼前的青衣漢子露出不屑的神情。忽然一柄狹長的叉子電射而出,刺向一旁的灰衣青年。
那青年學藝多年,未得師父允許不曾下山走動。如今初次下山,正思行俠仗義,正趕上這妖怪行兇正欣喜異常。眼見妖怪看向大師兄,自己這邊稍稍放鬆了警惕。不曾想妖怪竟然偷襲,一時間竟來不及閃躲格擋,被那狹長的利叉從心口插入,透體而出,眼見是活不成了。也不知這青年臨死前是否會抱怨一句這俠客當真不是好當的。
卻見那利叉穿透了青年後竟又回卷,連帶著青年屍身一起電射而回,灰霧中間張了大口,竟直接屍身捲入口中,灰霧一時間又濃郁了幾分。
眾人見狀驚駭莫名,那快如閃電的利叉,竟是此妖的舌頭!
馮科眼見朝夕相處的師弟慘死,雙目圓睜,幾乎要噴出火來。他噴出一口精血於劍上,一劍刺向灰霧,誓要與妖怪拼命。
其餘弟子見狀,也紛紛效仿,噴出精血,搶攻而上。只見那灰霧涌動,妖怪身形一矮,猛然向上跳起,一躍數丈高,躲過眾人的攻擊,竟是吃完就走,毫不留戀。
眾人凝聚真氣,提劍便追,一路你追我趕,漸行漸遠。
安溪縣衙後堂,此時氣氛肅然。縣令端坐於主位,其他縣丞、主簿、典史、稅課等等官吏俱在,巡檢司張龍敬陪末座。正因有差人來報,坊市之中有妖怪現身,殺一人後逃走。有認識的商鋪掌柜證實,被殺之人是青溪山上修行的弟子。
如今安溪縣鬧妖精鬧得厲害,家家戶戶人人自危,凡人之軀如何敵得過這妖怪之力!如今這青溪山上的練氣士居然都遭了毒手,更是令眾人膽顫心驚。過不多時,又有差人來報,發現另外四具屍體。自此青溪派下山諸人盡折於此。
聽的差人稟報,主位的縣令大人終究忍不住出聲道:
「這……可如何是好?此事恐怕需要立刻上報郡府,請北斗派高人前來降妖了!但不知妖怪如今身在何處,暗中又是否有賊人覬覦。眼下須一位武功高強之人前往郡府求援,幾位巡檢可否走一趟?」
這北斗派卻不是青溪山上那種小門小戶所能比,在安林國素有北地第一大派之稱,門中練氣士不下兩千,聲勢斐然,在整個安林國修行界也是數得著的一流大派,安林國北方的平原郡、平安郡、北林郡東部以及天水郡南部盡受其保護。
雖然北斗派山門在平安與北林兩郡交界的北斗山之中,但於各郡城中時刻有一名金丹長老、多名築基真傳弟子坐鎮,負責保護郡城及往下轄各縣降妖。
聽聞主官點到巡檢,張龍念及崔巡檢家中妻子有孕正待產不宜外出公幹,而楊巡檢年事甚高,出聲道:「由卑職前往走一趟吧。」
那縣令聞言,當即令師爺起草文書交予張龍,又叮囑其無需前往郡府官衙,直接去往北斗派駐地,儘早傳訊,以保安溪平安云云。
張龍一邊命人取了刀劍,一邊趕忙打發人往自家告知妻子自己外出公幹,叮囑其日日禁守門戶看護孩童等等。不足一刻時,萬事已然齊備,張龍翻身上馬,向郡城疾馳而去。
張龍一路策馬急行,申時已至北斗派駐地,交了文書後不久,即被駐地長老召見。待張龍一一稟明諸般問話後,那長老起身道:「你自行返回便可,老夫先行一步。」
言罷出門斜飛而起,其速驚人,竟遠超奔馬,留張龍一臉羨慕的看著長老遠去。半晌,待張龍緩過神來,另有弟子過來,引張龍退去,只留駐地眾弟子竊竊私語。
張龍走後,陳瑤在家始終放心不下,心慌意亂,半日裡來針線也做不下去,悶坐房中竟不知碰碎了幾盞茶碗。
卻說當日張長生接收到的記憶卻不僅僅是小黑六歲不到的記憶,另有一股龐大駁雜的信息一股腦的砸進了腦海之中,不知其來處。
張長生獨坐思量,這股龐大的記憶究竟從何而來,莫非自己穿越到了穿越者身上?抑或是穿越到了奪舍者身上?
根據那股記憶看,這世界可是有仙人的。仙人壽元雖是大漲,但也不是長生不死。壽元將盡總有些不甘失敗的老傢伙妄圖再續長生,而奪舍他人。只是奪舍一事乃是修仙界大忌,若被他人知曉自是人人得而誅之,世界之大再無容身之處。
自己既然穿越,那便宜老爹求來的秉文二字自是不準備再用了,自己即名長生,不走一走仙人之路也甚覺可惜,日後好說歹說也要求便宜老爹把自己送進山中學那練氣士的手段,修仙去。
只是眼下這身體,年齡不及六歲,平日裡又未曾得見過什麼仙人,也尚未啟蒙不曾閱讀過什麼書籍,無法解釋這見識的來處。故而這修仙之事也只能從長計議,絕不能漏了半點馬腳。
正思忖間,忽見天邊有流光閃動,卻是越來越近。
青溪派雖人數不多,卻非尋常凡人幫派可比。老道士修為已至築基之境,門下弟子也皆是練氣中後期的高手,在平原郡內,也算得上一股不容小覷的二三流修仙勢力。
今日老道士派遣大弟子馮科,領數位師弟下山,前往安溪縣城採購日常所需。一行人晨光初照便離了青溪山,至巳時已至坊市,卻不料偶遇一妖物。那妖物周身灰霧繚繞,形態詭異,猛然間撲向一名在商鋪前嬉戲的孩童。
馮科二話不說,拔劍便刺,卻見灰霧涌動,一時竟難以寸進。其他師弟見狀,趕忙拔了劍將妖物圍在當中,將那孩童與妖怪隔開。
商鋪夥計趕忙跑過去將自家老闆的兒子抱起,高聲稱謝同時腿上也一刻未曾停留,懷抱稚童飛也似的沖回屋內,緊閉店門,僅留下空中的謝語仍舊飄蕩。
練氣期的修士仍舊修的仍舊是真氣,只是比尋常練武的凡人武者更加綿長,但終究未入築基,未得真元,法術上能力有限。
而青溪派即使在平原郡這麼個小地方,充其量也不過是二三流的小勢力,門內弟子手段匱乏,多數時候尚不如武人手段管用。故而幾人外出時多半也是背劍而行,做武人打扮。如今見妖怪逞凶,自是紛紛拔劍救人,將那妖怪圍在中間,欲要為民除害。
卻見那妖怪被圍,顧不得孩童,周身灰霧涌動,愈發的濃郁。依稀可見那妖三角頭顱上兩盞碩大的燈籠似的紅眼緊盯著眼前的青衣漢子露出不屑的神情。忽然一柄狹長的叉子電射而出,刺向一旁的灰衣青年。
那青年學藝多年,未得師父允許不曾下山走動。如今初次下山,正思行俠仗義,正趕上這妖怪行兇正欣喜異常。眼見妖怪看向大師兄,自己這邊稍稍放鬆了警惕。不曾想妖怪竟然偷襲,一時間竟來不及閃躲格擋,被那狹長的利叉從心口插入,透體而出,眼見是活不成了。也不知這青年臨死前是否會抱怨一句這俠客當真不是好當的。
卻見那利叉穿透了青年後竟又回卷,連帶著青年屍身一起電射而回,灰霧中間張了大口,竟直接屍身捲入口中,灰霧一時間又濃郁了幾分。
眾人見狀驚駭莫名,那快如閃電的利叉,竟是此妖的舌頭!
馮科眼見朝夕相處的師弟慘死,雙目圓睜,幾乎要噴出火來。他噴出一口精血於劍上,一劍刺向灰霧,誓要與妖怪拼命。
其餘弟子見狀,也紛紛效仿,噴出精血,搶攻而上。只見那灰霧涌動,妖怪身形一矮,猛然向上跳起,一躍數丈高,躲過眾人的攻擊,竟是吃完就走,毫不留戀。
眾人凝聚真氣,提劍便追,一路你追我趕,漸行漸遠。
安溪縣衙後堂,此時氣氛肅然。縣令端坐於主位,其他縣丞、主簿、典史、稅課等等官吏俱在,巡檢司張龍敬陪末座。正因有差人來報,坊市之中有妖怪現身,殺一人後逃走。有認識的商鋪掌柜證實,被殺之人是青溪山上修行的弟子。
如今安溪縣鬧妖精鬧得厲害,家家戶戶人人自危,凡人之軀如何敵得過這妖怪之力!如今這青溪山上的練氣士居然都遭了毒手,更是令眾人膽顫心驚。過不多時,又有差人來報,發現另外四具屍體。自此青溪派下山諸人盡折於此。
聽的差人稟報,主位的縣令大人終究忍不住出聲道:
「這……可如何是好?此事恐怕需要立刻上報郡府,請北斗派高人前來降妖了!但不知妖怪如今身在何處,暗中又是否有賊人覬覦。眼下須一位武功高強之人前往郡府求援,幾位巡檢可否走一趟?」
這北斗派卻不是青溪山上那種小門小戶所能比,在安林國素有北地第一大派之稱,門中練氣士不下兩千,聲勢斐然,在整個安林國修行界也是數得著的一流大派,安林國北方的平原郡、平安郡、北林郡東部以及天水郡南部盡受其保護。
雖然北斗派山門在平安與北林兩郡交界的北斗山之中,但於各郡城中時刻有一名金丹長老、多名築基真傳弟子坐鎮,負責保護郡城及往下轄各縣降妖。
聽聞主官點到巡檢,張龍念及崔巡檢家中妻子有孕正待產不宜外出公幹,而楊巡檢年事甚高,出聲道:「由卑職前往走一趟吧。」
那縣令聞言,當即令師爺起草文書交予張龍,又叮囑其無需前往郡府官衙,直接去往北斗派駐地,儘早傳訊,以保安溪平安云云。
張龍一邊命人取了刀劍,一邊趕忙打發人往自家告知妻子自己外出公幹,叮囑其日日禁守門戶看護孩童等等。不足一刻時,萬事已然齊備,張龍翻身上馬,向郡城疾馳而去。
張龍一路策馬急行,申時已至北斗派駐地,交了文書後不久,即被駐地長老召見。待張龍一一稟明諸般問話後,那長老起身道:「你自行返回便可,老夫先行一步。」
言罷出門斜飛而起,其速驚人,竟遠超奔馬,留張龍一臉羨慕的看著長老遠去。半晌,待張龍緩過神來,另有弟子過來,引張龍退去,只留駐地眾弟子竊竊私語。
張龍走後,陳瑤在家始終放心不下,心慌意亂,半日裡來針線也做不下去,悶坐房中竟不知碰碎了幾盞茶碗。
卻說當日張長生接收到的記憶卻不僅僅是小黑六歲不到的記憶,另有一股龐大駁雜的信息一股腦的砸進了腦海之中,不知其來處。
張長生獨坐思量,這股龐大的記憶究竟從何而來,莫非自己穿越到了穿越者身上?抑或是穿越到了奪舍者身上?
根據那股記憶看,這世界可是有仙人的。仙人壽元雖是大漲,但也不是長生不死。壽元將盡總有些不甘失敗的老傢伙妄圖再續長生,而奪舍他人。只是奪舍一事乃是修仙界大忌,若被他人知曉自是人人得而誅之,世界之大再無容身之處。
自己既然穿越,那便宜老爹求來的秉文二字自是不準備再用了,自己即名長生,不走一走仙人之路也甚覺可惜,日後好說歹說也要求便宜老爹把自己送進山中學那練氣士的手段,修仙去。
只是眼下這身體,年齡不及六歲,平日裡又未曾得見過什麼仙人,也尚未啟蒙不曾閱讀過什麼書籍,無法解釋這見識的來處。故而這修仙之事也只能從長計議,絕不能漏了半點馬腳。
正思忖間,忽見天邊有流光閃動,卻是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