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和解
兗王府。
盛紘佝僂著身子,碎步進入偏廳,無意瞥見地上的女屍,心裡一緊,差點踉蹌摔倒,可看第二眼,驚覺不對。
這具女屍雖然穿著他女兒的衣服,但明顯不是他的女兒,耳朵不像、手指也不像、還有這頭髮……
他搖了搖頭,向廳堂里的各位貴人見禮,「見過邕王殿下,見過兗王殿下,見過兩位小王爺,見過李大人……」
兗王打斷了盛紘的絮叨。
「行了,不必多禮,盛大人,解釋清楚吧,你家大姑娘是怎麼回來的?又或者說,是不是她從未被人擄走過?」
盛紘又糾結了一會兒,為了救回嫡子,他也只能收起本就不多的良心了。
「回兗王殿下,下官的大女兒確實被人擄走了,不過擄走她的並非賊人,而是……忠勤伯爵府!」
袁文純以為盛華蘭真的回了盛家,內心忐忑不安,多次望向趙宗實求助,心虛極了,此時聽到盛紘將罪名甩到了忠勤伯爵府的頭上,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面色逐漸紅潤。
他差點噴出一口老血,「盛紘!你在胡說些什麼?我們袁家怎麼可能擄走自家兒媳?簡直滑稽可笑!就算忠勤伯爵府要對付你的女兒,還需要派人當街擄走她?有什麼事情不能在後宅處理?」
盛紘想起大女兒這些年受的委屈,也是怒火中燒,「因為你們想要她徹底消失,藉此侵吞她的嫁妝!還有我們盛家的贖金!這是華兒親耳聽到的!還能有假?」
盛家大房在老家宥陽是有名的富商,他們與走上仕途的二房一脈同氣連枝、互相扶持,盛紘為大房的商路提供官場上的人脈,大房也會每年送金銀進京,讓盛紘打點關係。
所以,盛家非常有錢,這也是當初盛華蘭能高嫁忠勤伯爵府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盛華蘭的女兒還在忠勤伯爵府,就算盛華蘭死了,她的嫁妝也要留給女兒,留在忠勤伯爵府。
袁文純跳了起來,大聲罵道:「盛華蘭在哪兒?我要見她!這個賤婦,膽敢詆毀夫家,簡直不知廉恥!」
「妄想!我告訴你袁文純,你們忠勤伯爵府做出這等醜事,還想見我的女兒?你可知她逃回來的時候,體無完膚,渾身布滿淤青和傷痕,都是被你派的那幾個嬤嬤給打的!」
盛紘也指著袁文純,吼了回去。
袁文純呆若木雞,急忙向在場的眾人解釋:「什麼嬤嬤?我們忠勤伯爵府根本沒有派什麼嬤嬤!」
邕王看不下去了,出聲問道:「盛大人,你家大女兒何在啊?」
盛紘恭敬行禮,「回邕王殿下,小女受了很大的驚嚇,臉上又有淤青浮腫,這幾天不便露面,等她休息三日,下官再帶她去忠勤伯爵府商議和離之事。」
兗王見時機成熟,笑道:「兄長,盛大人親自上門解釋,已經很有誠意了,你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他也不在意盛紘說的是真是假,反正盛家的證詞幫他洗脫了罪名,接下來就該邕王頭疼了,今晚之事若是這般收場,官家少不了又是一通責罰。
不等邕王繼續發問,兗王直接送客,「盛大人,帶著你家兒郎回去吧,其中的誤會有本王幫你們向官家說情,盛家定會無事的。」
「多謝兗王殿下。」
盛紘面色如常地拜下,到底是老江湖了,足以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實則內心即慶幸又高興。
他快步來到盛長柏的面前,「走吧,回家看我怎麼收拾你。」
袁文純不禁暗罵邕王真是個廢物,難怪一直在爭儲的博弈里處於下風,現在為了自保,他甚至產生了出賣邕王的念頭。
「你們不能走!兗王殿下,他在胡說,我們忠勤伯爵府沒有派人擄走盛華蘭!」
兗王讓身邊的護衛去送盛家父子出府,自己冷冷看著袁文純,仿佛在看一個死人,「笑話,如果不是你們忠勤伯爵府賊喊捉賊,難道真是我兗王府殺了盛家女不成?」
袁文純駭然失色,「殿下,我沒有此意啊!」
兗王喝道:「本王看你就是這個意思!你不是懷疑本王綁走了盛家女嗎?還去官家面前告狀?原來是你們自己所為,這可是欺君!你好大的膽子!來人!將此獠壓下去,交給皇城司!」
就連皇城司的李思平都感到一絲意外,兗王居然發善心了?沒有攀扯邕王?
袁文純被王府護衛拖了下來,消失前仍在自辯清白:「我沒有!我沒有欺君,盛華蘭真的被人擄走了!殿下如果不信,和我同去盛家查看,盛華蘭一定不在那兒!」
兗王漠視不語。
邕王也選擇了棄刀,他自以為「目的」已經達到了,正準備帶著梅兒進宮翻案。
至於什麼盛家、袁家,以及被兗王抓到的這些邕王府護衛都可以捨棄,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
兗王也以為梅兒在邕王的手裡,「兄長,借一步說話?」
「哼,本王倒要看看你還想要如何。」
邕王趾高氣揚,與兗王一道進了偏廳的耳房。
趙宗實也有跟進去的想法,現在只有他知道失手了,梅兒並不在他們手裡,他此時只想儘快告知父王,以免父王接下來做出錯誤的決定。
可惜,趙宗楚搶先一步攔住了他,兩個兒子就這麼互不相讓,一起守在了門口,親自為自己的父親站崗。
耳房裡。
邕王好似勝券在握,漫不經心的問道:「你想說什麼?」
兗王同樣以為邕王抓住了籌碼,所以剛剛才做出退讓,將欺君之罪只掛在了袁文純的頭上,沒有牽連邕王。
「鬧到現在這種地步,已是無法收場,不如你我各退一步?如何?」
邕王挑眉,「怎麼退?」
兗王雙手攏袖,低聲說道:「我知道那個盛家的丫鬟在你的手裡,把她還給我……」
「不可能。」
邕王果斷拒絕。
兗王也是先漫天要價,然後再討價還價,他知道邕王從他這兒搶走了翻案的關鍵人物,不可能交還給自己。
「好,我可以不要那個丫鬟,但你得幫我殺一個人,只要這個人死了,我便不再追究今晚發生的所有事情。」
邕王來了興趣,你老小子殺了這麼多宗親,還有誰不敢殺?
「誰?」
兗王笑笑,語氣平淡的說道:「琅琊世子。」
邕王瞪圓了兩隻小眼睛,「你難道不知道,他剛才救了本王一命?」
兗王直接笑出聲,調侃道:「兄長,你我這樣的人,還能被區區恩情裹挾?」
邕王稍稍思索,就知曉了兗王的用意,你個王八蛋不老實啊,想給本王挖坑?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是想要本王的把柄!他是皇室宗親,如果本王真的殺了她,豈不是直接坐實了之前的那個案子?」
兗王慢悠悠的說道:「兄長,你的手上不也捏著我的把柄嗎?那個盛家的丫鬟……」
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又道:「你我交換把柄,大家各退一步,豈不是皆大歡喜?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其他的宗室最近也不老實啊,潞王獻了祥瑞,康王賑災有功,攜萬民傘回京,兄長真要在這種時候與本王拼個你死我活?」
邕王嗤之以鼻,擺手正要拒絕。
卻聽門外的趙宗實說道:「父王,兒子也覺得兗王殿下說得對,此時不宜兩敗俱傷,還是各退一步吧。」
邕王心裡不禁納悶,怎麼回事?難道又有什麼變故?
兗王點頭笑道:「賢侄說的極是。」
……
盛宅。
父子二人回來的時候,天空已經逐漸泛白。
趙宗熠與顧廷燁在盛宅門口徘徊了好久,終於看到了盛家的馬車回來了,立刻走了過去。
盛紘和盛長柏下來了,兩個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甚是憔悴。
顧廷燁向盛紘見禮,隨後抓住盛長柏的胳膊,關切的問道:「則誠,沒事吧?」
盛長柏六神無主地搖搖頭,「沒事。」
趙宗熠心中有愧,拱手拜下,「長柏兄,怪我,你沒事就好。」
盛長柏不過一介貢士,還擔不起皇室宗親的一拜,伸手扶起趙宗熠,神情複雜的說道:「世子爺無需介懷,是我自己不小心,聽信了邕王的訛言謊語。」
「我兒啊!」
王若弗在後院聽到了信,小跑來到宅邸正門,站在那兒抹著淚。
盛長柏走過去拜下,「兒子不孝,讓父親和母親擔心了。」
王若弗看到自己的兒子安然無恙,心裡寬慰了不少,但轉頭又看了看趙宗熠,眼中似有埋怨。
趙宗熠也很尷尬,因為他的錯誤判斷,導致盛長柏被邕王利用,差點給盛家召來滅頂之禍。
這一點,倒是可以通過補救之法加以彌補。
可問題是,盛華蘭的失蹤也與他有關,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盛紘的心中亦有怨氣,「世子爺,小女的事情……」
趙宗熠抱拳,「盛大人放心,三日之內,如果不能將大姑娘安然送回,在下提頭來見!」
盛紘不免動容,「世子爺不必如此,下官的女兒能回來就好。」
王若弗卻不買帳,相當耿直地送客了,「世子爺,小侯爺,我們小門小戶只想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不想牽扯進大人物的爭鬥里,盛家最近多逢劫難,實在不堪重負,就不久留你們了。」
趙宗熠與顧廷燁相視苦笑,拱手準備告辭。
臨走前,趙宗熠低聲提醒盛紘。
「盛大人,梅兒姑娘已經被我們帶走了,但她涉及到一宗皇室重案,所以你要約束那些見過她的下人,切莫要將她來過宅邸的消息泄露出去。」
盛紘先前已經聽趙宗熠說過了,梅兒是邕王案的重要人證,昨晚還被兗王劫走了,關在水牢里折磨。
也正是因為這個梅兒是盛華蘭的貼身丫鬟,才讓趙宗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是兗王派人擄走了他家華蘭。
平心而論,如果他是趙宗熠,估計也會率先懷疑兗王。
「多謝世子爺的提醒。」
「盛大人客氣了,告辭。」
趙宗熠與顧廷燁目送盛家人進了宅邸,然後轉身來到了馬車旁。
車內的梅兒經過兩個多時辰的調理,又有喝藥暖了身,精神好了許多,此時她正裹著棉被昏睡。
石頭牽著馬車,也是一夜未眠,「少爺,我們是要回去了嗎?」
顧廷燁詢問身邊的趙宗熠,「要不,先將梅兒姑娘安置在我的那處小院?」
趙宗熠還是不同意,「讓石頭送梅兒姑娘出城,去我的田莊。」
「也好。」
顧廷燁吩咐石頭送人,然後又問趙宗熠,「世子爺一夜沒睡,難道不回去休息幾個時辰?」
趙宗熠皺眉嘆氣,「時間不等人,正事要緊,顧兄,你知道汴京城最有名氣的說書先生是誰嗎?」
顧廷燁作為老頑主,他雖不認識什麼說書先生,但他知道最大的說書茶樓在哪兒。
「不知道。但我知道哪兒的聽書人最多。」
趙宗熠問道:「什麼地方?」
顧廷燁脫口而出,「瓦子啊,其中當屬桑家瓦子最是熱鬧。」
瓦子,又名瓦舍,便是勾欄瓦舍的由來,這地方就是玩樂中心,全天十二個時辰開放,裡面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娛樂產業,除了說書,還有戲曲、雜劇、鬥雞馴獸、相撲雜耍等等。
趙宗熠連忙上馬,「走!」
半小時後。
潘樓街南,桑家瓦子,廣開茶樓。
顧廷燁很久沒有逛過瓦子了,但還是輕車熟路地找到了廣開茶樓的掌柜,在這兒尋了五個說書先生。
趙宗熠將五名說書先生聚在一間書房裡,然後口述《蓮花樓》前半段劇情,讓他們加以潤色,謄抄下來。
說得口乾舌燥,總算是講完了一部分劇情。
就在說書先生們意猶未盡之時,趙宗熠忽然停了下來。
「行了,故事就說到這裡,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明天之前必須將這個故事散步出去,要鬧到京城之內人盡皆知的程度。」
他將一張一百兩的銀票拍在桌案上,「誰能做到此事,賞銀一百兩。」
說書先生都是些未能考取功名的老儒生,多少有點眼界,他們看得出趙宗熠與顧廷燁非富即貴,一時間不敢冒然應下這件差事。
「這位公子出手闊綽,老朽自然願意聽從差遣,可是短短一天,我們五人怕是有心無力啊。」
趙宗熠想了想,又拿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發動你們的人脈,我要在這裡看到全京城的所有說書先生。你們每喊過來一人,我便給你們一兩銀子。」
五個老頭瞬間有了幹勁,「公子稍等片刻,我們這就去其它茶樓尋人。」
「對對對,很快的,絕對不會耽誤公子的大事。」
他們一改之前的溫吞模樣,手腳飛快,三步並作兩步,迅速離開了書房,五個說書先生互為競爭對手,生怕被別人搶了先,有人甚至出門就雇了一名年輕力壯的腳夫,讓腳夫背著自己奔向其它茶樓。
如此有趣的一幕,很快成為瓦子裡的笑談。
盛紘佝僂著身子,碎步進入偏廳,無意瞥見地上的女屍,心裡一緊,差點踉蹌摔倒,可看第二眼,驚覺不對。
這具女屍雖然穿著他女兒的衣服,但明顯不是他的女兒,耳朵不像、手指也不像、還有這頭髮……
他搖了搖頭,向廳堂里的各位貴人見禮,「見過邕王殿下,見過兗王殿下,見過兩位小王爺,見過李大人……」
兗王打斷了盛紘的絮叨。
「行了,不必多禮,盛大人,解釋清楚吧,你家大姑娘是怎麼回來的?又或者說,是不是她從未被人擄走過?」
盛紘又糾結了一會兒,為了救回嫡子,他也只能收起本就不多的良心了。
「回兗王殿下,下官的大女兒確實被人擄走了,不過擄走她的並非賊人,而是……忠勤伯爵府!」
袁文純以為盛華蘭真的回了盛家,內心忐忑不安,多次望向趙宗實求助,心虛極了,此時聽到盛紘將罪名甩到了忠勤伯爵府的頭上,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面色逐漸紅潤。
他差點噴出一口老血,「盛紘!你在胡說些什麼?我們袁家怎麼可能擄走自家兒媳?簡直滑稽可笑!就算忠勤伯爵府要對付你的女兒,還需要派人當街擄走她?有什麼事情不能在後宅處理?」
盛紘想起大女兒這些年受的委屈,也是怒火中燒,「因為你們想要她徹底消失,藉此侵吞她的嫁妝!還有我們盛家的贖金!這是華兒親耳聽到的!還能有假?」
盛家大房在老家宥陽是有名的富商,他們與走上仕途的二房一脈同氣連枝、互相扶持,盛紘為大房的商路提供官場上的人脈,大房也會每年送金銀進京,讓盛紘打點關係。
所以,盛家非常有錢,這也是當初盛華蘭能高嫁忠勤伯爵府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盛華蘭的女兒還在忠勤伯爵府,就算盛華蘭死了,她的嫁妝也要留給女兒,留在忠勤伯爵府。
袁文純跳了起來,大聲罵道:「盛華蘭在哪兒?我要見她!這個賤婦,膽敢詆毀夫家,簡直不知廉恥!」
「妄想!我告訴你袁文純,你們忠勤伯爵府做出這等醜事,還想見我的女兒?你可知她逃回來的時候,體無完膚,渾身布滿淤青和傷痕,都是被你派的那幾個嬤嬤給打的!」
盛紘也指著袁文純,吼了回去。
袁文純呆若木雞,急忙向在場的眾人解釋:「什麼嬤嬤?我們忠勤伯爵府根本沒有派什麼嬤嬤!」
邕王看不下去了,出聲問道:「盛大人,你家大女兒何在啊?」
盛紘恭敬行禮,「回邕王殿下,小女受了很大的驚嚇,臉上又有淤青浮腫,這幾天不便露面,等她休息三日,下官再帶她去忠勤伯爵府商議和離之事。」
兗王見時機成熟,笑道:「兄長,盛大人親自上門解釋,已經很有誠意了,你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他也不在意盛紘說的是真是假,反正盛家的證詞幫他洗脫了罪名,接下來就該邕王頭疼了,今晚之事若是這般收場,官家少不了又是一通責罰。
不等邕王繼續發問,兗王直接送客,「盛大人,帶著你家兒郎回去吧,其中的誤會有本王幫你們向官家說情,盛家定會無事的。」
「多謝兗王殿下。」
盛紘面色如常地拜下,到底是老江湖了,足以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實則內心即慶幸又高興。
他快步來到盛長柏的面前,「走吧,回家看我怎麼收拾你。」
袁文純不禁暗罵邕王真是個廢物,難怪一直在爭儲的博弈里處於下風,現在為了自保,他甚至產生了出賣邕王的念頭。
「你們不能走!兗王殿下,他在胡說,我們忠勤伯爵府沒有派人擄走盛華蘭!」
兗王讓身邊的護衛去送盛家父子出府,自己冷冷看著袁文純,仿佛在看一個死人,「笑話,如果不是你們忠勤伯爵府賊喊捉賊,難道真是我兗王府殺了盛家女不成?」
袁文純駭然失色,「殿下,我沒有此意啊!」
兗王喝道:「本王看你就是這個意思!你不是懷疑本王綁走了盛家女嗎?還去官家面前告狀?原來是你們自己所為,這可是欺君!你好大的膽子!來人!將此獠壓下去,交給皇城司!」
就連皇城司的李思平都感到一絲意外,兗王居然發善心了?沒有攀扯邕王?
袁文純被王府護衛拖了下來,消失前仍在自辯清白:「我沒有!我沒有欺君,盛華蘭真的被人擄走了!殿下如果不信,和我同去盛家查看,盛華蘭一定不在那兒!」
兗王漠視不語。
邕王也選擇了棄刀,他自以為「目的」已經達到了,正準備帶著梅兒進宮翻案。
至於什麼盛家、袁家,以及被兗王抓到的這些邕王府護衛都可以捨棄,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
兗王也以為梅兒在邕王的手裡,「兄長,借一步說話?」
「哼,本王倒要看看你還想要如何。」
邕王趾高氣揚,與兗王一道進了偏廳的耳房。
趙宗實也有跟進去的想法,現在只有他知道失手了,梅兒並不在他們手裡,他此時只想儘快告知父王,以免父王接下來做出錯誤的決定。
可惜,趙宗楚搶先一步攔住了他,兩個兒子就這麼互不相讓,一起守在了門口,親自為自己的父親站崗。
耳房裡。
邕王好似勝券在握,漫不經心的問道:「你想說什麼?」
兗王同樣以為邕王抓住了籌碼,所以剛剛才做出退讓,將欺君之罪只掛在了袁文純的頭上,沒有牽連邕王。
「鬧到現在這種地步,已是無法收場,不如你我各退一步?如何?」
邕王挑眉,「怎麼退?」
兗王雙手攏袖,低聲說道:「我知道那個盛家的丫鬟在你的手裡,把她還給我……」
「不可能。」
邕王果斷拒絕。
兗王也是先漫天要價,然後再討價還價,他知道邕王從他這兒搶走了翻案的關鍵人物,不可能交還給自己。
「好,我可以不要那個丫鬟,但你得幫我殺一個人,只要這個人死了,我便不再追究今晚發生的所有事情。」
邕王來了興趣,你老小子殺了這麼多宗親,還有誰不敢殺?
「誰?」
兗王笑笑,語氣平淡的說道:「琅琊世子。」
邕王瞪圓了兩隻小眼睛,「你難道不知道,他剛才救了本王一命?」
兗王直接笑出聲,調侃道:「兄長,你我這樣的人,還能被區區恩情裹挾?」
邕王稍稍思索,就知曉了兗王的用意,你個王八蛋不老實啊,想給本王挖坑?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是想要本王的把柄!他是皇室宗親,如果本王真的殺了她,豈不是直接坐實了之前的那個案子?」
兗王慢悠悠的說道:「兄長,你的手上不也捏著我的把柄嗎?那個盛家的丫鬟……」
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又道:「你我交換把柄,大家各退一步,豈不是皆大歡喜?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其他的宗室最近也不老實啊,潞王獻了祥瑞,康王賑災有功,攜萬民傘回京,兄長真要在這種時候與本王拼個你死我活?」
邕王嗤之以鼻,擺手正要拒絕。
卻聽門外的趙宗實說道:「父王,兒子也覺得兗王殿下說得對,此時不宜兩敗俱傷,還是各退一步吧。」
邕王心裡不禁納悶,怎麼回事?難道又有什麼變故?
兗王點頭笑道:「賢侄說的極是。」
……
盛宅。
父子二人回來的時候,天空已經逐漸泛白。
趙宗熠與顧廷燁在盛宅門口徘徊了好久,終於看到了盛家的馬車回來了,立刻走了過去。
盛紘和盛長柏下來了,兩個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甚是憔悴。
顧廷燁向盛紘見禮,隨後抓住盛長柏的胳膊,關切的問道:「則誠,沒事吧?」
盛長柏六神無主地搖搖頭,「沒事。」
趙宗熠心中有愧,拱手拜下,「長柏兄,怪我,你沒事就好。」
盛長柏不過一介貢士,還擔不起皇室宗親的一拜,伸手扶起趙宗熠,神情複雜的說道:「世子爺無需介懷,是我自己不小心,聽信了邕王的訛言謊語。」
「我兒啊!」
王若弗在後院聽到了信,小跑來到宅邸正門,站在那兒抹著淚。
盛長柏走過去拜下,「兒子不孝,讓父親和母親擔心了。」
王若弗看到自己的兒子安然無恙,心裡寬慰了不少,但轉頭又看了看趙宗熠,眼中似有埋怨。
趙宗熠也很尷尬,因為他的錯誤判斷,導致盛長柏被邕王利用,差點給盛家召來滅頂之禍。
這一點,倒是可以通過補救之法加以彌補。
可問題是,盛華蘭的失蹤也與他有關,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盛紘的心中亦有怨氣,「世子爺,小女的事情……」
趙宗熠抱拳,「盛大人放心,三日之內,如果不能將大姑娘安然送回,在下提頭來見!」
盛紘不免動容,「世子爺不必如此,下官的女兒能回來就好。」
王若弗卻不買帳,相當耿直地送客了,「世子爺,小侯爺,我們小門小戶只想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不想牽扯進大人物的爭鬥里,盛家最近多逢劫難,實在不堪重負,就不久留你們了。」
趙宗熠與顧廷燁相視苦笑,拱手準備告辭。
臨走前,趙宗熠低聲提醒盛紘。
「盛大人,梅兒姑娘已經被我們帶走了,但她涉及到一宗皇室重案,所以你要約束那些見過她的下人,切莫要將她來過宅邸的消息泄露出去。」
盛紘先前已經聽趙宗熠說過了,梅兒是邕王案的重要人證,昨晚還被兗王劫走了,關在水牢里折磨。
也正是因為這個梅兒是盛華蘭的貼身丫鬟,才讓趙宗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是兗王派人擄走了他家華蘭。
平心而論,如果他是趙宗熠,估計也會率先懷疑兗王。
「多謝世子爺的提醒。」
「盛大人客氣了,告辭。」
趙宗熠與顧廷燁目送盛家人進了宅邸,然後轉身來到了馬車旁。
車內的梅兒經過兩個多時辰的調理,又有喝藥暖了身,精神好了許多,此時她正裹著棉被昏睡。
石頭牽著馬車,也是一夜未眠,「少爺,我們是要回去了嗎?」
顧廷燁詢問身邊的趙宗熠,「要不,先將梅兒姑娘安置在我的那處小院?」
趙宗熠還是不同意,「讓石頭送梅兒姑娘出城,去我的田莊。」
「也好。」
顧廷燁吩咐石頭送人,然後又問趙宗熠,「世子爺一夜沒睡,難道不回去休息幾個時辰?」
趙宗熠皺眉嘆氣,「時間不等人,正事要緊,顧兄,你知道汴京城最有名氣的說書先生是誰嗎?」
顧廷燁作為老頑主,他雖不認識什麼說書先生,但他知道最大的說書茶樓在哪兒。
「不知道。但我知道哪兒的聽書人最多。」
趙宗熠問道:「什麼地方?」
顧廷燁脫口而出,「瓦子啊,其中當屬桑家瓦子最是熱鬧。」
瓦子,又名瓦舍,便是勾欄瓦舍的由來,這地方就是玩樂中心,全天十二個時辰開放,裡面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娛樂產業,除了說書,還有戲曲、雜劇、鬥雞馴獸、相撲雜耍等等。
趙宗熠連忙上馬,「走!」
半小時後。
潘樓街南,桑家瓦子,廣開茶樓。
顧廷燁很久沒有逛過瓦子了,但還是輕車熟路地找到了廣開茶樓的掌柜,在這兒尋了五個說書先生。
趙宗熠將五名說書先生聚在一間書房裡,然後口述《蓮花樓》前半段劇情,讓他們加以潤色,謄抄下來。
說得口乾舌燥,總算是講完了一部分劇情。
就在說書先生們意猶未盡之時,趙宗熠忽然停了下來。
「行了,故事就說到這裡,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明天之前必須將這個故事散步出去,要鬧到京城之內人盡皆知的程度。」
他將一張一百兩的銀票拍在桌案上,「誰能做到此事,賞銀一百兩。」
說書先生都是些未能考取功名的老儒生,多少有點眼界,他們看得出趙宗熠與顧廷燁非富即貴,一時間不敢冒然應下這件差事。
「這位公子出手闊綽,老朽自然願意聽從差遣,可是短短一天,我們五人怕是有心無力啊。」
趙宗熠想了想,又拿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發動你們的人脈,我要在這裡看到全京城的所有說書先生。你們每喊過來一人,我便給你們一兩銀子。」
五個老頭瞬間有了幹勁,「公子稍等片刻,我們這就去其它茶樓尋人。」
「對對對,很快的,絕對不會耽誤公子的大事。」
他們一改之前的溫吞模樣,手腳飛快,三步並作兩步,迅速離開了書房,五個說書先生互為競爭對手,生怕被別人搶了先,有人甚至出門就雇了一名年輕力壯的腳夫,讓腳夫背著自己奔向其它茶樓。
如此有趣的一幕,很快成為瓦子裡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