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樊樓
常嬤嬤聽到敲門聲,抹掉眼淚,「誒,來了!」
她招呼著屋裡朱曼娘給顧廷燁拿件外袍,然後自己走到門口打開了門栓。
門外站著一位身穿白狐大氅的錦袍少年和一名看上去就位高權重的老宦官,他們身後還有侍衛親軍和一眾小內侍隨行,排場極大。
少年發問了,「嬤嬤,顧廷燁在嗎?我是他的朋友,我叫……」
「世子爺?還有……」
搖搖晃晃走過來的顧廷燁看清了來人,瞬間酒醒,失聲喊道:「任大官!你們怎麼來了?」
任守忠陰陽怪氣的說道:「顧公子好福氣啊,交了世子爺這麼好的一個朋友,放著自己的大好前程不求,倒是給你求來了一個恩典。」
顧廷燁看了看趙宗熠,滿臉茫然,還不知道發生什麼。
「什麼恩典?」
任守忠厭棄地瞧了一眼這個偏僻寒酸的小院子,沒打算進去,朗聲說道。
「官家口諭,即日起,恢復寧遠侯之子顧廷燁的舉人功名和參加會試的資格,望其今後,謹言慎行,切記今日禍從口出之難。」
顧廷燁愣了好一會兒,不可思議地看向趙宗熠,在對方的眼神提示下,才想起自己要謝恩,趕忙跪了下去。
常嬤嬤得知這個好消息,樂不可支,喜笑顏開的也跟著跪下了。
任守忠念完口諭,冷冷一笑,「顧二郎,以後不要再說錯話了,下次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咯。」
說完,轉身準備回到馬車上去。
趙宗熠故意咳了聲。
「咳咳!顧兄,你真不好找啊,我與任公公先是去了寧遠侯府,結果沒人知道你在哪兒,只得又去了盛宅詢問,這才知曉了你的地址,最後更是冒雨前來,甚是辛苦啊。」
他向顧廷燁眨了眨眼,暗示道:「任公公奔波了兩個時辰,連一口茶都沒得喝,難道你不該請任公公飲一杯熱茶嗎?」
任守忠滿不在乎的說道:「茶就不必了,咱家還得趕緊回宮向官家復命呢。」
顧廷燁也在這時會意,「任大官稍等!」
他趕緊跑回了屋,沒多久就拿來了一個木匣,奉給任守忠。
「任大官,這是來自揚州的好茶,在京城難得一見,是少有的珍品。」
任守忠身邊的小內侍接過木匣,掀開一角,用燈籠的光芒照看裡面的內容物。
他很是驚喜的模樣,然後小聲在任守忠的耳邊回復,「乾爹,是銀票,少說得有五千兩呢。」
任守忠的臉色頓時好了許多,向顧廷燁點頭道:「茶葉不錯,咱家謝過顧二郎的好意。」
五千兩銀票,顧廷燁也算是大出血了。
不過,這些銀錢對他的總財產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顧廷燁繼承了外祖父的遺產,白家是鹽商,富可敵國,所以顧廷燁的私產至少有百萬之巨。
遺憾的是,外祖的商路留給了白家的旁支,顧廷燁那時候才十多歲,在沒有族人幫助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掌握這些商路和人脈的。
你問為什麼顧廷燁有這麼多錢,卻只在京城買了一處偏僻的破陋小院?
就算京城寸土寸金,但顧廷燁的私產頗豐,還是買得起的,但是京城的勳爵和大官諸多,要買一座大宅邸除了有錢,也得是高官顯爵。
顧廷燁雖是伯爵府的嫡子,卻還不算是爵位繼承人,而他本人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子,購置不了大宅邸,而且顧偃開又沒死,顧家還沒到分家的時候,他現在購置房屋也是不合規矩的。
這個小院子同樣不是記在顧廷燁的名下,地契上的戶主寫的是常嬤嬤。
任守忠踩著一名小內侍的後背,上了馬車,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顧廷燁雙手抱拳,向著趙宗熠由衷地拜下。
「世子爺,如此大恩,在下……」
「行了,別文縐縐的了,先借我幾百兩的銀票。」
趙宗熠有點尷尬地打斷他,然後看了看身後的兩名侍衛親軍。
「哦,好,我這就去給你拿。」
顧廷燁又進了一趟屋,這次花了一些時間,出來的時候就不再是之前那份狼狽樣兒了,換了身乾淨的衣裳,鬍子也颳了。
他將五張一百兩的銀票遞給趙宗熠,笑道:「五百兩夠嗎?不夠,我這兒還有!今天,咱們去樊樓吃酒!一定好生招待你!不醉不歸!」
「五百兩?嘖嘖嘖,你真是狗大戶,夠了夠了,你先等我一下。」
趙宗熠將其中四張塞入懷裡,然後拿著一百兩銀票來到兩位侍衛親軍的跟前,「二位辛苦了,現在城門已關,咱們恐怕明早才能回去。這張銀票,你們收著,去找一家好點兒的客棧休息一晚吧。」
兩位侍衛親軍想拿又不敢拿,他們一年的俸祿也才二十貫,「世子爺,我們回家睡就行,用不著你的銀票。」
趙宗熠將銀票強行塞到了其中一名侍衛親軍的手裡,「拿著。」
「多謝,多謝世子爺。」
侍衛親軍聽到顧廷燁與趙宗熠要去樊樓吃酒了,他們不便打擾,道完謝後,就立刻牽著馬走了。
顧廷燁在門口,更加鄭重地向趙宗熠鞠躬行禮。
「多謝世子爺的仗義執言,恩同再造,在下必定銜草相報。」
趙宗熠玩味的笑道:「行,記得我的恩情就好,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你以後發達了,勿忘老友啊。」
顧廷燁也被逗樂,錘了一下趙宗熠的肩膀,以示親切。
「好,肯定不會忘了你。走吧,咱們去樊樓吃酒,我請客!」
樊樓,京城七十二酒樓之首,由東西南北中五座樓宇組成,是花街柳巷之最,文人雅客集會之所,王孫公子歡宴之地,內部富麗堂皇,閣樓林立,夜晚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每晚都有名商巨賈為了博佳人一笑,豪擲千金,熱鬧非凡。
樊樓,北座,廣雲台。
「哎喲,這不是顧小侯爺嗎?好長時間沒來了?」
一樓的大廳內,客流擁擠,座無虛席,來來往往的鶯鶯燕燕,嬌笑聲不斷。高台之上還有十幾名粉紅色紗衣的少女,她們輕揮水袖,在客人的臉上拂過,步伐輕盈,身姿曼妙,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看到熟悉的貴客登門,廣雲台的老鴇連忙貼了過來。
顧廷燁轉身詢問趙宗熠,「世子爺是想在一樓熱鬧,還是去二樓雅間?」
趙宗熠來過樊樓,但他是第一次來北座的廣雲台,「早就聽說樊樓的五位行首各個才色雙絕,千金難見,唯有才情可以打動。我之前借著好友的東風,有緣得見西座的沈行首,那風姿……嘖嘖嘖,堪稱風華絕代。」
他笑道:「怎麼?難道顧兄今天能帶我見一見北座的魏行首?如果是這樣,咱們應該去安靜的雅間,如果不是的話,還是一樓更熱鬧。」
顧廷燁又問老鴇子,「行首今夜得空嗎?」
老鴇子打量著趙宗熠,有些猶豫,他們廣雲台的行首也是有身價的,不可能什麼人都見,萬一名聲污了,可就不值錢了。
「這位是?」
顧廷燁低聲介紹道:「這位是,琅琊世子。」
老鴇子眼前大亮,琅琊世子?西座有名的散財童子?
「魏行首有空,有空,還是之前的雅間?醉雲閣?」
「嗯,老規矩,先來三壺流霞。」
顧廷燁與趙宗熠上了二樓,在龜奴在引領下,進入到了名為醉雲閣的雅間。
二人入座沒多久,三壺流霞酒和幾碟肉乾、果脯就被人端了進來。
等下人們離開了房間,顧廷燁問道:「世子爺,聽聞你把王府輸給了邕王?然後又被官家收回了?」
趙宗熠抿了抿杯中之酒,「是有這件事。」
嗯,酒有點甜。
宋朝的酒,是低度數的黃酒和果酒,流霞酒很有名,也很昂貴,是京城酒樓常備的一種酒。
顧廷燁敬了趙宗熠一杯,問道:「既然是這樣,那世子如今得了聖眷,為何要幫我求得恩典,不為自己求回王府?」
「事分輕重緩急,我現在孤身一人,身旁只有一位老僕作伴,住哪兒不是住?相反,顧兄這事兒慢不得,萬一真成了定論,那可就難翻了。」
趙宗熠咽下酒水,搖頭笑道。
他手裡的酒盞停了一下,「說起來,要不是顧兄剛剛支援了五百兩銀票,我今晚還沒銀子住客棧,說來真是慚愧啊。」
顧廷燁在家裡就喝了不少,原本就是醉酒的狀態,現在又喝了一些,頓時有些上頭了。
「誒,去什麼客棧啊?雅間出了銀子,住唄,不過我沒法陪同世子夜,在下的家中有小孩兒,等會兒還得回去。」
趙宗熠摸摸鼻子,「雅間雖有床鋪,但在樊樓過夜,難免不妥啊。」
顧廷燁語塞,與趙宗熠大眼瞪小眼。
大家都是老頑主,誰沒在樊樓過過夜?怎麼忽然之間裝模作樣起來了?
趙宗熠乾咳了一聲,低聲說道:「樊樓這種地方,三教九流,達官顯貴,齊聚一堂,是最容易打探到情報的地方。你說,皇城司為官家收集天下秘聞,會不會在這兒也有暗探?」
在《知否》劇集裡,有多處情節都暗示了這一點,皇城司在樊樓是有暗探存在的。
顧廷燁不說話了,又飲了一杯,「喝酒,待魏行首奏完了曲兒,我送世子爺去客棧!」
正說著,門外有人通報,隨後一位長相秀麗又有些許清純淡雅的女子推門而入,後面還跟著一名抱著古琴的丫鬟。
「二郎,有些時日沒來了,今日怎麼有空來看奴家?」
顧廷燁與魏行首相識多年,早已將對方視作心中知己,站起來介紹道。
「這位是琅琊世子,是我的好友。」
轉頭又對趙宗熠說道,「這位呢,就是你心心念念的魏行首了,怎麼樣?比之西座的沈行首,是否更勝三份哪?」
趙宗熠笑道:「久聞魏行首盛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這女子與外面的那些庸脂俗粉果然不同,氣質、容貌與身段皆是出類拔萃,而且她不像是名伎,沒有搔首弄姿的做派,倒像是……
一位外出訪友的大家閨秀,頗具蕙質蘭心、嫻靜端莊之感。
魏行首恭敬見禮,「見過世子爺,奴家蒲柳之姿,如何能與沈大行首相媲美?差之甚矣。」
「都坐。」
顧廷燁拍了拍桌子,「行首,我這位兄弟慕名而來,你今天要拿出真本事才是,先唱一曲《武陵春》吧。」
趙宗熠觀察著魏行首的神情,見她有些失落,心裡頓時瞭然。
魏行首對顧廷燁肯定有所好感,但還沒到暗戀的程度,她那副與世無爭的性子,加上內心深處的自卑感,使得她不可能主動獻身顧廷燁,所以二人縱使相識多年,卻一直有緣無分。
也正因如此,才會被另一個歌伎後來居上,朱曼娘憑著一手「生米煮成熟飯」的主動進攻,不僅成功拿下了顧廷燁,還為他生了一兒一女。
單從這裡來看,魏行首的被動性格與顧廷燁的喜好相悖,二人不可能有結果。
至於顧廷燁?他對魏行首應該沒有任何想法,要不然,也不會把魏行首贈予他的手帕,轉贈給盛長楓了。
魏行首察覺到了趙宗熠的目光,微微一笑,輕聲答應顧廷燁的要求,然後領著丫鬟來到酒桌不遠處的坐榻,擺好古琴,十根仿佛無骨的白嫩玉指緩緩撥弄琴弦。
隨著琴聲的響起,女子也唱起了那首《武陵春》,如此一段如歌如泣的詞曲兒,好似濛濛細雨,慢慢沁入聽眾的心扉。
唱詞過半,顧廷燁聽得如痴如醉,趙宗熠卻是昏昏欲睡。
畢竟趙宗熠是後世的靈魂,經歷過各種風格的現代音樂的洗禮,對這種小清新的文藝玩意兒,還真提不起勁來。
魏行首的這首《武陵春》不知道被多少才子填過詞,唱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才將將曲畢。
顧廷燁連連叫好,趙宗熠也跟著起鬨了幾聲。
接下來,到了行首陪酒聊天的環節,魏行首在顧廷燁的授意下,坐到了趙宗熠的身邊,開始陪著二人喝酒談天。
她與顧廷燁是熟人,話題不知不覺就繞到了顧廷燁的近況上面,然後輕聲細語地安慰顧廷燁的落榜之事。
而後,又時不時給趙宗熠倒酒,話里話外的奉承很刻意,難免有些不走心了。
趙宗熠不太在意魏行首的區別對待,相反,他對魏行首這個人很有興趣,因為她身上的命數之力,已經與顧廷燁旗鼓相當了。
一個小配角而已,這是不合理的。
或許,劇情人物浮於表面的命數之力,並不能說明此人背負的命數輕重,而是男女有別?
在封建社會,男人需要建功立業,所以他們的命數更加牢固,不易被趙宗熠影響和吸收。
但女子註定隨波逐流,所以命數游弋在外,更容易被趙宗熠捕捉到?
當然啦,這些都是趙宗熠無憑無據的猜想,是不是真的,還不好說。
「魏行首已至花信之年,再過幾年就是半老徐娘了,難道就沒有離開廣雲台,另謀生路的打算?以色事人,總是不長久的。」
趙宗熠起了一個念頭,對於他來說,這個魏行首好像是最容易獲取的「充電寶」了,只需花些銀子就能買回家,何樂而不為呢?
(PS:劇情人物身上的命數之力永遠不會枯竭,他們每時每刻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這片天地,也在不停衍生出新的命數,來回起伏,周而復始。)
她招呼著屋裡朱曼娘給顧廷燁拿件外袍,然後自己走到門口打開了門栓。
門外站著一位身穿白狐大氅的錦袍少年和一名看上去就位高權重的老宦官,他們身後還有侍衛親軍和一眾小內侍隨行,排場極大。
少年發問了,「嬤嬤,顧廷燁在嗎?我是他的朋友,我叫……」
「世子爺?還有……」
搖搖晃晃走過來的顧廷燁看清了來人,瞬間酒醒,失聲喊道:「任大官!你們怎麼來了?」
任守忠陰陽怪氣的說道:「顧公子好福氣啊,交了世子爺這麼好的一個朋友,放著自己的大好前程不求,倒是給你求來了一個恩典。」
顧廷燁看了看趙宗熠,滿臉茫然,還不知道發生什麼。
「什麼恩典?」
任守忠厭棄地瞧了一眼這個偏僻寒酸的小院子,沒打算進去,朗聲說道。
「官家口諭,即日起,恢復寧遠侯之子顧廷燁的舉人功名和參加會試的資格,望其今後,謹言慎行,切記今日禍從口出之難。」
顧廷燁愣了好一會兒,不可思議地看向趙宗熠,在對方的眼神提示下,才想起自己要謝恩,趕忙跪了下去。
常嬤嬤得知這個好消息,樂不可支,喜笑顏開的也跟著跪下了。
任守忠念完口諭,冷冷一笑,「顧二郎,以後不要再說錯話了,下次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咯。」
說完,轉身準備回到馬車上去。
趙宗熠故意咳了聲。
「咳咳!顧兄,你真不好找啊,我與任公公先是去了寧遠侯府,結果沒人知道你在哪兒,只得又去了盛宅詢問,這才知曉了你的地址,最後更是冒雨前來,甚是辛苦啊。」
他向顧廷燁眨了眨眼,暗示道:「任公公奔波了兩個時辰,連一口茶都沒得喝,難道你不該請任公公飲一杯熱茶嗎?」
任守忠滿不在乎的說道:「茶就不必了,咱家還得趕緊回宮向官家復命呢。」
顧廷燁也在這時會意,「任大官稍等!」
他趕緊跑回了屋,沒多久就拿來了一個木匣,奉給任守忠。
「任大官,這是來自揚州的好茶,在京城難得一見,是少有的珍品。」
任守忠身邊的小內侍接過木匣,掀開一角,用燈籠的光芒照看裡面的內容物。
他很是驚喜的模樣,然後小聲在任守忠的耳邊回復,「乾爹,是銀票,少說得有五千兩呢。」
任守忠的臉色頓時好了許多,向顧廷燁點頭道:「茶葉不錯,咱家謝過顧二郎的好意。」
五千兩銀票,顧廷燁也算是大出血了。
不過,這些銀錢對他的總財產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顧廷燁繼承了外祖父的遺產,白家是鹽商,富可敵國,所以顧廷燁的私產至少有百萬之巨。
遺憾的是,外祖的商路留給了白家的旁支,顧廷燁那時候才十多歲,在沒有族人幫助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掌握這些商路和人脈的。
你問為什麼顧廷燁有這麼多錢,卻只在京城買了一處偏僻的破陋小院?
就算京城寸土寸金,但顧廷燁的私產頗豐,還是買得起的,但是京城的勳爵和大官諸多,要買一座大宅邸除了有錢,也得是高官顯爵。
顧廷燁雖是伯爵府的嫡子,卻還不算是爵位繼承人,而他本人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子,購置不了大宅邸,而且顧偃開又沒死,顧家還沒到分家的時候,他現在購置房屋也是不合規矩的。
這個小院子同樣不是記在顧廷燁的名下,地契上的戶主寫的是常嬤嬤。
任守忠踩著一名小內侍的後背,上了馬車,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顧廷燁雙手抱拳,向著趙宗熠由衷地拜下。
「世子爺,如此大恩,在下……」
「行了,別文縐縐的了,先借我幾百兩的銀票。」
趙宗熠有點尷尬地打斷他,然後看了看身後的兩名侍衛親軍。
「哦,好,我這就去給你拿。」
顧廷燁又進了一趟屋,這次花了一些時間,出來的時候就不再是之前那份狼狽樣兒了,換了身乾淨的衣裳,鬍子也颳了。
他將五張一百兩的銀票遞給趙宗熠,笑道:「五百兩夠嗎?不夠,我這兒還有!今天,咱們去樊樓吃酒!一定好生招待你!不醉不歸!」
「五百兩?嘖嘖嘖,你真是狗大戶,夠了夠了,你先等我一下。」
趙宗熠將其中四張塞入懷裡,然後拿著一百兩銀票來到兩位侍衛親軍的跟前,「二位辛苦了,現在城門已關,咱們恐怕明早才能回去。這張銀票,你們收著,去找一家好點兒的客棧休息一晚吧。」
兩位侍衛親軍想拿又不敢拿,他們一年的俸祿也才二十貫,「世子爺,我們回家睡就行,用不著你的銀票。」
趙宗熠將銀票強行塞到了其中一名侍衛親軍的手裡,「拿著。」
「多謝,多謝世子爺。」
侍衛親軍聽到顧廷燁與趙宗熠要去樊樓吃酒了,他們不便打擾,道完謝後,就立刻牽著馬走了。
顧廷燁在門口,更加鄭重地向趙宗熠鞠躬行禮。
「多謝世子爺的仗義執言,恩同再造,在下必定銜草相報。」
趙宗熠玩味的笑道:「行,記得我的恩情就好,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你以後發達了,勿忘老友啊。」
顧廷燁也被逗樂,錘了一下趙宗熠的肩膀,以示親切。
「好,肯定不會忘了你。走吧,咱們去樊樓吃酒,我請客!」
樊樓,京城七十二酒樓之首,由東西南北中五座樓宇組成,是花街柳巷之最,文人雅客集會之所,王孫公子歡宴之地,內部富麗堂皇,閣樓林立,夜晚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每晚都有名商巨賈為了博佳人一笑,豪擲千金,熱鬧非凡。
樊樓,北座,廣雲台。
「哎喲,這不是顧小侯爺嗎?好長時間沒來了?」
一樓的大廳內,客流擁擠,座無虛席,來來往往的鶯鶯燕燕,嬌笑聲不斷。高台之上還有十幾名粉紅色紗衣的少女,她們輕揮水袖,在客人的臉上拂過,步伐輕盈,身姿曼妙,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看到熟悉的貴客登門,廣雲台的老鴇連忙貼了過來。
顧廷燁轉身詢問趙宗熠,「世子爺是想在一樓熱鬧,還是去二樓雅間?」
趙宗熠來過樊樓,但他是第一次來北座的廣雲台,「早就聽說樊樓的五位行首各個才色雙絕,千金難見,唯有才情可以打動。我之前借著好友的東風,有緣得見西座的沈行首,那風姿……嘖嘖嘖,堪稱風華絕代。」
他笑道:「怎麼?難道顧兄今天能帶我見一見北座的魏行首?如果是這樣,咱們應該去安靜的雅間,如果不是的話,還是一樓更熱鬧。」
顧廷燁又問老鴇子,「行首今夜得空嗎?」
老鴇子打量著趙宗熠,有些猶豫,他們廣雲台的行首也是有身價的,不可能什麼人都見,萬一名聲污了,可就不值錢了。
「這位是?」
顧廷燁低聲介紹道:「這位是,琅琊世子。」
老鴇子眼前大亮,琅琊世子?西座有名的散財童子?
「魏行首有空,有空,還是之前的雅間?醉雲閣?」
「嗯,老規矩,先來三壺流霞。」
顧廷燁與趙宗熠上了二樓,在龜奴在引領下,進入到了名為醉雲閣的雅間。
二人入座沒多久,三壺流霞酒和幾碟肉乾、果脯就被人端了進來。
等下人們離開了房間,顧廷燁問道:「世子爺,聽聞你把王府輸給了邕王?然後又被官家收回了?」
趙宗熠抿了抿杯中之酒,「是有這件事。」
嗯,酒有點甜。
宋朝的酒,是低度數的黃酒和果酒,流霞酒很有名,也很昂貴,是京城酒樓常備的一種酒。
顧廷燁敬了趙宗熠一杯,問道:「既然是這樣,那世子如今得了聖眷,為何要幫我求得恩典,不為自己求回王府?」
「事分輕重緩急,我現在孤身一人,身旁只有一位老僕作伴,住哪兒不是住?相反,顧兄這事兒慢不得,萬一真成了定論,那可就難翻了。」
趙宗熠咽下酒水,搖頭笑道。
他手裡的酒盞停了一下,「說起來,要不是顧兄剛剛支援了五百兩銀票,我今晚還沒銀子住客棧,說來真是慚愧啊。」
顧廷燁在家裡就喝了不少,原本就是醉酒的狀態,現在又喝了一些,頓時有些上頭了。
「誒,去什麼客棧啊?雅間出了銀子,住唄,不過我沒法陪同世子夜,在下的家中有小孩兒,等會兒還得回去。」
趙宗熠摸摸鼻子,「雅間雖有床鋪,但在樊樓過夜,難免不妥啊。」
顧廷燁語塞,與趙宗熠大眼瞪小眼。
大家都是老頑主,誰沒在樊樓過過夜?怎麼忽然之間裝模作樣起來了?
趙宗熠乾咳了一聲,低聲說道:「樊樓這種地方,三教九流,達官顯貴,齊聚一堂,是最容易打探到情報的地方。你說,皇城司為官家收集天下秘聞,會不會在這兒也有暗探?」
在《知否》劇集裡,有多處情節都暗示了這一點,皇城司在樊樓是有暗探存在的。
顧廷燁不說話了,又飲了一杯,「喝酒,待魏行首奏完了曲兒,我送世子爺去客棧!」
正說著,門外有人通報,隨後一位長相秀麗又有些許清純淡雅的女子推門而入,後面還跟著一名抱著古琴的丫鬟。
「二郎,有些時日沒來了,今日怎麼有空來看奴家?」
顧廷燁與魏行首相識多年,早已將對方視作心中知己,站起來介紹道。
「這位是琅琊世子,是我的好友。」
轉頭又對趙宗熠說道,「這位呢,就是你心心念念的魏行首了,怎麼樣?比之西座的沈行首,是否更勝三份哪?」
趙宗熠笑道:「久聞魏行首盛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這女子與外面的那些庸脂俗粉果然不同,氣質、容貌與身段皆是出類拔萃,而且她不像是名伎,沒有搔首弄姿的做派,倒像是……
一位外出訪友的大家閨秀,頗具蕙質蘭心、嫻靜端莊之感。
魏行首恭敬見禮,「見過世子爺,奴家蒲柳之姿,如何能與沈大行首相媲美?差之甚矣。」
「都坐。」
顧廷燁拍了拍桌子,「行首,我這位兄弟慕名而來,你今天要拿出真本事才是,先唱一曲《武陵春》吧。」
趙宗熠觀察著魏行首的神情,見她有些失落,心裡頓時瞭然。
魏行首對顧廷燁肯定有所好感,但還沒到暗戀的程度,她那副與世無爭的性子,加上內心深處的自卑感,使得她不可能主動獻身顧廷燁,所以二人縱使相識多年,卻一直有緣無分。
也正因如此,才會被另一個歌伎後來居上,朱曼娘憑著一手「生米煮成熟飯」的主動進攻,不僅成功拿下了顧廷燁,還為他生了一兒一女。
單從這裡來看,魏行首的被動性格與顧廷燁的喜好相悖,二人不可能有結果。
至於顧廷燁?他對魏行首應該沒有任何想法,要不然,也不會把魏行首贈予他的手帕,轉贈給盛長楓了。
魏行首察覺到了趙宗熠的目光,微微一笑,輕聲答應顧廷燁的要求,然後領著丫鬟來到酒桌不遠處的坐榻,擺好古琴,十根仿佛無骨的白嫩玉指緩緩撥弄琴弦。
隨著琴聲的響起,女子也唱起了那首《武陵春》,如此一段如歌如泣的詞曲兒,好似濛濛細雨,慢慢沁入聽眾的心扉。
唱詞過半,顧廷燁聽得如痴如醉,趙宗熠卻是昏昏欲睡。
畢竟趙宗熠是後世的靈魂,經歷過各種風格的現代音樂的洗禮,對這種小清新的文藝玩意兒,還真提不起勁來。
魏行首的這首《武陵春》不知道被多少才子填過詞,唱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才將將曲畢。
顧廷燁連連叫好,趙宗熠也跟著起鬨了幾聲。
接下來,到了行首陪酒聊天的環節,魏行首在顧廷燁的授意下,坐到了趙宗熠的身邊,開始陪著二人喝酒談天。
她與顧廷燁是熟人,話題不知不覺就繞到了顧廷燁的近況上面,然後輕聲細語地安慰顧廷燁的落榜之事。
而後,又時不時給趙宗熠倒酒,話里話外的奉承很刻意,難免有些不走心了。
趙宗熠不太在意魏行首的區別對待,相反,他對魏行首這個人很有興趣,因為她身上的命數之力,已經與顧廷燁旗鼓相當了。
一個小配角而已,這是不合理的。
或許,劇情人物浮於表面的命數之力,並不能說明此人背負的命數輕重,而是男女有別?
在封建社會,男人需要建功立業,所以他們的命數更加牢固,不易被趙宗熠影響和吸收。
但女子註定隨波逐流,所以命數游弋在外,更容易被趙宗熠捕捉到?
當然啦,這些都是趙宗熠無憑無據的猜想,是不是真的,還不好說。
「魏行首已至花信之年,再過幾年就是半老徐娘了,難道就沒有離開廣雲台,另謀生路的打算?以色事人,總是不長久的。」
趙宗熠起了一個念頭,對於他來說,這個魏行首好像是最容易獲取的「充電寶」了,只需花些銀子就能買回家,何樂而不為呢?
(PS:劇情人物身上的命數之力永遠不會枯竭,他們每時每刻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這片天地,也在不停衍生出新的命數,來回起伏,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