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借樓請人
陳道之。
當這個名姓自妙仙口中說出時,陳寫與柏秋冉兩人皆是一驚。
陳寫神色凝重道:「陳道之,這豈不是前朝五皇子的名諱?」
妙仙輕然頷首道:「正是」,續而望向武天行,道:「兩位若是不信,不若問下武大人?」
柏秋冉只是望了一眼,便道:「武大人此前並無意外,下官便已信了,只是……這消息實是出人意表,確是給驚到了。」
陳寫亦道:「實是如此,這據說通外方使得謀變成功的五皇子,竟是現下的六門統領,這事……實在讓人萬想不到。」
武天行這才緩聲道:「這正是他此刻名為莫知道的緣故,亦是我等可以肆無忌憚下手的原因。」
陳寫輕然頷首道:「原是如此,竟是如此,怪不得,莫知道……好一個莫知道。」
妙仙輕然拂手示意眾人,道:「此事妙仙本不應越俎代庖,然此刻多方角逐,已等不到他自行來講。」
武天行神色一沉,道:「不知可否先行告知,這天外天因何找上了我?」
妙仙搖首道:「此事妙仙確是不知,只知現刻與此事有關的,已有七方。」
陳寫惑道:「怎會有如此之多的?」
柏秋冉敲了敲桌面,道:「在下也想知道,只因我等六門與武大人所代表的一十六樓只能算做朝廷一方,加上前些時日襲殺了扈念周尚殘四人的一眾人等,襲擊金城的天下會,意圖不明的天外天,以及不知因何摻合進來的西北追魂,不過也就五方,卻不知還有哪兩方?」
武天行沉聲道:「百花樓。」
柏秋冉面上一沉,道:「這些人也敢摻合?」
陳寫微蹙眉頭,卻沒說話。
妙仙道:「柏大人可莫要小覷了這百花樓,『帝王花』慕茹煙手下四十花魁皆是絕頂一說,可不是空穴來風。」
武天行突搶道:「說道此處,我還有一事,望姑娘先行解惑。」
妙仙輕然一笑,道:「我當時確在車上,易容做了那紫羅蘭。」
武天行滯住,努力回想了一遍當時細節,最終只能搖首一嘆,道:「姑娘果是妙人,我竟未能看出任何破綻。」
妙仙道:「此事亦不再提,無奈之舉罷了。」
陳寫便道:「卻不知最後一方是誰?」
妙仙頓了頓,道:「便是莫知道。」
三人皆愕然。
武天行惑道:「莫知道再如何,也是六門統領,怎地會算作了單獨的一方?」
妙仙尚未答,陳寫卻已一拍掌,恍然大悟道:「是了,他所代表的,是前朝。」
武天行與柏秋冉同時僵住。
妙仙這才輕輕頷首道:「正是如此,他此刻雖是六門統領,但原身依舊是那前朝餘人,若你們將他迫得急了,這多出的一方,自然也就成立了。」
武天行與柏秋冉默然。
柏秋冉原就崇敬莫知道,自是不會如此行事。
但武天行呢?
武天行思緒複雜。
此次情況錯綜複雜,他來之前,卻未曾想過,若是將莫知道逼得急了,還真會發生如此狀況。
再轉念想到京城失竊一案,正是莫知道回京後發生劇變,若當做前朝之人藉此向莫知道傳遞消息,便一切都順理成章。
也難怪聖上會下旨讓他前來拿人,甚至連具體做法也沒有吩咐過一二。
想來該也是心有懷疑,想要借自己的手除掉這個隱患。
武天行想到此處,便不由心下一驚,道:「這天外天之所以找上了我,怕不是也因此事吧?」
妙仙也是一怔,思忖片刻,頷首道:「確有可能,左丘戴未現身之前,妙仙本以為此事不過是朝中爭鬥,只顧著如何保他性命,便未曾細想。此刻想來,天外天本不問外事,更別說插手朝廷之事,卻突要取武大人性命,確是蹊蹺之舉。但……妙仙實想不出,莫知道何時與天外天扯上了關係。」
這個問題,其他人同樣想知答案。
沉默了片刻,陳寫才道:「會不會,是莫大人所接觸的其他人,也是這天外天之人呢?」
他言罷見三人神色微動,便續道:「看來三位已有了猜測。」
妙仙卻是緩緩搖首道:「妙仙最先遇他,是在麗山左近,當時與他同行的,只有嵩林寺藏靜大師。妙仙與他們回返至金城外,有些瑣事要辦,這才耽誤了援手時機,那之後,亦只見過唐曼舞,羅小藥,汝嫣紅,以及那君莫笑。」
陳寫愕道:「『誰人不識君』?他怎也與此有關?」
柏秋冉忽凝重道:「會否是朝廷之人?」
武天行亦是重重點頭,道:「確有可能,但……你等六門部眾已是千人之數,我等一十六樓若算上兵樓打雜的,更已是萬人之數,更莫說這朝中大小官員,下屬之眾,更是以萬計數。對方又不一定是身處高位之人,如此簡直便是大海撈針。」
妙仙輕然頷首,道:「更莫說他司管江湖四載有餘,所遇之人不計其數,更有過塞外一行,實不該將目光放在這寥寥數人之上。」
陳寫見三人並未答他所問,卻也不惱,畢竟那君莫笑本就是隨性浪子,武功又高得出奇,便真是那天外天之人,也不會令人意外。
且妙仙本是天外天之人,她不願說,陳寫自然也問不出。
見三人又各思其事,房內再歸安靜,陳寫思忖一番,便輕聲道:「不若先將此事來龍去脈再理過一遍,興許便能找到些端倪?」
三人雖未見反對,妙仙卻道:「如此雖好,但妙仙現下有些不適,想回房稍事歇息,不知三位可否通融一番?」
陳寫惑道:「姑娘莫不是此前與那左丘戴交手時受了傷?」
妙仙竟是眼神微妙,道:「陳公子可聽過非禮勿探?」
陳寫一愕,便已明白過來,訕笑道:「是在下唐突了,還望姑娘原諒一二。」
武天行與柏秋冉也才明白過來,裝作望向他處。
妙仙這才盈盈一笑,起身出門去了。
待過了盞茶時間,陳寫才望了眼門外,道:「卻不曾想,虎威武堂後院地下,竟有如此空間。」
武天行亦是望了一眼,道:「扈念周雖已不問江湖事,然門下弟子眾多,便是諄諄教導,也難免有心高氣傲之人,此間想來便是用作避禍之用。」
柏秋冉卻是嘆了一聲,道:「便是如此,也已再用不上了。」
陳寫與武天行只得沉默。
扈念周身死之時,堂外那四人突然暴起,殺了其不少賓客與弟子,六門又給不出個說法,其家眷自是因此受那白眼相加,冷嘲熱諷,無奈下只得收拾細軟,暫去嵩林寺避禍。
這事與六門脫不了干係,柏秋冉身為金城六門衙統,自是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而武天行雖是奉旨拿莫知道,亦也耽誤了此事的搜查。
妙仙不在,無法繼續相談正事,三人雖皆是朝廷之人,然相交本淺,武天行此刻處境又極是微妙,自是找不出話來。
待又過了一柱香時間,陳寫才有些按耐不住,道:「不知此間可儲有佳釀?」
武天行知他意思,便道:「既是避禍所用,想來應有。」
柏秋冉也實有些忍受不住如此氛圍,當下便道:「我去找找。」
陳寫亦是起身,道:「不若一道分頭去尋,也能快些。」
武天行頓了頓,也起身道:「如此甚好,但還需注意莫擾了妙仙子,那手暗器,可確是天下無雙。」
三人皆是一頓,隨後一同啞然而笑,出門尋酒去了。
陳寫一邊尋,一邊望著四周嘖嘖驚嘆。
雖只是在地下三丈之地挖出空間,亦只有三條通路相交,其中隔距將土挖空做屋,比起他曾去過的一些地方,實算不得什麼。
但以扈念周的身份財力,能建得如此井井有條,且通風良好,頂上壓得緊實泛廣,也算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走的是左面,盡頭恰是妙仙休憩之所,此刻尚有微弱燭火透過紙隔輕輕晃動。
他自是不會前去打擾,但沿途尋去,皆是空屋,最後來得妙仙那屋對面,才尋到了角落的十數壇酒。
他去到壇前,掀蓋嗅了一下。
雖不是什麼陳年佳釀,但烈而撲鼻,也算得上江湖中人暢飲的市井上品,且這壇他都需環抱而起,暫時自也夠了。
當下便抱起這罈子出門。
卻也因此不由多看了妙仙所在的房門兩眼。
陳寫突覺不對。
房內雖燃著燭火,但似乎沒有絲毫動靜。
雖說燃著燭火該是為了告訴他們自身所在,但便是身體不適,以妙仙的武功,聽到他來此的動靜,怎麼也會察看一二,便是不會出聲,也不至於絲毫動靜也無。
陳寫心下奇怪,凝神一聽,便不由愕了一下。
莫說動靜,這房內竟是連呼吸聲也無。
他再又凝神聽了幾息,便確定下來。
妙仙未在屋內。
便是武功再高,自也是要呼吸的,
是否應該查看一番?
他抱著壇想了數息,最終還是直接往先前那屋返去。
妙仙便是藉口離開,想必也是有事要辦,亦不方便告知,且此刻立場顯在己方,若貿然打探,好事變壞,必然是自砸陣腳了。
卻不想當他抱著罈子回到門前,武天行與柏秋冉居然也環抱著同樣的罈子。
三人一時面面相窺,忍不住又一同笑出聲來。
將酒搬進屋內,三人將先前碗中的水飲下,斟滿酒水,舉碗輕撞,一同仰頭飲落。
柏秋冉將嘴角酒漬一抹,道:「不錯,還是這般烈酒勁道。」
武天行也是一笑,取壇滿上,道:「不想柏衙統與我是同道之人。」
陳寫笑了兩聲,道:「武大人哪裡話來?我三人隸屬朝廷,本就是同道中人。」
武天行訕笑一聲,道:「確是如此,是我說錯了話,這碗便當罰過。」
言罷仰頭飲落。
柏秋冉微微搖首,道:「大人,下官有一事欲詢,不知可否?」
武天行凝著他頓了兩息,道:「說心裡話,我十分欽佩莫知道。」
柏秋冉顯出驚疑不定來。
他雖不意外武天行能猜到他欲詢何時,卻實在沒想對方給給出如此回答。
陳寫卻若有所思,將碗中酒緩緩飲落,便聽武天行續道:「他身為六門統領,不但身先士卒,更僅用這短短三載時間,雖不說將這一團亂麻的江湖治理得有理有條,畢竟這事換誰來亦做不到,但卻能讓這江湖怕了!單是這一點,足以讓我欽佩於他。」
陳寫斟著酒道:「武大人說得實在,這江湖誰都不服誰,若是有門有派,無論正邪,倒也因怕被連根而起,尚還對朝廷忌憚三分。但若是那獨行之人,便是派人去拿,對方武功低了,自是只能認栽,但若武功高強,去拿的人必要吃虧不說,惹得對方怒上心頭,自也是免不了還要給朝廷製造些麻煩。」
柏秋冉頷首道:「確是如此,我等六門,不知已多少舊去新來。」
武天行道:「這亦是我欽佩於他的一點。」
柏秋冉惑道:「哦?大人此話何意?」
武天行凝聲道:「因這便是人心,如此朝夕難保之地,卻依有人甘之如飴,前赴後繼,能令得如此的舉旗之人,又怎能讓人不敬?」
柏秋冉頓了一頓,眼角似有淚光,舉碗道:「這一碗,下官敬大人。」
飲落之後,柏秋冉又道:「但下官依是實想不明白。」
武天行飲落一碗,道:「因這朝堂之事,誰也想不明白。」
陳寫嘆了口氣,道:「確是想不明白。這人之一生,便是安然得過,亦不過百年之數,雖說人人肆意縱情,天下必然大亂,但這人人勾心鬥角……亦不出其左右啊……」
武天行笑了一聲,舉碗道:「這些事,且不說了,此刻我們要做的,便是幹了這酒!」
「好,干!」
兩人齊聲應過,飲落,柏秋冉才道:「大人,請恕下官無禮,大人現下有何打算?」
武天行倒酒的手頓住,道:「我轄部眾此刻生死不明,身為上官,自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柏秋冉看著他將罈子放下,才道:「然此刻情勢錯綜複雜,大人若是獨自行事,一步錯,便將萬劫不復。」
武天行呼了口悶氣,仰頭將酒飲落,道:「便是如此,我此刻奉旨行事,若與你等同行,待傳出話去,亦是難逃一劫。」
柏秋冉欲言又止,最終只能舉碗過去,與他一同飲落。
陳寫亦仰頭飲過。
待又喝了三碗,陳寫才道:「不若想個兩全之策?」
武天行先是仰頭飲盡,將碗往桌上一放,道:「哪有這般容易,你可知辰時一到,我若沒聯繫上密樓之人,這些事,便要傳至聖聽了。」
陳寫卻是一笑,道:「在下說的,正是要借密樓,向聖上請上些幫手。」
武天行微一怔,沉聲道:「百里有紅?」
柏秋冉醒悟過來,陳寫便已道:「正是如此。」
當這個名姓自妙仙口中說出時,陳寫與柏秋冉兩人皆是一驚。
陳寫神色凝重道:「陳道之,這豈不是前朝五皇子的名諱?」
妙仙輕然頷首道:「正是」,續而望向武天行,道:「兩位若是不信,不若問下武大人?」
柏秋冉只是望了一眼,便道:「武大人此前並無意外,下官便已信了,只是……這消息實是出人意表,確是給驚到了。」
陳寫亦道:「實是如此,這據說通外方使得謀變成功的五皇子,竟是現下的六門統領,這事……實在讓人萬想不到。」
武天行這才緩聲道:「這正是他此刻名為莫知道的緣故,亦是我等可以肆無忌憚下手的原因。」
陳寫輕然頷首道:「原是如此,竟是如此,怪不得,莫知道……好一個莫知道。」
妙仙輕然拂手示意眾人,道:「此事妙仙本不應越俎代庖,然此刻多方角逐,已等不到他自行來講。」
武天行神色一沉,道:「不知可否先行告知,這天外天因何找上了我?」
妙仙搖首道:「此事妙仙確是不知,只知現刻與此事有關的,已有七方。」
陳寫惑道:「怎會有如此之多的?」
柏秋冉敲了敲桌面,道:「在下也想知道,只因我等六門與武大人所代表的一十六樓只能算做朝廷一方,加上前些時日襲殺了扈念周尚殘四人的一眾人等,襲擊金城的天下會,意圖不明的天外天,以及不知因何摻合進來的西北追魂,不過也就五方,卻不知還有哪兩方?」
武天行沉聲道:「百花樓。」
柏秋冉面上一沉,道:「這些人也敢摻合?」
陳寫微蹙眉頭,卻沒說話。
妙仙道:「柏大人可莫要小覷了這百花樓,『帝王花』慕茹煙手下四十花魁皆是絕頂一說,可不是空穴來風。」
武天行突搶道:「說道此處,我還有一事,望姑娘先行解惑。」
妙仙輕然一笑,道:「我當時確在車上,易容做了那紫羅蘭。」
武天行滯住,努力回想了一遍當時細節,最終只能搖首一嘆,道:「姑娘果是妙人,我竟未能看出任何破綻。」
妙仙道:「此事亦不再提,無奈之舉罷了。」
陳寫便道:「卻不知最後一方是誰?」
妙仙頓了頓,道:「便是莫知道。」
三人皆愕然。
武天行惑道:「莫知道再如何,也是六門統領,怎地會算作了單獨的一方?」
妙仙尚未答,陳寫卻已一拍掌,恍然大悟道:「是了,他所代表的,是前朝。」
武天行與柏秋冉同時僵住。
妙仙這才輕輕頷首道:「正是如此,他此刻雖是六門統領,但原身依舊是那前朝餘人,若你們將他迫得急了,這多出的一方,自然也就成立了。」
武天行與柏秋冉默然。
柏秋冉原就崇敬莫知道,自是不會如此行事。
但武天行呢?
武天行思緒複雜。
此次情況錯綜複雜,他來之前,卻未曾想過,若是將莫知道逼得急了,還真會發生如此狀況。
再轉念想到京城失竊一案,正是莫知道回京後發生劇變,若當做前朝之人藉此向莫知道傳遞消息,便一切都順理成章。
也難怪聖上會下旨讓他前來拿人,甚至連具體做法也沒有吩咐過一二。
想來該也是心有懷疑,想要借自己的手除掉這個隱患。
武天行想到此處,便不由心下一驚,道:「這天外天之所以找上了我,怕不是也因此事吧?」
妙仙也是一怔,思忖片刻,頷首道:「確有可能,左丘戴未現身之前,妙仙本以為此事不過是朝中爭鬥,只顧著如何保他性命,便未曾細想。此刻想來,天外天本不問外事,更別說插手朝廷之事,卻突要取武大人性命,確是蹊蹺之舉。但……妙仙實想不出,莫知道何時與天外天扯上了關係。」
這個問題,其他人同樣想知答案。
沉默了片刻,陳寫才道:「會不會,是莫大人所接觸的其他人,也是這天外天之人呢?」
他言罷見三人神色微動,便續道:「看來三位已有了猜測。」
妙仙卻是緩緩搖首道:「妙仙最先遇他,是在麗山左近,當時與他同行的,只有嵩林寺藏靜大師。妙仙與他們回返至金城外,有些瑣事要辦,這才耽誤了援手時機,那之後,亦只見過唐曼舞,羅小藥,汝嫣紅,以及那君莫笑。」
陳寫愕道:「『誰人不識君』?他怎也與此有關?」
柏秋冉忽凝重道:「會否是朝廷之人?」
武天行亦是重重點頭,道:「確有可能,但……你等六門部眾已是千人之數,我等一十六樓若算上兵樓打雜的,更已是萬人之數,更莫說這朝中大小官員,下屬之眾,更是以萬計數。對方又不一定是身處高位之人,如此簡直便是大海撈針。」
妙仙輕然頷首,道:「更莫說他司管江湖四載有餘,所遇之人不計其數,更有過塞外一行,實不該將目光放在這寥寥數人之上。」
陳寫見三人並未答他所問,卻也不惱,畢竟那君莫笑本就是隨性浪子,武功又高得出奇,便真是那天外天之人,也不會令人意外。
且妙仙本是天外天之人,她不願說,陳寫自然也問不出。
見三人又各思其事,房內再歸安靜,陳寫思忖一番,便輕聲道:「不若先將此事來龍去脈再理過一遍,興許便能找到些端倪?」
三人雖未見反對,妙仙卻道:「如此雖好,但妙仙現下有些不適,想回房稍事歇息,不知三位可否通融一番?」
陳寫惑道:「姑娘莫不是此前與那左丘戴交手時受了傷?」
妙仙竟是眼神微妙,道:「陳公子可聽過非禮勿探?」
陳寫一愕,便已明白過來,訕笑道:「是在下唐突了,還望姑娘原諒一二。」
武天行與柏秋冉也才明白過來,裝作望向他處。
妙仙這才盈盈一笑,起身出門去了。
待過了盞茶時間,陳寫才望了眼門外,道:「卻不曾想,虎威武堂後院地下,竟有如此空間。」
武天行亦是望了一眼,道:「扈念周雖已不問江湖事,然門下弟子眾多,便是諄諄教導,也難免有心高氣傲之人,此間想來便是用作避禍之用。」
柏秋冉卻是嘆了一聲,道:「便是如此,也已再用不上了。」
陳寫與武天行只得沉默。
扈念周身死之時,堂外那四人突然暴起,殺了其不少賓客與弟子,六門又給不出個說法,其家眷自是因此受那白眼相加,冷嘲熱諷,無奈下只得收拾細軟,暫去嵩林寺避禍。
這事與六門脫不了干係,柏秋冉身為金城六門衙統,自是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而武天行雖是奉旨拿莫知道,亦也耽誤了此事的搜查。
妙仙不在,無法繼續相談正事,三人雖皆是朝廷之人,然相交本淺,武天行此刻處境又極是微妙,自是找不出話來。
待又過了一柱香時間,陳寫才有些按耐不住,道:「不知此間可儲有佳釀?」
武天行知他意思,便道:「既是避禍所用,想來應有。」
柏秋冉也實有些忍受不住如此氛圍,當下便道:「我去找找。」
陳寫亦是起身,道:「不若一道分頭去尋,也能快些。」
武天行頓了頓,也起身道:「如此甚好,但還需注意莫擾了妙仙子,那手暗器,可確是天下無雙。」
三人皆是一頓,隨後一同啞然而笑,出門尋酒去了。
陳寫一邊尋,一邊望著四周嘖嘖驚嘆。
雖只是在地下三丈之地挖出空間,亦只有三條通路相交,其中隔距將土挖空做屋,比起他曾去過的一些地方,實算不得什麼。
但以扈念周的身份財力,能建得如此井井有條,且通風良好,頂上壓得緊實泛廣,也算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走的是左面,盡頭恰是妙仙休憩之所,此刻尚有微弱燭火透過紙隔輕輕晃動。
他自是不會前去打擾,但沿途尋去,皆是空屋,最後來得妙仙那屋對面,才尋到了角落的十數壇酒。
他去到壇前,掀蓋嗅了一下。
雖不是什麼陳年佳釀,但烈而撲鼻,也算得上江湖中人暢飲的市井上品,且這壇他都需環抱而起,暫時自也夠了。
當下便抱起這罈子出門。
卻也因此不由多看了妙仙所在的房門兩眼。
陳寫突覺不對。
房內雖燃著燭火,但似乎沒有絲毫動靜。
雖說燃著燭火該是為了告訴他們自身所在,但便是身體不適,以妙仙的武功,聽到他來此的動靜,怎麼也會察看一二,便是不會出聲,也不至於絲毫動靜也無。
陳寫心下奇怪,凝神一聽,便不由愕了一下。
莫說動靜,這房內竟是連呼吸聲也無。
他再又凝神聽了幾息,便確定下來。
妙仙未在屋內。
便是武功再高,自也是要呼吸的,
是否應該查看一番?
他抱著壇想了數息,最終還是直接往先前那屋返去。
妙仙便是藉口離開,想必也是有事要辦,亦不方便告知,且此刻立場顯在己方,若貿然打探,好事變壞,必然是自砸陣腳了。
卻不想當他抱著罈子回到門前,武天行與柏秋冉居然也環抱著同樣的罈子。
三人一時面面相窺,忍不住又一同笑出聲來。
將酒搬進屋內,三人將先前碗中的水飲下,斟滿酒水,舉碗輕撞,一同仰頭飲落。
柏秋冉將嘴角酒漬一抹,道:「不錯,還是這般烈酒勁道。」
武天行也是一笑,取壇滿上,道:「不想柏衙統與我是同道之人。」
陳寫笑了兩聲,道:「武大人哪裡話來?我三人隸屬朝廷,本就是同道中人。」
武天行訕笑一聲,道:「確是如此,是我說錯了話,這碗便當罰過。」
言罷仰頭飲落。
柏秋冉微微搖首,道:「大人,下官有一事欲詢,不知可否?」
武天行凝著他頓了兩息,道:「說心裡話,我十分欽佩莫知道。」
柏秋冉顯出驚疑不定來。
他雖不意外武天行能猜到他欲詢何時,卻實在沒想對方給給出如此回答。
陳寫卻若有所思,將碗中酒緩緩飲落,便聽武天行續道:「他身為六門統領,不但身先士卒,更僅用這短短三載時間,雖不說將這一團亂麻的江湖治理得有理有條,畢竟這事換誰來亦做不到,但卻能讓這江湖怕了!單是這一點,足以讓我欽佩於他。」
陳寫斟著酒道:「武大人說得實在,這江湖誰都不服誰,若是有門有派,無論正邪,倒也因怕被連根而起,尚還對朝廷忌憚三分。但若是那獨行之人,便是派人去拿,對方武功低了,自是只能認栽,但若武功高強,去拿的人必要吃虧不說,惹得對方怒上心頭,自也是免不了還要給朝廷製造些麻煩。」
柏秋冉頷首道:「確是如此,我等六門,不知已多少舊去新來。」
武天行道:「這亦是我欽佩於他的一點。」
柏秋冉惑道:「哦?大人此話何意?」
武天行凝聲道:「因這便是人心,如此朝夕難保之地,卻依有人甘之如飴,前赴後繼,能令得如此的舉旗之人,又怎能讓人不敬?」
柏秋冉頓了一頓,眼角似有淚光,舉碗道:「這一碗,下官敬大人。」
飲落之後,柏秋冉又道:「但下官依是實想不明白。」
武天行飲落一碗,道:「因這朝堂之事,誰也想不明白。」
陳寫嘆了口氣,道:「確是想不明白。這人之一生,便是安然得過,亦不過百年之數,雖說人人肆意縱情,天下必然大亂,但這人人勾心鬥角……亦不出其左右啊……」
武天行笑了一聲,舉碗道:「這些事,且不說了,此刻我們要做的,便是幹了這酒!」
「好,干!」
兩人齊聲應過,飲落,柏秋冉才道:「大人,請恕下官無禮,大人現下有何打算?」
武天行倒酒的手頓住,道:「我轄部眾此刻生死不明,身為上官,自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柏秋冉看著他將罈子放下,才道:「然此刻情勢錯綜複雜,大人若是獨自行事,一步錯,便將萬劫不復。」
武天行呼了口悶氣,仰頭將酒飲落,道:「便是如此,我此刻奉旨行事,若與你等同行,待傳出話去,亦是難逃一劫。」
柏秋冉欲言又止,最終只能舉碗過去,與他一同飲落。
陳寫亦仰頭飲過。
待又喝了三碗,陳寫才道:「不若想個兩全之策?」
武天行先是仰頭飲盡,將碗往桌上一放,道:「哪有這般容易,你可知辰時一到,我若沒聯繫上密樓之人,這些事,便要傳至聖聽了。」
陳寫卻是一笑,道:「在下說的,正是要借密樓,向聖上請上些幫手。」
武天行微一怔,沉聲道:「百里有紅?」
柏秋冉醒悟過來,陳寫便已道:「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