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呼喚
清晨的音訊,從茂茂然的雲杉林中透出,青黑的樹影鑲上天空初綻的顏色。水汽微蒙,泡軟了山鳥空遠的啁啾,濕潤了板屋多孔的皮膚,把涼絲絲的草葉子的甜香味送入瑪吉甦醒的鼻翼,她在微光中注視這穹頂下升起的旗幕。
待天慢慢亮起來,瑪吉跨上電動摩托,開始一天最初的任務——巡山。作為青海尖扎的護林員,瑪吉守著這個站點已有五年,貼貼補補,修修改改的板屋早已成為第二個家,和她的血肉一起,與這整帶山林融為了一體。耳邊呼嘯而過的風是熟悉的,掠過的一棵棵或是杉松或是楊柏的大樹是熟悉的,顛簸過的一叢叢灌木花草是熟悉的,溪流拍擊石塊激起的每一顆銀珠是熟悉的。她幾乎可以指出來,哪一棵什麼樣的樹在什麼地方,上面築了幾窩巢,打了幾個洞……她在一棵雲杉前停下來,這棵杉樹遭過旱雷,從中間被劈裂成兩半,可各自鬱鬱蒼蒼。瑪吉輕輕撫上它的裂處,那裡橫生了密密的小葉,她有如撫摸自己孩子絨絨的亂發,感到一陣溫暖。
這些乾枯得仿佛要爆裂的樹木,橫生的枝椏都在彰顯一種鬥士的魄力,它們在用頑強的生命之力去守護這片水土,和其他更為脆弱與美麗的生命,像護林人一樣,生生代代,不息。
瑪吉靠在樹上,仰望溢出驚紅的天空。護林人啊,在這安靜的自然的世界裡生活久了,心裡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依戀的情結,好像找到生命來處一般的冥冥之意。
瑪吉是藏族人,阿爸原就是這兒的護林員,她小時常常與阿爸轉山,直到他殉難於一次林火。阿媽把瑪吉撫養長大,甚至讓瑪吉考上了外省的大學,可大學畢業之後,瑪吉惦記的不是大城市裡無憂的生活,而是家鄉的山林,夢中囈語裡,她聽到大山在呼喚她。
她響應了這呼喚,不管不顧地,無怨無悔地,一晃就是整整五年,儘管阿媽說她是在步阿爸的後塵,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哀怨,她知道這是因為阿爸成了阿媽心裡難以治癒的傷疤,它和護林緊緊地連在一起了,一觸就疼。可瑪吉始終忘不了阿爸對她說的話。
「為什麼阿爸要待在山裡呢?」年幼的瑪吉拉著阿爸粗糙的手,含糊地問著。
「因為阿爸要守護它呀。」阿爸把瑪吉抱起來,帶著露水的冰冰涼涼的胡茬子刺得瑪吉的臉痒痒的。
「為什麼阿爸要守護這座山呢?」瑪吉依舊想刨根問底。
「因為阿爸受了山神的囑託。山神說,守護這片山,就是守護了我們的家,守護了青藏高原。」
瑪吉一下子覺得阿爸的身影高大了起來,阿爸是山神的使者啊。
而現在瑪吉知道,哪有什麼山神的囑託,這是阿爸發自內心的責任,他想要承擔的責任,正如她願意燃燒青春守護這山,守護青海,守護中國廣袤大地的草木顏容。
自從瑪吉接管這個觀測站以來,一絲煙火的跡象也未曾有過,非法偷獵也從未順利進行,這讓她無比自豪。她站在這裡,就如同背後站著父親,讓她有一身的勇氣去面對困境。讓她可以毫不猶疑地騎著電動摩托追逐偷獵車,用堅決的目光直視他們的眼睛,手握法律之繩,口若懸河而毫無懼色。
瑪吉轉山回來,在板屋煮起面作為早餐,山林的寂靜讓她的心也一樣安定。她依然留心著一切不和諧的響動,以免錯過什麼。
按照慣例,瑪吉寫起巡山日記,思緒飄向更遠的地方。
多久沒見阿媽了呢?瑪吉在觀測站,手機是接收不到信號的,要打電話,發信息,只能跑到離城稍稍近一些的地方。通訊的不方便讓與家人間的距離拉大了一些,但瑪吉時常會惦記著彌補些什麼,國與家,均於心中,從未放下。
瑪吉知道阿媽最為擔憂的,還是自己的終身大事,瑪吉已經二十七歲,早就過了阿媽認為適合出嫁的年紀,瑪吉是不願讓阿媽操心這些那些的,她就與阿媽說,在城裡認識了一個小伙子,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正情投意合。
倒也不是謊話,瑪吉和那個小伙子,是在線上相識,還未真正見過面。話確投機,可瑪吉撒了謊——她沒有告訴他,自己是護林員。
護林員收入微薄,傳統上似乎是不怎麼受待見的職業。阿媽不讓她當,除了阿爸的原因,也大概就是這樣了,瑪吉的選擇本有很多,卻偏偏不聽勸地選了這個職業,讓阿媽實在難以理解。瑪吉理解阿媽,但瑪吉知道,她的使命的呼喚,比什麼都要強烈。
她與小伙子相識也不算很久,每次下工,她都會跑一段車程尋信號,先打阿媽電話,末了再發信息或是打電話給他,然而對方似乎已經習慣了她的規律,或是工作忙的緣故,在晚前並不怎麼尋她。
瑪吉寫完,就去給她不久前撿回來的受傷松鼠餵食,為它重新包紮傷口,一面關注著收音機里的新聞,接著讀一些報刊雜誌,她對於國情的關注,也是受了阿爸的影響。阿爸做護林員的時候,閒暇就看報聽新聞,還會講給瑪吉聽,只不過那時候瑪吉對故事更感興趣,纏著要聽的是爸爸抓偷獵者,熄滅小火種的驚險經歷。
短暫小憩後,瑪吉出門去拍攝生物影像數據,監測環境指數……
天地之間漸漸又變了顏色,如同天空慢慢合上它的眼睛。那火鳳凰已經變得金光四射,目可直視,落日是一場盛大的降旗。
也到快下班的時間了。瑪吉整理材料,準備做些收尾工作,卻聽到一陣遙遠的車聲。
偷獵者!這是她的第一反應,她立刻揣上相機沖了出去,然而轉念一想,明知會發出響動,為什麼卻要將車開到山腳呢?
帶著疑惑,瑪吉騎上電動摩托,急速地趕下去。
這是一輛「獵豹」越野吉普,車窗都大敞著,可以看到裡面坐著三四個青年。瑪吉警惕地大聲道:「你們是來幹什麼的?」一個青年從車窗中探出腦袋,沾滿灰塵的汗水粘住頭髮,貼在額角,濕答答地往下淋漓著一條條黑色的線,焦急道:「這裡有人受傷了,拜託你幫忙緊急處理一下!多謝了!」
后座的打開車門,從車上下來三個青年,兩人架著中間的一個,都是灰頭土臉,中間那人半邊衣服被血浸透,面色慘白如紙。
瑪吉將他載到板屋,後面的幾人緊跟其後。傷口是在大腿,似乎較深,所幸不是致命之處,做了簡單的消毒止血處理後,瑪吉很快為他包紮好。
「小姐,真是麻煩你了。我們對這塊地不熟,能不能幫我們引個路,好去最近的醫院?」
瑪吉也顧不得其他的什麼,匆匆上車,為幾人引路。
交談中,瑪吉了解到,這是一支地質隊,做考查任務的途中不慎受到了野生動物的襲擊,有隊員受傷,卻因為匆匆逃離,醫療箱落下了,才不得已跑來最近的林區觀測站尋求幫助。
車裡又髒又熱,然而瑪吉也不惱,這些人都和自己一樣啊,是逐夢的人啊。是為了信念和愛,放棄可以獲得的穩定生活,甘願燃燒青春,歸附孤獨,以身犯險,也要拼下去的人啊……她感到心頭又一陣暖意。
到了醫院,進行傷口縫合後,青年已經脫離了危險,失血過多讓他暫時昏迷不醒。
折騰了好半天,終於是沒事了。瑪吉鬆了一口氣,幾小時的相處,讓她與這幾個青年竟產生了幾分深厚的情誼。突然想起了什麼,道:「我出去一趟。」
瑪吉站到病房外,拿出手機,清了清嗓子,撥打一個號碼,心中正忐忑不安。
「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候再撥。」一陣小小的失落爬上瑪吉的心頭。他工作忙,有時候接不到電話,也是很正常的。瑪吉又打了一次,這次只短暫地聽了一會,就掛掉了。明天再找吧。
她旋即換了另一個號碼。
「阿媽。」她開口道。
對面是微弱的咳嗽聲,聽得瑪吉鼻尖一酸。阿媽身體不太好,在家受著妹妹照料。
「瑪吉啊,今天怎麼樣啊?」
「我挺好的,今天山里也沒有什麼大事情,豆豆(那隻受傷松鼠的名字)已經可以跑啦!阿媽要按時吃藥,好好聽阿妹的話……」
瑪吉打完電話,回到病房中,青年還沒有醒過來。
「我要回去了。」瑪吉揮手和幾人告別。
「姑娘,等等,我們還沒有好好感謝你呢,請給我們留個聯繫方式吧。」青年中一人喊道。
「不用了,舉手之勞,小事而已啦。」瑪吉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
「改日定將登門道謝!」身後年輕的聲音充滿著力量。
待天慢慢亮起來,瑪吉跨上電動摩托,開始一天最初的任務——巡山。作為青海尖扎的護林員,瑪吉守著這個站點已有五年,貼貼補補,修修改改的板屋早已成為第二個家,和她的血肉一起,與這整帶山林融為了一體。耳邊呼嘯而過的風是熟悉的,掠過的一棵棵或是杉松或是楊柏的大樹是熟悉的,顛簸過的一叢叢灌木花草是熟悉的,溪流拍擊石塊激起的每一顆銀珠是熟悉的。她幾乎可以指出來,哪一棵什麼樣的樹在什麼地方,上面築了幾窩巢,打了幾個洞……她在一棵雲杉前停下來,這棵杉樹遭過旱雷,從中間被劈裂成兩半,可各自鬱鬱蒼蒼。瑪吉輕輕撫上它的裂處,那裡橫生了密密的小葉,她有如撫摸自己孩子絨絨的亂發,感到一陣溫暖。
這些乾枯得仿佛要爆裂的樹木,橫生的枝椏都在彰顯一種鬥士的魄力,它們在用頑強的生命之力去守護這片水土,和其他更為脆弱與美麗的生命,像護林人一樣,生生代代,不息。
瑪吉靠在樹上,仰望溢出驚紅的天空。護林人啊,在這安靜的自然的世界裡生活久了,心裡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依戀的情結,好像找到生命來處一般的冥冥之意。
瑪吉是藏族人,阿爸原就是這兒的護林員,她小時常常與阿爸轉山,直到他殉難於一次林火。阿媽把瑪吉撫養長大,甚至讓瑪吉考上了外省的大學,可大學畢業之後,瑪吉惦記的不是大城市裡無憂的生活,而是家鄉的山林,夢中囈語裡,她聽到大山在呼喚她。
她響應了這呼喚,不管不顧地,無怨無悔地,一晃就是整整五年,儘管阿媽說她是在步阿爸的後塵,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哀怨,她知道這是因為阿爸成了阿媽心裡難以治癒的傷疤,它和護林緊緊地連在一起了,一觸就疼。可瑪吉始終忘不了阿爸對她說的話。
「為什麼阿爸要待在山裡呢?」年幼的瑪吉拉著阿爸粗糙的手,含糊地問著。
「因為阿爸要守護它呀。」阿爸把瑪吉抱起來,帶著露水的冰冰涼涼的胡茬子刺得瑪吉的臉痒痒的。
「為什麼阿爸要守護這座山呢?」瑪吉依舊想刨根問底。
「因為阿爸受了山神的囑託。山神說,守護這片山,就是守護了我們的家,守護了青藏高原。」
瑪吉一下子覺得阿爸的身影高大了起來,阿爸是山神的使者啊。
而現在瑪吉知道,哪有什麼山神的囑託,這是阿爸發自內心的責任,他想要承擔的責任,正如她願意燃燒青春守護這山,守護青海,守護中國廣袤大地的草木顏容。
自從瑪吉接管這個觀測站以來,一絲煙火的跡象也未曾有過,非法偷獵也從未順利進行,這讓她無比自豪。她站在這裡,就如同背後站著父親,讓她有一身的勇氣去面對困境。讓她可以毫不猶疑地騎著電動摩托追逐偷獵車,用堅決的目光直視他們的眼睛,手握法律之繩,口若懸河而毫無懼色。
瑪吉轉山回來,在板屋煮起面作為早餐,山林的寂靜讓她的心也一樣安定。她依然留心著一切不和諧的響動,以免錯過什麼。
按照慣例,瑪吉寫起巡山日記,思緒飄向更遠的地方。
多久沒見阿媽了呢?瑪吉在觀測站,手機是接收不到信號的,要打電話,發信息,只能跑到離城稍稍近一些的地方。通訊的不方便讓與家人間的距離拉大了一些,但瑪吉時常會惦記著彌補些什麼,國與家,均於心中,從未放下。
瑪吉知道阿媽最為擔憂的,還是自己的終身大事,瑪吉已經二十七歲,早就過了阿媽認為適合出嫁的年紀,瑪吉是不願讓阿媽操心這些那些的,她就與阿媽說,在城裡認識了一個小伙子,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正情投意合。
倒也不是謊話,瑪吉和那個小伙子,是在線上相識,還未真正見過面。話確投機,可瑪吉撒了謊——她沒有告訴他,自己是護林員。
護林員收入微薄,傳統上似乎是不怎麼受待見的職業。阿媽不讓她當,除了阿爸的原因,也大概就是這樣了,瑪吉的選擇本有很多,卻偏偏不聽勸地選了這個職業,讓阿媽實在難以理解。瑪吉理解阿媽,但瑪吉知道,她的使命的呼喚,比什麼都要強烈。
她與小伙子相識也不算很久,每次下工,她都會跑一段車程尋信號,先打阿媽電話,末了再發信息或是打電話給他,然而對方似乎已經習慣了她的規律,或是工作忙的緣故,在晚前並不怎麼尋她。
瑪吉寫完,就去給她不久前撿回來的受傷松鼠餵食,為它重新包紮傷口,一面關注著收音機里的新聞,接著讀一些報刊雜誌,她對於國情的關注,也是受了阿爸的影響。阿爸做護林員的時候,閒暇就看報聽新聞,還會講給瑪吉聽,只不過那時候瑪吉對故事更感興趣,纏著要聽的是爸爸抓偷獵者,熄滅小火種的驚險經歷。
短暫小憩後,瑪吉出門去拍攝生物影像數據,監測環境指數……
天地之間漸漸又變了顏色,如同天空慢慢合上它的眼睛。那火鳳凰已經變得金光四射,目可直視,落日是一場盛大的降旗。
也到快下班的時間了。瑪吉整理材料,準備做些收尾工作,卻聽到一陣遙遠的車聲。
偷獵者!這是她的第一反應,她立刻揣上相機沖了出去,然而轉念一想,明知會發出響動,為什麼卻要將車開到山腳呢?
帶著疑惑,瑪吉騎上電動摩托,急速地趕下去。
這是一輛「獵豹」越野吉普,車窗都大敞著,可以看到裡面坐著三四個青年。瑪吉警惕地大聲道:「你們是來幹什麼的?」一個青年從車窗中探出腦袋,沾滿灰塵的汗水粘住頭髮,貼在額角,濕答答地往下淋漓著一條條黑色的線,焦急道:「這裡有人受傷了,拜託你幫忙緊急處理一下!多謝了!」
后座的打開車門,從車上下來三個青年,兩人架著中間的一個,都是灰頭土臉,中間那人半邊衣服被血浸透,面色慘白如紙。
瑪吉將他載到板屋,後面的幾人緊跟其後。傷口是在大腿,似乎較深,所幸不是致命之處,做了簡單的消毒止血處理後,瑪吉很快為他包紮好。
「小姐,真是麻煩你了。我們對這塊地不熟,能不能幫我們引個路,好去最近的醫院?」
瑪吉也顧不得其他的什麼,匆匆上車,為幾人引路。
交談中,瑪吉了解到,這是一支地質隊,做考查任務的途中不慎受到了野生動物的襲擊,有隊員受傷,卻因為匆匆逃離,醫療箱落下了,才不得已跑來最近的林區觀測站尋求幫助。
車裡又髒又熱,然而瑪吉也不惱,這些人都和自己一樣啊,是逐夢的人啊。是為了信念和愛,放棄可以獲得的穩定生活,甘願燃燒青春,歸附孤獨,以身犯險,也要拼下去的人啊……她感到心頭又一陣暖意。
到了醫院,進行傷口縫合後,青年已經脫離了危險,失血過多讓他暫時昏迷不醒。
折騰了好半天,終於是沒事了。瑪吉鬆了一口氣,幾小時的相處,讓她與這幾個青年竟產生了幾分深厚的情誼。突然想起了什麼,道:「我出去一趟。」
瑪吉站到病房外,拿出手機,清了清嗓子,撥打一個號碼,心中正忐忑不安。
「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候再撥。」一陣小小的失落爬上瑪吉的心頭。他工作忙,有時候接不到電話,也是很正常的。瑪吉又打了一次,這次只短暫地聽了一會,就掛掉了。明天再找吧。
她旋即換了另一個號碼。
「阿媽。」她開口道。
對面是微弱的咳嗽聲,聽得瑪吉鼻尖一酸。阿媽身體不太好,在家受著妹妹照料。
「瑪吉啊,今天怎麼樣啊?」
「我挺好的,今天山里也沒有什麼大事情,豆豆(那隻受傷松鼠的名字)已經可以跑啦!阿媽要按時吃藥,好好聽阿妹的話……」
瑪吉打完電話,回到病房中,青年還沒有醒過來。
「我要回去了。」瑪吉揮手和幾人告別。
「姑娘,等等,我們還沒有好好感謝你呢,請給我們留個聯繫方式吧。」青年中一人喊道。
「不用了,舉手之勞,小事而已啦。」瑪吉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
「改日定將登門道謝!」身後年輕的聲音充滿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