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當夜幕如墨般緩緩浸染整個城市,全市的公園與廣場瞬間化為歡樂的海洋,人潮如涌,熙熙攘攘。
元宵佳節,其獨特魅力則在於燈會展覽。公園廣場的燈會自除夕起便已開啟,直至元宵,然而今夜的彩燈卻似被施了魔法,格外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民間素有「三十(除夕)看火,十五(元宵)看燈」的俗語,此刻,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元宵之夜的蒼穹被萬千華燈映照得宛如白晝,那明亮的光輝仿若輕柔的紗幔,將整座城市溫柔包裹,使之沉浸於一片璀璨與歡愉交織的夢幻之境。
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作為傳統節日裡最為絢爛耀眼的華彩樂章,正徐徐拉開神秘而迷人的序幕,如磁石般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與本地市民,大家滿懷期待,共赴這場美輪美奐、光影交錯的視覺盛宴。
燈會現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造型別出心裁、色彩絢麗繽紛的大型彩燈。
它們或似繁星般高懸於浩瀚夜空,灑下璀璨光芒;或如明珠般錯落分布於大地之上,編織成一條條溢彩流光的夢幻長廊。
這些彩燈,有的以古代神話傳奇為創作源泉,諸如嫦娥奔月的悽美、牛郎織女的浪漫,藉助現代科技的精妙手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光影藝術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令觀賞者仿若穿越時空隧道,真切置身於那些古老而迷人的傳說情境之中;
有的則以現代都市的繁華盛景為靈感源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時尚動感等元素在光影的奇妙變幻中展露無遺,生動展現出現代社會的蓬勃活力與無限魅力。
隨著如織人流緩緩涌動,各式各樣精巧絕倫的花燈紛至沓來,闖入人們視野。
這些花燈形態各異,小巧玲瓏,妙趣橫生。有靈動活潑、憨態可掬的動物造型,如乖巧的兔子、靈動的金魚,寄寓著吉祥如意、年年有餘的美好祝福;亦有寓意深邃、飽含文化內涵的傳統圖案,如聖潔的蓮花、富貴的牡丹,分別象徵著純潔高雅與榮華富貴。
遊客們紛紛被其吸引,或長久佇立,沉醉於花燈的精美絕倫之中;或興奮地舉起相機,用鏡頭捕捉這難忘瞬間,每個人的面龐皆洋溢著節日特有的喜悅與幸福,如春日暖陽般燦爛。
元宵燈會的魅力遠不止於賞燈。其間還巧妙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猜燈謎便是其中極具趣味性與挑戰性的一環。
一盞盞花燈之下,懸掛著形形色色、妙趣橫生的燈謎,宛如智慧的寶藏等待著遊客們去挖掘。
這些燈謎內容涵蓋古今,形式多樣,吸引著眾多遊客躍躍欲試,前來挑戰自我,在智慧與思維的激烈碰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還有舞龍舞獅的歡騰表演、民間歌舞的悠揚旋律、戲曲表演的醇厚韻味等傳統節目依次精彩上演,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文化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讓人們在沉醉於美景的同時,亦能深切領略到濃厚的文化底蘊與節日的喜慶氛圍,仿佛置身於傳統文化的浩瀚海洋,盡情遨遊。
隨著夜色漸深,元宵燈會也緩緩步入高潮。人們紛紛匯聚於指定的開闊場地,手捧精心製作、色彩斑斕的孔明燈,心懷虔誠與憧憬,輕輕點燃。
剎那間,無數孔明燈宛如一群懷揣夢想的精靈,緩緩掙脫大地的束縛,徐徐升空。
它們帶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熾熱期盼,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悠悠飄向無垠天際。
在民間,這一天亦被稱為送年,相傳是故去親人在人間團聚的最後時光。
在一些農村地區,夜晚每家每戶都會在房前屋後點亮蠟燭,那閃爍的燭光如溫暖的燈塔,照亮親人離去的歸途,為這團圓與離別的交織時刻增添了一抹溫情與神秘的色彩。
飄飛於天際的孔明燈,漸次匯聚成一片浩瀚的流動星辰之海和璀璨閃耀的銀河,它們在夜空中編織出一幅壯麗而又充滿詩意的奇幻畫卷,而後漸行漸遠,宛如夢幻泡影,只留下人們心中那份對節日的美好記憶與深深眷戀,久久不散。
李陽等人仰頭望著夜空中那緩緩升起的孔明燈,心中卻滿是無奈與憂慮,不禁暗暗叫苦。
郭斌率先打破沉默,嘟囔道:「這蠟燭和酒精隱患不小,咋就不能換成 LED燈泡呢?」
李陽聽後想了想,微微搖頭,輕聲解釋:「若是換成用電的,怕是孔明燈就飛不起來咯。」
郭斌聞言,猛地一拍腦門兒,懊悔地說:「哎呀,我竟把這飛起來的關鍵給忘了。」
孟瑞星則若有所思地接話道:「說不定以後科技發展了,真能研發出既用電又能飛的孔明燈。這樣既能保留傳統節日的特色活動,也能讓咱消防人員少些擔驚受怕。」
眾人聽後,再次將目光投向天上那漸漸飄遠的孔明燈,一時皆默不作聲。或許,在他們心底,這便是共同的心愿與期盼。
次日,隊裡正式為他們分配了站點,並給予兩天假期。所有人員被分散至青陽市大隊下轄的兩個中隊與十多個消防站。這意味著他們即將踏入全新的環境,結識新的夥伴。
人生似乎總是在不斷接納新事物的同時,又不得不面臨離別與失去。幸運的是,李陽與數位同期戰友一同被分配至二中隊,而博凱和張鵬他們幾個則前往一中隊。
眾人各自收拾行囊返家休整,準備於 18號前往各自所在的消防站報到。
李陽來到了東明區南山路 76號的第二消防隊。踏入大門,他便發現此地規模相較大隊又小一圈。
目光輕輕一掃,便能將全貌盡收眼底:一棟六層的主樓矗立眼前,主樓前的操場一側是一座訓練塔樓,另一側則停放著五六輛消防車,車輛皆安然置於鋼架搭建的遮陽棚下。
此次來到二中隊的僅有李陽、孟瑞星、郭斌、丁小龍、高磊、查耀軍五人。中隊長與其他戰友熱情地為他們拉起橫幅,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迎儀式。
中隊長率先自我介紹,他叫塗俊,投身消防事業已長達十餘年。接著,他又逐一向眾人介紹了四個戰鬥班的班長。
並說明中隊的排班安排為白天兩個班值守,夜晚兩個班輪值,各班平日裡相互協作配合。
一班長張劍,二班長趙勇,三班長古英,四班長唐樹青。
四位班長在介紹完畢後,班長們臉上皆洋溢著喜悅之情,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那模樣仿佛恨不得將所有新人都納入自己的班級,對新成員的期待展露無遺。
中隊長照著名單開始分配人員:「孟瑞星,一班。」
言罷,他轉頭對一班長說道:「孟瑞星自總隊至大隊,表現卓越,屢獲各位領導點名表揚,能力出眾。你們班的祝副班長即將調走,就讓孟瑞星接任副班長一職,你可要好好帶他。」
張劍滿臉笑意,爽快應道:「沒問題,他這能力,要當班長我都給他。」
二班長聽聞,打趣道:「讓他當班長,那你咋辦?你莫不是想當隊長啦?」
此話一出,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新來的李陽五人見此場景,原本緊繃的神經也漸漸放鬆下來。
張劍佯作嚴肅地轉過頭去,壓低聲音喃喃自語:「也不是不行啊,我就委屈一下,當個中隊長也湊合。」
雖是小聲嘀咕,但聲音卻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中隊長瞥了他一眼,故作認真地說道:「行,我待會兒就給葉楠龍打電話,讓他趕緊退休,給我們張大班長騰位置,就說是張劍強烈要求的。」
張劍頓時面露驚恐之色,急忙轉過頭來,聲音微微顫抖:「別呀,我什麼時候說過這話?」
塗俊佯裝不理會他,繼續說道:「他不退位,我如何晉升?我不晉升,你又怎能當上中隊長?」
看著中隊長一本正經地胡謅,眾人忍俊不禁,紛紛笑出聲來。他們看似紀律鬆散,實則這種拉呱扯淡只是在艱苦緊張的一線工作之餘,自我放鬆與娛樂的方式罷了,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新人初來乍到便感到拘謹與緊張。
中隊長接著喊道:「郭斌、李陽,二班。」
隨後又對趙勇說道:「郭斌是駕駛員,在任務結束或不太忙碌時,你可安排他駕車熟悉一下。」
趙勇點頭應道:「好的,沒問題。」
中隊長拿起本子,繼續說道:「三班高磊,四班查耀軍。」
最後,中隊長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四位班長資歷深厚,經驗豐富,你們要毫無保留地信任他們,不要有顧慮,也要相信自己身邊的每一位戰友。」
隨後,他們便跟隨班長回到了位於主樓 2樓的寢室,寢室安排在二樓大概是出於對出警便捷性的考量吧。
李陽他們剛加入的那幾天,並未遭遇什麼緊急任務。一班和三班值夜班,二班與四班則是白班,當然搭配並不固定。
期間,他們僅僅營救了一隻貓,處理了一起汽車自燃事件,其餘時間都是依照基地的作息安排訓練。
由於二中隊毗鄰南山公園,且中隊面積有限,所以早晚有時間都會前往公園繞湖跑 3公里。
天氣晴好且不值班時,還會攜帶皮划艇到湖邊,在市民游泳的亭子處練習水上救援打撈等項目。像負重攀登這類訓練,既可以去爬公園最高的大羅嶺,也可以在隊內開展。
十多天後,輪到李陽他們班與四班值夜班,當時四班因任務出勤在外。接到指揮中心的指令後,眾人迅速著裝整齊,登上 1號車,拉響警報疾馳而去。
上車出發後,班長才詳細通報任務內容:有三人結伴前往城外 20公里處的寶峰山上觀賞日落。
此地海拔頗高,尚未進行商業開發,僅有徒步驢友自行開闢的蜿蜒小徑可供登山。當時天色已全黑,氣溫急劇下降,其中一人稱腳踝扭傷無法下山,故而報警求助。
聽完通報,副班長秦文自信滿滿地斷言:「十有八九不是腳崴了,純粹是沒力氣下山才報的警。」
李陽滿臉狐疑:「不可能吧,這不是報假警嗎?」
通訊員葉松一邊擺弄著相機,一邊說道:「這很平常,我們綜合消防乾的就是這些事,捅馬蜂、捉蛇、趕豬、抓貓,甚至幫農民澆地,只要有人報警,我們就得前往。」
他繼而又道:「不必驚訝,你們慢慢就會習慣的。」
李陽和郭斌作為新人,著實大為震驚。葉松不慌不忙地繼續說:「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我們的宗旨本就是為人民服務。但令人心寒的是,群眾往往難以理解我們。
居民樓滅火時,有鄰居衝出來要求賠償被水淹的地板;抓豬時,主人會叮囑別弄傷他的豬;小汽車堵塞消防通道,還索要消防車刮傷的賠償等等,諸如此類的情況數不勝數。」
班長趙勇趕忙接過話茬:「別聽他如此消極,他還以為自己在搞藝術呢,總是多愁善感。幸好他加入了我們這個充滿陽剛之氣的集體,不然遲早得抑鬱。」
班長繼續說:「實際上,很多大爺大媽、大哥大姐都特別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記得有一天清晨,我們緊急前往一個小區滅火,由於前一晚回家的車輛堵塞了消防通道,還未來得及開走,正在晨練的幾位大爺見狀,直接徒手合力將小轎車抬開。你們日後自會明白,正能量的事例還是很多的,且看是他說得對,還是我說得對。」
此時車上的姚自路和肖順江也點頭認同班長的觀點。畢竟,消防隊是不可能給予賠償,多數情況下不理會這些無理要求即可。
葉松一看就是才加入不久的,除了頭髮和服裝一樣。斯文清秀憂鬱的氣質,與其他人真的是格格不入
李陽問葉松:「你這麼消極啊,加入多久了,」
葉:「我上個月剛加入,我本來是想去非洲拍獅子的,好舉辦自己的攝影展,家裡面不同意,非要讓我來消防隊上班。」
其他人也大致介紹了一下加入消防隊的時間,就只有班長時間最長。
班長是外地人,三十六歲,是加入消防隊的十多年的老消防員了,初中畢業沒什麼文化,老家父母過世的早,後來就在本地找了個老婆結婚,孩子都上初中了。
可能是以前消防員的選拔標準並不嚴格,所以幾個班長和隊員有的身材並不高大,學歷也不出眾,倒是都很乾練強壯。
汽車從城中駛出,行駛了約 40分鐘,抵達寶峰山腳下的板坪村,這是距離寶峰山山頂最近的登山路線起始點。
汽車在村民新挖的一片較為寬敞的空地停下,此處還有其他幾輛汽車,想必也是前來登山的。
全體人員攜帶好擔架、繩子、急救箱等裝備後開始登山。這座山雖說在短視頻平台上熱度頗高,但尚未進行商業開發。
夜晚望去,只見它巍峨聳立在夜色之中,山巔隱匿不見,仿若一大團黑色巨石,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眾人並不知曉哪條路才是上山的路徑,只能沿著前人留下的足跡摸索前行。燈光所及之處,儘是隱匿於夜色中的草地、小灌木叢,以及牛糞與垃圾。
所幸山上並無高大喬木,否則上山之路恐更難尋覓。眾人沿著曲折的「Z」字型道路迂迴上山,歷經一個小時,終於抵達山脊。
而從山脊通往山頂觀景平台的道路愈發艱難,遍地都是風化石片,如鱗片般排列在山脊之上,眾人只能在半人高的石片間隙小心穿梭、艱難攀登。
或許在白天,這條路並無太大難度,但在夜晚負重前行的情況下,著實舉步維艱。
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又顛簸了半小時,終於踏上了修整過的硬質路面與階梯,看來此處曾經有過開發,只是後來被廢棄了。
這時副班長秦文不禁埋怨:「這路都修得這麼好了,他們怎麼就不能自己慢慢走下來與我們會合呢?這樣雙方都能節省不少力氣與時間。」
趙班長回應道:「人家都說受傷了,抓緊趕路吧,萬一真的受傷了,可不能耽擱。」
說罷,全員不敢停歇,繼續向上攀登。此時,眾人呼吸急促,汗水濕透衣衫,後背緊緊貼著,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又過了 20多分鐘,終於登上了山頂觀景平台。
踏上平台的瞬間,清風拂面,眾人頓感舒暢。遠處清陽市區的燈光,宛如璀璨星河灑落人間。
眾人稍作定神,便瞧見平台前方有幾頂帳篷和一張小桌子,數盞燈光閃爍。
眾人走近,只見七八名男女圍坐在小桌子旁,兩三頂帳篷被風吹得呼呼作響,裡面的燈光也搖曳不定。其中一名女生看到李陽他們,輕聲對旁邊的人說道:「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
李陽一行人朝著他們走去,班長問道:「是誰報的警?」
這時,從旁邊的黑暗中走出一個白白胖胖的男生,回答道:「是我。」
班長又問:「那是誰受傷了?」
男生擠出一絲笑容,接著說:「也是我。」
然而,從他的神情和走路姿態來看,並不像受傷的樣子。但班長還是吩咐副班長前去檢查。
秦文快步上前蹲下,問道:「是哪只腳崴到了?」
男生趕忙伸出左腳,撩起褲腿,解開鞋襪。秦文查看後,發現並無嚴重紅腫,便輕輕捏了一下,感覺並無大礙,於是稍微用力一按,男生「哎呦」一聲。
不知秦文是有意還是無意。隨後,秦文回頭對班長說:「他的腳只是輕微扭傷,沒有明顯傷勢。」
說著,便給他噴了些酒精。此時,坐在桌子邊的幾個人不禁發出輕微的笑聲。
班長說道:「沒事就好。」並示意將擔架拿過來放在地上,對男生說:「躺上去吧。」
男生一瘸一拐地躺到擔架上,李陽、郭斌、肖順江、姚自陸四人合力抬起。李陽心中暗自詫異,別看這男生個子不高,體重卻著實不輕,難怪爬上山後便報警求助,想必是沒力氣下山了。
這時,男生的另外兩名女性同伴也從夜色中現身,準備一同下山。
班長看著留下的幾人說:「你們還不下山嗎?」
那幾人回答:「我們要在這裡看日出。」
班長叮囑道:「那你們務必注意安全,千萬別違規用火。」
其中一個男生說道:「叔叔放心吧,我們可是專業的,絕對不會給你們添麻煩。」
說完,趙勇班長快步跟上先行的李陽他們。抬著這個小胖子,下山的路途愈發艱難。
元宵佳節,其獨特魅力則在於燈會展覽。公園廣場的燈會自除夕起便已開啟,直至元宵,然而今夜的彩燈卻似被施了魔法,格外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民間素有「三十(除夕)看火,十五(元宵)看燈」的俗語,此刻,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元宵之夜的蒼穹被萬千華燈映照得宛如白晝,那明亮的光輝仿若輕柔的紗幔,將整座城市溫柔包裹,使之沉浸於一片璀璨與歡愉交織的夢幻之境。
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作為傳統節日裡最為絢爛耀眼的華彩樂章,正徐徐拉開神秘而迷人的序幕,如磁石般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與本地市民,大家滿懷期待,共赴這場美輪美奐、光影交錯的視覺盛宴。
燈會現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造型別出心裁、色彩絢麗繽紛的大型彩燈。
它們或似繁星般高懸於浩瀚夜空,灑下璀璨光芒;或如明珠般錯落分布於大地之上,編織成一條條溢彩流光的夢幻長廊。
這些彩燈,有的以古代神話傳奇為創作源泉,諸如嫦娥奔月的悽美、牛郎織女的浪漫,藉助現代科技的精妙手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光影藝術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令觀賞者仿若穿越時空隧道,真切置身於那些古老而迷人的傳說情境之中;
有的則以現代都市的繁華盛景為靈感源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時尚動感等元素在光影的奇妙變幻中展露無遺,生動展現出現代社會的蓬勃活力與無限魅力。
隨著如織人流緩緩涌動,各式各樣精巧絕倫的花燈紛至沓來,闖入人們視野。
這些花燈形態各異,小巧玲瓏,妙趣橫生。有靈動活潑、憨態可掬的動物造型,如乖巧的兔子、靈動的金魚,寄寓著吉祥如意、年年有餘的美好祝福;亦有寓意深邃、飽含文化內涵的傳統圖案,如聖潔的蓮花、富貴的牡丹,分別象徵著純潔高雅與榮華富貴。
遊客們紛紛被其吸引,或長久佇立,沉醉於花燈的精美絕倫之中;或興奮地舉起相機,用鏡頭捕捉這難忘瞬間,每個人的面龐皆洋溢著節日特有的喜悅與幸福,如春日暖陽般燦爛。
元宵燈會的魅力遠不止於賞燈。其間還巧妙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猜燈謎便是其中極具趣味性與挑戰性的一環。
一盞盞花燈之下,懸掛著形形色色、妙趣橫生的燈謎,宛如智慧的寶藏等待著遊客們去挖掘。
這些燈謎內容涵蓋古今,形式多樣,吸引著眾多遊客躍躍欲試,前來挑戰自我,在智慧與思維的激烈碰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還有舞龍舞獅的歡騰表演、民間歌舞的悠揚旋律、戲曲表演的醇厚韻味等傳統節目依次精彩上演,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文化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讓人們在沉醉於美景的同時,亦能深切領略到濃厚的文化底蘊與節日的喜慶氛圍,仿佛置身於傳統文化的浩瀚海洋,盡情遨遊。
隨著夜色漸深,元宵燈會也緩緩步入高潮。人們紛紛匯聚於指定的開闊場地,手捧精心製作、色彩斑斕的孔明燈,心懷虔誠與憧憬,輕輕點燃。
剎那間,無數孔明燈宛如一群懷揣夢想的精靈,緩緩掙脫大地的束縛,徐徐升空。
它們帶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熾熱期盼,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悠悠飄向無垠天際。
在民間,這一天亦被稱為送年,相傳是故去親人在人間團聚的最後時光。
在一些農村地區,夜晚每家每戶都會在房前屋後點亮蠟燭,那閃爍的燭光如溫暖的燈塔,照亮親人離去的歸途,為這團圓與離別的交織時刻增添了一抹溫情與神秘的色彩。
飄飛於天際的孔明燈,漸次匯聚成一片浩瀚的流動星辰之海和璀璨閃耀的銀河,它們在夜空中編織出一幅壯麗而又充滿詩意的奇幻畫卷,而後漸行漸遠,宛如夢幻泡影,只留下人們心中那份對節日的美好記憶與深深眷戀,久久不散。
李陽等人仰頭望著夜空中那緩緩升起的孔明燈,心中卻滿是無奈與憂慮,不禁暗暗叫苦。
郭斌率先打破沉默,嘟囔道:「這蠟燭和酒精隱患不小,咋就不能換成 LED燈泡呢?」
李陽聽後想了想,微微搖頭,輕聲解釋:「若是換成用電的,怕是孔明燈就飛不起來咯。」
郭斌聞言,猛地一拍腦門兒,懊悔地說:「哎呀,我竟把這飛起來的關鍵給忘了。」
孟瑞星則若有所思地接話道:「說不定以後科技發展了,真能研發出既用電又能飛的孔明燈。這樣既能保留傳統節日的特色活動,也能讓咱消防人員少些擔驚受怕。」
眾人聽後,再次將目光投向天上那漸漸飄遠的孔明燈,一時皆默不作聲。或許,在他們心底,這便是共同的心愿與期盼。
次日,隊裡正式為他們分配了站點,並給予兩天假期。所有人員被分散至青陽市大隊下轄的兩個中隊與十多個消防站。這意味著他們即將踏入全新的環境,結識新的夥伴。
人生似乎總是在不斷接納新事物的同時,又不得不面臨離別與失去。幸運的是,李陽與數位同期戰友一同被分配至二中隊,而博凱和張鵬他們幾個則前往一中隊。
眾人各自收拾行囊返家休整,準備於 18號前往各自所在的消防站報到。
李陽來到了東明區南山路 76號的第二消防隊。踏入大門,他便發現此地規模相較大隊又小一圈。
目光輕輕一掃,便能將全貌盡收眼底:一棟六層的主樓矗立眼前,主樓前的操場一側是一座訓練塔樓,另一側則停放著五六輛消防車,車輛皆安然置於鋼架搭建的遮陽棚下。
此次來到二中隊的僅有李陽、孟瑞星、郭斌、丁小龍、高磊、查耀軍五人。中隊長與其他戰友熱情地為他們拉起橫幅,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迎儀式。
中隊長率先自我介紹,他叫塗俊,投身消防事業已長達十餘年。接著,他又逐一向眾人介紹了四個戰鬥班的班長。
並說明中隊的排班安排為白天兩個班值守,夜晚兩個班輪值,各班平日裡相互協作配合。
一班長張劍,二班長趙勇,三班長古英,四班長唐樹青。
四位班長在介紹完畢後,班長們臉上皆洋溢著喜悅之情,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那模樣仿佛恨不得將所有新人都納入自己的班級,對新成員的期待展露無遺。
中隊長照著名單開始分配人員:「孟瑞星,一班。」
言罷,他轉頭對一班長說道:「孟瑞星自總隊至大隊,表現卓越,屢獲各位領導點名表揚,能力出眾。你們班的祝副班長即將調走,就讓孟瑞星接任副班長一職,你可要好好帶他。」
張劍滿臉笑意,爽快應道:「沒問題,他這能力,要當班長我都給他。」
二班長聽聞,打趣道:「讓他當班長,那你咋辦?你莫不是想當隊長啦?」
此話一出,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新來的李陽五人見此場景,原本緊繃的神經也漸漸放鬆下來。
張劍佯作嚴肅地轉過頭去,壓低聲音喃喃自語:「也不是不行啊,我就委屈一下,當個中隊長也湊合。」
雖是小聲嘀咕,但聲音卻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中隊長瞥了他一眼,故作認真地說道:「行,我待會兒就給葉楠龍打電話,讓他趕緊退休,給我們張大班長騰位置,就說是張劍強烈要求的。」
張劍頓時面露驚恐之色,急忙轉過頭來,聲音微微顫抖:「別呀,我什麼時候說過這話?」
塗俊佯裝不理會他,繼續說道:「他不退位,我如何晉升?我不晉升,你又怎能當上中隊長?」
看著中隊長一本正經地胡謅,眾人忍俊不禁,紛紛笑出聲來。他們看似紀律鬆散,實則這種拉呱扯淡只是在艱苦緊張的一線工作之餘,自我放鬆與娛樂的方式罷了,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新人初來乍到便感到拘謹與緊張。
中隊長接著喊道:「郭斌、李陽,二班。」
隨後又對趙勇說道:「郭斌是駕駛員,在任務結束或不太忙碌時,你可安排他駕車熟悉一下。」
趙勇點頭應道:「好的,沒問題。」
中隊長拿起本子,繼續說道:「三班高磊,四班查耀軍。」
最後,中隊長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四位班長資歷深厚,經驗豐富,你們要毫無保留地信任他們,不要有顧慮,也要相信自己身邊的每一位戰友。」
隨後,他們便跟隨班長回到了位於主樓 2樓的寢室,寢室安排在二樓大概是出於對出警便捷性的考量吧。
李陽他們剛加入的那幾天,並未遭遇什麼緊急任務。一班和三班值夜班,二班與四班則是白班,當然搭配並不固定。
期間,他們僅僅營救了一隻貓,處理了一起汽車自燃事件,其餘時間都是依照基地的作息安排訓練。
由於二中隊毗鄰南山公園,且中隊面積有限,所以早晚有時間都會前往公園繞湖跑 3公里。
天氣晴好且不值班時,還會攜帶皮划艇到湖邊,在市民游泳的亭子處練習水上救援打撈等項目。像負重攀登這類訓練,既可以去爬公園最高的大羅嶺,也可以在隊內開展。
十多天後,輪到李陽他們班與四班值夜班,當時四班因任務出勤在外。接到指揮中心的指令後,眾人迅速著裝整齊,登上 1號車,拉響警報疾馳而去。
上車出發後,班長才詳細通報任務內容:有三人結伴前往城外 20公里處的寶峰山上觀賞日落。
此地海拔頗高,尚未進行商業開發,僅有徒步驢友自行開闢的蜿蜒小徑可供登山。當時天色已全黑,氣溫急劇下降,其中一人稱腳踝扭傷無法下山,故而報警求助。
聽完通報,副班長秦文自信滿滿地斷言:「十有八九不是腳崴了,純粹是沒力氣下山才報的警。」
李陽滿臉狐疑:「不可能吧,這不是報假警嗎?」
通訊員葉松一邊擺弄著相機,一邊說道:「這很平常,我們綜合消防乾的就是這些事,捅馬蜂、捉蛇、趕豬、抓貓,甚至幫農民澆地,只要有人報警,我們就得前往。」
他繼而又道:「不必驚訝,你們慢慢就會習慣的。」
李陽和郭斌作為新人,著實大為震驚。葉松不慌不忙地繼續說:「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我們的宗旨本就是為人民服務。但令人心寒的是,群眾往往難以理解我們。
居民樓滅火時,有鄰居衝出來要求賠償被水淹的地板;抓豬時,主人會叮囑別弄傷他的豬;小汽車堵塞消防通道,還索要消防車刮傷的賠償等等,諸如此類的情況數不勝數。」
班長趙勇趕忙接過話茬:「別聽他如此消極,他還以為自己在搞藝術呢,總是多愁善感。幸好他加入了我們這個充滿陽剛之氣的集體,不然遲早得抑鬱。」
班長繼續說:「實際上,很多大爺大媽、大哥大姐都特別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記得有一天清晨,我們緊急前往一個小區滅火,由於前一晚回家的車輛堵塞了消防通道,還未來得及開走,正在晨練的幾位大爺見狀,直接徒手合力將小轎車抬開。你們日後自會明白,正能量的事例還是很多的,且看是他說得對,還是我說得對。」
此時車上的姚自路和肖順江也點頭認同班長的觀點。畢竟,消防隊是不可能給予賠償,多數情況下不理會這些無理要求即可。
葉松一看就是才加入不久的,除了頭髮和服裝一樣。斯文清秀憂鬱的氣質,與其他人真的是格格不入
李陽問葉松:「你這麼消極啊,加入多久了,」
葉:「我上個月剛加入,我本來是想去非洲拍獅子的,好舉辦自己的攝影展,家裡面不同意,非要讓我來消防隊上班。」
其他人也大致介紹了一下加入消防隊的時間,就只有班長時間最長。
班長是外地人,三十六歲,是加入消防隊的十多年的老消防員了,初中畢業沒什麼文化,老家父母過世的早,後來就在本地找了個老婆結婚,孩子都上初中了。
可能是以前消防員的選拔標準並不嚴格,所以幾個班長和隊員有的身材並不高大,學歷也不出眾,倒是都很乾練強壯。
汽車從城中駛出,行駛了約 40分鐘,抵達寶峰山腳下的板坪村,這是距離寶峰山山頂最近的登山路線起始點。
汽車在村民新挖的一片較為寬敞的空地停下,此處還有其他幾輛汽車,想必也是前來登山的。
全體人員攜帶好擔架、繩子、急救箱等裝備後開始登山。這座山雖說在短視頻平台上熱度頗高,但尚未進行商業開發。
夜晚望去,只見它巍峨聳立在夜色之中,山巔隱匿不見,仿若一大團黑色巨石,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眾人並不知曉哪條路才是上山的路徑,只能沿著前人留下的足跡摸索前行。燈光所及之處,儘是隱匿於夜色中的草地、小灌木叢,以及牛糞與垃圾。
所幸山上並無高大喬木,否則上山之路恐更難尋覓。眾人沿著曲折的「Z」字型道路迂迴上山,歷經一個小時,終於抵達山脊。
而從山脊通往山頂觀景平台的道路愈發艱難,遍地都是風化石片,如鱗片般排列在山脊之上,眾人只能在半人高的石片間隙小心穿梭、艱難攀登。
或許在白天,這條路並無太大難度,但在夜晚負重前行的情況下,著實舉步維艱。
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又顛簸了半小時,終於踏上了修整過的硬質路面與階梯,看來此處曾經有過開發,只是後來被廢棄了。
這時副班長秦文不禁埋怨:「這路都修得這麼好了,他們怎麼就不能自己慢慢走下來與我們會合呢?這樣雙方都能節省不少力氣與時間。」
趙班長回應道:「人家都說受傷了,抓緊趕路吧,萬一真的受傷了,可不能耽擱。」
說罷,全員不敢停歇,繼續向上攀登。此時,眾人呼吸急促,汗水濕透衣衫,後背緊緊貼著,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又過了 20多分鐘,終於登上了山頂觀景平台。
踏上平台的瞬間,清風拂面,眾人頓感舒暢。遠處清陽市區的燈光,宛如璀璨星河灑落人間。
眾人稍作定神,便瞧見平台前方有幾頂帳篷和一張小桌子,數盞燈光閃爍。
眾人走近,只見七八名男女圍坐在小桌子旁,兩三頂帳篷被風吹得呼呼作響,裡面的燈光也搖曳不定。其中一名女生看到李陽他們,輕聲對旁邊的人說道:「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
李陽一行人朝著他們走去,班長問道:「是誰報的警?」
這時,從旁邊的黑暗中走出一個白白胖胖的男生,回答道:「是我。」
班長又問:「那是誰受傷了?」
男生擠出一絲笑容,接著說:「也是我。」
然而,從他的神情和走路姿態來看,並不像受傷的樣子。但班長還是吩咐副班長前去檢查。
秦文快步上前蹲下,問道:「是哪只腳崴到了?」
男生趕忙伸出左腳,撩起褲腿,解開鞋襪。秦文查看後,發現並無嚴重紅腫,便輕輕捏了一下,感覺並無大礙,於是稍微用力一按,男生「哎呦」一聲。
不知秦文是有意還是無意。隨後,秦文回頭對班長說:「他的腳只是輕微扭傷,沒有明顯傷勢。」
說著,便給他噴了些酒精。此時,坐在桌子邊的幾個人不禁發出輕微的笑聲。
班長說道:「沒事就好。」並示意將擔架拿過來放在地上,對男生說:「躺上去吧。」
男生一瘸一拐地躺到擔架上,李陽、郭斌、肖順江、姚自陸四人合力抬起。李陽心中暗自詫異,別看這男生個子不高,體重卻著實不輕,難怪爬上山後便報警求助,想必是沒力氣下山了。
這時,男生的另外兩名女性同伴也從夜色中現身,準備一同下山。
班長看著留下的幾人說:「你們還不下山嗎?」
那幾人回答:「我們要在這裡看日出。」
班長叮囑道:「那你們務必注意安全,千萬別違規用火。」
其中一個男生說道:「叔叔放心吧,我們可是專業的,絕對不會給你們添麻煩。」
說完,趙勇班長快步跟上先行的李陽他們。抬著這個小胖子,下山的路途愈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