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世家齊心協力,蘇曜重拳出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79章 世家齊心協力,蘇曜重拳出擊

  開元元年,六月長夏,安邑城。

  就在馬騰初入并州,世家們相互串聯的時候,蘇曜這裡也很快就發現了情況不對。

  「報告大將軍!」

  錦衣衛長官王凌速報蘇曜道:

  「河東的世家豪強們突然都安生了下來。」

  「這很不對勁!」

  郡守府中。

  張飛見到王凌一臉凝重,他是哈哈一笑:

  「彥雲小兄弟,這有什麼不對勁的?」

  「大將軍威名赫赫,他們根本不是敵手。」

  「如今,那些人終於學老實了,咱們也就可以安心剿匪,然後北上討逆了呀。」

  「不然再在這城裡駐紮下去,俺老張的蛇矛都要生鏽了。」張飛摩拳擦掌道。

  在他看來,這白波軍實在不經打。

  本以為他們十萬大軍,自己會能打上一場惡戰。

  卻沒想到都是些如大將軍所說的雜魚,他們只是一波便給那些白波賊殺成了驚弓之鳥。

  而這安邑城更是不戰而下,這讓一心想著殺敵立功,痛快打上一場的張飛很是不爽。

  如今一聽那些世家終於老實了,張飛是大喜過望,直呼此乃好事一件。

  然而王凌則是跺腳說:「這哪裡是什麼好事情?」

  王凌眉頭緊鎖,面陳蘇曜:

  「事出反常必有妖。」

  「若說是他們終於學老實的話實在有些太湊巧,太步調一致了些。」

  「依末將看來,這更像是有人在暗中搗鬼,是統一組織的行動。」

  「只不過我等錦衣衛在河東並無根基,初來乍到之下暫時還搜不到一些有力的線索。」

  蘇曜聞言,微微皺眉,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心中暗自思量。

  他深知王凌所言非虛,這些世家豪強們突然間的安分守己,確實透著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此事伯達你怎麼看?」

  蘇曜將目光轉向司馬朗:

  「司馬家乃是中原名族,河內大家,這些世家的事情你比較熟悉。」

  「對於這些人最近反常的表現,你可有什麼線索?」

  一旁伏案閱卷的司馬朗聽到蘇曜的點名微微一愣,他從卷宗中抬頭,迎著蘇曜的目光露出一絲苦笑。

  司馬朗放下手中的筆,輕輕揉了揉太陽穴,在稍作整理思緒後,緩緩開口:

  「大將軍,關於河東世家豪強的動向,我確實有所耳聞。」

  「河東之地古來富庶,世家豪強者眾,其中世家素來以衛、范、楊、裴等幾家為首,而豪強則有李、程、侯等家,他們在此地根基深厚,盤根錯節,在地方上有著極大的影響。」

  「然而,這些世家豪強之間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平日裡他們為了爭奪利益,明爭暗鬥不斷,如今卻突然變得如此一致,確實事出反常。」

  蘇曜微微點頭,示意司馬朗繼續。

  司馬朗繼續說道:「我猜測,這背後可能有兩股力量在推動。其一,是那些對大將軍不滿的諸侯和勢力,他們可能暗中聯絡了河東世家,試圖藉助世家的力量來對抗大將軍。」

  「其二,則是世家內部可能有人察覺到了大將軍的威脅,想要聯合起來,共同抵禦。」

  「這兩種可能性都有,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表明河東世家的動向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蘇曜聞言,目光更加凝重。他深知,世家豪強們的力量不容小覷,如果他們真的聯合起來,那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伯達所言極是。」蘇曜沉聲道,「我們必須儘快查明這些世家的動向,防患於未然。」

  「王凌,你繼續加派人手,務必給我查清楚這些世家背後的動作。」蘇曜對王凌吩咐道,「同時,加強安邑城的戒備,防止世家們突然發難。」

  「遵命!」王凌拱手領命,轉身匆匆離去,準備繼續深入調查。

  蘇曜又看向司馬朗:「伯達,你熟悉河東情況,可願隨我一起,親自去會會這些世家?」


  司馬朗聞言,心中一動。他深知這是一個了解河東世家,同時也是向蘇曜展示自己能力的絕佳機會。

  「大將軍有命,司馬朗豈敢不從?」司馬朗拱手應命,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蘇曜微微點頭,隨即站起身來,準備出發。

  首先,他們的目標自然是河東世家之首的衛氏。

  其中衛氏本家的衛覬幫助獻城有功,已被蘇曜闢為大將軍府屬吏,助他安頓河東之事。

  如今河東世家反常,蘇曜自然第一個便想到他。

  這一日,衛覬正在城外校場,與剛剛升任河東衛中郎將的侯成一起處置白波軍降兵的問題。

  之前一戰,俘虜了白波軍降兵足有上萬之眾,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在蘇曜拿下河東後很快就成了本地除了官制改革以外的頭等大事。

  按蘇曜的原意,這些人將被一分為三,其中身體強健,英勇敢戰之人將被蘇曜挑選,加入他的隨行隊伍,以備日後戰鬥。

  而剩下兩撥人則留在本地和河內,成為當地衛所駐軍,屯田駐防。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快蘇曜便發現了問題,此計難以實施。

  「大將軍,咱們這沒有地啊!」

  當時,剛剛興沖沖的新官上任的衛軍中郎將侯成,不一日的功夫,便苦著臉回來找蘇曜抱怨土地問題。

  這讓一向在內政方面,只布置任務,當甩手掌柜的蘇曜突然有些措手不及。

  「河東乃中原富庶之地,不過是安置不到兩萬人的屯田,你們都解決不了?」

  面對蘇曜的質問,侯成苦笑一聲,解釋道:

  「末將也是才知道的。」

  「河東郡雖然土地肥沃,但近年來由於白波軍的肆虐,許多農田都被荒廢不說,至今還有半郡的土地在白波賊手中。」

  「而除了白波賊控制的土地外,涑水以東朝廷治下的土地那是個各個有主,還都是些當地知名的世家豪強。」

  「若只是千餘人的用地,用之前抄沒那些叛徒的土地湊合一下還是可以,但這約兩萬人的屯田,咱們真的搞不來啊。」

  聽了侯成的話,直到這時蘇曜才明白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

  任何制度的推行,都要考慮到時代的特徵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

  大明的衛所制,與曹魏屯田制和大唐府兵制一脈相傳,乃是數量至上,寓兵於農,最大限度保持動員兵規模的制度,其核心在於將士兵與土地緊密結合,實現自給自足,減少朝廷的財政負擔。

  而想要施行這個制度,朝廷直接掌控的土地數量便決定了其養兵的上限。

  不管曹魏也好,隋唐和大明也罷,他們都是在經歷了亂世,通過戰亂與瘟疫大幅緩解了人地矛盾後,政府取得了能夠大量支配的自由土地後才實施政策。

  就拿曹操來說,在建安元年(196年),經歷了董卓之亂與中原諸侯大戰後,當時的中原大地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當時曹操擊敗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後,才在棗祗的建議下,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而如今,由於蘇曜的活躍,董卓對中原的破壞僅限於洛陽周邊區域,中原的世家逃亡沒有發生,三河之地,除了洛陽有些無主土地外,河內與河東的土地幾乎全在當地世家與豪強的名下。

  故而,當地政府招兵都是行募兵制,發響養兵,只因當地沒地可分。

  因此,蘇曜想在河內與河東行衛所制,根本就沒有可供執行的土壤。

  這也就無怪乎侯成急的跳腳,他這是來當了個光杆司令啊。

  「大將軍,這不行啊!」

  侯成焦急道:

  「老宋那邊咱們是以武功破河內,他好賴還能搞到些土地,諸城設衛。」

  「這到了我這,是一點地都沒有,咱不能天天就住在城外校場裡面吧.」

  「那我這衛軍中郎將,和那些校尉司馬什麼的,不是沒一點區別了嗎?」

  雖然侯成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地位和面子問題,但是蘇曜也從中發現了問題的嚴峻性。

  「侯將軍莫急,土地之事,本將軍自有計較。」蘇曜沉聲道,心中已開始盤算對策。

  他深知,若不能妥善解決屯田問題,不僅軍制改革難以推行,還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河東乃至整個司隸地區的穩定和後續的計劃安排。

  於是乎,第二天一早,蘇曜便召集隨行文武與當地官吏,宣布了三件事情。

  其一,便是儘快對西岸白波軍發起最後的總攻,收復失地,奪回領土,做大蛋糕。

  其二,則是命衛覬負責清查兩河地區的田畝,丈量土地,摸排治下土地產權與人口信息,登記造冊,擴充稅基,以配合日后土改的施行。

  最後,便是讓錦衣衛出動,嚴查當地世家豪強不法事,重拳出擊,展開嚴打行動,以合理化手段收回那些被世家豪強們控制的土地,將其用於衛所軍屯與百姓耕種。

  隨著蘇曜的命令下達,這新收的河東與河內兩郡頓時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也拉開了蘇曜與當地世家們決戰的序幕。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