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科舉取士收民心,緹騎四出懲妖孽(合章6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57章 科舉取士收民心,緹騎四出懲妖孽(合章6K)

  洛陽,皇宮門外人山人海。

  數以萬計的青中年學子們齊聚於此,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

  「抗議!抗議!抗議!」

  「大將軍蘇曜,罔顧朝綱,肆意妄為,欲毀我大漢根基!」

  「廢三公除九卿,獨攬朝政,與董賊何異?!」

  學生們情緒激動,高喊著口號,情緒激動到了極點。

  他們認為蘇曜的改革方案觸動了觸動了世家子弟和士大夫群體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廢除三公九卿制,無疑是要打破他們長久以來所依賴的權力結構,削弱他們在朝廷中的影響力,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畢竟,對大漢這基於察舉制的選任官體系來說,上官和老師的推薦是絕對必要的條件。

  倘若他們的老師們被蘇曜清洗,排除出權利中樞,那麼他們的晉升之路顯然就會無比晦暗。

  而兩者之間的這緊密的聯繫便是諸如昔日大長秋曹騰還有袁家等之所以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原因。

  如今,這般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正是諸位公卿和世家們攜手上演的戲碼。

  只見在滾滾人潮中,

  董勇接過一看,臉色鐵青,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學子們的訴求和抗議之詞,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蘇曜改革方案的不滿和反對。

  甚至,言語之間不乏對女主臨朝的大不敬之意。

  這讓董勇怒火翻騰,一瞬間殺心四起,眼中凶光畢露。

  而且,不但董勇如此,守衛宮門的禁軍們也無不面露憤慨之色。

  那宮城上持弓監視人群的兵士們此刻也都是議論紛紛:

  「真該死!」

  「這些不識相讀書人!」

  「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之所以今天還能在這活蹦亂跳的鬧事,那都是多虧了大將軍和公主的功勞嗎?!」

  「真是吃飽了撐的!」

  「就該把他們統統都下了大牢。」

  「看看到時候他們嘴巴還有沒有這麼硬!」

  兵士們群情激奮,不乏喊打喊殺,希望嚴懲鬧事者之人。

  董勇雖然也是想過乾脆下令禁軍出動,驅散人群,逮捕鬧事者,狠狠打殺一下這些人囂張的氣焰。

  然而,不但公主、劉協和盧植等人,再三申明,讓他控制軍隊,不得發生衝突,就連他去請示蘇曜也只是得了個讓他稍安勿躁的命令。

  故而,董勇心中再氣再急,也只能咬牙忍耐,冷哼一聲接過請願代表的書信,然後狠狠一甩戰袍,扭頭就咔嚓咔嚓的回到了宮城之中,遵循慣例上呈公主手中。

  董勇是已經氣麻了。

  這機械化的流程他都已經做了三天,眼瞅著那些遊行的學子從一開始的千餘人爆炸般的增長到如今萬餘之多。

  尚書台的王允等人也都保持了令人煩躁的沉默。

  這讓董勇感到無比的焦躁與無奈。

  這一幕還會持續多久?

  董勇單膝下跪後便是長嘆一口。

  然而,這一次,他沒有聽到公主留中的命令,而是吩咐他護送已官升侍中的荀彧前去宮門宣讀聖旨。

  「聖旨?什麼聖旨?」

  「大將軍這可是有對策了?」

  走在前往宮門的路上,心急難耐的董勇終於忍不住張口問荀彧。

  然而,荀彧卻只是笑而不語,急的董勇如熱鍋上的螞蟻。

  董勇深知蘇曜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但這一次,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抗議浪潮,他雖然知道蘇曜近幾日與荀彧和王凌等人頻頻會面,但卻實在想不出蘇曜能有什麼辦法能夠化解。

  揣著滿肚子的心事,很快,兩人便來到了宮門前。

  此時,宮外的學生們依舊情緒激動,高呼著抗議的口號,聲浪滔天。

  荀彧站在宮門前,深吸一口氣,高聲宣讀聖旨:「聖旨到!太學生們聽旨!」

  學生們聞言,紛紛停下呼喊,目光聚焦在荀彧身上,眼中帶著深深的疑惑。

  尤其是聽到那聖旨開頭,並未有什麼申斥,反而在說他們關心國政,憂國憂民,其心可嘉云云,就更是一頭霧水了。


  老實說,在這桓靈兩帝當朝的時候,他們組織過了數次聲勢浩大的運動,但從未抱過什麼太大的期待。

  畢竟,倘若只是抗議一下,就能讓當權者倒台,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便是那些閹宦們,最多也就是迫於聲勢,適當收斂。

  但是為此他們也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這一次,面對蘇曜顛覆性的改制,他們同樣很多人也都是抱著捨身成仁的勇氣而來。

  如今,一聽這聖旨的開頭,都是心中一愣。

  怎麼?難道那大將軍還真的要退讓了不成?

  然而,很快聖旨上的內容便是話鋒一轉,申斥他們受人挑撥,言行過激,聚眾抗議,擾亂朝綱,明令他們即刻解散,各安其位,好生學習。

  倘若明日再有聚眾鬧事之人,將統統予以記名在冊,不准參加登基大典後的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

  「那是什麼???」

  聽到了聖旨的內容,聚集在宮門前的學子們全都傻了眼。

  只能模糊的猜測,大概又是那位特立獨行的大將軍搞得什麼新奇玩意,但是卻完全不知這和他們有何關係。

  不過,荀彧來此自然不是賣關子讓眾人猜的,很快便在周圍兵士們的一聲聲肅靜後,大聲解釋起來:

  「科舉,乃開科制舉是也。」

  「大將軍深知治國安邦,人才為基之道。」

  「此次雖新帝登基在即,然天下大亂未定,正是急需賢才之時。」

  「故而,大將軍為選拔天下英才,特請皇命,於登基大典後即刻舉辦首屆科舉考試大會,其意在以才取士,故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凡我大漢子民,無論士農工商,皆可報名參與,一試身手,展露才華。」

  「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逐級選拔,優中選優,依次晉級。」

  「鄉試由各郡太守主持,選拔本地才俊;會試則由朝廷派遣考官,於洛陽舉行,匯聚天下英才;殿試則由皇帝陛下與大將軍親自主持,選拔出最傑出的人才,委以重任。」

  「望諸位有意仕途,願為社稷出力之人踴躍參加,共襄盛舉,為我大漢之復興貢獻自己的才智與力量!」

  「什麼?!」

  「唯才是舉,不問出身?」

  「大將軍和皇帝親自主持,只要考過了就能出仕了嗎?不需要再等那些大人的舉薦和徵辟了?!」

  學子們紛紛議論起來,眼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震撼了。

  一直以來,他們都被困在察舉制和徵辟制的桎梏之中,出身寒門的他們想要出人頭地,簡直難如登天。

  即便他們才學出眾,品性兼優,也往往因為沒有世家大族的舉薦和背景,而被埋沒在人海之中,難以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然而,現在竟然有人告訴他們,有一個全新的選拔制度即將推行,這個制度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只要考過了就能出仕為官!

  這簡直就是為他們這些寒門子弟量身定做的天賜良機啊!

  「這……這難道是真的嗎?」

  難以置信!

  有那學子顫抖著聲音詢問,眼中滿是期待和激動。

  他出身貧寒,自幼便懷揣著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然而卻因為出身問題,一直難以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現在,這個科舉考試的出現,似乎讓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當然是真的!」

  荀彧微笑著點頭,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鼓勵和肯定:

  「諸位應該都知道,自桓靈二帝後,我大漢缺官現象嚴重,先帝寵信宦官,賣官鬻爵,為官之路坎坷難行,天下學子飽受其苦,無法一展所長。」

  「大將軍對此事痛心疾首,故而方決定改革官制,以除舊疾。」

  「未來的新的官制中,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都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進行治理。」

  「故而,大將軍已經決定,在公主登基大典之後,便立即推行科舉考試。」

  「其不問出身與門第,唯才是舉,無論你是寒門子弟,還是世家之後,只要才學出眾,皆可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為國效力。」

  「而且,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大將軍還特意設立了各級獎學金制度,對於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優異的學子,尤其是寒門子弟們,將給予豐厚的獎勵和優厚的待遇。」

  「同時,對於那些家境貧寒,無力承擔考試費用的學子,朝廷還將提供各種幫助,以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參加考試,不負一生所學!」

  荀彧的話語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學子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沒想到,這位大將軍不僅提出了如此開明的科舉制度,還考慮得如此周到,連他們這些貧寒學子的難處都想到了。

  這是一介武夫能有的想法嗎?

  這怎麼可能?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在荀彧的發言後,皇宮門前一下子炸開了鍋。

  學子們興奮地議論紛紛,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有那腦子活絡之人已經擠到了前排,拼命的揮手詢問具體的考試事宜。

  對此,荀彧自然是求之不得,再次讓禁軍將士們高呼肅靜後耐心的大聲解釋起來:

  「科舉在全國範圍舉行,三年一考,共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層次,依次晉級,之前講過不再贅述。」

  「需要特別明確的一點是,此次新帝登基,舉辦的首屆乃是恩科是也。」

  「恩科?這是什麼意思?」

  學子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紛紛看向荀彧,等待他的解釋。

  荀彧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所謂恩科,乃是大將軍為慶祝新帝登基,特設的加試機會。」

  「本次恩科,不局限於常規科舉的時間限制,將提前舉行,並且為了廣納賢才,考試難度也會相應降低一些。」

  「同時,恩科還將設立更多的錄取名額,確保更多的優秀學子能夠有機會入朝為官。」

  「真的嗎?」

  「那真是太好了!」

  「請問荀侍中,那這恩科具體何時舉行?我們該如何報名呢?」

  學子們迫不及待地紛紛詢問,荀彧一見他們的注意已經完全轉移,便撫須笑道,耐心解釋:

  「本屆恩科的具體時間已經基本確定,將在公主登基大典後的三個月內舉行。」

  「至於報名之事,朝廷將通知天下各郡縣,命當地官府自行設立報名點,學子們只需前往當地的官府或者學府,按照要求填寫報名表,繳納一定的報名費用即可。」

  「其中鄉試由天子欽命的主考官在各郡首府主持,擇優錄取,次年在京辦會試,優中選優,一月後辦殿試,金榜題名!」

  「而此次恩科,對於諸位長久在京求學的太學學子們,也予以特別關照,諸位將無需返鄉報名,而是直接獲得晉級京師會試的資格,在考試之前,可安心在京備考。」

  「荀某這裡,由衷的祝願各位屆時都能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

  荀彧的話讓學子們聽得如痴如醉,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當即,就有一個學子好奇地舉手問道:

  「荀侍中,那既然是開科制舉,那請問具體要考些什麼內容呢?」

  荀彧微微一笑,解釋道:

  「此次恩科,主考乃是明經、數學、法律與策論,次考工學、天文和詩賦等。」

  「其中明經科目主要考察的是學子們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詩經》、《尚書》、《禮記》、《易經》和《春秋》等五經的內容。」

  「同時,也會考察學子們的文章寫作以及他們對時事的見解和分析能力。」

  「而法律科目則主要考察學子們對律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們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子們聞言,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他們知道,這些經典和都是他們平日裡刻苦鑽研的內容,也是他們展現自己才華的重要途徑。

  「荀侍中,那其他科目呢?比如數學、工學都是考些什麼?」另一個學子追問道。


  荀彧微微一笑,繼續解釋道:

  「數學科目主要考察學子們的算術和形學能力,以及他們對數學原理的理解和應用,至於工學和天文等科目,則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和要求來設定考試內容。」

  荀彧的話讓學生們聽得是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科舉考試竟然會如此全面和細緻,不僅考察他們的經典知識和文學素養,還考察他們的算學和法律甚至天文和工學?

  算學和法律他們姑且能夠理解。

  畢竟一個不識數的太守只會被手下郡吏們忽悠,不懂法那就自然也無法秉公斷案。

  但是天文和工學又有何用?

  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似乎與治理國家、出仕為官並無直接關聯,為何會成為科舉考試的科目呢?

  荀彧似乎看出了學子們的疑惑,他頓了頓,腦中浮現出蘇曜的身影,一笑而道:

  「諸位學子有所不知,天文與工學,雖看似與治國無直接關聯,實則不然。」

  「天文者,觀天象,知時令,明陰陽,辨吉凶。」

  「自古以來,天文便是帝王之學,關乎國家興衰、民生福祉。」

  「一個懂得天文之人,能夠預知天時,指導農耕,防災減災,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工學,則是治國之實學,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無論是修築城池、製造兵器,還是改進農具、發展交通,都離不開工學的支持。」

  「一個懂得工學之人,能夠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荀彧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讓學子們豁然開朗,同時也讓他們心中不由緊張起來。

  他們窮經皓首,畢生都在鑽研經學,如今大將軍開科取士,一下字要考這麼多科目,實在是讓人措手不及。

  尤其是那數學、工學、天文等科目,對他們來說更是聞所未聞,不知從何下手。

  不過,蘇曜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一方面,由於古時道路難行,想讓天下考生都聚集於京師,那沒個一年半載非常困難的。

  所以,蘇曜這次科舉,為了籠絡學子,也為了儘快填補缺官名額,還有給天下做個示範,實際上就是直接從快的特地開了一個給所有京師太學學子們的特科。

  而且考試內容也是以他們一直鑽研的明經科為主。

  至於其他科目,如數學、法律、策論、工學和天文等科目,考試內容會比較簡單,而且還有提前發布的備考文獻,和在太學舉辦的學習會等,幫助學子們更好的備考等等。

  荀彧的話語如同定心丸,讓學子們心中的擔憂煙消雲散。

  他們紛紛表示感激,對科舉考試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在荀彧的耐心解答下,學子們對科舉考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能夠讓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尤其是當得知本屆恩科,將共取士錄官近千人的名額後,所有人都沸騰了。

  在這其中,有部分之前早已被錦衣衛發展的線人們此刻是第一時間站出身來,振臂高呼:

  「大將軍真是英明神武,此舉必將造福天下學子!」

  「科舉考試,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倘若這真能做到,那這就是天下第一善政啊!」

  「我們現在聚在這裡鬧事,反對這等善政,豈不是倔咱們自己的根基嗎?!」

  在他們的帶動下,一時間,可謂是應者如雲。

  如此切身利益前,大量腦子清醒的寒門學子們馬上就搞明白了利害關係,知道自己是受人利用。

  而人群中那些大世家出身的學子們,則是看的目瞪口呆,有人直呼這是禮崩樂壞。

  不過,他們的聲音在人潮中是那麼的渺小。

  很快,在荀彧等人的諄諄善誘下,聚集在宮門外的上萬抗議學子們便紛紛散去。

  人群仿佛潮水一般,他們洶洶而來,又滾滾而去。

  只不過,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不再是這皇城宮門,而是一窩蜂的湧向了太學。

  據荀彧所說,關於本次科舉考試的具體事宜,已經印發給太學屬官,將由他們進行詳細講解。


  這一下,人群們哪裡還能站的住。

  結果,這一走,一下子就把之前挑事的那些人給晾在了原地。

  他們有的人灰溜溜的逃走,跟著人潮一起湧向太學,緊張的觀望最新的局勢。

  也有的人傻乎乎的站在原地,大呼小叫讓同學們不要相信那逆賊蘇曜的花言巧語。

  然而,這一次,對於他們這些退潮後裸泳的「勇士」,蘇曜沒有任何姑息。

  幾乎是突然之間,街道上便是馬蹄聲起,一隊隊身著紅衣的緹騎一涌而出,直奔這些反對者而來。

  這一下可把他們嚇傻了。

  「你們是什麼人?!」

  「不要,離我遠一點,我乃太學學子,爾等不能擅自抓人!」

  那些被包圍的反對者們,頓時嚇得臉色蒼白,驚恐萬分。

  然而,為首的王凌只是舉起牌子,冷哼一聲:

  「錦衣衛辦案!」

  「爾等涉嫌煽動,顛覆政權,危害國家安全,隨我回衙門走一趟吧。」

  王凌一聲令下,錦衣衛的緹騎們便動作利落地將那些反對者們一舉成擒,統統押入大牢之中。

  那些被擒的反對者們,有的還在拼命掙扎,大呼冤枉;有的則已面如死灰,知道大勢已去。

  周圍有那不及撤離的圍觀學子們,見此情景,無不心驚膽戰,同時也對蘇曜的雷厲風行感到敬畏。

  他們心中明白,這位大將軍為了推行官制改革和科舉制度,不惜如此在京師之中動兵捕人,足見其決心之大,手段之果斷。

  而那些原本還在猶豫觀望的世家子弟,此刻也徹底打消了心中的僥倖,不敢再輕易妄動,紛紛一擁而散,逃回家中和太學,不敢再摻和這些是非。

  正所謂雨露之後見雷霆,隨著王凌所轄錦衣衛的首次出擊,蘇曜的反擊也就此正式打響。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