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下局勢,風雲變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乾,乾皇昏庸暴虐,其性情乖張,喜怒無常,朝堂之上,忠良之士屢遭殘害,君臣之間離心離德,仿若一盤散沙。

  民間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在韓威的精心策劃下,民眾們紛紛揭竿而起,因頭戴紅巾,故而人稱紅巾軍。

  他們以「人人皆有其田」為口號,此口號照亮了無數災民心中的希望,於是大量災民如潮水般湧入紅巾軍陣營。

  然韓威初期雖能煽動人心,卻缺乏統戰之能,軍隊組織鬆散,毫無紀律與戰術可言。

  面對大乾鎮南將軍麾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紅巾軍一觸即潰,大敗而逃。

  幸得同宗兄弟韓山童攜幾個結義兄弟加入,此幾人皆非尋常之輩,他們智勇雙全,審時度勢,迅速改變發展策略,不再與鎮南將軍正面交鋒,而是避實就虛,利用大乾廣袤的疆域與複雜的地形,展開游擊戰術。

  恰逢鎮南軍被緊急調回抵擋蠻族入侵,大乾內部防禦空虛,紅巾軍由此死灰復燃,勢力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擴張,一時之間,竟比以往更加壯大,各州郡皆有起義之軍燃起烽火。

  乾皇驚恐萬分,只得下令讓各地郡守招募士卒進行剿滅,而後派出精銳的禁軍,妄圖一舉鎮壓紅巾軍主力,然此時紅巾軍已非昔日可比,雙方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大寧,寧皇垂垂老矣,且昏庸無道,偏聽偏信讒言。

  在佞臣的蠱惑下,他竟賜死太子,此等舉動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頓時激起千層浪,皇子們為了爭奪嫡位,紛紛大打出手,全然不顧手足之情與國家大義。

  其中以大皇子林辛(帝辛)與二皇子林發(姬發)勢力最為龐大。

  林辛拜護國太師聞仲為師,聞仲此人,足智多謀,精通兵法,且在朝中威望極高。

  在其悉心教導與鼎力相助下,林辛親率大軍,征伐寧國西南方向的鄂夷。

  他採用聲東擊西之策,先派小股部隊佯裝主力進攻,吸引鄂夷主力,而後親率大軍繞道突襲,一舉攻破鄂夷防線,成功擴地三百里,因戰功赫赫,被封為商王,賜下封國。

  二皇子林發,拜姜尚為師,姜尚乃世間罕見的大賢,他深謀遠慮,善於謀略。

  林發在母族兄弟和眾多門客的齊心協力幫助下,征伐寧國東南角的狐夷。

  他以攻心為上,先派使者潛入狐夷部落,散布寧國之威與優厚條件,離間狐夷內部,而後趁其內亂,揮師進軍,輕鬆覆滅狐夷,同樣擴地三百里,被封為周王,賜下封國。

  此二人雖功高蓋世,但可惜皆非嫡子,依照祖制,皇位傳承無望。

  當今寧後僅有二子為嫡子,嫡長子林業與嫡次子林武。

  然寧皇忌憚林業母族勢力過於強大,恐日後難以掌控,竟不惜賜死林業。

  但林武在母族的拼死保護下,免遭殺戮。

  林武此人,天賦異稟,聰慧過人。自幼便跟隨舅父白威學習兵法,白威乃軍中宿將,他將自己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與兵法謀略傾囊相授。

  林武又跟隨大儒林訓學習經史子集,治國之道。其在學習過程中,常能舉一反三,提出獨到見解,故而時常受到誇讚,文韜武略皆有涉獵。

  在林業死後,林武在其母族的全力支持下,成為東宮之位的主要競爭者。

  其餘幾個皇子,雖也有覬覦皇位之心,但勢力微弱,難以對林武產生實質性威脅,只能在這場奪嫡之爭中充當陪襯。

  大武,老皇帝龍體欠安,即將逝去。

  然太子龍玉卻展現出遠超年齡的成熟治國之道,他禮賢下士,廣納賢才,麾下匯聚了眾多能臣武將,皆對其忠心耿耿。

  雖境內偶有農民起義,但規模較小,不過是疥癬之疾,對於根基穩固的大武來說,隨手可滅。

  然真正讓龍玉忌憚的乃是秦、唐兩個藩國。

  此二藩國實力強勁,野心勃勃,如今布置在大武周圍的國家已被其蠶食吞併,所剩無幾。

  但國內封君一旦設計擴張,馬上就會拖後腿,讓龍玉處處受制,於是下定決心要先剪除掉這些封君。

  由於各種複雜的政治、軍事與外交因素相互交織,大武只得暫時放任不管,暗中卻在積極籌備應對之策,一場無聲的較量在暗中悄然展開。

  大蒼,此時處於日暮西山之境,黃巾起義愈發勢大。在天師教教主張躍與其同宗兄弟張角的帶領下,戰火迅速燃遍大蒼十三州。


  張角以其神秘的太平道教義蠱惑人心,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吸引了無數底層百姓加入起義軍。

  他們頭戴黃巾,手持簡陋武器,卻憑藉著人數眾多與悍不畏死的氣勢,讓大蒼朝廷疲於應對。

  但此時,大蒼朝廷面臨著多線作戰的困境。

  征北將軍府忙於抵抗胡族入侵,胡族遊牧為生,來去如風,擅長騎射,其騎兵部隊對大蒼北方邊境造成了巨大威脅。

  征西將軍府則要全力抵抗羌族入侵,羌族民風彪悍,占據有利地形,易守難攻,雙方陷入僵持。

  征東將軍府一邊要遏制宋國的擴張野心,宋國在其國君的勵精圖治下,國力漸強,對大蒼東部邊境虎視眈眈;

  一邊又要出兵鎮壓黃巾起義,分身乏術。

  唯有徵南將軍府能派遣軍隊作戰,但由於要駐守兩國邊境,防範他國趁火打劫,出兵人數極為有限。

  大蒼皇室無奈之下,只得親自出馬。然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因指揮不當,遭受大敗,精銳部隊損失慘重,已無力約束四方將軍。

  四方將軍見皇室衰微,便開始擁兵自重,聽調不聽宣,大蒼朝廷陷入分崩離析之態。

  藩國宋國見此良機,蠢蠢欲動,其國君妄圖效仿前人,取而代之,大蒼王朝岌岌可危,猶如風雨中的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大楚,在七大王朝之中算是較為安穩的。其境內盛行巫祝文化,百姓對巫祝之言深信不疑。

  這種文化雖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但也引發了宗教與皇權的潛在碰撞。

  靠近百越族的節度使,心懷叵測,養寇自重,與百越族暗中勾結,謀取私利。

  藩國隋國在吸納了一些魔教人才,並獲得本土魔教天魔教的支持後,國力迅速發展壯大,對大楚這個立國四百年的大國虎視眈眈,大楚已隱隱有傾覆之危險,如履薄冰,危機四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