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謎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趕路,順義王實在熬不住,一頭栽進光祿寺客房便睡死了過去。

  忠心耿耿的無顏完,全無論如何睡不著覺,從館舍溜達著就來到了光祿寺的禮部經筵講堂窗下。

  講堂之上,一位青年才俊侃侃而談,無顏完一聽之下,頓時被所講內容所吸引。

  「成吉思汗乃蓋世之英雄,俯仰天地之間,除了秦皇漢武唐宗明祖誰能與他比肩?滅國三千,開地萬里。功業之大,可謂炎黃子孫第一人!」

  沒想到自家的祖先在大明國人心目中,竟有如此高的評價,無顏完眼前不由一亮,隨即轉到講堂後門。

  突然經筵講堂之中一白須老者憤然起身,大聲斥責:「黃口小兒儘是胡扯,大膽!談遷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不成?韃靼和我大明乃是世仇,成吉思汗何時成了我炎黃子孫?」

  「高員外郎,莫不要激動。學生從不亂說,所言自然有所本。」談遷早就料到會有反對者,絲毫不慌,緩步上前,對著吏部員外郎高從芝深深一揖,條理清晰的就解釋了起來。

  「《史記》云:黃帝逐水草而居,遷徙往來無常處,可知黃帝出身為遊牧之族!」

  「《魏書》云: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

  「《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相土烈烈,海外有土。殷人入主中原之後也是塞外之族,從王亥在有易販牛,湯封墨台氏於竹孤,箕子朝鮮建國,皆可知商人出自東北塞外。說上殷商,我是想交代自古塞外和中原並非隔絕對立,而是互相融合。」

  「《史記》云:匈奴,夏后氏之裔,龍城祭天,崇玉拜龍,文化和我華夏上古如出一轍。秦末,匈奴強,滅東胡,擄其人民及畜產。剩餘東胡人,分為兩支,一支退居烏桓山,一支退居鮮卑山。」

  「《北史》云:「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

  「鮮卑又分三部曰:宇文,慕容,段部。前燕慕容皝聯合趙王石虎,滅段部,東晉建元二年,又北攻宇文部,宇文單于逸豆走漠北,其餘殘部分為契丹和庫莫奚。」

  「說到了契丹,關於蒙古的起源那就近了……」

  眼前這位年紀輕輕的大明學者所言,有理有據,深諳華夏文化的無顏完,對此默默點頭,元人自己編的《大元聖政國朝典章》裡面就明確記載了,黃帝是開天闢地的先祖,應享國家祭祀。

  元貞元年(1295),元朝更是明確下令全國各郡縣通祀三皇,「軒轅黃帝氏以風后氏、力牧氏之神配」。

  聽完談遷講完,深為炎黃子孫的無顏完,頭一次被漢人認同,激動了老淚縱橫,偷偷的在講堂後排抹眼淚。

  禮部侍郎林堯俞跳了出來,吹鬍子瞪眼,指著談錢鼻子大罵:「糊塗小兒,元典章是元人為了統治我漢人,這才自稱炎黃子孫,如何能信?」

  「林師,我在前面闡述中已經說的很明白,黃帝興於馬上,豐功偉業縱橫萬里,族群繁衍眾多,我漢人只是眾多族群的一支。而今我大明一統天下,自該有胸懷天下之心,為何就不能容忍蒙古諸部也是炎黃子孫子孫呢?」

  談遷不卑不亢不急不緩回應,頓時讓禮部侍郎啞口無言。

  看到全場聽眾,再無反駁之人,談遷意氣風發又說道:「諸位,可知萬歲因何對蒙人如此親近?」

  關於萬歲寵愛順義王公主之事,京城之中傳得沸沸洋洋,所有人無不投來的了好奇的目光,無顏完也眼前一亮。

  素來嚴肅正經的談遷突然嬉笑起來:「嘿嘿,你們都想聽?哈哈,我卻不敢講,我就一顆腦袋,各位自己想去吧,不過我的新書《國榷》即將刊印,裡面隱藏一二線索,若是諸位有興趣,可以買上一套……」

  談遷話未說完,講堂中的禮部官員之中就傳來了斥罵之聲:「臭小子,無恥啊,憑藉天子寵愛,肆意撈錢,不要臉!」

  談遷根本不予理睬,夾起書卷,就要離去時,被一群禮部閹黨官員攔住了去路:「起居郎,留步,我等慕名您的學問就已,都想訂購您的《國榷》。」

  天知道,這小子哪來的時運,一躍成為萬歲的起居郎,飛黃騰達指日可待,此時不巴結,何時巴結?

  「想訂購,就去大明書局交錢預定!」談遷不屑的看了眾人一眼,扔下一句話,推開人群,便揚長而去。

  走在皇城幽靜的巷道,談遷突然止步,回頭看向跟來無顏完,嚴肅問道:「你個蒙古人,為何一直跟著我?」


  「在下乃是順義王的宰相無顏完,適才聽到先生的弘論,滿心敬仰,在下追來,就是想知道,大明天子為何對我蒙古人如此親近?」

  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談遷面色立時和緩下來,右手掂了掂,做了個拋銀子的動作:「不能亂說,說了就可能要被殺頭。」

  「知道知道!」無顏完沒少喝明朝官吏打交道,當即掏出腰裡的所有金銀錠,遞給了談遷。

  「真想知道啊?」

  「是的,望先生賜教。」

  談遷看了一眼手中沉甸甸的金銀錠,順勢揣進了懷中,狡黠一笑,向無顏完勾了勾指頭:「好,附耳過來,我修史考證出,成祖之母乃是元妃。天子得知,頓時就對你們元人親近了。出我口,進你耳,你知道就行了,我啥也沒說過!」

  「啊?還真有此事?」無顏完目瞪口呆,回過神來,談遷早就不知了去向。

  無顏完如獲至寶,返回館舍,搖醒順義王說了此事,一眾土默特部屬聽得眼睛發亮。

  「事情可信!」無顏完緊握拳頭,眼神灼灼:「當年明太祖攻破大都,確實納了不少我蒙古之女為妃。市井傳言明成祖乃是順帝遺腹子,這個絕對不可信,但是成祖之母是元妃倒有幾分可信。」

  順義王歡喜不已:「不管大明皇室是否具有我蒙古血脈,但至少明人認同我們就是炎黃子孫,這就實屬難得。」

  為了驗證談遷所言真假,無顏完還特意請託首輔,找來了談遷《國榷》手稿閱讀。

  果然不虛,談遷的《國榷》尺度之大,讓人瞠目解釋。其中依據太常寺的日誌明確記載,朱棣之母乃朝鮮貢女碩妃。

  成祖之母乃是太祖馬皇后,這都是二百多年明人的共識,而今卻在小小史官的書中被顛覆了。

  翰林院中的一眾庶吉士,也被談遷的大作震撼了。

  「談遷這廝,口無遮攔,大逆不道,該殺!」

  群情激奮,眾多翰林和朝官,聚集在會極門,吶喊示威,要讓談遷出來自殺謝罪。

  順義王卜石兔和無顏完一眾人也在圍觀人群之中。

  談遷姍姍而來,手裡握著一份發黃了的宮中老檔:「我的治史準則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此乃我說話的憑證,諸位可以傳閱一番!」

  還真是太常寺的老檔案!

  太常寺,是掌宗廟禮儀的最高機關。南京太常寺志記載供奉牌位順序,太祖高皇帝面朝南,左側李淑妃以及其他妃嬪,右側獨一妃子,乃是碩妃。

  右側第一位乃最尊之位,不是生母還能是誰?

  依照這份證據,成祖之母確實是碩妃所生。

  「如此穢史,怎能刊刻?」

  即便證明談遷沒有信口雌黃,可眾人依舊不退,斥罵之聲不絕於耳。

  他們哪裡是在維護皇家臉面,全都是眼紅談遷受寵?

  最後還是皇后出面,轟走了一眾文官:「都散了吧,萬歲早有旨,談遷修史公允,准予《國榷》刊刻!」

  談遷要走,再次被無顏完拉住了:「太史公,成祖一脈有朝鮮人血脈,為何說是我蒙古之裔。」

  談遷虎著臉訓斥無顏完:「莫要心口雌黃,我何時同你說過這樣的話,你是何人?我們認識嗎?」

  無顏完意識到失態,立時住了嘴,不過談遷倒是對他詭秘一笑,遞上了一沓書稿。

  無顏完翻了翻書稿,頓時欣喜若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