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炮兵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石景山承恩寺,修建於正德八年,寺廟的山門額上「敕賜承恩寺」五個大字,乃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手筆。

  眾人在大雄寶殿佛祖前,見證了三人結拜為兄弟,將軍王承恩年紀最長為大哥,錦衣衛王承恩為二哥,太監王承恩年紀最小為三弟。

  三人結義禮畢,又給朱由校重重磕了仨頭。

  朱由校將他們一一攙扶起來,給以勉勵:「三位承恩,願你們兄弟三人,自此以後,永結同心,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生死相守,情誼永在!」

  這時魏志德匆匆跑來,同朱由校耳語:「萬歲,高第率領兵部一眾官吏也朝承恩寺來了?」

  「兵部尚書高第要來,朕當避上一避!」朱由校神情嚴峻,對著眾人言語一聲,便領頭疾走。

  眾人聞聽,不由看向朱由校,臉上皆是疑惑之色,他們實在不明白,為何九五之尊怕見兵部尚書高第。

  高第一行要比預期來得快,朱由校還未走出寺門,就遠遠看到一眾兵部屬吏下了車轎,朝山門而來。

  「都是兵部熟人,如何微服,他們也能認得出朕,諸位愛卿莫要透露朕的存在……」

  朱由校話未說完,就和一眾錦衣衛藏進了旁邊寺廟廊房之中。

  一眾武將文官全都愣在了原地。

  「高尚書,聽說承恩寺的簽很靈驗,寺中方丈法力無邊可為人趨吉避凶。」兵部郎中吳淳夫在前諂媚領路。

  「既然來了,那咱們就給佛祖捐點香油錢……嗯?」高第不經意抬頭看到一群身穿甲冑的軍官竟在寺院之中,大為詫異。

  吳淳夫扭頭也看到了曹文詔等人,不由蹙眉,疾走幾步,點指眾人:「爾等哪裡的將校,如何在這裡聚集?」

  高第打量眾人,突然又看到了文震孟等人,頗為詫異:「文狀元,你不是被攆出了京城,如何會在承恩寺廟?」

  文震孟及眾將校此時完全懵了,誰也也不知從何說起。

  一群武夫見了上官無動於衷,吳淳夫對此勃然大怒:「問你們呢?看你們身上的甲冑,有宣府,有山西,有陝西還有遼東的,你們這群臭丘八怎麼就湊到一塊了,莫非你們狗日的聚會想要謀反?」

  兵部郎中吳淳夫,主事武選清吏司,掌管武將升遷罷黜,他的一言決定大明軍中各級將校的前程去路,自然在他眼裡所有武將都是孫子般的存在。

  想到適才萬歲還對他們寵愛無比,落到兵部書吏口中他們就成了狗屎,暴脾氣的曹變蛟頓時火冒三丈,陡然拔出萬歲賞賜的寶刀:「你他娘是誰啊,吃糞了,嘴這麼臭,信不信爺一刀剁了你個狗日的?」

  「蛟兒,不可放肆!」若不是曹文詔及時出手扯住了曹變蛟,刀真就砍在了吳淳夫的頭上。

  啊呀!

  吳淳夫嚇得一趔趄,若非旁邊小吏相扶就摔倒了。

  一眾兵部官員何曾見過這般不知禮數的武夫?

  尚書高第勃然大怒,點指眾將校:「爾等都瞎了?沒看到我等身穿兵部官服,是你們上官,如此不知禮數,你們難道真在謀逆?「

  曹文詔立即躬身作揖:「卑職大同中衛遊記曹文詔見過高尚書!」

  「曹文詔?」當過宣大總督的高第,也認出了曹文詔:「你不在大同當差,怎麼跑到了京城?」

  曹文詔不由訕笑解釋:「這不是聽說萬歲爺壽辰之日將近,我等偷摸入京獻壽禮來了。「

  送禮,還是給萬歲爺送的壽禮,鬼才信呢?在場都是不入流的將校哪有資格給皇帝送禮?

  入京跑門路升官才對。

  武夫跑官當然找兵部。

  想到又有大把銀子入帳,高第陰沉臉色頓時和緩了幾分:「噢……為萬歲送壽禮,這份孝心可嘉,不過你們如此招搖聚集,實在狂悖孟浪,來人拿下他們,送入兵部按律治罪!」

  高第的一眾親軍得令,氣勢洶洶而來,這讓一眾將校叫苦不迭。

  「誰敢?」就在此時,太監王承恩從廊房之中走了出來,立於眾將校之前,厲聲呵斥高第:「你是個什麼東西?膽敢冒犯諸位諸位將軍。諸位將軍,你們手上的,可是皇帝親自打造的寶刀,誰敢冒犯,格殺勿論!」

  聽到太監王承恩這般一說,有了萬歲撐腰,諸位將校眼睛一亮,不再似剛才的病貓,各個如狼似虎,殺氣騰騰。

  高第看向王承恩這個小太監,不由皺眉:「你是誰啊?說話如此沖,知道我是誰嗎?」

  王承恩冷峻盯視高第回應:「你不配知道我是誰,你是兵部尚書高第,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人活一張臉,高第何曾受過這般羞辱?一眾屬下環繞左右,高第臉色頓時一陣青一陣紅。

  上官被辱,正是屬下表忠心的最佳時機,武夫打不過,一個閹宦小廝還打不過,吳淳夫完全把握住了機會,抽出腰中寶劍就沖向王承恩。

  「大膽,你個閹人豎子,言語實在狂傲,你們還愣著幹什麼,將他們這些叛逆拿下再說!」

  王承恩見吳淳夫衝來,直接就躲到了曹變蛟的身後:「小曹將軍,萬歲讓你砍他一條腿!」

  「遵命!」曹變蛟早就怒火中燒,得令當即出刀橫掃,由於用力過猛,鋼刀又過於鋒利,本是要砍吳淳夫一條腿,結果一揮之下,兩條腿齊斷,吳淳夫的上半身直接就橫空飛了出去。

  吳淳夫的上半身落地時,兩條腿還直直的立於地上。

  「讓你砍一條腿,你卻砍了兩條腿!」曹文詔瞪了侄子一眼,旋即轉身來到吳淳夫栽倒之處,急忙從衣裳上撕下幾條布條,為吳淳夫綁縛止血。

  這一幕讓高第一眾兵部官吏驚駭莫名,連同高第的一眾親兵也不由連連後退。

  「大膽!」高第點指曹變蛟,對著曹文詔驚恐大喊:「以下犯上,濫殺朝廷命官,文詔將軍還不拿下此人?」

  正在救人的曹文詔,對於高第之言充耳不聞。

  王承恩轉身又站了出來:「高尚書,明說了吧,諸位將軍手上寶刀都是萬歲爺親自打造,別說砍死個吳淳夫,就是把你砍了,你也無處伸冤,還不帶上你的人,快滾!」

  高第宦海沉浮幾十年,雖然打仗不行,可察言觀色的功夫卻相當了得,知道王承恩所言必然有所憑藉,隨即收斂了盛怒抱拳作揖,放低了姿態:「敢問公公,如何稱呼?」

  「皇家財務司當差太監王承恩!」

  高第聞言不由臉色煞白:「啊!您就是財務司掌印太監王公公啊,高某實在有眼不識泰山,還請公公恕罪恕罪!」

  「既然知道了咱家的大號,抬上你的人,趕緊滾!」

  大內司禮監改組,財務司節制大內一切財權,一躍成為大為最為有權勢的部門。

  而財務司是由皇后張嫣掌管,王承恩深受皇后娘娘器重,受命負責掌管皇后玉璽,可謂是皇后的心腹。

  近一月來,萬歲臥床不起,一切政令皆出皇后之手,皇后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真正執掌者。

  王承恩也隨之尊貴起來,就連魏忠賢都要敬他三分,難怪如此盛氣凌人,別說是兵部尚書,就是內閣首輔顧秉謙都要禮讓這個少年三分。

  「好好好……」

  得知面前真神真面目,高第臉色驟變,也顧不得臉面了,連忙支使親兵:「你們幾位殺才,快些抬上吳淳夫,咱們快走!「

  不是王承恩惹不起,而是背後皇后娘娘,他個兵部尚書真是惹不起。

  「慢著!」就在高第指揮家丁將昏死吳淳夫抬上馬車,準備拔腿要溜之際,卻又被王承恩叫住了。

  高第滿頭汗珠,驚恐回頭,看向王承恩:「公公,您還有何事?」

  「吳淳夫的腿,不要嗎?」

  「對對對,老朽昏聵,怎麼能把吳淳夫的腿留在此地,污了公公的眼,來人取腿來!」

  「你親自來取!」

  王承恩聲音不大,可是語氣卻極其冷漠,讓人聽了脊梁骨發寒。

  高第生怕被王公公記恨,不敢拒絕,一咬牙,走上前來,抱起吳淳夫的兩條血里胡啦的腿,渾身戰慄的就往回走。

  所有人算是見識了,堂堂兵部尚書竟然膽小如鼠。

  等高第一眾兵部官吏走遠,朱由校才露面:「人走了,就好!」

  這時魏志德疾奔而來,遞上一紙:「報萬歲,消息是從西山校場內部走漏,徵召的校場勞役軍卒有高第的人,這是名單!」

  「京營軍卒,不能再用!」朱由校看了一眼名單,點了點頭,看向諸位神色迷茫的將校:「諸位將軍,實不相瞞,高第乃建奴細作,得知今日兵仗局試炮,特地前來偵探,其心可誅,朕為了反制建奴,這才藏匿。火炮利器乃國之機密,不可閃失,這也是朕不通過兵部直接選拔你們進京的原因。」


  眾將及諸位上屆進士無不譁然:「啊!高第這廝竟然是建奴的細作,難怪我等對建奴作戰總是失利!」

  「數十萬京營士卒和勛貴官員多有牽扯,朕不敢用,諸位,你們除了組建炮營之外,還要肩負起訓練各地京操班軍的重任,爭取一月之中把班軍戰力提升起來,以備將來取代京營大軍!」

  所謂京操班軍乃是朝廷抽調內地各都司輪流到京畿戍守的地方軍隊。

  既然是地方軍隊,相較京營,那就好整頓,日後還能取代京營,傻子都看得出,皇帝要把他們當做心腹培養。

  能得皇帝如此重用,諸位將軍連同上一屆進士各個都是心潮澎湃,紛紛跪願效死力。

  「好了,諸君起身,這是保密手冊,還望你們能熟讀!」朱由校回身,從隨行錦衣衛所捧的盒子中取出一冊書籍,分發給眾人。

  諸人接過手冊翻開,扉頁赫然寫有炮軍保密守則十不准。

  諸人粗略一番,不由冷汗直冒,倒不是違反保密原則懲罰殘酷,而是保密規定實在過於繁瑣細密。

  曹變蛟不由蹙眉嘟囔:「清醒時管住自己的嘴,倒還能辦到,可是夢囈,酒後失言,如何保證,萬歲,末將恐怕做不到啊!」

  朱由校不由大笑了起來:「小曹將軍,你倒直率,那你就一直睡軍營,即便夢囈也無妨!你要成婚,朕給你找位穆桂英,你夫妻兩人都是軍中之人,即便夢中泄露機密,也無妨!」

  任誰都聽得出來,萬歲口中都是寵愛之意。

  「多謝萬歲通融!」曹文詔倒是反應敏捷,當即躬身致謝,順勢拉了一把曹變蛟:「變蛟,還不叩謝萬歲為你通融?」

  朱由校愈發欣賞曹文詔的機敏,攙扶他起來:「文詔起身,朕就是喜歡小曹將軍的直爽,朕不願有天看見他因為泄密之事,解印務農,你作為叔父,作為長官,務必嚴加督促!」

  朱由校說著拍了拍曹文詔的肩頭,轉身從錦衣衛所捧的匣子中取出了一方金印遞給了曹文詔:「此次武舉考試中最為優異,就職大明火炮營營長。」

  朱由校轉身又取出一方銀印遞給將軍王承恩:「承恩,你武舉考試名列第二,就職大明火炮營副營長。文詔,震孟,你們的部屬此時應當到了西山校場,咱們去看上一看。」

  重回西山校場,果然一支千人軍伍已在校場列陣等候。

  「曹將軍,文教諭,這些都是今年參加武舉的士子,家世清白,值得信賴,朕就將他們交給你們了!」

  兩人完全驚了,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萬歲組建的這支炮兵營規格如此之高,竟然都是文武雙全的武舉士子!

  「當然,舉賢不避親,你們若有合適人選,儘管推薦,朕會優先考察篩選,凡錄用之士,一律擢升錦衣衛官銜,發放百兩紋銀安家費,子弟就讀皇家書院,每月軍餉二十兩,吃穿用度,朝廷一律供應。這是士卒,你們諸位都是軍官,待遇翻番。」

  什麼?

  一月軍餉五十兩?

  朝廷一品大員月俸不過八十七石糧食,合銀不過四十多兩。

  一眾炮營軍官聞言瞠目結舌,面面相覷,不敢置信。

  按照朱由校設想出來的炮兵營藍圖,炮營下轄8個連,正副營長兩人,每連配備正副連長,營上有教諭,連上有教諭,軍官一共36人。

  每連120人,配備火炮:射程三里的五百斤火炮三十門,射程五里的八百斤火炮十門,射程八里的一千二百斤火炮三門,配備火槍120把,馬匹120匹。

  每連又分四個排,一個指揮排,兩個戰炮排,一個炮車保障排。

  另外,設立營衛生所一個,軍醫四名。

  炮兵營一共千人的編制,朱由校打算將每名士卒都培養成軍官。

  人員雖少,可年預算卻高達百萬兩之巨,財力支持讓人驚掉下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