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秦:從威加四海到鯨吞六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裝潢普通的臥室內,一個身著墨黑襯衫的青年在電腦桌前聚精會神的上下敲打著鍵盤,手速迅捷,此起彼伏。在火影世界少說能和U、旗木五五開一較高下,比拼一下水遁·水龍彈的施展速度。

  嗒嗒嗒嗒嗒———

  伴隨著指腹最後一次敲擊在灰色的鍵盤上,劉宗長嘆一聲,緊繃的身形一垮,倒在寬大的電腦椅靠背上。

  「文案終於碼完了……唉~恰飯難啊……」

  靠在電腦椅的綿軟上,劉宗感嘆道社會的不易。

  劉宗,一個清澈愚蠢的小年輕。

  外貌普普通通,家世平平凡凡,學歷簡簡單單,兜里乾乾淨淨,心裡變變態態……咳咳,心裡冰清玉潔,清心寡欲。

  總而言之,如果上天有命那劉宗一定是天生牛馬命、天生廠哥命、天生打工命。

  自家事自家清,劉宗對於自己的認識還是很清楚的,純廢人一個,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沒有專業壁壘,自己能做的工作,別人跨專業也能做。

  為人處世也稱不上是多靈活,什麼八面玲瓏,為人圓滑的特點更是一點都沒有,不是不想有,而是沒能力有。

  一個從小到大兩點一線,往來奔波於學校和家之間的學僧能有什麼機會提前接觸到社會磨鍊見識,鍛鍊社交能力?

  平時也不愛出門社交,周圍可以交心的朋友一隻手都可以數過來,而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劉宗的朋友性格愛好都跟他有相通之處,都是外表正經,內心活躍,私下裡跟在公共場合中有一點點不太像是一個人。

  劉宗平日的喜好不多,刷刷視頻,看看小說,就是純看,頂多點讚收藏加關注,在相對開放隱蔽的網絡大世界中也稱得上頂級一流潛水員,混跡網絡社會多年幾乎沒有過任何評論,屬於是可以深潛幾年不上岸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尼斯湖水怪。

  目前劉宗的情況是閒賦在家,韜光養晦,以待良機……好吧,其實就是成為了大浪淘沙中被淘汰的沙粒,在家裡混吃等死。

  可一天天的總在家裡待著也不是個事,早晚會坐吃山空,得想辦掙米吃飯啊,不然別說韜養晦了,一塊錢四個的窩窩頭都要吃不起了。

  於是略懂剪輯技巧的劉宗開始將一些歷史影視的高燃或催淚片段配上應情的BGM,剪輯成品後發布在視頻平台上。

  從初次發布視頻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靠著不錯的視頻質量和高頻率的更新,劉宗也算積累下了一點粉絲和流量。

  現在的劉宗正在圖謀轉行,準備從之前的短視頻領域轉移到更具效果,更符合一些網站特色的中長型視頻。

  為了更好的吸引流量和關注,劉宗決定爆肝多更,短時間發布多條視頻立住勤奮努力的上進博主主人設。

  剛剛劉宗碼好的便是預備發布的第三個視頻的文案,第二個視頻的剪輯還差兩步就可完成。

  此時劉宗將已經剪輯精品的第一個視頻:《秦:從威加四海到鯨吞六國》提交上去,等待審核。

  劉宗博主生涯中的第一個視頻的選材是正兒八經經過認真考慮後的結果。

  歷史類的視頻受眾群體眾多,尤其是漢唐宋明這樣自帶粉絲流量的巨星時代,與其相關聯的視頻取下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播放量都不是什麼難題。

  可這潑天的富貴劉宗知道,其它人不傻又怎麼會不知道呢?所以各頂流朝代的相關視頻在各大網站上海量存在,良莠不齊。

  既有細緻考究的精良視頻,也有博人眼球的營銷號視頻。

  濫竽充數的視頻不少,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在文化歷史類視頻中不成氣候,因此優異的歷史區博主百花齊放,自己想搞出點名堂還得打造特色品牌,適當的找一些相對冷門的題材,或者在熱門的題材里找一些冷門的切入點。

  普通的探討歌頌歷朝歷代的視頻已經有許多人製作並發布且出色者的不在少數,劉宗若再不加以創新那最好的結果就是拾人牙慧。

  所以劉宗精心研磨出了《秦:從威加四海到鯨吞六國》。

  這既是嘗試,也是挑戰,能不能成就看今朝了。

  復盤了一陣最近的生活規劃,劉宗豁然起身,帶好鑰匙和手機離開臥室,出門覓食去也。

  就在劉宗在馬路騎著共享單車駛向快餐店,準備搞點薯條的時候。

  在他的臥室內,一道機械沙啞的聲音仿佛憑空浮現一般斷斷續續的繚繞在屋內。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正在載入中……請耐心等待……請耐心等待……」

  「載入成功……預備傳輸中……預備傳輸中……請耐心等待……請耐心等待……」

  「傳輸成功……」

  …………

  「唉……天黑了,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劉宗在玄關處換好鞋,走進客廳後,身體一松癱軟在沙發上。

  本來準備打包點薯條、炸雞回到家中細嗦一下,結果剛一進快餐店就遇到了自己學生時期的好厚米圖波波。

  二人是高中時做同桌認識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同時,又長期一同被安置在教室內的養老區,可謂是難兄難弟。

  圖波波離開象牙塔後的境遇也與劉宗類似,作為一名三無青年,無顏值、無學歷、無馬內,此刻正在家中原地就業幫助父親經營甲魚店。

  據他所說,最近買了一本《孫子兵法》不知道可不可以逆天改命。

  劉宗與圖波波雖一直在線上保持聯繫,線下卻也有段時間沒有往來,今天恰巧相遇,兩個好厚米之間都有不少話想對對方訴說,這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一直到天黑兩位好哥倆約定好下一次再聚後,這才各回各家。

  「幾個小時過去了,審核應該過了吧?」

  「看看情況去……」

  劉宗來到電腦桌前,移動滑鼠,看到了自己上傳成功的視頻。

  「嗯,已經有點水花了,不過視頻發布時間不長,等明天一早我再來視察視察……」

  「今晚努努力,苦一苦肝子,把第二個視頻的剪輯後續整理完再睡。」

  劉宗將吸管插入從快餐店打包的一大杯橙汁中,猛吸一口汲取果能後,骨節分明的雙手放在鍵盤上開啟了熟悉的敲擊運動。

  在一陣「嗒嗒嗒嗒嗒」的敲擊聲中,世界的另一端正悄然醞釀著異想不到的變化。

  …………

  …………

  公元前216年。

  秦。

  咸陽宮內。

  秦始皇嬴政端坐於皇位之上,此時的他吞併六國,蕩滌八荒,已然以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為由更號為皇帝數年,成為了有史以來無可爭議的華夏第一帝。

  看著殿內畢恭畢敬的重臣貴卿,王侯將相,嬴政的內心與他此時的面容一般古井無波。

  他虎視天下,掃清六合久矣,四海之內已經沒有什麼可使他驚愕之事物了。

  「朕……嗯?!」

  一道潔白如玉的光幕驟然浮現在大殿之間,殿內群臣見此奇景,有的大驚失色,有的不知所措,有的神色恭敬,有的手指光幕卻說不出一回完整的話,更有大秦忠臣慌張的對嬴政大聲道:「陛下慎重,快快拔劍!快快拔劍!」

  嬴政聞言面龐一抽,仿佛想起來了曾經同樣迴蕩在這大殿之上的某句話。

  不過此時此刻,嬴政無心顧及群臣的態度,眼前的光幕顯然更值得一探究竟。

  …………

  公元前202年。

  西漢。

  長安長樂宮內。

  劉邦高坐於殿上,不久前這位已是知命之年的大漢天子御駕親征,討滅了叛上行亂的前燕王臧荼,並改立自己那雖無親族血緣,但勝似手足兄弟的摯友盧綰為燕王。

  今日的殿堂之上群臣按例匯報政務,高位上的劉邦不發一言,閉目養神,只是傾聽,至於其心中在想什麼就不為人所共知了。

  「陛下……這是何物?!」

  一位大臣正準備向劉邦建言獻策,去見一道白光出現在大殿之中,頓時驚呼道。

  「什麼何物?朕是何……誒?!」

  劉邦聞言睜開雙眼,卻見一光幕正對於他,心神猛地一震。

  …………

  …………

  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

  東漢。

  洛陽南宮。

  端於殿上的大漢天子劉秀正在與群臣商討國事,身為復興大漢的明主,劉秀對於國家政務從無一絲一毫的懈怠。


  這兩、三年,大漢朝堂之上也有不少事端,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都不是什麼大事。小事幾樁罷了,不過是廢了個皇后,換了個太子,國本微顫而已。

  「陛下,臣斯以為……」

  「嗯?!此福瑞耶?!」

  一位大臣在向劉秀建言時,一道白光卻突然躍入他的眼帘,驚得他以為天降福瑞。

  劉秀此時無暇顧及他人,一言不發的注視著光幕,心裡波濤洶湧。

  …………

  …………

  公元589年。

  隋。

  開皇九年。

  大興城大興宮內楊堅表面神情自若的望著殿內的光幕,心裡卻對此種奇兆大感驚奇。

  想他禪代周室,修善北疆,又於不久前興五十萬重軍覆滅陳氏,並將那身負二十大罪的陳主陳叔寶生擒至國都,彌合南北,如今天降異象難道是因朕德布四海嗎?

  …………

  …………

  公元626年。

  唐。

  武德九年。

  這一年的大唐內外頗有不靜,六月初四時忠誠的秦王殿下舉兵誅殺了氵㸒亂後宮,有惇人倫,逆上作亂,罪不可赦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及其黨羽若干,挽救大唐於水火之中。

  在討滅亂黨的同時,天生仁孝的秦王殿王置自身安危於不顧,執意派出麾下悍將尉遲敬德擐甲持矛宿衛陛下,待逆賊伏誅後,秦王殿下拖著疲憊的身軀馬不停蹄的奔赴至陛下身旁,寬慰受驚的陛下,父子二人相擁而泣,聞者無不涕淚滿裳,孝治天下當以此例為典範!

  三日後,六月初七,大唐皇帝李淵有感於嫡次子秦王李世民至忠至孝,又誅亂救駕立下不世之功,於是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總攬軍政。

  不久後,八月初九唐皇李淵順應天命禪位於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稱帝,尊其父李淵為太上皇。

  大唐才剛剛迎來新主,便引起「友邦」驚詫。

  八月二十八日,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見大唐內部朝堂動盪,驅兵十餘萬進犯長安,兵至渭水北岸。登其不久的新皇李世民扣其使者執失思力,僅率六人至渭水南岸遣責突厥違約,突厥頡利可汗見李世民氣定神閒,雄偉健武,在其身後列陣的唐軍軍容整肅,又見執失思力久久不回,一時之間不敢冒然開戰,只好與李世民渭水盟誓,退兵返回草原。

  九月頡利可汗出於內外因素向唐朝獻馬三千匹、羊萬頭,卻遭到李世民的拒絕。

  「頡利若欲通好,不需獻上牧畜,且將中原戶民送還於朕。」

  東宮內一位頭戴幞頭,身著圓領常服的英武男子語氣堅定對殿內的群臣嚴肅道。

  聽其言語,此人正是大唐的新銳皇帝———李世民。

  「聖上所言正是臣等心之所向。」

  智囊杜如晦恭聲贊道,在他旁邊的房玄齡同樣贊同道:「突厥不久前方才入寇中原,今日卻貌似溫良的進獻牲畜,斷不能輕遂其意。」

  「可突厥勢盛,如若不納其所獻牲畜,使其心生怨毒,恐邊疆有難……」

  國舅長孫無忌此時卻有些擔憂道。

  突厥自建朝以來數次南下寇邊,前段時日更是屯兵渭水,進逼長安,以致人情駭動。

  「長孫大將軍多慮了,突厥示弱,如今拒絕納其馬、羊,正好挫其威勢……」

  身形魁梧的尉遲敬德對長孫無忌的話不以為然,說罷看向端坐主位的李世民:「聖上,突厥若敢劫掠邊關士民,敬德必擊而破之!」

  「尉遲大將軍不曉我話中真意……」長孫無忌言畢,在理會尉遲敬德,向李世民躬身道:「聖上,突厥自中原喪亂以來,乘勢而起,賊炎洶洶,今雖勢分東西卻仍舊控弦以萬計,不可不顧其勢啊。」

  「大唐與突厥熟大?」尉遲敬德繼續質問道。

  「你……」長孫無忌有些不滿了,你個武夫不知道我是誰嗎?

  「輔機所慮朕心中有數,敬德之勇朕亦深知。」李世民出言安撫了一下有所分歧的二人。

  「弘慎,君集,知節你等功勳將帥對突厥一事有何看法。」

  左武侯將軍,定遠郡公張公謹正色道:「突厥強盛,不久前才迫於聖上聖威而退兵,如今欲奉牧畜於聖上,是否……是否為一次試探?」


  「突厥,狄中頑賊也,其部眾強盛,卻暗中勾心鬥角,頡利、突利二人貌合神離久已。」

  房玄齡接過張公謹的話,緩緩說道:「若我大唐承其禮,頡利則必會假借聖上天威而統合突厥各部,借時大唐恐難得安寧。此間利害,聖上不可不察……」

  「玄齡所言與朕意相合……」李世民微微沉思後決斷道:「拒納頡利所牲畜,命其速還所掠人口。」

  「唯……啊?!」

  在群臣回應之時,一陣光幕突然出現在大殿之中,引得殿上的大唐群臣紛紛側目,神情莫名。

  大唐至尊李世民也同樣不能例外,目光緊鎖在純白的光幕上,突然,一道人影卻向李世民的位置急速奔來。

  李世民微微一瞥,疑惑道:「敬德來此何也?」

  尉遲敬德站在李世民身邊鄭重道:「臣憂心聖上,特來此護衛。」

  「……卿忠心可嘉。」

  這場景怎麼有點熟悉?

  …………

  …………

  公元975年。

  北宋。

  開寶八年。

  東京大慶殿內。

  大宋皇帝趙匡胤眉頭緊鎖,凝視著眼前的純白光幕,只覺得不可思議。

  殿內的大宋眾臣也與他們的大宋天子一樣覺得不可思議、天翻地覆,不久前大宋方才攻滅盤踞江南的偽國,將其偽國主李煜送至大梁,現在就有異象生於殿中……

  這……這……難道陛下真是天命所歸?!

  …………

  …………

  公元1369年。

  明。

  洪武三年。

  應天奉天殿。

  數日前方才立功臣廟於雞籠山的朱元璋望著大殿內正中央潔白無瑕的光幕,內心驚疑的同時,不慌不忙的令禁軍守備大殿內外,並嚴令禁軍將士若察覺任何情況都要第一時間匯報於他。

  …………

  …………

  【秦,一個既耳熟能詳又極其神秘的大一統王朝,在華夏大地上的你可能不知道遼、金、夏的存在,甚至不知道二戰的轉折點,但你一定會無比清楚的知道秦的存在以秦的帝王嬴政。

  但就是這般眾所周知的王朝卻隱藏了太多太多的迷團,史書在其相關的歷史記載上有著太多的遺憾。

  這期視頻,就請各位隨著博主的角度,進入秦朝這個在當時前所未有的大一統王朝。】

  光幕中的聲音娓娓道來,配合著光怪陸離的圖繪顯自然靈動,詡詡如生,光幕前的觀眾從天子到侍從見此情形皆大感驚奇。

  …………

  秦。

  「遼、金、夏?」

  秦始皇嬴政有些驚疑,「夏朝自是曾存於世,可遼、金又是何國?」

  「陛下,臣從未聽聞過遼、金之國。」

  秦相李斯語氣肯定道。

  「父皇,兒臣亦不曾聞遼、金之事。」

  秦始皇長子扶蘇也開口道。

  「嗯……」

  嬴政微微頷首,心底卻有一絲不靜。

  遼、金前所未聞,想來應是後世之國,可遼、金若為國,大秦又在何方?

  …………

  …………

  西漢。

  「夏禹何人不知?可遼、金朕確實聞所未聞。」

  劉邦內心疑惑,旋即看向群臣道:「爾等可知遼、金是何國?」

  「還有那二戰是何兵戈之爭?」

  …………

  …………

  唐。

  「夏禹鑄九鼎分九州,豈會有人不知?」

  李世民言之鑿鑿道:「想來此神物所言之夏應是指匈奴所建胡夏。」

  「可……遼、金以及所謂二戰朕實屬不知,眾卿有何人知其一二?」

  …………


  …………

  北宋。

  「赫連夏、契丹遼……」

  趙匡胤對遼再熟悉不過了,畢竟是對立之敵,兩國之間狼煙烽起是必然。

  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的胡夏,他亦是有所了解。

  「此輩皆夷狄,早晚為朕掌中之物!」

  …………

  …………

  公元1162年。

  南宋。

  紹興三十二年。

  即位數日的宋皇趙昚看著光幕提及遼、金、夏,心中瞭然,不禁憤然道:「此為大宋舊仇,可……賊何由平?!」

  …………

  …………

  明。

  「遼、金、夏皆宋室肘腋之患,可惜宋室昏愚,皆無力平定,致使中原喪於戎狄之手,山河破碎生靈倒懸。」

  朱元璋想到夏只據一州之地卻屢克宋師,遼、金更是使宋室威嚴盡失,不由搖頭感嘆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