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廟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正從總督府衙門回到家裡。

  方名榮與袁樞等著劉正。

  劉正將總督府的情況說了。

  袁樞笑道:「安民,你瞎出主意。運河上持續上幾百年的格局,哪有那麼容易動搖,再者,史道鄰,若有這個魄力,不管成敗,我將眼珠子挖出來給你。」

  劉正微微一笑,不再多說了。

  「袁師叔,方兄。請你們來給我參謀一下。」劉正說道:「經過這一番折騰,運河上是萬難分一杯羹了。」

  現在這一件事情,還沒有完結。但是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劉正不用想都知道了。

  無非是談。

  運河上的固有利益分配格局是不會變動的。

  「我想離開清江浦。」

  「離開清江浦?」方名榮說道。

  「對,史公清正。想史公眼皮底下撈錢,絕不可能。所以想要搞到養兵的費用,只能另尋地方了。」

  「劉兄,你想我們為你策劃,總要說明,你到底想做什麼?」方名榮說道。

  袁樞聽方名榮的話,也看向劉正。

  劉正心中稍稍猶豫了一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劉正從後世而來,知道大明朝只有這兩三年了。

  但是他與這個時代人深刻接觸後,發現其實大部分士大夫,他們口中一個個說:「大明要完,朝廷這樣搞下去,遲早不行。天下將有大變。」云云。

  但從行動上看,大部分人都是說說而已。

  從上層到下層,都覺得大明朝其實完不了的。

  一方面覺得大明這樣做不行,又覺得大明朝家大業大,二百年的天下,也要敗個一時半會兒。

  殊不知,很多事情事物發展到臨界點,就是雪崩般的大崩塌。

  劉正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幾分犯忌諱的。

  不能全說。又不能不說。

  劉正沉思片刻:「我既然已經決定棄文從武,不做出一番事業來,豈不辜負了我脫下的青衫。而今天下用武之際。想要建功立業,沒有兵馬是萬萬不行的。指望朝廷的兵馬,根本不可能。」

  「還請兩位幫我參謀一下,選一處養兵之地。」

  方名榮眼睛灼灼有神。

  他是聰明人。

  心中暗道:「難道沒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心思。」

  他看破不說破。

  畢竟,方名榮給自己的定義,不過是劉正身邊的過客。等崇禎十六年去考進士。那時候,就走了。難得糊塗。

  袁樞反而沒有方名榮想得清楚。

  主要是袁樞與大明上層牽連太深。他從來沒有想過大明要亡。也知道沒有想到劉正這番話背後的用意。

  對劉正這一件事情,舉雙手贊同。他將這一件事情當成了政治投資。

  給史可法養兵,袁樞沒有太多興趣。所以劉正之前說不借,袁樞也就不說了。

  但而今是給自己養兵。

  就不談袁樞準備讓劉正當女婿。就等北京來人。

  單單說雙方的關係,即便沒有女婿這層身份,袁樞也支持。

  畢竟袁樞太明白權力的重要性了。

  有一個用錢換權的機會,袁樞不惜一切代價。

  軍權也是權。

  「不錯,年輕人就應該有心氣。」袁樞說道:「你這件事情,要多少錢,我都給你籌,說實話。雎州老家不能待了,我去江南,本就有狡兔三窟之心。你如果能再造一窟,多少錢都不是問題。」

  劉正連忙起身,說道:「多謝師叔。」

  有袁師叔這一句話。最少啟動資金不缺了。

  「劉兄說得對。」方名榮給他分析說道:「而今養兵,靠朝廷正項是絕對不行的。」

  「留在清江浦,反而束手束腳。」

  「但也不能離清江浦太遠。」

  「史公總督江北,管轄淮安,鳳陽,揚州,廬州,安慶五府,徐州,滁州,和州三州。但實際上,史公的本職是漕運總督,鳳陽有鳳陽總督,廬州,安慶太遠了。又有黃得功鎮守。」


  「所以,能選的地方,其實很少的。無非是揚州,淮安兩府。」

  「也只有在這兩府內,總督府的政令,下面才不敢打折扣。」

  「也就是說,我也只能在這兩府內,借史公的虎皮了?」劉正說道。

  「揚州不行。」袁樞說道:「揚州與江南,其實是一體的。你這點小胳膊小腿,在揚州吃不開。」

  「只有淮安府。」

  「淮安府,運河沿線不行。」劉正說道:「有運河在,消息靈通,真做一些事情,是瞞不過史公的。」

  袁樞取來輿圖一看,說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淮安府就這幾個縣,你還能去什麼地方?去海州?」

  劉正說道:「我倒是有一個地方。」

  劉正在輿圖上點出一個地方。

  袁樞一看,連一個縣城都不是。說道:「廟灣。」

  「沒錯,就是廟灣。」

  劉正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他琢磨的方向與方名榮思考方向不同。但結論卻是相近的。

  他更看重的是地方的發展潛力。

  廟灣這個地方,就是劉正思量很久的地方。

  廟灣是後世江蘇阜寧縣。

  在淮安府東一百八十里。安東縣城東南一百二十里。附近一兩百里都沒有其他縣了。

  是兩淮少有的海港。雖然淮北港口放在其他省份,算不得良港。但是能通海。就有發展海貿的可能。

  而廟灣更是運鹽河的最北端。

  所謂運鹽河就是與京杭大運河平行的一條運河。是連接兩淮三十個鹽場。將鹽場的鹽直接運到揚州。交通上並不閉塞。

  「劉兄,想搞私鹽?」方名榮說道:「我沒有記錯,兩淮共三十個鹽場,淮安分司十個鹽場都在廟灣附近。」

  「不行。」袁樞說道:「私鹽不能搞。你沒有看過西遊記嗎?犯事的都是有後台的。私鹽是誰都能做嗎?私鹽的後台都在南京城的。」

  「師叔,李自成的後台是誰?」劉正一句話將袁樞問住了。

  袁樞其實說得沒錯,在原本的大明社會,但凡賺錢的買賣,不管是黑的白的還是灰的,上面都有後台。沒有後台,根本不可能,這就是袁樞這麼不將錢當一回事,一心只想權的原因。

  但是,時代變了。

  大明的利益網絡已經網不住天下嗷嗷待哺的百姓了。

  「在我看來,廟灣最大財富不是鹽場,而是土地。最少一百多萬畝土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