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血濺金殿
第104章 血濺金殿
九月初一:
朔朝會,
皇帝召京師文武職事九品以上,朝參。
李逸不是職事京官,連初一十五的朝會也沒資格參加的,但今天他以西征凱旋立功將士的身份也接到旨意參加。
很明顯,今天這場朝會,是關於上次征討的。
李逸也是早早起來沐浴更衣,換上了一梁進賢冠,配公服,把金跨帶也繫上了。朝參,就不能穿圓領官袍配噗頭這樣的常服了。
姬氏比李逸還激動呢,凌晨就給他熨燙好了衣服,還特意熏了香。早上還幫他拿洗臉、修須。
「阿郎這塊紅色澡豆好香,清淨乾淨,還格外留香,是在東西市哪家鋪子買的?」
「這不是在東西市買的,」
「宮廷賞賜的麼?」
「這是我師傅以前自己配製的,名叫香皂,我打算有空也來試製,你覺得怎樣?」
「如果阿郎真能制出此等的,那這香皂肯定能風靡長安,引無數貴婦千金們搶購。東西市的澡豆面藥,甚至是宮廷里用的,都未必比阿郎這塊好。」
「嗯,這樣說我可信心大增了,那回頭有空我就試製。」
姬氏出身名門,祖父封爵汾源郡公官拜司農卿,父親也官至鷹揚郎將,公公是民部尚書、大將軍,對於朝廷禮儀較為了解,仔細提醒李逸,
「這規矩也太多了吧,放屁都不許?想放屁怎麼辦?」
姬氏紅著臉,「夾著,慢慢放,不能有聲,否則會被殿中侍御史彈劾失禮,
重則丟官輕則罰俸,」
姬氏提醒他參加早朝前,最好不要喝水吃東西,否則朝會時想要入廁,那到時可就非常失禮了。
「這大早的參加朝會,不吃東西,那不餓的難受?」
「餓也沒辦法,總比在朝堂上尿急屎急要好。」
「也是。」李逸想想覺得很有道理,這大殿上擠那麼多官開朝會,你放屁我要拉屎,這會還怎麼開。
「幸好我平時沒資格上朝。」
大唐平時朝會,只有京官五品以上職事文官,以及中書、門下兩省供奉官、
監察御史、太常博士、員外郎,才有資格每日常參。
非職事官的散官、勛官、封爵,還有武官,都沒資格。
只有初一十五,京官九品以上文武職事官才都需朝會。
李逸不是職官,要不是這次因是行營立功人員,他也沒資格。
姬氏給李逸穿戴好,又仔細檢查了幾遍,
李逸肚子突然咕咕響,
「還是墊巴一點吧,要不這朝會上肚子一直響,估計也很失禮吧。」
「那阿郎少吃一點,儘量吃點乾的。」
李逸最後讓玉漱給他裝了一小口袋的炒米在身上,實在餓了就嚼兩口。
外面天還沒亮,此時才四更天左右。
但姬氏已經催他出門了,「百官得在宮門等候,到時還要查驗門籍魚符,可不能遲到了。」
李逸只好摸黑去上朝。
劉黑子和陳良一人打一個燈籠隨同,三人都騎馬前往他的仗身張義全和曹大行,回京後就走了,他解了行營參軍職,這仗身待遇也就沒了。
沒有職事,是沒有庶仆、仗身這些官給隨從待遇的。
剛上馬,
對門李靖也出來了,
這位現在可是正經的五品右武侯衛翊府開府府儀同,一身緋袍,比李逸身上這綠袍可好看多了。
人家騷粉,他蛤綠。
「李公早。」
「啊,無逸你也這麼早。」
李靖出行,排場可比他強多了,八個家丁隨行,前後四盞燈籠。
不過大家都騎馬,
唐朝的官員上朝,沒有坐轎子的,或者說這時代武將騎馬,文官坐車,就沒有轎子。
頂多宮裡才有,但人抬的叫步。
臣子可沒資格用。
兩人騎馬走邊走聊,走到坊中心十字街,又來了幾支上朝的隊伍,
「李開府、李參軍!」
有人主動叫他們,上來打招呼。
「在下褚亮,這是犬子褚遂良。」
「原來是坊西褚公。」
褚遂良家也住在平康坊,在坊西南,李逸跟李靖是在坊東南。
褚家爺倆大業末貶到隴右,然後成了薛舉的官,褚亮官還不小,是黃門侍郎,在涇州,薛仁果投降後,褚亮爺倆就很積極主動的向李世民靠攏,
李逸在行營也沒少跟他們見面,這次回來李世民也特意帶上了他們。
褚亮被李世民徵辟為秦王府六品文學,褚遂良則是八品鎧曹參軍。
今天去上朝,是以唐朝官員身份,可心裡還是有些志芯的,
李逸對褚亮,以前不太了解,但前世就知道褚遂良,凡是跟武則天有關的電視劇里,肯定有褚遂良,他曾是李世民心腹,後來成了高宗李治的宰相,他還是國舅長孫無忌的政治同黨。
當然,褚遂良還有個身份,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
歷史上瘦金體字,其實也源出於褚遂良書法。
而現在褚遂良還是個年輕人,雖好書法,但也還沒到開宗立派的地步,反而對李逸的瘦筋體,格外喜歡,在涇州和回來路上,褚遂良一直主動找李逸學習呢。
一路上,不斷有新的上朝官員隊伍加入。
東城這邊貴族官員多,等快到皇城時,路上居然還有點擁堵了。
等到了宮門前,
那真是到處是人,
好多官啊。
真是不到京城不知官多,
宰相等一些高級官員,還有間待漏室去休息等候,
李逸他們這些小卡啦咪就只能在門外排隊等候了。
大約五更,
宮門打開,
值守的監門衛、城門局的,還有左右衛的、內三衛五府的,一群人開始配合查驗身份,
每個人身份都要核查,
李逸沒有出入宮禁的魚符,門籍那裡沒他檔案,
他這樣臨時參加的只能拿出自己的官告,等宮門官員拿著單子核實。
天漸漸亮了,
等天大亮,
終於朝會開始,
李逸品級太低,直接在殿外廣場上站著。
好在這是九月,也沒下雨,風有點點涼而已,
正當他以為自己會一直站在這廣場上,啥也看不到啥也聽不到,然後站兩小時回家時,
有宦官過來宣讀了一份名單,
讓他們入殿。
李逸名字也在列,都是此次征討行營的官員。
拾級而上,
成功邁入金鑾殿,
李逸跟著拜見皇帝後,在殿門口坐下。
大殿裡鋪著木地板,十分光滑,他學著跪坐,有點,品級低,連個蒲團都沒。
李淵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李逸隔的太遠,看不太真切。
但看著不太年輕,挺多皺紋,據說楊廣曾嘲諷他這個表兄為婆婆面。還有歷史記載,李淵很特別,他長了三乳。
李世民後來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事成後跑去見李淵,直接跪而上乳。
他在這裡開著小差,
那邊朝會開始,
李淵正說劉感,說劉感如何忠義,因此特追贈劉感為平原郡公爵,賜諡號忠壯,並特旨其嫡長子襲平原郡公爵。
又稱讚隴州刺史常達,「卿之忠節,更可求之古人。」說著皇帝還點了起居舍人令狐德名字,「劉感,常達,須載之史冊。」
李逸豎著耳朵聽,
李淵說話挺有范的,很有節奏,他還在殿上講起跟常達的關係。
原來常達以前是李淵的老部下,跟著他出征過好幾次,後來常達在大業末隸屬於霍邑宋老生魔下。李淵起兵南下,宋老生抗拒,常達卻並沒有因跟李淵的舊情而倒戈,仍還隨宋老生拒戰兵敗後,李淵還以為常達死了,重金懸賞找他屍體,結果找到活人。李淵並沒怪罪常達,而是高興這老部下沒死,拜為統軍,之後任為隴州刺史。
支彌營他還能跳出來,還帶著許多隴右軍投降。
更讓李淵佩服的是當初常達被押到薛舉面前,薛舉指問妻子問識皇后否,常達說是病醜婦,隴右大將張貴問識我否,常達罵他逃死奴。
這種抱著死節之心的表現,讓李淵是很感動的。
殿上賜這老部下三百段雜彩,並晉爵郡公。
「那當初詐降,然後劫我大將,奪我隴州的那個件士政拖上來!」李淵大喝一聲。
件士政被拖上來,
這人本來也是跟著薛仁泉降唐了,但現在李淵要清算他。
「將此獠亂棒撲殺!」
數名禁軍持棒上前,
就在金殿上,一棒一棒的把這名隴右悍將擊殺,
血濺金殿。
李逸目睹這場景,很是震驚,活活打死了。
好歲你拖去午門外杖斃啊,
你當著這文武百官面打死,這是殺雞做猴,警告大唐官員們?
李逸隱約只能看到秦王李世民的一點後腦殼,他在想,或許李淵這是在警告李世民,也是在警告所有隴右降官。
畢竟件土政當初向隴州刺史常達投降,常達是很慷慨的接納了他,還予以厚待,結果這傢伙卻詐降,找機會劫人奪城反叛。
現在隴右這麼多人投降了,會不會有人以後也反覆無常?
所以今天金殿亂棒撲殺,嚴厲警告。
手段有點粗暴了些。
戶體被拖了下去皇帝又下了幾道旨,
被常達罵為逃死奴的張貴,此人是薛仁果魔下悍將,但十分兇惡殘暴,當初瘓信兒子就是被他跟薛仁泉給活烤了吃的。
「將張貴拉到狗脊嶺腰斬!」
薛仁果和他弟弟薛仁越,薛家十幾口男丁全被拉到鬧市斬首。
郝瑗、宗羅猴、牟君才等也俱處斬好在李世民保下了翟長孫、褚亮等一些人。
李淵起身,背手站在殿上,
「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業,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貴。假使王世充等得志,
公等豈有種乎!
今日薛仁果等君臣,豈能不做為前車之鑑?」
說完這番話,
皇帝坐回御座,招手。
通事舍人崔敦禮上前宣詔。
「門下,制白,尚書令雍州牧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秦王世民,器宇沖深,智謀英果可太尉、使持節陝東行台,其蒲州、河北諸道總管及東討諸府兵,並受節度,余官悉如故。」
劉文靜為戶部尚書,領陝東道行台左僕射,
恢復殷開山官職爵位。
昨天去過秦王府的李逸,其實已提前知曉此事。
他甚至從房玄齡杜如嗨他們的對話中,知曉了皇帝讓李世民任陝東行台尚書令、蒲州總管,總管關東所有兵馬,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
在房玄齡看來,皇帝這是過河拆橋,隴右還沒完全平定,河西也還有個李軌,甚至漢中一帶也未平定,
皇帝卻立馬把李世民派到關東去實際就是不讓李世民把隴右這塊地盤拿到手中,甚至是新歸附的隴右軍兵將表面看,皇帝這是為應對中原局勢變化,做好征戰中原的準備,這是對李世民的最大信任。
李世民辛苦打下的隴右,他收編的隴右精銳,現在全被皇帝拿去了,甚至很多都被東宮拿去了。
李世民極力爭取,也只保留下了兩千隴右騎兵,
這支騎兵,李世民以原薛舉宰相翟長孫,和他自己幕府的張士貴,任命兩人為秦王府馬軍左右總管,正式組建玄甲騎,兵額兩千,一千重裝甲騎,一千精銳輕騎。
昨天李世民再次對李逸發出了邀請,希望他正式加入秦王府,
要授他秦王府參軍之職,兼陝東道大行台民部員外郎。
不過李逸還是拒絕了,這次涇州戰場之行,李逸並不是很喜歡和嚮往軍旅,
也不覺得有多血色浪漫,
行台的民部員外郎,品級比朝廷民部員外郎要低幾級,朝廷的是從六品上,
而行台的僅有從七品上,但對李逸來說,這應當仍是個很高的官職。
行台,也稱行台尚書省,由行台尚書令或行台左僕射統領,是在總管之上的高一級機構,
一般都屬於戰時臨時設立,權力巨大,軍民兼管。
比如現在設立的這個陝東道大行台,就是把整個潼關以西的河東河南河北等地都划進來了,
不過眼下大唐對陝東控制區較少,也就是并州總管府,以及新設的蒲州總管府,洛陽是王世充地盤,堯君素還一直效力洛陽,堅守著蒲州城,堅持抵抗李唐攻打。
河南大部份是李密地盤,河北則屬於竇建德、羅藝、高開道等人的。
南陽一帶又有朱粲。
剛回長安,李逸並不願去陝東開荒打仗,他也不覺得自己這水平,能夠當行台的民部員外郎。
九月初一:
朔朝會,
皇帝召京師文武職事九品以上,朝參。
李逸不是職事京官,連初一十五的朝會也沒資格參加的,但今天他以西征凱旋立功將士的身份也接到旨意參加。
很明顯,今天這場朝會,是關於上次征討的。
李逸也是早早起來沐浴更衣,換上了一梁進賢冠,配公服,把金跨帶也繫上了。朝參,就不能穿圓領官袍配噗頭這樣的常服了。
姬氏比李逸還激動呢,凌晨就給他熨燙好了衣服,還特意熏了香。早上還幫他拿洗臉、修須。
「阿郎這塊紅色澡豆好香,清淨乾淨,還格外留香,是在東西市哪家鋪子買的?」
「這不是在東西市買的,」
「宮廷賞賜的麼?」
「這是我師傅以前自己配製的,名叫香皂,我打算有空也來試製,你覺得怎樣?」
「如果阿郎真能制出此等的,那這香皂肯定能風靡長安,引無數貴婦千金們搶購。東西市的澡豆面藥,甚至是宮廷里用的,都未必比阿郎這塊好。」
「嗯,這樣說我可信心大增了,那回頭有空我就試製。」
姬氏出身名門,祖父封爵汾源郡公官拜司農卿,父親也官至鷹揚郎將,公公是民部尚書、大將軍,對於朝廷禮儀較為了解,仔細提醒李逸,
「這規矩也太多了吧,放屁都不許?想放屁怎麼辦?」
姬氏紅著臉,「夾著,慢慢放,不能有聲,否則會被殿中侍御史彈劾失禮,
重則丟官輕則罰俸,」
姬氏提醒他參加早朝前,最好不要喝水吃東西,否則朝會時想要入廁,那到時可就非常失禮了。
「這大早的參加朝會,不吃東西,那不餓的難受?」
「餓也沒辦法,總比在朝堂上尿急屎急要好。」
「也是。」李逸想想覺得很有道理,這大殿上擠那麼多官開朝會,你放屁我要拉屎,這會還怎麼開。
「幸好我平時沒資格上朝。」
大唐平時朝會,只有京官五品以上職事文官,以及中書、門下兩省供奉官、
監察御史、太常博士、員外郎,才有資格每日常參。
非職事官的散官、勛官、封爵,還有武官,都沒資格。
只有初一十五,京官九品以上文武職事官才都需朝會。
李逸不是職官,要不是這次因是行營立功人員,他也沒資格。
姬氏給李逸穿戴好,又仔細檢查了幾遍,
李逸肚子突然咕咕響,
「還是墊巴一點吧,要不這朝會上肚子一直響,估計也很失禮吧。」
「那阿郎少吃一點,儘量吃點乾的。」
李逸最後讓玉漱給他裝了一小口袋的炒米在身上,實在餓了就嚼兩口。
外面天還沒亮,此時才四更天左右。
但姬氏已經催他出門了,「百官得在宮門等候,到時還要查驗門籍魚符,可不能遲到了。」
李逸只好摸黑去上朝。
劉黑子和陳良一人打一個燈籠隨同,三人都騎馬前往他的仗身張義全和曹大行,回京後就走了,他解了行營參軍職,這仗身待遇也就沒了。
沒有職事,是沒有庶仆、仗身這些官給隨從待遇的。
剛上馬,
對門李靖也出來了,
這位現在可是正經的五品右武侯衛翊府開府府儀同,一身緋袍,比李逸身上這綠袍可好看多了。
人家騷粉,他蛤綠。
「李公早。」
「啊,無逸你也這麼早。」
李靖出行,排場可比他強多了,八個家丁隨行,前後四盞燈籠。
不過大家都騎馬,
唐朝的官員上朝,沒有坐轎子的,或者說這時代武將騎馬,文官坐車,就沒有轎子。
頂多宮裡才有,但人抬的叫步。
臣子可沒資格用。
兩人騎馬走邊走聊,走到坊中心十字街,又來了幾支上朝的隊伍,
「李開府、李參軍!」
有人主動叫他們,上來打招呼。
「在下褚亮,這是犬子褚遂良。」
「原來是坊西褚公。」
褚遂良家也住在平康坊,在坊西南,李逸跟李靖是在坊東南。
褚家爺倆大業末貶到隴右,然後成了薛舉的官,褚亮官還不小,是黃門侍郎,在涇州,薛仁果投降後,褚亮爺倆就很積極主動的向李世民靠攏,
李逸在行營也沒少跟他們見面,這次回來李世民也特意帶上了他們。
褚亮被李世民徵辟為秦王府六品文學,褚遂良則是八品鎧曹參軍。
今天去上朝,是以唐朝官員身份,可心裡還是有些志芯的,
李逸對褚亮,以前不太了解,但前世就知道褚遂良,凡是跟武則天有關的電視劇里,肯定有褚遂良,他曾是李世民心腹,後來成了高宗李治的宰相,他還是國舅長孫無忌的政治同黨。
當然,褚遂良還有個身份,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
歷史上瘦金體字,其實也源出於褚遂良書法。
而現在褚遂良還是個年輕人,雖好書法,但也還沒到開宗立派的地步,反而對李逸的瘦筋體,格外喜歡,在涇州和回來路上,褚遂良一直主動找李逸學習呢。
一路上,不斷有新的上朝官員隊伍加入。
東城這邊貴族官員多,等快到皇城時,路上居然還有點擁堵了。
等到了宮門前,
那真是到處是人,
好多官啊。
真是不到京城不知官多,
宰相等一些高級官員,還有間待漏室去休息等候,
李逸他們這些小卡啦咪就只能在門外排隊等候了。
大約五更,
宮門打開,
值守的監門衛、城門局的,還有左右衛的、內三衛五府的,一群人開始配合查驗身份,
每個人身份都要核查,
李逸沒有出入宮禁的魚符,門籍那裡沒他檔案,
他這樣臨時參加的只能拿出自己的官告,等宮門官員拿著單子核實。
天漸漸亮了,
等天大亮,
終於朝會開始,
李逸品級太低,直接在殿外廣場上站著。
好在這是九月,也沒下雨,風有點點涼而已,
正當他以為自己會一直站在這廣場上,啥也看不到啥也聽不到,然後站兩小時回家時,
有宦官過來宣讀了一份名單,
讓他們入殿。
李逸名字也在列,都是此次征討行營的官員。
拾級而上,
成功邁入金鑾殿,
李逸跟著拜見皇帝後,在殿門口坐下。
大殿裡鋪著木地板,十分光滑,他學著跪坐,有點,品級低,連個蒲團都沒。
李淵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李逸隔的太遠,看不太真切。
但看著不太年輕,挺多皺紋,據說楊廣曾嘲諷他這個表兄為婆婆面。還有歷史記載,李淵很特別,他長了三乳。
李世民後來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事成後跑去見李淵,直接跪而上乳。
他在這裡開著小差,
那邊朝會開始,
李淵正說劉感,說劉感如何忠義,因此特追贈劉感為平原郡公爵,賜諡號忠壯,並特旨其嫡長子襲平原郡公爵。
又稱讚隴州刺史常達,「卿之忠節,更可求之古人。」說著皇帝還點了起居舍人令狐德名字,「劉感,常達,須載之史冊。」
李逸豎著耳朵聽,
李淵說話挺有范的,很有節奏,他還在殿上講起跟常達的關係。
原來常達以前是李淵的老部下,跟著他出征過好幾次,後來常達在大業末隸屬於霍邑宋老生魔下。李淵起兵南下,宋老生抗拒,常達卻並沒有因跟李淵的舊情而倒戈,仍還隨宋老生拒戰兵敗後,李淵還以為常達死了,重金懸賞找他屍體,結果找到活人。李淵並沒怪罪常達,而是高興這老部下沒死,拜為統軍,之後任為隴州刺史。
支彌營他還能跳出來,還帶著許多隴右軍投降。
更讓李淵佩服的是當初常達被押到薛舉面前,薛舉指問妻子問識皇后否,常達說是病醜婦,隴右大將張貴問識我否,常達罵他逃死奴。
這種抱著死節之心的表現,讓李淵是很感動的。
殿上賜這老部下三百段雜彩,並晉爵郡公。
「那當初詐降,然後劫我大將,奪我隴州的那個件士政拖上來!」李淵大喝一聲。
件士政被拖上來,
這人本來也是跟著薛仁泉降唐了,但現在李淵要清算他。
「將此獠亂棒撲殺!」
數名禁軍持棒上前,
就在金殿上,一棒一棒的把這名隴右悍將擊殺,
血濺金殿。
李逸目睹這場景,很是震驚,活活打死了。
好歲你拖去午門外杖斃啊,
你當著這文武百官面打死,這是殺雞做猴,警告大唐官員們?
李逸隱約只能看到秦王李世民的一點後腦殼,他在想,或許李淵這是在警告李世民,也是在警告所有隴右降官。
畢竟件土政當初向隴州刺史常達投降,常達是很慷慨的接納了他,還予以厚待,結果這傢伙卻詐降,找機會劫人奪城反叛。
現在隴右這麼多人投降了,會不會有人以後也反覆無常?
所以今天金殿亂棒撲殺,嚴厲警告。
手段有點粗暴了些。
戶體被拖了下去皇帝又下了幾道旨,
被常達罵為逃死奴的張貴,此人是薛仁果魔下悍將,但十分兇惡殘暴,當初瘓信兒子就是被他跟薛仁泉給活烤了吃的。
「將張貴拉到狗脊嶺腰斬!」
薛仁果和他弟弟薛仁越,薛家十幾口男丁全被拉到鬧市斬首。
郝瑗、宗羅猴、牟君才等也俱處斬好在李世民保下了翟長孫、褚亮等一些人。
李淵起身,背手站在殿上,
「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業,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貴。假使王世充等得志,
公等豈有種乎!
今日薛仁果等君臣,豈能不做為前車之鑑?」
說完這番話,
皇帝坐回御座,招手。
通事舍人崔敦禮上前宣詔。
「門下,制白,尚書令雍州牧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秦王世民,器宇沖深,智謀英果可太尉、使持節陝東行台,其蒲州、河北諸道總管及東討諸府兵,並受節度,余官悉如故。」
劉文靜為戶部尚書,領陝東道行台左僕射,
恢復殷開山官職爵位。
昨天去過秦王府的李逸,其實已提前知曉此事。
他甚至從房玄齡杜如嗨他們的對話中,知曉了皇帝讓李世民任陝東行台尚書令、蒲州總管,總管關東所有兵馬,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
在房玄齡看來,皇帝這是過河拆橋,隴右還沒完全平定,河西也還有個李軌,甚至漢中一帶也未平定,
皇帝卻立馬把李世民派到關東去實際就是不讓李世民把隴右這塊地盤拿到手中,甚至是新歸附的隴右軍兵將表面看,皇帝這是為應對中原局勢變化,做好征戰中原的準備,這是對李世民的最大信任。
李世民辛苦打下的隴右,他收編的隴右精銳,現在全被皇帝拿去了,甚至很多都被東宮拿去了。
李世民極力爭取,也只保留下了兩千隴右騎兵,
這支騎兵,李世民以原薛舉宰相翟長孫,和他自己幕府的張士貴,任命兩人為秦王府馬軍左右總管,正式組建玄甲騎,兵額兩千,一千重裝甲騎,一千精銳輕騎。
昨天李世民再次對李逸發出了邀請,希望他正式加入秦王府,
要授他秦王府參軍之職,兼陝東道大行台民部員外郎。
不過李逸還是拒絕了,這次涇州戰場之行,李逸並不是很喜歡和嚮往軍旅,
也不覺得有多血色浪漫,
行台的民部員外郎,品級比朝廷民部員外郎要低幾級,朝廷的是從六品上,
而行台的僅有從七品上,但對李逸來說,這應當仍是個很高的官職。
行台,也稱行台尚書省,由行台尚書令或行台左僕射統領,是在總管之上的高一級機構,
一般都屬於戰時臨時設立,權力巨大,軍民兼管。
比如現在設立的這個陝東道大行台,就是把整個潼關以西的河東河南河北等地都划進來了,
不過眼下大唐對陝東控制區較少,也就是并州總管府,以及新設的蒲州總管府,洛陽是王世充地盤,堯君素還一直效力洛陽,堅守著蒲州城,堅持抵抗李唐攻打。
河南大部份是李密地盤,河北則屬於竇建德、羅藝、高開道等人的。
南陽一帶又有朱粲。
剛回長安,李逸並不願去陝東開荒打仗,他也不覺得自己這水平,能夠當行台的民部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