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軍事優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1章 軍事優先

  「回稟陛下,臣年十八歲,父母健康。」

  趙基回答簡略,聲音清朗,收斂情緒並沒有什麼自信、謙卑,語態自然。

  劉協又問:「家中兄弟幾人?」

  「回陛下,臣有兄長二人,長姊一人,俱已成婚。還有幼弟、幼妹七人劉協好奇問:「朕聽聞愛卿小字阿季,這是何故?」

  「臣幼時家貧,門第孤弱,為免鄰里所輕。故家姊冒充男兒,小字阿淑,以迷惑鄰里。」

  趙基從容回答,劉協又問:「卿可曾訂婚?」

  「回陛下,臣家貧,又見白波賊過境,各處家室殘破,故無此意。」

  「此言不妥,今白波賊臣伏法,河東宗賊也是大喪,朕以為愛卿當早日成家。」

  劉協看一眼漸漸昏暗的門外,笑說:「平定天下非易事,卿宗族忠烈,

  更不可貪圖安逸。若是無有良配,待元明公入朝,朕與元明公為愛卿立一門婚事。」

  楊琦聞言一驚,扭頭去看天子,這位少年天子笑容如常,很是期待的樣子。

  趙基扭腰側身面對劉協拱手:「回稟陛下,臣與虎責夥伴盟誓,不逐匈奴,便不成家。誓言前後不及七日,豈可輕易違背?」

  劉協一笑,反問:「那右賢王去卑一事如何做解?」

  「不過是以夷制夷,借力打力而已。再者邊郡人民寡少,也難盡數驅逐匈奴,能編戶治之,援引其力量為朝廷所用,又何苦殺戮?」

  趙基自有靈活的對敵策略,若不是去卑搶占了衛氏的糧倉,又有防禦工事,他也不會輕易放過去卑。

  真正救了去卑這些人的,是那批倉閣中的糧食。

  後面接觸時雖然有翻臉下手的機會,可每個人終身也就幾次這樣的機會,右賢王去卑這五百騎不值得敗壞自己的信譽。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衛氏、范氏父子畏罪自殺,這讓河東形勢變化的有些快,留看這些匈奴人能讓形勢更複雜一些,對自己有好處。

  正是這些匈奴精騎壓著,朝廷才格外倚重虎賁的威勢。

  否則匈奴作亂,你看宗賊部曲、郡兵亂不亂。

  所謂的郡兵,內部構成依舊是大小豪強部曲,只是在吃本郡官倉罷了。

  正是這些豪強部曲吃了官倉里的米粟,王邑才無法徵募隸屬於自身的郡兵。

  王邑自身也有部曲私兵,只是規模不大,屬於自保武裝。若是都里財政充沛,王邑自會以部曲私兵為骨幹,擴充都兵。

  郡守王邑無法繞過河東豪強指揮郡兵,否則文怎麼會眼睜睜看看天子、

  朝廷百官受苦?

  也是因為王邑無法對自身行為負責,朝廷也就輕輕發落。

  若是王邑大權在握,此刻早就被誅殺滿門。

  劉協見趙基將話題引申到討伐匈奴方面,也就略過婚姻話題,他對賜婚配對這種影響別人命運的事情有一種本能的熱衷。

  皇后出自琅琊,趙公也是琅琊人,從伏氏選適齡女子訂婚,想必一定是一樁佳緣。

  有趙公在,婚事已經由不得趙基言語。

  劉協心意已定,轉而就匈奴話題詢問:「卿何以斷定去卑會配合朝廷?」

  「陛下,匈奴國內也是動盪,遷入塞內後各部混淆,隸屬更亂。爭奪牧場,衝突與日俱增。據去卑言語,前單于於夫羅之死,便與國內爭執有關。

  他逗留在外不肯歸國,也是為了躲避危害。」

  「嗯,朝廷會遣使偵查,若如去卑所言,的確是難得戰機。」

  劉協看著趙基側臉有些不適應,就說:「愛卿可否摘下戰盔?」

  「臣領命。」

  趙基抬手解開盔帶,雙手托著金盔取下,露出裹頭赤巾憤,汗腥氣混合血腥氣瀰漫。

  劉協下意識繃緊了情緒,定晴去看門外,見天色更暗,隱約只有馬匹長嘶聲偶爾傳來,再無異響。

  稍稍心安,又好奇問:「傳言愛卿神射世間罕有,這種射術是如何學成的?」

  「回陛下,前年大旱,臣家貧,不得已入稷山狩獵。稷山獵物稀少,臣若射不中,會餓斃。生死之間,臣射術大進。」


  趙基回憶著,多少有些感慨,亂世天災時,人活著都不容易。

  劉協很想見識這種射術,又覺得現在不怎麼合適,順著就問:「愛卿家貧,怎麼不愛朝廷官爵?」

  詢問間,語氣略重仿佛惱怒,眼眉卻是含笑,仿佛故作嗔怒,讓人摸不准到底是個什麼心態。

  楊琦、劉艾也仔細聆聽,趙基梢稍停頓,就說:「河東連年災害,民無儲糧,官倉匱乏。受朝廷高官厚祿,則臣之鄉人必受重稅;朝廷若愛民寬政,則俸祿難支。與其上下受難,還不如屈身於卑職,集合錢糧優先用於軍事。軍事強盛,臣雖家貧,但也安樂太平,不至於顛沛流離,生離死別。」

  聞言,劉協斂容:!「卿真仁善之士也。」

  他扭頭看楊琦,語氣深重:「子奇公,國家財政不充,如今理應優先供給軍事。朕欲為百官臣工表率,日食兩餐,每餐只有菜一碟,粟米飯一碗。

  公卿百官,俱削減俸祿,以資軍用。」

  「陛下!」

  楊琦面露哀容想要規勸,劉協擺手止住,語氣顫抖:「朕寧肯簡樸度日,也要強軍尚武!」

  「陛下聖明。」

  楊琦就跪坐在小方桌上長拜,劉艾跟隨行禮楊琦起身後,狠狠瞪一眼對面的趙基,趙基神情不變,也不言語。

  見楊琦這樣子,劉協就勸:「子奇公不必責怪趙卿,朕亦有此心久矣。

  國無強軍,朕及諸公任賊驅趕,與牛馬何異?」

  「是,臣亦當督促各處,使錢糧落於實處。」

  楊琦忍不住淚目,挽袖擦拭眼角,這些錢糧可是從天子牙縫裡摳出來的,天子又是長身體的年齡,最是不耐餓的年齡。

  他不由想到了與靈帝相處的日子,恐怕任由靈帝怎麼設想,也想像不到他最愛的兒子會遭受這樣的苦難。

  黨嚴酷之事,靈帝對他也多有包容。

  於是更感悲傷,這半年積累的委屈、憤恨再也控制不住,豪陶大哭起來,直接蓋過劉艾。

  楊琦痛哭不已,劉協也被勾起傷心記憶,以袖遮面,另一手拿手巾擦拭眼角。

  聽到哭聲,伏壽在寢室側門處探頭,隔看紗簾看到趙基坐姿背影,就那麼直直坐著,毫無一點變化。

  伏壽又縮身回去,背靠門框附近,仔細聆聽。

  楊琦放聲大哭,引得幾個議郎、黃門侍郎探頭來看。

  見『殿內』君臣位次有別,也就退回屋檐下。

  議郎董昭看看牆外引燃的一座座營火,神情沉謐,今夜的營火格外豐富,也旺盛,是此前無法比擬的。

  他的身份有些複雜,是跟著張楊迎奉天子、護送糧食時入朝拜為議郎,

  並沒有關中、弘農五場慘烈戰爭的經歷。

  而他最初是奉袁紹命令入朝遞送奏表,只是半路上被張楊截獲,強留在身邊聽用。

  朝廷內都將他視為袁紹的使者,與代表。

  聽著殿內哭聲,與此前的議論聲音,董昭袖中雙拳緊握,依舊一副平靜神態。

  小院外,去卑站在一顆李子樹前抬手揪著葉片,時不時抓一枚黃豆大的苦澀李子,放到嘴裡咬一口壓榨出少許汁液,苦澀微酸,就一口吐掉李子,

  細細品味這種苦澀,權當消遣。

  他也沒多等,楊琦那裡收拾情緒後,就遣趙出來迎接去卑入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