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形勢之易
「現在的確不好得罪衛仲堅。」
營房裡,趙基聽了裴秀的講述,就對胡班說:「兵曹可在北鄉過夜,就推說馬匹傷了腿腳,難以行動。」
胡班又看一眼裴秀,見裴秀默許,就說:「若是這樣,衛仲堅日後回想起來,恐怕會生出芥蒂。」
「他的芥蒂,怎麼比得上大兄的性命?」
趙基反問,又說:「南北訊息不通,大兄返回縣邑,如池塘內投下一枚石子。石子再小,也會生出漣漪。這波痕驚動韓暹,豈不是自尋煩惱?」
胡班不懂漣漪,可他懂水波,也就勉為其難點頭:「就依阿季。」
趙基又看裴秀:「七哥,覺得這次出多少人為好?昨夜我與賈梁道商議,都覺得五百人有些多了。若是選騎術優良者,我們最好出三百餘騎,餘下人才能壓制輔兵、俘虜,不至於生亂。」
裴秀坐在一邊矮桌上,思索片刻:「阿季是顧慮馬矢枝、北絳豪強滋生事端?若是這樣,大可不必。南下虎賁行動順利,彼輩不敢亂動。若是受挫,留下四百虎賁也難濟事。在我看來,此刻當不留餘力,成功於一舉。」
「我也只是憂慮,那就聽七哥的。」
趙基又說:「我本想求助趙公,舉薦賈梁道為尚書郎,賈梁道更在意驅逐匈奴,想將機會讓給他妻兄柳孚。」
尚書郎?
這是胡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後漢政令出自台閣。
能擔任尚書郎的,哪個低於三十歲?
不僅要有名望,徵辟後還要歷任公府,擔任郎官觀政,沒有最少三年沉澱,怎麼能入台?
可現在尚書台嚴重缺編,朝廷自身郎官儲備死傷狼藉。
這是眼前極好的機會,尚書郎的履歷,基本奠定了以後的公卿尊位。
這是要送對方一個厚禮。
有趙公在,有虎賁定力支持,這個事情幾乎很穩。
現在就看柳孚想不想當趙彥的門生。
裴秀心思變化,反而問:「阿季是要舉虎賁郎轉任各署?」
「有這個想法,我南下後,希望七哥能整理軍冊,選拔合適人選。再以功勳高低,由趙公舉用。」
趙基也覺得這個事情十分重大,沒有跟賈逵細說。
但以賈逵的聰慧肯定能聯想到後續動作,就繼續說:「擅長廝殺、領兵的終究是少數人,我不希望夥伴以短處擊匈奴之長。十個匈奴人,也不如一個夥伴。」
與這個計劃比起來,衛固算什麼?
衛固這一支衛氏又算什麼?
裴秀搓著自己雙膝,專注思索……他不覺得自己伯父能擔任鄉黨的舉主,雖然有這個設想,但也只是優中擇優。
朝廷給的是五百虎賁編制,裴茂能舉三五人就已經到達極限了。
不是說裴茂可支配的影響力就這麼多,而是短期內只能舉這麼多人。
朝廷再破敗,也要遵循基本的規矩。
裴茂出身河東,再大肆舉用河東籍貫的虎賁,本身就很惹忌諱。
可現在不一樣,虎賁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翻盤,補足了王師的短板。
不需要裴茂,甚至也不需要趙彥,朝廷公卿自會以功勳高低選虎賁郎為自己的署吏。
你不選立功的虎賁郎,難道去選觀望的豪右子弟?
虎賁郎的出身已經很乾淨了,也就是太過密集,不利於以後。
但只要肅清白波諸將,太原、河內、弘農的士人會快速聚攏過來,可以沖刷、稀釋河東的影響力。
甚至三輔之地的士人,以及中低層軍吏也會率兵反正,渡河來投。
各方面都會朝好的方面發展,這種預期之下,厚賞重用虎賁出身的郎官,反而會激勵後來者。
何況……在裴氏內部,裴茂家裡也不穩定。
別看趙基家裡鬧的有些難看,裴潛兄弟兩個與裴茂、以及裴茂另外三個兒子相處的也不是很愉快。
家裡、鄉里鬧騰,族裡、鄉里自會在外人面前給你遮蔽。
哪怕現在朝廷派人去趙家附近訪問趙基的門風,鄉里人自然會往好處說。
壞人前程,這是不死不休的大事。
朝廷再強,也在遠處;而鄰里則朝夕相處,你連鄉黨前程都不肯維護,真讓盜匪夜裡滅了滿門,也不會有人質疑什麼。
把鄉黨推上去,自家、周圍人也能受益。
這個樸素的觀念下,很多破事根本不會擺上檯面。
對裴秀來說,是常年在外做官的伯父裴茂親近,還是一起長大的裴潛更親?
裴茂新舊兩個妻子生育了五個兒子,他連家裡都擺不平,又能給侄兒裴秀提供多少幫助?
他能給裴秀的提攜,絕對比不上裴潛。
若裴秀前程穩定,又何至於放下老娘,應募虎賁?
家裡母親再三逼迫是一個原因,為鄉黨做表率也是一個原因,可關鍵還是父祖早亡,裴秀缺乏祖輩的門生故吏提攜扶持!
若家家戶戶男丁真那麼恭謙禮豫讓,也就不會反覆強調,視之為珍貴美德。
趙彥與裴茂不一樣,趙彥是琅琊人,大面積舉薦河東虎賁,根本不算事。
異地為官,在異地才方便大面積培養門生、故吏。
趙基口口聲聲要當稷山趙氏之祖,除了大多數單純的虎賁,外面誰相信?
即便沒有過繼入祧的儀式,誰又會否認他未來琅琊趙氏家主的身份?
能接替趙彥的趙昱已經死了,琅琊趙氏元氣大傷。
就趙彥與天子、公卿生死患難的交情,現在的朝廷沒人願意打壓趙基!
別說侯氏,就是趙基心志狂亂將衛氏、范氏一起掃了,也就是回鄉養病。
病好了,現在的公卿會爭著徵辟趙基。
可能回鄉的路上,就有人派屬吏來徵辟,給趙基補足『公府徵辟』的資歷短板。
而趙基要做的就是婉言辭謝,直到迎來重量級的徵辟。
現在的公卿,是前所未有最為團結的公卿,這是無數人血液鑄成的感情。
一切不穩定因素,都在東遷過程里被淘汰了。
試問此刻朝廷公卿,誰能忍住當趙基舉主的誘惑?
從趙基一箭射死李樂的那一刻起,整個河東的形勢,乃至朝廷的形勢都發生了大變。
很多事情都在變化,不適應這種變化的人,還頑固以舊有的觀念來解讀時勢,難免會做出背道而馳的決定。
就如衛固,或許已經察覺了這種變化,可他又能做什麼?
派胡班去送死,然後還能幹什麼?
真讓賈逵將五百金、兩千匹送到朝廷手裡,他這一支衛氏不死也要大殘!
朝廷下令討伐這支衛氏,甚至不需要河東虎賁動手,縣吏與鄉黨就能將衛固的父兄捉來!
能打的軍隊,才是執法的基礎。
用軍隊去打衛氏……實在是大材小用。
河東虎賁肅清白波諸將後,各縣對朝廷詔令執行力將得到空前的強化!
但也同樣的,李傕郭汜可以放任丟失三條腿的朝廷在河東喘息;若是知道朝廷重新恢復權威,那李傕郭汜肯定會率兵渡河。
搶不到天子、朝廷已不重要了,必須打斷朝廷復興的勢頭,他們才能繼續關門混日子。
彼此的仇恨已經無法消解,滅掉李傕郭汜的三族,朝廷才能算是初步恢復天下級別的權威。
營房裡,趙基聽了裴秀的講述,就對胡班說:「兵曹可在北鄉過夜,就推說馬匹傷了腿腳,難以行動。」
胡班又看一眼裴秀,見裴秀默許,就說:「若是這樣,衛仲堅日後回想起來,恐怕會生出芥蒂。」
「他的芥蒂,怎麼比得上大兄的性命?」
趙基反問,又說:「南北訊息不通,大兄返回縣邑,如池塘內投下一枚石子。石子再小,也會生出漣漪。這波痕驚動韓暹,豈不是自尋煩惱?」
胡班不懂漣漪,可他懂水波,也就勉為其難點頭:「就依阿季。」
趙基又看裴秀:「七哥,覺得這次出多少人為好?昨夜我與賈梁道商議,都覺得五百人有些多了。若是選騎術優良者,我們最好出三百餘騎,餘下人才能壓制輔兵、俘虜,不至於生亂。」
裴秀坐在一邊矮桌上,思索片刻:「阿季是顧慮馬矢枝、北絳豪強滋生事端?若是這樣,大可不必。南下虎賁行動順利,彼輩不敢亂動。若是受挫,留下四百虎賁也難濟事。在我看來,此刻當不留餘力,成功於一舉。」
「我也只是憂慮,那就聽七哥的。」
趙基又說:「我本想求助趙公,舉薦賈梁道為尚書郎,賈梁道更在意驅逐匈奴,想將機會讓給他妻兄柳孚。」
尚書郎?
這是胡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後漢政令出自台閣。
能擔任尚書郎的,哪個低於三十歲?
不僅要有名望,徵辟後還要歷任公府,擔任郎官觀政,沒有最少三年沉澱,怎麼能入台?
可現在尚書台嚴重缺編,朝廷自身郎官儲備死傷狼藉。
這是眼前極好的機會,尚書郎的履歷,基本奠定了以後的公卿尊位。
這是要送對方一個厚禮。
有趙公在,有虎賁定力支持,這個事情幾乎很穩。
現在就看柳孚想不想當趙彥的門生。
裴秀心思變化,反而問:「阿季是要舉虎賁郎轉任各署?」
「有這個想法,我南下後,希望七哥能整理軍冊,選拔合適人選。再以功勳高低,由趙公舉用。」
趙基也覺得這個事情十分重大,沒有跟賈逵細說。
但以賈逵的聰慧肯定能聯想到後續動作,就繼續說:「擅長廝殺、領兵的終究是少數人,我不希望夥伴以短處擊匈奴之長。十個匈奴人,也不如一個夥伴。」
與這個計劃比起來,衛固算什麼?
衛固這一支衛氏又算什麼?
裴秀搓著自己雙膝,專注思索……他不覺得自己伯父能擔任鄉黨的舉主,雖然有這個設想,但也只是優中擇優。
朝廷給的是五百虎賁編制,裴茂能舉三五人就已經到達極限了。
不是說裴茂可支配的影響力就這麼多,而是短期內只能舉這麼多人。
朝廷再破敗,也要遵循基本的規矩。
裴茂出身河東,再大肆舉用河東籍貫的虎賁,本身就很惹忌諱。
可現在不一樣,虎賁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翻盤,補足了王師的短板。
不需要裴茂,甚至也不需要趙彥,朝廷公卿自會以功勳高低選虎賁郎為自己的署吏。
你不選立功的虎賁郎,難道去選觀望的豪右子弟?
虎賁郎的出身已經很乾淨了,也就是太過密集,不利於以後。
但只要肅清白波諸將,太原、河內、弘農的士人會快速聚攏過來,可以沖刷、稀釋河東的影響力。
甚至三輔之地的士人,以及中低層軍吏也會率兵反正,渡河來投。
各方面都會朝好的方面發展,這種預期之下,厚賞重用虎賁出身的郎官,反而會激勵後來者。
何況……在裴氏內部,裴茂家裡也不穩定。
別看趙基家裡鬧的有些難看,裴潛兄弟兩個與裴茂、以及裴茂另外三個兒子相處的也不是很愉快。
家裡、鄉里鬧騰,族裡、鄉里自會在外人面前給你遮蔽。
哪怕現在朝廷派人去趙家附近訪問趙基的門風,鄉里人自然會往好處說。
壞人前程,這是不死不休的大事。
朝廷再強,也在遠處;而鄰里則朝夕相處,你連鄉黨前程都不肯維護,真讓盜匪夜裡滅了滿門,也不會有人質疑什麼。
把鄉黨推上去,自家、周圍人也能受益。
這個樸素的觀念下,很多破事根本不會擺上檯面。
對裴秀來說,是常年在外做官的伯父裴茂親近,還是一起長大的裴潛更親?
裴茂新舊兩個妻子生育了五個兒子,他連家裡都擺不平,又能給侄兒裴秀提供多少幫助?
他能給裴秀的提攜,絕對比不上裴潛。
若裴秀前程穩定,又何至於放下老娘,應募虎賁?
家裡母親再三逼迫是一個原因,為鄉黨做表率也是一個原因,可關鍵還是父祖早亡,裴秀缺乏祖輩的門生故吏提攜扶持!
若家家戶戶男丁真那麼恭謙禮豫讓,也就不會反覆強調,視之為珍貴美德。
趙彥與裴茂不一樣,趙彥是琅琊人,大面積舉薦河東虎賁,根本不算事。
異地為官,在異地才方便大面積培養門生、故吏。
趙基口口聲聲要當稷山趙氏之祖,除了大多數單純的虎賁,外面誰相信?
即便沒有過繼入祧的儀式,誰又會否認他未來琅琊趙氏家主的身份?
能接替趙彥的趙昱已經死了,琅琊趙氏元氣大傷。
就趙彥與天子、公卿生死患難的交情,現在的朝廷沒人願意打壓趙基!
別說侯氏,就是趙基心志狂亂將衛氏、范氏一起掃了,也就是回鄉養病。
病好了,現在的公卿會爭著徵辟趙基。
可能回鄉的路上,就有人派屬吏來徵辟,給趙基補足『公府徵辟』的資歷短板。
而趙基要做的就是婉言辭謝,直到迎來重量級的徵辟。
現在的公卿,是前所未有最為團結的公卿,這是無數人血液鑄成的感情。
一切不穩定因素,都在東遷過程里被淘汰了。
試問此刻朝廷公卿,誰能忍住當趙基舉主的誘惑?
從趙基一箭射死李樂的那一刻起,整個河東的形勢,乃至朝廷的形勢都發生了大變。
很多事情都在變化,不適應這種變化的人,還頑固以舊有的觀念來解讀時勢,難免會做出背道而馳的決定。
就如衛固,或許已經察覺了這種變化,可他又能做什麼?
派胡班去送死,然後還能幹什麼?
真讓賈逵將五百金、兩千匹送到朝廷手裡,他這一支衛氏不死也要大殘!
朝廷下令討伐這支衛氏,甚至不需要河東虎賁動手,縣吏與鄉黨就能將衛固的父兄捉來!
能打的軍隊,才是執法的基礎。
用軍隊去打衛氏……實在是大材小用。
河東虎賁肅清白波諸將後,各縣對朝廷詔令執行力將得到空前的強化!
但也同樣的,李傕郭汜可以放任丟失三條腿的朝廷在河東喘息;若是知道朝廷重新恢復權威,那李傕郭汜肯定會率兵渡河。
搶不到天子、朝廷已不重要了,必須打斷朝廷復興的勢頭,他們才能繼續關門混日子。
彼此的仇恨已經無法消解,滅掉李傕郭汜的三族,朝廷才能算是初步恢復天下級別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