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澎湖大戰(上)
澎湖西南海域,花嶼附近。
南海水師先頭部隊在此與白虎軍的巡邏船隊遭遇,經一番激戰,白虎軍的一條斥候船走脫,十幾人駕著船拼命往澎湖本島大山嶼駛去,向嚴旭匯報吳軍來臨的消息。
孫奉聽完了先頭部隊回報交戰經過,轉頭望著嚮導將馬文,淡淡說道:「我軍遠來疲乏,須得休整,然後方可進兵。你看今夜在何處泊船紮營為好?」
「稟都督,」馬文胸有成竹,「往東南航行,去八罩嶼和澎湖群島最南端的大嶼。」
「卻為何不往北,駐軍西嶼?」孫奉問道。
「都督請看,」馬文指著地圖,「西嶼、大山嶼和白沙嶼三麵包夾,形成一個虎口形海灣。白虎賊肯定在西嶼和大山嶼這兩端都有駐軍,左右呼應。如果貿然北上,則難以突入。即便突入,也容易遭到伏擊,被敵軍圍在海灣里。」
「啊,是這樣。」孫奉點點頭,「如果我是敵方主將,我也巴不得進攻方直接突進海灣,我來個關門打狗,乾淨利落!」
「但南部這些島嶼,他們沒有駐軍嗎?」周豫疑惑道,「需不需要作好搶灘作戰的準備?」
「大可不必。」馬文解說道,「一者,白虎賊和澎湖島夷兵力有限,守不過來。若是處處分兵把守,倒給了我們輕鬆各個擊破的機會。二者,八罩島等南部島嶼,盡皆缺乏淡水,不可久守,他們也待不住,畢竟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來,也不可能一直守著。好在,我軍的淡水還是夠用一陣子的。上島之後,再試著挖沙打井,或許還能有些收穫。」
「也罷,就先找個歇腳的地方吧。」孫奉大手一揮,發布轉向東南的命令。
當晚,南海水師在八罩島、大嶼過夜。
卻說大山嶼上,白虎賊寨中,得知南海水師已至,嚴旭立即升帳議事。澎湖島夷的夷酋瓦圖勸道:「彼乘船初到,立足未穩,兵心尚搖。當趁此機會,主動出擊!殿下自率水師出擊,我為殿下鎮守澎湖!」
嚴旭深吸一口氣,拳頭緊握,看起來像被說動了,卻又慢慢鬆開,笑道:「岳丈,我等只要處處緊守三島各處險要,控扼灣口,敵必不得進。遷延日久,彼水糧自缺,自當走之。我等以逸待勞,便可竟全功,不必出擊!」
瓦圖嘆了口氣,沒有再勸。他知道嚴旭對他有戒心。雖然他們有姻親之故,但嚴家這些漢兒從來就沒有真心信任過他們這些夷人。當年,白虎軍征討澎湖時,他自己就是殺死了頭領,向白虎軍投誠的。有了這份投名狀,他便被嚴齊冊封為澎湖島夷的夷帥,還因此和嚴齊結為兒女親家。有了白虎軍背書,他在澎湖的統治固若金湯,也樂得自在。但一直以來,夷人是不能加入水師的,就連下海捕魚也被嚴格限制——那些都是漢人的特權。白虎國漢人生怕夷人出海和吳人接觸,惹來禍事。
到現在為止,歸化的夷人仍然在白虎國低人一等,屬於二等人——比起前些年已經有一定的好轉,前些年他們是三等人,漢男和夷女的混血漢人是二等人,純血漢人是一等人。但後來純血漢人越來越少——本來漢民當中的男女比例就極為懸殊,像白虎軍的殘部、東海上的海賊,又能有什么女人呢?就算是一般的流民當中,女人、老人和孩子也是最容易喪命的。鑑於這種情況,嚴齊果斷把混血漢人也當作完全的漢人看待,作為白虎國的「國人」,居住在城邑,而歸順的夷人部落則是「野人」,在鄉間、山中居住。至於不肯臣服的夷人部落,那就是征討對象。
西周那些分封開拓的諸侯,大致就是這種模式。所不同的是,白虎國文化底蘊太差,缺乏讀書人,長期來看,這些漢人終究會被夷人同化。
但現在,吳軍來了。
對於瓦圖而言,他反正是看不出來歸順白虎國和歸順吳軍有什麼區別,橫豎都是給漢兒當狗嘛。況且,當年他能為了一己私利出賣自家頭領,向白虎國投誠,如今故技重施,也不是不行。當然,他現在還沒想過要害嚴旭,他向嚴旭出主意,也是真心幫他,畢竟嚴旭現在是他的女婿。但嚴旭如果一意孤行,他也不會強行諫阻。一來,他也沒那麼大話語權,這麼做徒惹嚴旭的懷疑與反感;二來,相比嚴旭,他終究是有退路的,他又不止一個女兒。
第二日,孫奉決定對大山嶼的敵軍總寨發起一次試探性進攻,他讓周豫指揮水師,馬文為先鋒,自己則親自到大山嶼的港口外督戰。
開戰後,吳軍處於逆風位,風向不利,遲遲不得突入。沒過多久,又突然開始漲潮,馬文和近千士卒猝不及防,連人帶船被海浪卷到岸邊。嚴旭大喜:「天助我也!」當即下令由瓦圖帶兵從海灘上攻過去,自己則趁勢把船隊分為左右兩翼夾擊過去,三麵包夾之下,馬文等人的處境岌岌可危。
「我命休矣!」馬文絕望哀嘆,他並不覺得孫奉會來救他。其一,他和他身邊這些士卒都是過去的朱崖賊舊部,出身就不乾淨,或許孫奉早就想清洗他們了,甚至現在身陷重圍也是孫奉有意為之。其二,這一仗吳軍只是試探,並沒有精銳齊出。從現在的形勢上看,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況且就算要救,也未必救得下來,此時戰場上吳軍的兵力並不占優。
嚴旭認出了馬文,過去他們曾經是生意合作夥伴,是老熟人了。每次馬文滿載著搶來的寶貨過來銷贓時,都會受到嚴旭的熱情接待。那時候,兩家常常在這澎湖的海灘上擺宴開席,把酒言歡,友誼地久天長。
然而,這一次,兩人已經成了敵人。嚴旭大笑道:「馬君,別來無恙乎?看看吧,這就是你給吳人當狗的下場,現在他們是把你賣了。也罷,你我相交一場,就讓我來送你走吧!」
馬文被說中心事,酸楚不已,卻不肯墮了氣勢,一面號呼酣戰、左衝右突,一面高呼:「大好頭顱在此,想取我首級,還要看你有沒有這本事!」
正當周豫在組織救援船隊,準備接應時,孫奉卻不顧勸阻,親自突入敵軍。
嚴許兩家的子弟都是在仇恨中長大的,他們的房間裡都掛著孫策的畫像。這些畫像還會作為他們練武的靶子和射的。因此,嚴旭對孫策的長相,那是再熟悉不過。而眼前突入的吳軍援兵的將領的面容和那孫策的畫像是那麼相似——除了看起來要老成一些,沒有孫策那麼英氣逼人。畢竟孫策死時才二十六歲,而如今的孫奉已經年近四旬。嚴旭一下就猜到來將的身份,立即組織弓手集射孫奉的座艦。
親衛們立刻舉起大盾保護,不過孫奉還是吃了一記。他拔掉箭矢,下令船隊一字排開,以十台神鋒弩齊射,巨箭射出,白虎軍的陣型頃刻大亂,一些小船甚至被射得人仰船翻。
一場惡戰下來,孫奉被流矢射中左臂,不過並無大礙;嚴旭也被吳軍的巨箭射斷右腿。嚴旭受傷使得白虎軍一時失去指揮,孫奉趁機救出馬文,撤離戰場,但有數百士卒沒能救出,沒於敵陣之中。
這一仗,是孫奉出道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他心情有些沮喪,雖然試出了敵軍的成色,但損失未免大了些。水戰、海戰就是如此,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風向、潮汐都是可以決定勝負的因素。除了自身實力要足夠強悍,對當地水文狀況有足夠了解外,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且放寬心,都督。」周豫安慰道,「此戰本就以試探為主,勝負不必介懷。我軍萬人之眾,這點損失,不過皮毛而已,元氣未傷。況且自徐聞一戰起,朱崖、南洋、交州……將士們屢戰屢勝,一個個心比天高,輕薄浮躁。此番出航,我就發現,很多將士仿佛不是出征打仗,而是去巡遊一樣,恕我直言,這不是面對一場戰爭時應有的心態。因此,此戰不利,反而是因禍得福,能讓將士們更冷靜一些。」
孫奉深吸了一口氣:「你這話不僅是在說別人,也是在說本都督我呀。你說的沒錯,這次確實太托大了。雖然名為試探,卻貪功冒進,總以為白虎賊就是土雞瓦狗,面對我大吳天兵定會一觸即潰,說不定能一戰竟全功,實在是太輕敵了。此戰失利的責任在我,我會把經過原原本本地向陛下匯報。」
「多謝都督救命之恩!」馬文涕泣跪拜,「我等賊寇出身,都督不以我等卑鄙,竟舍萬金之軀,親涉險地營救我等,我朱崖馬氏無以為報,今後必唯都督馬首是瞻,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你這說的哪裡話!」孫奉一把就將馬文從地上拎起來,「你等既入了南海水師,便是我的兵將,我的袍澤,我自當一視同仁。好好立功,澎湖之事,你最熟悉,這仗還指著你呢。」
南海水師先頭部隊在此與白虎軍的巡邏船隊遭遇,經一番激戰,白虎軍的一條斥候船走脫,十幾人駕著船拼命往澎湖本島大山嶼駛去,向嚴旭匯報吳軍來臨的消息。
孫奉聽完了先頭部隊回報交戰經過,轉頭望著嚮導將馬文,淡淡說道:「我軍遠來疲乏,須得休整,然後方可進兵。你看今夜在何處泊船紮營為好?」
「稟都督,」馬文胸有成竹,「往東南航行,去八罩嶼和澎湖群島最南端的大嶼。」
「卻為何不往北,駐軍西嶼?」孫奉問道。
「都督請看,」馬文指著地圖,「西嶼、大山嶼和白沙嶼三麵包夾,形成一個虎口形海灣。白虎賊肯定在西嶼和大山嶼這兩端都有駐軍,左右呼應。如果貿然北上,則難以突入。即便突入,也容易遭到伏擊,被敵軍圍在海灣里。」
「啊,是這樣。」孫奉點點頭,「如果我是敵方主將,我也巴不得進攻方直接突進海灣,我來個關門打狗,乾淨利落!」
「但南部這些島嶼,他們沒有駐軍嗎?」周豫疑惑道,「需不需要作好搶灘作戰的準備?」
「大可不必。」馬文解說道,「一者,白虎賊和澎湖島夷兵力有限,守不過來。若是處處分兵把守,倒給了我們輕鬆各個擊破的機會。二者,八罩島等南部島嶼,盡皆缺乏淡水,不可久守,他們也待不住,畢竟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來,也不可能一直守著。好在,我軍的淡水還是夠用一陣子的。上島之後,再試著挖沙打井,或許還能有些收穫。」
「也罷,就先找個歇腳的地方吧。」孫奉大手一揮,發布轉向東南的命令。
當晚,南海水師在八罩島、大嶼過夜。
卻說大山嶼上,白虎賊寨中,得知南海水師已至,嚴旭立即升帳議事。澎湖島夷的夷酋瓦圖勸道:「彼乘船初到,立足未穩,兵心尚搖。當趁此機會,主動出擊!殿下自率水師出擊,我為殿下鎮守澎湖!」
嚴旭深吸一口氣,拳頭緊握,看起來像被說動了,卻又慢慢鬆開,笑道:「岳丈,我等只要處處緊守三島各處險要,控扼灣口,敵必不得進。遷延日久,彼水糧自缺,自當走之。我等以逸待勞,便可竟全功,不必出擊!」
瓦圖嘆了口氣,沒有再勸。他知道嚴旭對他有戒心。雖然他們有姻親之故,但嚴家這些漢兒從來就沒有真心信任過他們這些夷人。當年,白虎軍征討澎湖時,他自己就是殺死了頭領,向白虎軍投誠的。有了這份投名狀,他便被嚴齊冊封為澎湖島夷的夷帥,還因此和嚴齊結為兒女親家。有了白虎軍背書,他在澎湖的統治固若金湯,也樂得自在。但一直以來,夷人是不能加入水師的,就連下海捕魚也被嚴格限制——那些都是漢人的特權。白虎國漢人生怕夷人出海和吳人接觸,惹來禍事。
到現在為止,歸化的夷人仍然在白虎國低人一等,屬於二等人——比起前些年已經有一定的好轉,前些年他們是三等人,漢男和夷女的混血漢人是二等人,純血漢人是一等人。但後來純血漢人越來越少——本來漢民當中的男女比例就極為懸殊,像白虎軍的殘部、東海上的海賊,又能有什么女人呢?就算是一般的流民當中,女人、老人和孩子也是最容易喪命的。鑑於這種情況,嚴齊果斷把混血漢人也當作完全的漢人看待,作為白虎國的「國人」,居住在城邑,而歸順的夷人部落則是「野人」,在鄉間、山中居住。至於不肯臣服的夷人部落,那就是征討對象。
西周那些分封開拓的諸侯,大致就是這種模式。所不同的是,白虎國文化底蘊太差,缺乏讀書人,長期來看,這些漢人終究會被夷人同化。
但現在,吳軍來了。
對於瓦圖而言,他反正是看不出來歸順白虎國和歸順吳軍有什麼區別,橫豎都是給漢兒當狗嘛。況且,當年他能為了一己私利出賣自家頭領,向白虎國投誠,如今故技重施,也不是不行。當然,他現在還沒想過要害嚴旭,他向嚴旭出主意,也是真心幫他,畢竟嚴旭現在是他的女婿。但嚴旭如果一意孤行,他也不會強行諫阻。一來,他也沒那麼大話語權,這麼做徒惹嚴旭的懷疑與反感;二來,相比嚴旭,他終究是有退路的,他又不止一個女兒。
第二日,孫奉決定對大山嶼的敵軍總寨發起一次試探性進攻,他讓周豫指揮水師,馬文為先鋒,自己則親自到大山嶼的港口外督戰。
開戰後,吳軍處於逆風位,風向不利,遲遲不得突入。沒過多久,又突然開始漲潮,馬文和近千士卒猝不及防,連人帶船被海浪卷到岸邊。嚴旭大喜:「天助我也!」當即下令由瓦圖帶兵從海灘上攻過去,自己則趁勢把船隊分為左右兩翼夾擊過去,三麵包夾之下,馬文等人的處境岌岌可危。
「我命休矣!」馬文絕望哀嘆,他並不覺得孫奉會來救他。其一,他和他身邊這些士卒都是過去的朱崖賊舊部,出身就不乾淨,或許孫奉早就想清洗他們了,甚至現在身陷重圍也是孫奉有意為之。其二,這一仗吳軍只是試探,並沒有精銳齊出。從現在的形勢上看,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況且就算要救,也未必救得下來,此時戰場上吳軍的兵力並不占優。
嚴旭認出了馬文,過去他們曾經是生意合作夥伴,是老熟人了。每次馬文滿載著搶來的寶貨過來銷贓時,都會受到嚴旭的熱情接待。那時候,兩家常常在這澎湖的海灘上擺宴開席,把酒言歡,友誼地久天長。
然而,這一次,兩人已經成了敵人。嚴旭大笑道:「馬君,別來無恙乎?看看吧,這就是你給吳人當狗的下場,現在他們是把你賣了。也罷,你我相交一場,就讓我來送你走吧!」
馬文被說中心事,酸楚不已,卻不肯墮了氣勢,一面號呼酣戰、左衝右突,一面高呼:「大好頭顱在此,想取我首級,還要看你有沒有這本事!」
正當周豫在組織救援船隊,準備接應時,孫奉卻不顧勸阻,親自突入敵軍。
嚴許兩家的子弟都是在仇恨中長大的,他們的房間裡都掛著孫策的畫像。這些畫像還會作為他們練武的靶子和射的。因此,嚴旭對孫策的長相,那是再熟悉不過。而眼前突入的吳軍援兵的將領的面容和那孫策的畫像是那麼相似——除了看起來要老成一些,沒有孫策那麼英氣逼人。畢竟孫策死時才二十六歲,而如今的孫奉已經年近四旬。嚴旭一下就猜到來將的身份,立即組織弓手集射孫奉的座艦。
親衛們立刻舉起大盾保護,不過孫奉還是吃了一記。他拔掉箭矢,下令船隊一字排開,以十台神鋒弩齊射,巨箭射出,白虎軍的陣型頃刻大亂,一些小船甚至被射得人仰船翻。
一場惡戰下來,孫奉被流矢射中左臂,不過並無大礙;嚴旭也被吳軍的巨箭射斷右腿。嚴旭受傷使得白虎軍一時失去指揮,孫奉趁機救出馬文,撤離戰場,但有數百士卒沒能救出,沒於敵陣之中。
這一仗,是孫奉出道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他心情有些沮喪,雖然試出了敵軍的成色,但損失未免大了些。水戰、海戰就是如此,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風向、潮汐都是可以決定勝負的因素。除了自身實力要足夠強悍,對當地水文狀況有足夠了解外,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且放寬心,都督。」周豫安慰道,「此戰本就以試探為主,勝負不必介懷。我軍萬人之眾,這點損失,不過皮毛而已,元氣未傷。況且自徐聞一戰起,朱崖、南洋、交州……將士們屢戰屢勝,一個個心比天高,輕薄浮躁。此番出航,我就發現,很多將士仿佛不是出征打仗,而是去巡遊一樣,恕我直言,這不是面對一場戰爭時應有的心態。因此,此戰不利,反而是因禍得福,能讓將士們更冷靜一些。」
孫奉深吸了一口氣:「你這話不僅是在說別人,也是在說本都督我呀。你說的沒錯,這次確實太托大了。雖然名為試探,卻貪功冒進,總以為白虎賊就是土雞瓦狗,面對我大吳天兵定會一觸即潰,說不定能一戰竟全功,實在是太輕敵了。此戰失利的責任在我,我會把經過原原本本地向陛下匯報。」
「多謝都督救命之恩!」馬文涕泣跪拜,「我等賊寇出身,都督不以我等卑鄙,竟舍萬金之軀,親涉險地營救我等,我朱崖馬氏無以為報,今後必唯都督馬首是瞻,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你這說的哪裡話!」孫奉一把就將馬文從地上拎起來,「你等既入了南海水師,便是我的兵將,我的袍澤,我自當一視同仁。好好立功,澎湖之事,你最熟悉,這仗還指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