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遇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的史學界,把建鄴朝廷的這場朝會,作為華夏世界全面開啟大航海時代的重要標誌。孫奉、周豫、丁溫、沈瑩、賀質……都成了後世教科書津津樂道的名字,對他們各種事跡研究考證的論文汗牛充棟,成為世界史學界經久不衰的熱點。

  然而對於這些當事人來說,這不過是發生在大吳洪武二年臘月二十九日的一場普通的早朝,當然確實討論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議題,諸如交州功臣的封賞、未來數年內對晉國的戰守之策,以及對於交廣以南的戰略選擇,但也僅此而已。

  大航海,什麼大航海呀?沒影的事。我們只是發現了一座堪比山越的富礦而已,準備試著去開發一下,能不能開發出來還兩說呢。

  除夕夜,孫皓與諸文武一起飲宴守夜,飲宴的飯食特意用了廣州水師自漲海諸島帶回的稻米。當夜,孫皓先後和陶璜、孫奉、周豫在偏殿密談了一些事。

  孫皓對陶璜說,故漢鼎盛時,交州三郡有近百萬編戶齊民的人口,如今三郡加起來的編戶齊民約五十八萬,少了近一半,即使考慮到當地大族的隱戶問題,也說明交州三郡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而且此次交州大族附逆叛亂的不在少數,儘管後來在吳軍兵臨城下時又有很多投降了,但該清算的肯定少不了。免不得會有一批家族被罰沒田產部曲,發配到朱崖和甬東去。這樣一來,正好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在交趾、九真屯田殖穀,充實軍需。另外日南郡也要重視和開發起來,重點開發商業,收取商稅,同時令勇將衛濮鎮守,防備林邑國滋擾。

  陶璜則擔心,衛濮性情剛猛,早晚會和林邑人發生衝突。

  「這樣不好嗎?」孫皓笑道,「正好趁著這幾年國中太平,把這個禍患給拔除掉,刮骨療毒。」

  「陛下,林邑不足為懼,但扶南是大國……」

  「他大,還是我大?」

  「陛下,這……」

  「陶卿,你想不想得到一塊大大的封地,南面稱孤,世襲罔替?」

  「陛下明鑑!」陶璜大驚,汗如漿出,「我陶璜對大吳忠心耿耿,對陛下忠心耿耿,此心天日可鑑,絕無……」

  「陶卿,你誤會朕了!」孫皓趕緊擺手,阻止陶璜再說下去,「你是忠良,是大大的忠良,又是收復失地的大功臣,是朕倚重的肱骨良將。正因為你是功臣,所以朕必須要厚賞,朕不是個涼薄之君,不屑做鳥盡弓藏之事,願與功臣忠良共天下!」

  「陛下厚愛,臣愧不能當!然昔日漢高祖白馬之誓,異姓不王,我吳承漢制,臣萬不能為王。」

  「小了,格局小了。」孫皓大笑道,「陶卿,天下很大,比你想像的大太多了。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讀過《扶南異物志》、《南州異物志》和《吳時外國傳》吧?那林邑王范熊、扶南王范尋,他們這王做得好好的,也沒見誰以『異姓不可稱王』為由討伐它。匈奴也有王啊,還是故漢天子親封的,不打臉嗎?在更遠的西邊,貴霜有王,薩珊有個萬王之王,羅馬還有皇帝,中原天子說是天下共主,又能奈他們何?」

  「陛下,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哈哈,諸夏,諸夏現在也有兩個天子,朕和司馬炎誰能為華夏之主,現在還很難說呢。不說這個了,陶卿,這天下那麼大,肥沃的土地那麼多,財富、人口更不知有幾許。千年之內,也難以為我華夏天朝所直接掌握。與其便宜了蠻夷,何不效周天子故事,分封宗室、功臣、巨室,眾建諸侯?昔日周天子分封,將我華夏子民的生存空間從三河之地擴展到九州。然而九州卻也只是天下之一隅,後人豈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陛下之志,何其雄也,微臣嘆服之至……」

  「就在你的眼前,現在就有一個扶南國。你把它視為洪水猛獸,朕卻把它視為一道盛宴。接下來,朕會讓錦衣衛去扶南收集消息,你也組織商隊,去扶南探聽虛實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能得扶南之土,朕當允你陶氏為扶南之主,封邦建國,永為我大吳之諸侯,世襲罔替。」

  陶璜被孫皓的大餅給忽悠得身子都晃了一下,連忙穩住心神,叩拜道:「臣叩謝陛下天恩,必不負陛下所望!」

  隨後,孫皓又召來孫奉、周豫。

  「這一次,朕可是把整個的漲海,包括朱崖島在內,都交給你了,你接得住嗎?」

  「臣一定為陛下好好經略漲海,不負陛下所望!」孫奉慨然道,「讓那些蠻夷乖乖獻出土地、人口、錢糧,還有那什麼香料!」

  「接下來,應該會有很多世家想來漲海發展啊,這會為你帶來大量的錢糧和兵力,但朕恐你應付不當。」


  孫奉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這時周豫道:「陛下勿憂,臣能應付得當,調動諸家力量,開拓漲海,富國強兵!」

  「好好好,放手去做吧。不過朱崖島上的俚人還未盡服,現在衛濮去了日南,汝等可能應付?」

  「陛下放心,」孫奉道,「我南海水師,本就有不少海盜,有幾人原是馬鼉的家將,早就和俚人打慣了交道,深知其虛實。此番陶使君又令我部征討扶嚴夷,雖都是些老弱,也頗有心得。再者,衛君去年已經征服半數以上的俚人,沒為部曲,那些人都要被他帶到日南去。他征服的都是些刺頭,剩下這些很好對付了。」

  看孫奉說得胸有成竹,孫皓也沒在這個問題上再多說什麼。

  他轉念又道:「那些南中賊的俘虜,有點不好處理,安置在國中,怕他們老是要逃回去,殺了又有干天和。馬融、楊稷和毛炅幾人,尤其死硬。若是流放海島,廢物利用,可行否?」

  周豫沉吟道:「陛下,若是從前,把他們放到那些海島上也就是了,他們到死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但如今,既然我們自己要經略漲海,把他們流放過去,好像不太合適。就怕他們聚兵頑抗,壞我大事。」

  「唉,陛下,」孫奉突然插嘴,「我在歌營時,曾聽夷酋言,從歌營一路東行過四五個島,再向東南行不足千里,有一個大島,但因此去無風,只能划槳搖櫓,約十日可至。此前吾已令人走過一遭。據探險將士稱,此處有林有水,但一片荒蕪。當地土人,不通人言,以石矛與木製飛鏢作為武器,不足為慮。將士與其衝突一次,我方未有傷亡。後又沿海岸線航行,無邊無際,比漲海任何一個島都大。但島上土人實在落後,又無稻米、寶貨可取,實在是個雞肋。依臣之見,可把南中俘虜流放此處。」

  孫皓已經猜到那個大島是哪裡了。好啊,連澳洲都成雞肋了,而且這麼大的事也不匯報一下,可能這倆貨確實覺得那地方沒啥可說的吧。不過好像也是這個理,當今大吳沒有人力物力和動力去開發澳洲。相比之下,把這幫「大晉忠臣」流放過去,然後任其自生自滅,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船隻運力有限,這接近兩萬人的俘虜不可能全運過去,運個兩千已是極限。到時候就把最「忠」的那一批運過去,其餘人還是留給諸將充作部曲吧。

  第二日,元旦,群臣朝賀已畢,孫皓便帶著他們出宮前往蔣陵,祭祀孫權。

  徐紹、孫彧、爨谷、爨能、李松、孟干、李祚和邵胤的首級一字排開,孫皓喜滋滋地向孫權匯報他的豐功偉績。他想,孫權一定聽得見,畢竟自己就是被他弄到這個時空來拯救他的江山的。

  現在做的這些,老祖宗應該很滿意吧?孫皓想了想,不滿意也沒辦法,我已經盡力了,這攤子這麼爛,北朝又那麼強勢,現在能撐住就不錯了,速勝不可取。

  當然,勝利的信心還是要有的,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希望。

  回程的時候,行至半路,斜刺里突然飛來幾支木槍、竹箭,向孫皓的車駕打來,青蓋都刺爛了。

  「有刺客!有刺客!護駕!護駕!」幾名侍衛趕緊護著孫皓下車。這時,幾十個黑衣人高喊:「殺吳賊,殺孫皓!」迅速持刀衝來,這些人都不高壯,但敏捷矯健,片刻便衝到御前與侍衛們搏鬥在一起。

  孫皓倒沒受傷,只是被嚇了一大跳,此刻卻突然湧起一股暴戾之氣,竟然拔出天子劍就要上前搏殺刺客。孫奉、孫俊見狀,不約而同抱住孫皓,以身相護,口裡只道「陛下(皇兄)不可!」這時孫皓的猛虎營已經上來,有十幾個人結成圓陣圍住孫皓,以大盾遮護,其餘人在孫震的指揮下結成鴛鴦陣迅速投入戰鬥。

  這時大臣們也反應過來,大將軍丁奉、衛將軍滕牧,鎮軍大將軍陸抗紛紛挺矛而戰,右丞相萬彧也挽弓搭箭,射倒一名刺客。周豫、丁溫、沈瑩、賀質等人更是二話不說就衝上去。錦衣衛暗衛也從四處趕來護駕,其中一人被周處揪著脖子扇了一下,叱罵道:「一群飯桶廢物!」周處罵完,便也逕自上前搏殺,他生得長壯,武藝高強,無一合之敵。就連左丞相陸凱也拔出寶劍,不顧左右勸阻,已經和刺客較量起來。

  孫皓都看得呆了,原來朕的群臣都這麼猛的嗎?轉念一想便也釋然了,畢竟這個時代對士大夫的要求就是能文能武,就連平時不顯山不漏水、文質彬彬的小老頭陸凱,當初可也是行伍出身,還討伐過朱崖賊呢。

  很快,這幫猛人就把刺客給消滅了,在周處的關照下留了幾個活口。刺客當中,有個老頭尤其能打,竟與丁奉對陣數合才被擒下。

  周處匍匐在地:「臣有罪!」

  「起來吧。」孫皓道,「擺駕回宮!你把那幾個活口好好審一下,要快,看看是什麼來頭。」

  「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