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兄弟,堂的!
多爾袞起身望著周身這一片焦土,望著幾近全軍覆沒的八旗軍,神情麻木,只覺萬念俱灰。
而此時,他的耳邊突然傳來微弱的呼救聲,「阿哥,救救我……」
這個嗓音無比熟悉,讓多爾袞瞬間身軀一震,整顆心都揪緊了,他慌忙轉身,循聲看向了身後,「多鐸?!是你嗎?!」
「阿哥……」
多鐸虛弱的聲音再度傳來,讓多爾袞終於確信自己沒有聽錯,當即便踉踉蹌蹌地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尋去,終於在自己身後的不遠處,看到倒在血泊之中的多鐸。
當多爾袞看到斷了一條胳膊,滿身鮮血,面色慘白的多鐸之後,頓時心如刀絞,比這八旗軍全軍覆沒都更讓他心痛!
多爾袞撲上去抱住了多鐸,心疼的熱淚直流,「多鐸,都是阿哥不好,是阿哥害了你啊,多鐸……」
多鐸被多爾袞抱在懷裡,已然安心了不少,望著自責萬分的阿哥,他艱難地擠出了一絲笑意來,虛弱道:「不怪阿哥,我不怪阿哥……」
多爾袞搖著頭,一邊撕扯戰袍替多鐸包紮斷臂,一邊安撫道:「多鐸你堅持一下,阿哥一定會帶你逃出去的,一定會帶你回家!」
聽到多爾袞的話,多鐸已然心滿意足,他的精神已然變得恍惚,瀕臨昏迷。
此時這兄弟二人的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誰也沒有發覺,危險正在一步步朝著他們二人逼近。
當多爾袞幫多鐸包紮好了斷臂,察覺到身後的動靜之時,一把長刀已經橫在了他的脖子上。
「不許動!」
多爾袞本以為身後來的是明軍,但當身後之人開口之後,聽清此人嗓音的多爾袞頓時便大吃一驚,有些難以置信地側目用眼角的餘光瞥向了身後。
鑲著紅邊的藍色戰袍映入眼帘,正是鑲藍旗的鎧甲無疑,這也讓多爾袞瞬間便確認了身後此人的身份——他便是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
似乎是察覺到了多爾袞的小動作,濟爾哈朗並沒有躲閃,反倒是冷笑一聲道:「不用看了,就是我!
你我雖然不是親兄弟,但你總歸也不至於連你堂兄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吧?」
多爾袞早已確認了濟爾哈朗的身份,只是還想不通他為何會在這種時候突然發難,不禁皺緊了眉頭,怒聲問道:「既是兄弟,你這又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
濟爾哈朗冷哼道:「你說我這是什麼意思?當然是拿你們兄弟二人的小命,來換一條生路了,總不能白白死在這裡,給你們兄弟二人陪葬吧?」
聽聞此話,多爾袞頓時怒不可遏,「濟爾哈朗,我乃大清攝政王,陛下親拜的大將軍,出賣我,就是出賣大清,就是我大清的叛徒,你賣主求榮,必遭人神共憤,天理難容!」
「我呸!」
濟爾哈朗聽聞此言,當即便忍不住啐了一口,脾氣也當時就上來了:「多爾袞,事到如今你就少給老子來這套了,你是攝政王,老子還是攝政王呢!
當時你可是跟老子說好的,咱倆一起輔政,結果事後你就過河拆橋,把老子踩在了腳下,老子還沒找你算帳,你倒先給老子擺起攝政王的架子來了,信不信老子現在就劈了你?」
多爾袞頓時語塞,畢竟在這件事上他確實理虧,當時他為了爭取濟爾哈朗的支持,承諾擁護福臨繼位之後,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然而事成之後,多爾袞卻獨攬大權,處處排擠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權勢遠不如多爾袞,自然只能事事退讓,結果就是除了落得一個「攝政王」的空頭銜之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得到,這讓濟爾哈朗怎麼可能不對多爾袞懷恨在心呢?
濟爾哈朗越想越氣,手一用力,便在多爾袞的脖子壓出了一道血印來,怒罵道:「你仗著陛下年幼,獨霸朝綱,擅權專政也便罷了,如今更是自以為是,一意孤行,聽信那奸賊洪承疇的蠱惑,非要入關攻明!
結果呢?現如今我大清的八旗軍都被你害得全軍覆沒,祖宗的家業都被你給敗光了,你自己說,到底誰才是大清的禍害,誰才是那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之人!」
說到這裡,濟爾哈朗的語氣變得越發陰森,眯眼道:「事到如今,你這大清的千古罪人便是萬死也難辭其咎!
所以,我現在是在給你機會,若是你的人頭,能換我一條生路,日後我輔佐陛下再度振興大清,你也算是在臨死之前為大清做了一點兒貢獻,也多少能抵消一些你犯下的罪過吧!」
多爾袞面色陰沉,一言不發,不過很顯然,他並不認可濟爾哈朗對他的指責,因為他的臉上沒有悔恨與慚愧,只有憤怒。
此時,禁軍部隊的包圍圈已經越縮越小,一個個連隊從四面八方衝上前來,清掃殘敵,如今既然此戰勝負已分,禁軍將士們自然不會再對殘存的建奴趕盡殺絕,凡是主動投降的,便是可以饒其一命,抓做俘虜。
現在已經不用擔心攜帶大量俘虜影響作戰,以及俘虜數量太多難以控制等問題了,俘虜對于禁軍部隊而言也算是一種「戰利品」,都是會記錄軍功的,畢竟勞動力對於美洲而言可是十分重要的資源!
那濟爾哈朗也正是看到明軍接受投降,只要主動投降就可以免死之後,才動了拿多爾袞和多鐸來換取自己一條生路的念頭。
普通士卒主動投降尚且可以免死,那麼自己主動獻上身為八旗軍主帥、大清攝政王的多爾袞,請明廷放過自己,應該不過分吧!
此時,衝上前來的禁軍將士們已經發現了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二人,尤其是看到濟爾哈朗手持長刀之後,當即便舉槍瞄準了他。
濟爾哈朗在跟多爾袞說話的時候,可是一直緊盯著周圍的明軍呢,因此剛一看到明軍過來,便當即高聲喊道:「不要開槍,不要開槍,我投降,我投降!」
雖然濟爾哈朗嘴上說著投降,但那手裡的刀可沒有放下的意思,禁軍將士們自然不會輕信。
而此時,他的耳邊突然傳來微弱的呼救聲,「阿哥,救救我……」
這個嗓音無比熟悉,讓多爾袞瞬間身軀一震,整顆心都揪緊了,他慌忙轉身,循聲看向了身後,「多鐸?!是你嗎?!」
「阿哥……」
多鐸虛弱的聲音再度傳來,讓多爾袞終於確信自己沒有聽錯,當即便踉踉蹌蹌地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尋去,終於在自己身後的不遠處,看到倒在血泊之中的多鐸。
當多爾袞看到斷了一條胳膊,滿身鮮血,面色慘白的多鐸之後,頓時心如刀絞,比這八旗軍全軍覆沒都更讓他心痛!
多爾袞撲上去抱住了多鐸,心疼的熱淚直流,「多鐸,都是阿哥不好,是阿哥害了你啊,多鐸……」
多鐸被多爾袞抱在懷裡,已然安心了不少,望著自責萬分的阿哥,他艱難地擠出了一絲笑意來,虛弱道:「不怪阿哥,我不怪阿哥……」
多爾袞搖著頭,一邊撕扯戰袍替多鐸包紮斷臂,一邊安撫道:「多鐸你堅持一下,阿哥一定會帶你逃出去的,一定會帶你回家!」
聽到多爾袞的話,多鐸已然心滿意足,他的精神已然變得恍惚,瀕臨昏迷。
此時這兄弟二人的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誰也沒有發覺,危險正在一步步朝著他們二人逼近。
當多爾袞幫多鐸包紮好了斷臂,察覺到身後的動靜之時,一把長刀已經橫在了他的脖子上。
「不許動!」
多爾袞本以為身後來的是明軍,但當身後之人開口之後,聽清此人嗓音的多爾袞頓時便大吃一驚,有些難以置信地側目用眼角的餘光瞥向了身後。
鑲著紅邊的藍色戰袍映入眼帘,正是鑲藍旗的鎧甲無疑,這也讓多爾袞瞬間便確認了身後此人的身份——他便是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
似乎是察覺到了多爾袞的小動作,濟爾哈朗並沒有躲閃,反倒是冷笑一聲道:「不用看了,就是我!
你我雖然不是親兄弟,但你總歸也不至於連你堂兄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吧?」
多爾袞早已確認了濟爾哈朗的身份,只是還想不通他為何會在這種時候突然發難,不禁皺緊了眉頭,怒聲問道:「既是兄弟,你這又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
濟爾哈朗冷哼道:「你說我這是什麼意思?當然是拿你們兄弟二人的小命,來換一條生路了,總不能白白死在這裡,給你們兄弟二人陪葬吧?」
聽聞此話,多爾袞頓時怒不可遏,「濟爾哈朗,我乃大清攝政王,陛下親拜的大將軍,出賣我,就是出賣大清,就是我大清的叛徒,你賣主求榮,必遭人神共憤,天理難容!」
「我呸!」
濟爾哈朗聽聞此言,當即便忍不住啐了一口,脾氣也當時就上來了:「多爾袞,事到如今你就少給老子來這套了,你是攝政王,老子還是攝政王呢!
當時你可是跟老子說好的,咱倆一起輔政,結果事後你就過河拆橋,把老子踩在了腳下,老子還沒找你算帳,你倒先給老子擺起攝政王的架子來了,信不信老子現在就劈了你?」
多爾袞頓時語塞,畢竟在這件事上他確實理虧,當時他為了爭取濟爾哈朗的支持,承諾擁護福臨繼位之後,由他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然而事成之後,多爾袞卻獨攬大權,處處排擠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權勢遠不如多爾袞,自然只能事事退讓,結果就是除了落得一個「攝政王」的空頭銜之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得到,這讓濟爾哈朗怎麼可能不對多爾袞懷恨在心呢?
濟爾哈朗越想越氣,手一用力,便在多爾袞的脖子壓出了一道血印來,怒罵道:「你仗著陛下年幼,獨霸朝綱,擅權專政也便罷了,如今更是自以為是,一意孤行,聽信那奸賊洪承疇的蠱惑,非要入關攻明!
結果呢?現如今我大清的八旗軍都被你害得全軍覆沒,祖宗的家業都被你給敗光了,你自己說,到底誰才是大清的禍害,誰才是那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之人!」
說到這裡,濟爾哈朗的語氣變得越發陰森,眯眼道:「事到如今,你這大清的千古罪人便是萬死也難辭其咎!
所以,我現在是在給你機會,若是你的人頭,能換我一條生路,日後我輔佐陛下再度振興大清,你也算是在臨死之前為大清做了一點兒貢獻,也多少能抵消一些你犯下的罪過吧!」
多爾袞面色陰沉,一言不發,不過很顯然,他並不認可濟爾哈朗對他的指責,因為他的臉上沒有悔恨與慚愧,只有憤怒。
此時,禁軍部隊的包圍圈已經越縮越小,一個個連隊從四面八方衝上前來,清掃殘敵,如今既然此戰勝負已分,禁軍將士們自然不會再對殘存的建奴趕盡殺絕,凡是主動投降的,便是可以饒其一命,抓做俘虜。
現在已經不用擔心攜帶大量俘虜影響作戰,以及俘虜數量太多難以控制等問題了,俘虜對于禁軍部隊而言也算是一種「戰利品」,都是會記錄軍功的,畢竟勞動力對於美洲而言可是十分重要的資源!
那濟爾哈朗也正是看到明軍接受投降,只要主動投降就可以免死之後,才動了拿多爾袞和多鐸來換取自己一條生路的念頭。
普通士卒主動投降尚且可以免死,那麼自己主動獻上身為八旗軍主帥、大清攝政王的多爾袞,請明廷放過自己,應該不過分吧!
此時,衝上前來的禁軍將士們已經發現了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二人,尤其是看到濟爾哈朗手持長刀之後,當即便舉槍瞄準了他。
濟爾哈朗在跟多爾袞說話的時候,可是一直緊盯著周圍的明軍呢,因此剛一看到明軍過來,便當即高聲喊道:「不要開槍,不要開槍,我投降,我投降!」
雖然濟爾哈朗嘴上說著投降,但那手裡的刀可沒有放下的意思,禁軍將士們自然不會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