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內心的動搖
四師的消息送到順義,當周學達得知四師遭遇建奴的大部隊之後,頓時也不禁懸起了心來,因為他也不認為靠四師的一萬兵馬,能夠攔得住建奴的十萬大軍。
故而他趕忙命人給二師、三師和五師發報,請他們迅速南下增援,按照預定計劃,提前將包圍圈向南轉移。
接到消息的二師、三師和五師自然不敢有半點兒遲疑和耽擱,馬上便各自率軍南下,剛到懷柔的五師繼續向南趕往順義,剛到平谷的三師繼續向南趕往三河。
不過,五師和三師才剛剛出發不過兩刻鐘,就突然又接到了一封四師發來的新電報,說是敵軍已經被四師擊退,朝西北方向撤離!
也就是說,現在敵軍並沒有越過順義、平谷一線,這包圍圈自然也就沒有向南轉移的必要了,而且各師還要保持原本的包圍圈,不能放跑了敵軍。
那從懷柔趕往順義的五師倒是還好,正好處於敵軍撤離的方位上,可以在懷柔和順義之間攔截敵軍,可那從平谷趕往三河的三師就得調頭再趕回平谷去了。
但即便如此,孫凱歌和三師的將士們也沒有因為這來回的折騰而發什麼牢騷,更沒有人會去埋怨四師,因為他們都很清楚,這戰場形勢本就瞬息萬變,不可捉摸,大多數時候都不是人力所能掌控。
建奴一口氣逃出了七八里後,意識到後方確實沒有明軍追擊,多爾袞這才長舒了一口氣,稍稍放下心來。
在逃跑的過程中,本是一盤散沙的建奴們也都已經各歸各旗,回到了各自的部隊,所以整體來看,這八旗軍倒還算規整。
而且多爾袞回頭看到自己的兩個兄弟阿濟格和多鐸都安然無恙,各旗旗主將領也大多都在,心裡也就沒有那麼難受了!
只是,經此一役,在意識到明軍的手裡擁有此等恐怖威力的火炮之後,多爾袞攻打大明京師的決心,也不禁產生了動搖。
且不說明軍的火炮擁有毀天滅地的神威,令他毫無招架之力,就現在八旗軍這如此低靡的士氣,恐怕也已經無力再戰,在這種情況下去攻打大明京師,不僅毫無勝算,而且無異於去送死!
八旗軍士氣低靡是必然的,雖然建奴們在遭受第一輪炮擊之後,被多爾袞的一番說辭重新振奮了起來,但當第二輪炮擊接踵而至後,可就沒人再會去相信多爾袞的鬼話了,士氣自然比遭受第一次炮擊之後還要低靡,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多爾袞和洪承疇那般心思敏銳,能夠推測出那「星隕」不是天象,乃是人為,是來自明軍的炮擊。
大多數人其實到現在都依然是懵逼的,很多人依然堅信這就是「天譴」,要麼是老天爺第一次打歪了,又補了一次;要麼就是第一次只是警告,故意讓「星隕」打在他們軍陣的後方,但因為他們的執迷不悟,氣得老天爺動了真格,第二次便直接衝著軍陣正中而來了!
好在他們及時悔悟,回頭是岸,老天爺才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放他們一條生路,他們又何以還敢繼續違背天意,與明軍為敵?
至於那些聰明的,已經猜到這可能是明軍的某種手段的,也是一樣,雖然他們不至於會像前者那般,認為自己是在與上天作對,而心驚膽戰,但若是接下來讓他們繼續與擁有此等恐怖手段的明軍作戰,別說是鬥志了,他們想想都覺得絕望。
可若是就這麼撤軍,多爾袞自然也是不甘心的,而且這其中的落差也實在有些太大了,多爾袞又如何能夠輕易接受?
他此次入關,可是奔著攻克大明京師,覆滅大明,取而代之,入主中原,成就大清萬世基業而來,為此他更是下了血本,整個大清幾乎是傾巢而出,九成以上的兵員都被他帶了過來,出兵規模可謂史無前例。
按理說,就算此次入關不能攻克大明京師,也定能取得遠超以往的豐碩戰果才對!
然而,他無卻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連大明京師都還沒有望見,就已經連遭兩敗,損兵折將,落得如今這般悽慘的田地!
他想不通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在短短不到兩年間,明軍的戰力會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財政緊張的大明又是從哪兒整出了這麼多威力如此恐怖的火炮?
而且,除了明軍的實力突然強得匪夷所思之外,多爾袞還感覺仿佛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自己的頭頂籠罩,自己難以逃脫,只能任其擺布。
自己的所有行動都好像早已被明軍提前預知一樣,讓自己一直到身陷十分被動的境地之中,而明軍總能搶占先機,打得自己措手不及,毫無還手之力!
滿心疑惑的多爾袞下意識地轉頭看向了自己的左右,顯然是想要聽一聽被其視為參謀的洪承疇的見解,然而他這時候才發現,一直跟在自己身旁的洪承疇,竟然不見了!
多爾袞微微一怔,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瞬間閃過——洪承疇是明軍的內應!
想不通明軍為何總能步步走在自己前頭的多爾袞,最先想到的可能性自然是自己軍中出了奸細,有人在給明軍通風報信了。
而洪承疇恰好是一個知道自己全部作戰計劃,且曾身為明廷重臣的人,如今他又突然消失,自然嫌疑最大!
不過緊接著,多爾袞便兀自搖了搖頭,打消了這個懷疑。
以多爾袞對洪承疇為人的了解,要說他洪承疇是假意投降大清,這些年來一直在臥薪嘗膽,只為尋找機會做大明內應,精忠報國,多爾袞是不相信的。
再者說,洪承疇一直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也沒有機會去給明軍通風報信啊!
而且如果洪承疇是明軍的內應,明軍還能肆無忌憚地開炮,不顧及洪承疇的死活嗎?方才明軍開炮之時,洪承疇就在自己身邊,明軍可沒有手下留情。
多鐸似乎察覺到了多爾袞的異樣,便忍不住湊上前來問道:「阿哥,你沒事吧?」
故而他趕忙命人給二師、三師和五師發報,請他們迅速南下增援,按照預定計劃,提前將包圍圈向南轉移。
接到消息的二師、三師和五師自然不敢有半點兒遲疑和耽擱,馬上便各自率軍南下,剛到懷柔的五師繼續向南趕往順義,剛到平谷的三師繼續向南趕往三河。
不過,五師和三師才剛剛出發不過兩刻鐘,就突然又接到了一封四師發來的新電報,說是敵軍已經被四師擊退,朝西北方向撤離!
也就是說,現在敵軍並沒有越過順義、平谷一線,這包圍圈自然也就沒有向南轉移的必要了,而且各師還要保持原本的包圍圈,不能放跑了敵軍。
那從懷柔趕往順義的五師倒是還好,正好處於敵軍撤離的方位上,可以在懷柔和順義之間攔截敵軍,可那從平谷趕往三河的三師就得調頭再趕回平谷去了。
但即便如此,孫凱歌和三師的將士們也沒有因為這來回的折騰而發什麼牢騷,更沒有人會去埋怨四師,因為他們都很清楚,這戰場形勢本就瞬息萬變,不可捉摸,大多數時候都不是人力所能掌控。
建奴一口氣逃出了七八里後,意識到後方確實沒有明軍追擊,多爾袞這才長舒了一口氣,稍稍放下心來。
在逃跑的過程中,本是一盤散沙的建奴們也都已經各歸各旗,回到了各自的部隊,所以整體來看,這八旗軍倒還算規整。
而且多爾袞回頭看到自己的兩個兄弟阿濟格和多鐸都安然無恙,各旗旗主將領也大多都在,心裡也就沒有那麼難受了!
只是,經此一役,在意識到明軍的手裡擁有此等恐怖威力的火炮之後,多爾袞攻打大明京師的決心,也不禁產生了動搖。
且不說明軍的火炮擁有毀天滅地的神威,令他毫無招架之力,就現在八旗軍這如此低靡的士氣,恐怕也已經無力再戰,在這種情況下去攻打大明京師,不僅毫無勝算,而且無異於去送死!
八旗軍士氣低靡是必然的,雖然建奴們在遭受第一輪炮擊之後,被多爾袞的一番說辭重新振奮了起來,但當第二輪炮擊接踵而至後,可就沒人再會去相信多爾袞的鬼話了,士氣自然比遭受第一次炮擊之後還要低靡,幾乎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
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多爾袞和洪承疇那般心思敏銳,能夠推測出那「星隕」不是天象,乃是人為,是來自明軍的炮擊。
大多數人其實到現在都依然是懵逼的,很多人依然堅信這就是「天譴」,要麼是老天爺第一次打歪了,又補了一次;要麼就是第一次只是警告,故意讓「星隕」打在他們軍陣的後方,但因為他們的執迷不悟,氣得老天爺動了真格,第二次便直接衝著軍陣正中而來了!
好在他們及時悔悟,回頭是岸,老天爺才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放他們一條生路,他們又何以還敢繼續違背天意,與明軍為敵?
至於那些聰明的,已經猜到這可能是明軍的某種手段的,也是一樣,雖然他們不至於會像前者那般,認為自己是在與上天作對,而心驚膽戰,但若是接下來讓他們繼續與擁有此等恐怖手段的明軍作戰,別說是鬥志了,他們想想都覺得絕望。
可若是就這麼撤軍,多爾袞自然也是不甘心的,而且這其中的落差也實在有些太大了,多爾袞又如何能夠輕易接受?
他此次入關,可是奔著攻克大明京師,覆滅大明,取而代之,入主中原,成就大清萬世基業而來,為此他更是下了血本,整個大清幾乎是傾巢而出,九成以上的兵員都被他帶了過來,出兵規模可謂史無前例。
按理說,就算此次入關不能攻克大明京師,也定能取得遠超以往的豐碩戰果才對!
然而,他無卻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連大明京師都還沒有望見,就已經連遭兩敗,損兵折將,落得如今這般悽慘的田地!
他想不通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在短短不到兩年間,明軍的戰力會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財政緊張的大明又是從哪兒整出了這麼多威力如此恐怖的火炮?
而且,除了明軍的實力突然強得匪夷所思之外,多爾袞還感覺仿佛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自己的頭頂籠罩,自己難以逃脫,只能任其擺布。
自己的所有行動都好像早已被明軍提前預知一樣,讓自己一直到身陷十分被動的境地之中,而明軍總能搶占先機,打得自己措手不及,毫無還手之力!
滿心疑惑的多爾袞下意識地轉頭看向了自己的左右,顯然是想要聽一聽被其視為參謀的洪承疇的見解,然而他這時候才發現,一直跟在自己身旁的洪承疇,竟然不見了!
多爾袞微微一怔,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瞬間閃過——洪承疇是明軍的內應!
想不通明軍為何總能步步走在自己前頭的多爾袞,最先想到的可能性自然是自己軍中出了奸細,有人在給明軍通風報信了。
而洪承疇恰好是一個知道自己全部作戰計劃,且曾身為明廷重臣的人,如今他又突然消失,自然嫌疑最大!
不過緊接著,多爾袞便兀自搖了搖頭,打消了這個懷疑。
以多爾袞對洪承疇為人的了解,要說他洪承疇是假意投降大清,這些年來一直在臥薪嘗膽,只為尋找機會做大明內應,精忠報國,多爾袞是不相信的。
再者說,洪承疇一直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也沒有機會去給明軍通風報信啊!
而且如果洪承疇是明軍的內應,明軍還能肆無忌憚地開炮,不顧及洪承疇的死活嗎?方才明軍開炮之時,洪承疇就在自己身邊,明軍可沒有手下留情。
多鐸似乎察覺到了多爾袞的異樣,便忍不住湊上前來問道:「阿哥,你沒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