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明佛國
透過舷窗俯視,入目是一望無際的深藍色海洋;視線盡頭海天相融,無有分別。
仙船正前方,大陸輪廓早已出現、卻久久未抵達。
直到陸地連成一線,覆壓而來;方知已至此行目的地——盂蘭島。
盂蘭島,位處仙城以西、六萬里之遙,面積3200億畝;島上有六大佛國、信眾36億。
菩提府、明王府、孔雀府、天龍府、三身府、揭諦府,即是六大佛國,在仙城所開設學府。
仙城中所有學府、包括太學,原則上並不約束學員結業後的去向。
因此辦學者當然夾帶私貨,希望學生將來、投入自身勢力的。
明王府修學旅行,自然與其他五所學府一道、合乘同一艘仙船,前來盂蘭島上遊玩參觀一番。
仙船在一座港口城市降落,放下菩提府學員及教習;隨後接著升空,向大明佛國境內飛掠而去。
三年來第一次離開仙城,學員們皆興奮異常。
四人間的艙室中,除秦川外、其餘三名少年正聚在一起熱烈討論:
「延嗣廟、光明宮、鎮妖塔……還有哪些地方要去的?趕快計劃好!」
「放心,結隊自由活動、整整七天呢;夠咱玩個遍了。」
「現金帶夠沒有?到時候可別再和我借錢啊。」
「放心,這裡又不是仙城,一百兩金、足夠了。」
「聽說在城中賭場,憑著咱們身上這件衣服,賭場老闆都會讓咱們贏上白銀萬兩的。」
「那豈不是可以找幾十上百家賭場,掙個盆滿缽滿?」
「好歹是佛國首善之城,城中也就一家賭場罷了。」
……
被三人孤立,又或者將三人孤立的秦川,此時正百無聊賴,背靠上鋪床架、翻閱學府分發的修學旅行指導手冊。
本次旅行共十五天,除了花在往返路程上的五天,明王府共一千三百六十名學員,將在大明佛國首善之城「金頂城」遊玩十日。
前三日,須在夫子引導下、完成既定路線的參觀——類比前世,大約是了解公司歷史、介紹公司待遇的流程。
後七日,則是學員結隊、自由遊玩;期間不得離開金頂城範圍。
當然,也有一些台面下的隱藏「福利」,例如金頂城賭場、會對前來遊玩的明王府學員讓利,所有客棧免費接待,築基羅漢親講《不動明王經》……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至於之後一些注意事項,例如不得尋釁傷人、不得縱火劫掠,都是平常。
為拉攏明王府學員,大明佛國給出的待遇、不可謂不高了。
實際上,往年未能升入太學的學員中,約有三成、確實會入佛國修行的。
又過了半個時辰,一座奇峰映入眼帘。
此峰形態極為罕見,仿若被大能用偉力、從中攔腰斬斷,留下一個平整無比的斷面。
山腰以下部分依然屹立於大地之上,以上部分則不翼而飛,仿佛被徹底抹去。
隨著距離愈近,可以清晰看到那斷面上的景象——無數金光閃閃的建築錯落有致、分布在斷面之上,所有屋頂、在陽光照射下皆熠熠生輝,宛如一頂金冠、戴在山峰斷面之上。
此山城、因而得名「金頂城」。
仙船落在一處金白相間的平台之上,明王府1360名學員、24位夫子、24位教習,依次走下舷梯。
在平台邊緣,上百位身穿華袍的僧侶正等候在此。
而這些人中為首者,反倒身穿帶有補丁的粗麻布衣,一隻乾枯萎縮的右手高高舉起、左手結施無畏印。
聽聞佛國妙法,突破大境界時、可用誓願輔助。
撐天羅漢,便是發下為世人撐天的誓願,因此右手高舉、永不放下;終突破築基,位羅漢之列。
「諸位施主舟車勞頓,請先在明經閣偏廳內、歇息片刻;今晚酉時、貧僧當為施主講《不動明王經》。」
禮貌問候過後,撐天羅漢拜別離去、令一眾練氣期學員受寵若驚。
之後一位練體圓滿的僧侶上前,指引明王府眾人、走下仙船平台。
旋即,平台之下、響起宏大且虔誠的誦經之聲;竟是有十數萬人聚集在道路兩旁,一直蔓延到視野盡頭。
所有信眾,皆面色紅潤、體態富足;完全一幅無憂無慮、不事生產的樣子。
見眾僧出行,明王府學子們跟隨其後;這些凡人信眾整齊劃一地跪下叩首,口中誦經聲愈加高亢。
前方道路,已鋪滿新鮮的花瓣、撒上清晨收集來的露水。
一路經過鮮花、與跪拜的人群,來到一處金碧輝煌、高大宏偉的樓閣;門前十二丈長、三丈寬的巨大牌匾,上書「明經閣」三個鎏金大字。
跨入樓閣中,「通透氣派、富麗堂皇」是所有來訪者的第一反應。
大廳四面牆壁之上,皆是密密麻麻、如蜂巢一般的書架;其上擺滿佛經箴言,怕是不下億冊之數!
大廳中央,一道明神靈香緩慢燃燒、飄散出裊裊青煙;入鼻檀香濃郁,令人神智一清。
即使在仙城上六十區,如此宏偉精緻的建築、也不多見。
一眾明王府學子皆盡嘖嘖稱奇、四處觀望。
為首的僧侶則適時提醒:
「殿中佛經皆可翻閱,只需送還時、物歸原處即可。」
秦川在殿中踱步,懷中金錢鼠也好奇探出頭來、瞪大眼睛四處觀望,鼻尖不停聳動、似是在嗅聞著什麼。
一旁陪同的僧侶笑道:「這位施主可要看好靈寵,莫讓其偷吃了香油去。」
此話一出,周圍立即傳出一陣和善、不帶絲毫惡意的歡笑——佛經之中,白毛鼠偷喝香油的典故、已是十分經典了。
其中一位僧侶,更是上前作揖、與秦川攀談道:
「這位師弟,師兄我也是明王府出身;徐劍、徐教習,近來可好?」
秦川連忙回禮:
「徐教習壽元不多,已於年前辭去教習一職、返回黎陽國故鄉。」
「可惜,若徐教習皈依我佛,當是大善的。」
和藹的僧侶,禮賢下士的撐天羅漢,以及虔誠富足的信眾;這金頂城,不愧為大明佛國首善之地。
仙船正前方,大陸輪廓早已出現、卻久久未抵達。
直到陸地連成一線,覆壓而來;方知已至此行目的地——盂蘭島。
盂蘭島,位處仙城以西、六萬里之遙,面積3200億畝;島上有六大佛國、信眾36億。
菩提府、明王府、孔雀府、天龍府、三身府、揭諦府,即是六大佛國,在仙城所開設學府。
仙城中所有學府、包括太學,原則上並不約束學員結業後的去向。
因此辦學者當然夾帶私貨,希望學生將來、投入自身勢力的。
明王府修學旅行,自然與其他五所學府一道、合乘同一艘仙船,前來盂蘭島上遊玩參觀一番。
仙船在一座港口城市降落,放下菩提府學員及教習;隨後接著升空,向大明佛國境內飛掠而去。
三年來第一次離開仙城,學員們皆興奮異常。
四人間的艙室中,除秦川外、其餘三名少年正聚在一起熱烈討論:
「延嗣廟、光明宮、鎮妖塔……還有哪些地方要去的?趕快計劃好!」
「放心,結隊自由活動、整整七天呢;夠咱玩個遍了。」
「現金帶夠沒有?到時候可別再和我借錢啊。」
「放心,這裡又不是仙城,一百兩金、足夠了。」
「聽說在城中賭場,憑著咱們身上這件衣服,賭場老闆都會讓咱們贏上白銀萬兩的。」
「那豈不是可以找幾十上百家賭場,掙個盆滿缽滿?」
「好歹是佛國首善之城,城中也就一家賭場罷了。」
……
被三人孤立,又或者將三人孤立的秦川,此時正百無聊賴,背靠上鋪床架、翻閱學府分發的修學旅行指導手冊。
本次旅行共十五天,除了花在往返路程上的五天,明王府共一千三百六十名學員,將在大明佛國首善之城「金頂城」遊玩十日。
前三日,須在夫子引導下、完成既定路線的參觀——類比前世,大約是了解公司歷史、介紹公司待遇的流程。
後七日,則是學員結隊、自由遊玩;期間不得離開金頂城範圍。
當然,也有一些台面下的隱藏「福利」,例如金頂城賭場、會對前來遊玩的明王府學員讓利,所有客棧免費接待,築基羅漢親講《不動明王經》……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至於之後一些注意事項,例如不得尋釁傷人、不得縱火劫掠,都是平常。
為拉攏明王府學員,大明佛國給出的待遇、不可謂不高了。
實際上,往年未能升入太學的學員中,約有三成、確實會入佛國修行的。
又過了半個時辰,一座奇峰映入眼帘。
此峰形態極為罕見,仿若被大能用偉力、從中攔腰斬斷,留下一個平整無比的斷面。
山腰以下部分依然屹立於大地之上,以上部分則不翼而飛,仿佛被徹底抹去。
隨著距離愈近,可以清晰看到那斷面上的景象——無數金光閃閃的建築錯落有致、分布在斷面之上,所有屋頂、在陽光照射下皆熠熠生輝,宛如一頂金冠、戴在山峰斷面之上。
此山城、因而得名「金頂城」。
仙船落在一處金白相間的平台之上,明王府1360名學員、24位夫子、24位教習,依次走下舷梯。
在平台邊緣,上百位身穿華袍的僧侶正等候在此。
而這些人中為首者,反倒身穿帶有補丁的粗麻布衣,一隻乾枯萎縮的右手高高舉起、左手結施無畏印。
聽聞佛國妙法,突破大境界時、可用誓願輔助。
撐天羅漢,便是發下為世人撐天的誓願,因此右手高舉、永不放下;終突破築基,位羅漢之列。
「諸位施主舟車勞頓,請先在明經閣偏廳內、歇息片刻;今晚酉時、貧僧當為施主講《不動明王經》。」
禮貌問候過後,撐天羅漢拜別離去、令一眾練氣期學員受寵若驚。
之後一位練體圓滿的僧侶上前,指引明王府眾人、走下仙船平台。
旋即,平台之下、響起宏大且虔誠的誦經之聲;竟是有十數萬人聚集在道路兩旁,一直蔓延到視野盡頭。
所有信眾,皆面色紅潤、體態富足;完全一幅無憂無慮、不事生產的樣子。
見眾僧出行,明王府學子們跟隨其後;這些凡人信眾整齊劃一地跪下叩首,口中誦經聲愈加高亢。
前方道路,已鋪滿新鮮的花瓣、撒上清晨收集來的露水。
一路經過鮮花、與跪拜的人群,來到一處金碧輝煌、高大宏偉的樓閣;門前十二丈長、三丈寬的巨大牌匾,上書「明經閣」三個鎏金大字。
跨入樓閣中,「通透氣派、富麗堂皇」是所有來訪者的第一反應。
大廳四面牆壁之上,皆是密密麻麻、如蜂巢一般的書架;其上擺滿佛經箴言,怕是不下億冊之數!
大廳中央,一道明神靈香緩慢燃燒、飄散出裊裊青煙;入鼻檀香濃郁,令人神智一清。
即使在仙城上六十區,如此宏偉精緻的建築、也不多見。
一眾明王府學子皆盡嘖嘖稱奇、四處觀望。
為首的僧侶則適時提醒:
「殿中佛經皆可翻閱,只需送還時、物歸原處即可。」
秦川在殿中踱步,懷中金錢鼠也好奇探出頭來、瞪大眼睛四處觀望,鼻尖不停聳動、似是在嗅聞著什麼。
一旁陪同的僧侶笑道:「這位施主可要看好靈寵,莫讓其偷吃了香油去。」
此話一出,周圍立即傳出一陣和善、不帶絲毫惡意的歡笑——佛經之中,白毛鼠偷喝香油的典故、已是十分經典了。
其中一位僧侶,更是上前作揖、與秦川攀談道:
「這位師弟,師兄我也是明王府出身;徐劍、徐教習,近來可好?」
秦川連忙回禮:
「徐教習壽元不多,已於年前辭去教習一職、返回黎陽國故鄉。」
「可惜,若徐教習皈依我佛,當是大善的。」
和藹的僧侶,禮賢下士的撐天羅漢,以及虔誠富足的信眾;這金頂城,不愧為大明佛國首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