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換家?(感謝森yz的月票~)
轉眼,上元節倏忽而至,這一日觀音禪院大開山門,眾位僧人有條不紊的燃燈供佛,誦經祈福,香火裊裊,隱隱禪唱。
遠遠的一路車馬行來,奏演道樂,舉八卦牌,搖天尊鈴,供奉天蓬尺,一路上禮樂不絕,聲勢浩大,沿著行道迤邐而來。
兩列藍袍道童搖鈴在前開路,腰佩如意香囊,手持拂塵玉劍,中間有數匹毛色相仿的駿馬拉動車架,最後還有幾十位精裝的僕役,緊緊相隨,氣勢洶洶。
而三清傘下的車架上,盤坐著的三個道士各自頭戴道冠,身著道袍,正在彼此談笑:
「我還以為那觀音禪院孱弱,會想方設法拒了佛道辯法之會,最不濟也要拖延時日,沒想到還頗有氣量,真敢應承下來?」
其間有個道士笑道:「雲師兄,有氣量又如何?這番法會講演之後,西番哈咇國以西,再無其它的寺院了!」
「我聽說他們還在念誦古籍,頑固守舊,冥古不化,不知求上宗研習新法,幾十年都沒出過修行之輩了,也敢接下我們的帖子?」
「是啊,有葛師叔在此,那些和尚就算再精研佛理,又如何是我們對手?」
坐在車架最後的道士,打扮更為講究,他頭戴雲錦羽冠,腰系紉藍絨帶,腳踏乘風雲頭履,便是前面幾位道士所提及的葛師叔。
只可惜他有張又寬又長的馬臉,看起來十分兇狠,此刻聽了幾個道士的談笑,面色十分不虞,大聲喝罵:
「你們這些小輩,自己都還未曾鍊氣,也敢妄談修道之事?還不趕快溫習些道經玄法?」
「我玄心觀想要占據觀音禪院的寶地不假,但身為道家正宗,亦要講究臉面,怎可如同強盜一般強行搶奪,此番佛道辯法,就是明面上的緣由。」
「此番前來,我身為修煉築基之輩,只擔保沒有修行之輩從中作梗,不會插手,今日的佛道辯法,你們精心準備已久,若還是贏不了那群和尚,回去便給逐出道觀!」
前面那三個道士頓時噤若寒蟬,吶吶不語,各自低頭誦念道經不提。
那位姓葛的馬臉道士,發了一通脾氣,心不在焉的看著兩側退去的風景,遠沒有車架前面的道士們那般輕鬆: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今道門看似蓬勃昌盛,但內部也分為不同法脈,我玄心觀向來在西番哈咇國內傳道,本無意進取。」
「但那玉虛法脈一家獨大,以神宵為主的幾個道派,不斷朝周圍擠壓,擴充地盤,強逼著我玄心觀往更西之處開拓,屬實不當人子……」
玄心觀這一行人馬,是提前出發,按照計劃,剛好在巳時抵達觀音禪院,便見到三重山門大開,覺了首座領著眾位僧人弟子,當先迎來。
覺了首座雙手合十,微微一躬:
「玄心觀諸位道長不辭辛勞,遠道而來,我等實在有失遠迎。」
葛道士走下車架,稽首一禮,皮笑肉不笑道:「我乃玄心觀弟子葛雲濤,深知觀音禪院各位長老佛法精深,今日攜幾位後輩前來拜會,有勞各位。」
雙方寒暄兩句,便由幾位知客引著玄心觀一行步入山門。
覺明長老看著那道童之後的數十個僕役,各個人高馬大,衣衫鼓鼓囊囊,膀大腰圓,行動起來整齊劃一,說是僕役,更像是訓練有素的力士,不由暗自眼角連跳。
他悄悄給首座示意:「玄心觀此來的道士不多,但帶的僕役卻有近百位,十分精壯,比我們院內年輕力壯之輩,只多不少,若是起了爭鬥,恐怕……」
首座覺了點點頭,嘆了口氣,暗自多念叨幾句阿彌陀佛。
葛道士一行很快走到禪院後殿前的廣場之中,這裡布置完備,四四方方的講台居中,橫桌法案坐北朝南放置,經幡,蒲團,各部經書,都擺置妥當。
而各位僧人弟子,也早就齊整安坐,默默誦經。
玄心觀的這群人一來,頓時吸引了那些僧人弟子的目光齊刷刷注視過去,這群道士今來佛道辯法,自然含有挑釁的意味,因此眾位弟子的目光中都蘊含敵意。
但葛道士不以為意,視若無睹,大步走到老院主身前,稽首一禮,乾脆利落:
「素聞老院主佛法高深,又毫不猶豫接了請帖,甚有魄力,如今多餘的廢話,先前便在山門外講完了,還請不吝賜教!」
老院主和前些日子一樣,佝僂在方椅上,耷拉著眼皮,似睡非睡,並不理睬葛道士的問話。
「放肆!」台下的弟子金慧站起身來,指著葛道士大聲喝罵:「我們觀音禪院敬你遠來是客,怎容你如此挑釁!」
那葛道士扭頭看來,雙目朝金慧一瞪,那金慧就似乎被他兇狠的氣勢所震,頓時被嚇得禁不住連退兩步,一屁股坐倒在地!
首座覺了從金慧身旁走過,示意他退回弟子席位,雙手合十,朝葛道士道:
「阿彌陀佛,既然葛道長如此心急,我禪院也不敢怠慢,想請問這佛道辯法之事,究竟是個什麼章程?」
葛道士多看了眼老院主,見他的確沒有回話的意思,這才回頭對首座覺了道:
「你們禪院不分年齡輩分,上至院主,下到知客,只要自認為佛法精深,均可與我這三位師侄辯論佛道高低。」
「我玄心觀向來光明正大,公正嚴明,便以三局兩勝為準,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首座覺了與覺明對視一眼,沉吟了會兒,便道:「道長這法子甚是公允,我等自無不可。」
葛道士哈哈一笑,繼續道:「既然是比試,便該有些彩頭,方才合適。」
「若是我們玄心觀輸了,便舍了一處道觀送與你們,若是你們輸了,便要把這觀音禪院讓給我們,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什麼!?」
………………
李二魁走了小半晌,終於走了黑風山的山腳,他用巴掌搭起涼棚,遠遠就看到那禪院之中有許多人影晃動:
「熱鬧熱鬧,俺穿越以來,妖怪見了不少,但還沒瞧過這麼多人哩。」
遠遠的一路車馬行來,奏演道樂,舉八卦牌,搖天尊鈴,供奉天蓬尺,一路上禮樂不絕,聲勢浩大,沿著行道迤邐而來。
兩列藍袍道童搖鈴在前開路,腰佩如意香囊,手持拂塵玉劍,中間有數匹毛色相仿的駿馬拉動車架,最後還有幾十位精裝的僕役,緊緊相隨,氣勢洶洶。
而三清傘下的車架上,盤坐著的三個道士各自頭戴道冠,身著道袍,正在彼此談笑:
「我還以為那觀音禪院孱弱,會想方設法拒了佛道辯法之會,最不濟也要拖延時日,沒想到還頗有氣量,真敢應承下來?」
其間有個道士笑道:「雲師兄,有氣量又如何?這番法會講演之後,西番哈咇國以西,再無其它的寺院了!」
「我聽說他們還在念誦古籍,頑固守舊,冥古不化,不知求上宗研習新法,幾十年都沒出過修行之輩了,也敢接下我們的帖子?」
「是啊,有葛師叔在此,那些和尚就算再精研佛理,又如何是我們對手?」
坐在車架最後的道士,打扮更為講究,他頭戴雲錦羽冠,腰系紉藍絨帶,腳踏乘風雲頭履,便是前面幾位道士所提及的葛師叔。
只可惜他有張又寬又長的馬臉,看起來十分兇狠,此刻聽了幾個道士的談笑,面色十分不虞,大聲喝罵:
「你們這些小輩,自己都還未曾鍊氣,也敢妄談修道之事?還不趕快溫習些道經玄法?」
「我玄心觀想要占據觀音禪院的寶地不假,但身為道家正宗,亦要講究臉面,怎可如同強盜一般強行搶奪,此番佛道辯法,就是明面上的緣由。」
「此番前來,我身為修煉築基之輩,只擔保沒有修行之輩從中作梗,不會插手,今日的佛道辯法,你們精心準備已久,若還是贏不了那群和尚,回去便給逐出道觀!」
前面那三個道士頓時噤若寒蟬,吶吶不語,各自低頭誦念道經不提。
那位姓葛的馬臉道士,發了一通脾氣,心不在焉的看著兩側退去的風景,遠沒有車架前面的道士們那般輕鬆: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今道門看似蓬勃昌盛,但內部也分為不同法脈,我玄心觀向來在西番哈咇國內傳道,本無意進取。」
「但那玉虛法脈一家獨大,以神宵為主的幾個道派,不斷朝周圍擠壓,擴充地盤,強逼著我玄心觀往更西之處開拓,屬實不當人子……」
玄心觀這一行人馬,是提前出發,按照計劃,剛好在巳時抵達觀音禪院,便見到三重山門大開,覺了首座領著眾位僧人弟子,當先迎來。
覺了首座雙手合十,微微一躬:
「玄心觀諸位道長不辭辛勞,遠道而來,我等實在有失遠迎。」
葛道士走下車架,稽首一禮,皮笑肉不笑道:「我乃玄心觀弟子葛雲濤,深知觀音禪院各位長老佛法精深,今日攜幾位後輩前來拜會,有勞各位。」
雙方寒暄兩句,便由幾位知客引著玄心觀一行步入山門。
覺明長老看著那道童之後的數十個僕役,各個人高馬大,衣衫鼓鼓囊囊,膀大腰圓,行動起來整齊劃一,說是僕役,更像是訓練有素的力士,不由暗自眼角連跳。
他悄悄給首座示意:「玄心觀此來的道士不多,但帶的僕役卻有近百位,十分精壯,比我們院內年輕力壯之輩,只多不少,若是起了爭鬥,恐怕……」
首座覺了點點頭,嘆了口氣,暗自多念叨幾句阿彌陀佛。
葛道士一行很快走到禪院後殿前的廣場之中,這裡布置完備,四四方方的講台居中,橫桌法案坐北朝南放置,經幡,蒲團,各部經書,都擺置妥當。
而各位僧人弟子,也早就齊整安坐,默默誦經。
玄心觀的這群人一來,頓時吸引了那些僧人弟子的目光齊刷刷注視過去,這群道士今來佛道辯法,自然含有挑釁的意味,因此眾位弟子的目光中都蘊含敵意。
但葛道士不以為意,視若無睹,大步走到老院主身前,稽首一禮,乾脆利落:
「素聞老院主佛法高深,又毫不猶豫接了請帖,甚有魄力,如今多餘的廢話,先前便在山門外講完了,還請不吝賜教!」
老院主和前些日子一樣,佝僂在方椅上,耷拉著眼皮,似睡非睡,並不理睬葛道士的問話。
「放肆!」台下的弟子金慧站起身來,指著葛道士大聲喝罵:「我們觀音禪院敬你遠來是客,怎容你如此挑釁!」
那葛道士扭頭看來,雙目朝金慧一瞪,那金慧就似乎被他兇狠的氣勢所震,頓時被嚇得禁不住連退兩步,一屁股坐倒在地!
首座覺了從金慧身旁走過,示意他退回弟子席位,雙手合十,朝葛道士道:
「阿彌陀佛,既然葛道長如此心急,我禪院也不敢怠慢,想請問這佛道辯法之事,究竟是個什麼章程?」
葛道士多看了眼老院主,見他的確沒有回話的意思,這才回頭對首座覺了道:
「你們禪院不分年齡輩分,上至院主,下到知客,只要自認為佛法精深,均可與我這三位師侄辯論佛道高低。」
「我玄心觀向來光明正大,公正嚴明,便以三局兩勝為準,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首座覺了與覺明對視一眼,沉吟了會兒,便道:「道長這法子甚是公允,我等自無不可。」
葛道士哈哈一笑,繼續道:「既然是比試,便該有些彩頭,方才合適。」
「若是我們玄心觀輸了,便舍了一處道觀送與你們,若是你們輸了,便要把這觀音禪院讓給我們,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什麼!?」
………………
李二魁走了小半晌,終於走了黑風山的山腳,他用巴掌搭起涼棚,遠遠就看到那禪院之中有許多人影晃動:
「熱鬧熱鬧,俺穿越以來,妖怪見了不少,但還沒瞧過這麼多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