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城中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瑾雖然居住在繁華的A市,但是他其實是算A市的下等居民。

  如果A市的孩子有種姓制度的話,那麼葉瑾就是這裡面最低等的那種。首先A市在很久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地方而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地方。但是在國家的政策的提拔下A市這幾十年飛速的發展已經變成全國內數一數二的大都市。

  因為是受到政策影響所以A市一開始最先發展起來的是以貿易為首的蛇口區,這裡被A市內稱為關內。以南山區,福田區等首先發展起來的區被成為關內。而葉瑾所在的地方被他們那裡的朋友戲稱為關外,他們經常自嘲關外人自己是鄉巴佬。特別是初中的時候和同學一起到市內的時候就瘋狂的自嘲。

  除此之外,在關外,還分本地人和外地人。本地人一般接著家裡在這邊有地,只要躺在家裡收租就能月入幾十萬,年末還要村裡的分紅,過的可不要太滋潤。所以本地人的孩子一般多為黃毛、鬼火少年,他們自以為家裡有錢卻不止只是藉助了時代的浪潮的紅利卻肆意的歧視瞧不起著外地踏實努力的普通孩子。父母全無本事靠著運氣吸著兢兢業業的勞動人民的血,而後代不學無術狗仗人勢拉幫結派欺負著勞動人民的子女。他們染著黃毛,每天的活動就是上課睡覺,下課打架,放學回家飆車,碰到不爽的外地人看起來老是把交的就欺負一下。

  本來就命運多坎坷的葉瑾就出生在這個城市的最底層。他住在最骯髒破爛的城中村之中,受著本地人歧視。

  不僅如此。即便是上學時期班上也有很多的外地人,但是外地人的其他孩子的父母在改革開放後來到A市隨便打幾年工,便買了套房,當時的房子還挺便宜的。一千多塊錢一平方米,普通的工薪階層兩口子打幾年工就能買到了,隨後房價大漲,連寶龍區這個鳥不拉屎的荒郊野嶺的房子葉能漲到十多萬一平方米,那其他外地人家庭一下子吃到時代紅利變成了擁有千萬資產的中產階層。是的。那個時代發財就是這麼的簡單。

  生意也是很好做。不想葉瑾現在苦哈哈讀了二十一年書出來面對這樣的就業寒冬。之前他父輩那個時代沒讀過書都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幾年就可以攢錢買房,在這邊買房坐等時代紅利就可以成為千萬資產躺平人生。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模板他的父母卻搞不明白,反而因為經濟因素和各種抽象的因素離婚不合,甚至不負責任的母親直接拋棄了葉瑾給他留下了那句「我拋棄你了。」

  所以說葉瑾從小和養父住在城中村之中,不僅受到本地人歧視,也受到同為外地人的同學的歧視。因為靠著父輩成為A市中層的外地人同學一般都住在小區之中,他們瞧不起住在骯髒城中村的葉瑾。而葉瑾從小也很害怕別的同學來他家玩,更害怕別的同學打聽他家的地址。

  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群住在高檔小區的同學突然興起想找葉瑾玩,打了QQ視頻電話後葉瑾一下子打開,發現葉瑾居住的環境差到讓他們覺得詫異。葉瑾發現是視頻電話後瞬間窘迫的紅了臉,立馬掛斷。

  他腦海里浮現了很多事情。想起自己小時候作為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小男孩卻被小女生們在背後討論「我跟你說啊,那個葉瑾,他家條件不是很好,聽說住的地方.....」小葉瑾本來就是個內向自尊心重的男生,知道他們在背後這麼說自己後找到沒人的角落偷偷抹眼淚。

  他不明白為什麼父母從小就拋棄他,為什麼父輩的差距要讓他這個才六七歲的小男孩受到這麼多的歧視,他小時候在家裡連個像樣的桌子都沒有,而他第一次去他同學的房間瞬間被震撼住了,華美的書架里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書籍,古樸的木質地板承拖著文化的韻味,熹微的陽光灑落在窗台的綠植上,一進那個房間就想要學習的感覺和自己那破爛家裡是比不了的。高檔小區的環境安靜,讓人有心平氣和的感覺。而葉瑾從小所住的城中村之中,只要來來往往尖銳的電動車鳴,到了半夜還要社會混子吵架打架的聲音,罵的話也粗俗不堪。

  葉瑾的身邊的同學的家長對葉瑾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因為他們覺得這個身邊鄰居都是菜市場殺豬賣魚的,能在這樣環境下長成和自己悉心栽培的孩子五五開,甚至更好的小孩是很不容易的。

  記得有一個同學的母親特別心疼葉瑾,她說:「在這樣環境下,這樣的家庭下,能和普通孩子站到同一高度的小孩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已經很棒了。」

  但是小時候的葉瑾並不知道自己能取的這樣的成績就很棒了,他只會自責自己是廢物,因為他在班上只能排第六。殊不知前五的同學他們要麼就是父母是老師醫生是高知家庭,從小的格局就不一樣,給他們的教導讓他們成長,要麼就是父母抓學習抓的很嚴格亦或是家裡很有錢可以請昂貴的家教,而葉瑾的家支離破碎自然和這些資源好的孩子比不了。而年幼的葉瑾卻渾然不知,只覺得自己沒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