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陳紅軍升官了
八十年代縣城的初夏沒什麼好說的。這時候還沒有大量的水果上市,天氣已經熱起來了,但沒有西瓜可以解渴降溫。蚊子和蒼蠅這些讓人討厭的傢伙也不會因為李龍是是重生者而對他格外優待。
所以傍晚在院外乘涼,就會非常的麻煩。
艾草驅蚊這種常識李龍還是知道的,但說實話在這裡效果並不是很好。主要還是顧曉霞聞不得太大的煙味兒,不能點,放在那裡,僅憑艾草自身的味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在外面呆一會兒,顧博遠回小院,李龍和顧曉霞就進屋。
剛才吃過飯的時候顧博遠也說了他這個農資店的情況。從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一個多月的時間,顧博遠就掙到了幾輛自行車的錢。
真的是暴利啊!
顧博遠在感慨,李龍其實也清楚,這其中可不僅僅是因為目前是賣方市場,加上包產到戶,土地分到各家後大家種地的積極性增加,需要大量的農資用於種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顧博遠能夠根據農戶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推銷,而不是一股腦的任農戶自己去挑選。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雖然不是農學專業的,但想要略微專業一點兒,在學習的能力方面比一般人會強許多。
據顧博遠說,縣裡新出現的農資店可不只他這一家,還有兩家店分別針對的是東面和南面。這兩個方向同樣有著大量的農田,特別是東面,那邊的幾個鄉鎮更加富裕一些。
畢竟自古以來都是有驛站的地方,開墾出來的熟地也多。
不像北邊,幾乎所有的土地都是新開墾出來的,之前都是鹽鹼灘或者戈壁灘。
但顧博遠卻覺得北面的潛力更大,因為自己就是四小隊出來的,四小隊有多少荒地可以繼續開墾,他這個元老是非常清楚的。
李龍能從顧博遠略顯矜持得意的表情里感受得到,他覺得自己做的不錯。
其實也是真的不錯。顧博遠甚至想著要將李龍「發明」出來的那種點播器多做一些,放到他的農資店裡出售,因為他覺得眼下播種機這種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滿足小塊地的播種需求。
而在手工播種和大型播種機之間目前並沒有小型播種機作為平衡,李龍的這個點播器就很好。
不得不說,像顧博遠這樣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人,進入到某一行之後,在對這一行有深入了解,很快就能利用自己的敏銳觀察找到贏得的方法。
就算李龍重生,也不得不佩服。
晚上吃飯的時候在和顧曉霞聊天的時候說起這個感慨的時候,顧曉霞笑笑,臉上帶著自豪,不過隨即又說道:
「其實我爸沒有你說的那麼利害——你不在的時候我們聊天,他也說過,他能有現在的發展,大多數還是在看你。說你給他打好了基礎,他在上面幹活就容易的多。
其實許多時候他當你面不說,對著我們可是使勁的誇你呢,我說你哪裡不好,他都不願意。」
顧曉霞的話,李龍絕對信。
這年頭的父母大都是在人前訓子,背後夸兒。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肯定是夸一下的,但當著孩子的面,很少會表露對孩子的讚賞和愛。
這一代的父母還是含蓄的,傳統的。
第二天把顧曉霞送到教育局,回來的李龍並沒有著急去山裡,他到廂房把那些已經曬乾的貝母都收起來放進一個袋子,提著卡在自行車的后座上,推著就去了收購站。
收購站自從年初開始就挺熱鬧的。作為官方的收購部門,雖然收購東西的價格不算高,甚至有些時候比市價低不少,但至少在這裡賣東西,農民、牧民們不會擔心被坑。
而且和供銷社不同,這個收購站收購東西並不限於數量,多少都收,有人拿著一張兔子皮過來賣,人家也會收的。
供銷社通常都是收購大宗的商品、物資,少的東西他們沒辦法收,主要是不好存儲和管理。
而收購站就不一樣。雖然這裡沒有特別大的倉庫,但對於物品的收購幾乎沒什麼限制,藥材、皮毛等雜物都在他們的收購範圍之內,甚至於包括一些可以回收的銅錢、廢鐵等等。
據陳紅軍以前給李龍說,每隔幾天就會有運輸車隊沿途將這些收購站里收購的物資拉到州收購站去分類處理。
今天收購站的院子裡竟然排起了隊,至少有七八個人,手裡提著各種收納工具,筐、桶,最多的還是尿素袋子。
他們過來出售的東西也不少,甘草根,動物皮,山羊絨等等。
李龍也發現還有一個過來賣貝母的,不過看著數量不多。
那個人也是用尿素袋子裝的,李龍是聞到了味兒。
大家都在排隊,又都是要準備賣東西,所以在等待的時候就在聊天。
李龍前面的是一個女人,提著一個柳條編的大筐,裡面裝著滿滿當當的甘草根。這些甘草根應該有個七八公斤。
甘草根是用來做甘草片的,算是天山北坡這一片區域的常見藥材。當然,據說西邊的哈薩克斯坦那邊更多,而且那邊沒人用這個。
曾經有人從那邊收集這些東西運回來,只不過過海關要繳足量的稅,想要低價買高價賣大發一筆,就不太容易。
李龍推著自行車站在最後面,不過很快後面就又匆匆趕過來了一個男人。
三十多歲,一米七左右的個頭,在這個年代也算不矮了,紅臉,看樣子是經常被太陽曬。
他站在李龍後面,羨慕的看著李龍的自行車,說道:
「同志,你這自行車……看樣子買的挺早了啊。」
李龍這自行車買來就沒怎麼好好維護,雖然這段時間楊大姐有空會擦一擦,但終究不比新車。
「有兩年了。」李龍隨意的說道,他半斜著身子扭頭看了一眼,問道:
「你是過來賣羊絨的?」
羊身上活的時候也是可以出錢的,山羊是羊絨,綿羊就是羊毛。羊毛便宜,量大,羊絨貴,但量少。
這個羊絨就是冬天山羊為了保暖而生出來的那種細細軟軟的毛。
後世著名的電影《可可西里》講的就是保護藏羚羊的野氂牛隊志願者和盜獵者鬥爭的事情。盜獵者之所以要打藏羚羊,就是因為國際市場上它們的羊絨非常的昂貴。
山羊絨刮下來是做羊絨織物,這時候的羊絨衣物還是非常貴的,不是後世那種打著羊絨名義的東西可比的。
取山羊絨比較麻煩,畢竟是活取,山羊會比較痛苦,和剪羊毛還不一樣。
四月份的時候山羊身上的絨開始脫落,和皮層分開,但並不會完全落下去,落掉就損失了,需要在剛落下來,絨還在毛層中間的時候,用那種類似彎曲手指的鐵絲耙子把羊絨給抓下來。
這種在羊身上活抓羊絨的事情,需要把山羊綁起來,畢竟很痛苦。而一隻山羊身上的絨抓出來,通常不會超過一百克。
當然後世有沒有能夠促進山羊產絨的技術,李龍就不知道了。
這個紅臉男人袋子裡的山羊絨有兩三公斤,算是不少了。
現在一公斤羊絨價格也在幾十塊錢,這一袋子能賣不到一百塊錢。
在這年頭,算一筆不少的收入了。所以這個紅臉男人臉上帶著笑。
農民如果沒有副業收入的話,一年到頭就只能在秋後拿到錢,春夏的時候沒有收入,但家庭開支不可能沒有。
糧、菜什麼的自己家裡有,但油鹽、調料,孩子的學雜費等等還是要開支的。
李龍以前聽說內地主要還是以養雞賣雞蛋來維護一家的零碎支出。北疆這邊農民的賺錢的就比較雜,像撿甘草,編筐,賣菜,包括後面這位刮羊絨的,都可以來錢。
雖然不多,但維持家用還是可以的。
「你這是賣啥?」紅臉男人話挺多,又問道,不過他不等李龍回答就撐開自己的袋口給李龍看:「我是來賣羊絨的,聽說今年羊絨價不低,三十多塊錢一公斤哩。」
「三十五。」前面有個排隊的人聽到他的話,主動說了出來,「我前天才賣過。」
「三十五——我這羊絨在家裡稱過了,兩公斤八,能賣個百兒八十的。」
「不少了。」李龍笑笑說道,「頂國家幹部兩三個月的工資了。」
「嘿嘿,是不少,不過那些山羊養起來真的太麻煩了,我家裡扎的一米多高的圈,有些羊直接就蹦過去了,一天也不知道要趕回多少回……」
李龍笑笑,這就是幸福的煩惱吧。
等輪到李龍的時候,已經是大半個小時之後了。他提著一口袋貝母放在櫃檯上,櫃檯後面的收購人員問道:
「貝母?」
「嗯。」
「要干啊,不干我們這裡可不由。」可能見過太多把新鮮貝母拿過來賣的採藥人,收購人員提醒了一句。
「保干。」李龍笑笑。
陳紅軍不在,他也沒太多的興趣說話。
那個收購員把貝母倒進旁邊的扁筐里,然後彎腰伸手抓了一把貝母看了看,又聞了聞,笑了:
「你這貝母不錯,收貝母以來,這算是最好的了。一級品沒問題,咱們稱一下吧……」
正說話的時候,陳紅軍從裡面走了出來。
那個人立刻打著招呼:
「站長……」
「嗯,你忙你的。」陳紅軍點點頭,笑著看向李龍:
「我想你就應該來了。不錯啊,今年的貝母還是這麼好……怎麼樣,今年能不能比去年收的多?」
「不知道,有可能吧。」李龍也沒想到陳紅軍去一趟州里開會,回來就成了收購站的站長了,「老陳啊,你這升官了也不請客嗎?」
「啥升官了,都是為人民服務嘛。」陳紅軍矜持的笑笑,主要還是這裡有不少,也不好肆意開玩笑。
見陳紅軍和李龍認識,那位收購員笑著給李龍把這些貝母給稱了。
「一級貝母目前價格四十八元每公斤,」收購員熟練的報價,「這些貝母共二十八公斤四百克,總價一千三百六十三塊二,現在開票算錢嗎?」
「好,現在開票吧。」李龍說道。
第一筆貝母錢進帳,李龍果然沒猜錯,價格又漲了一些。
眼下物價幾乎在漲,再過幾年漲的更凶。好在等輕工業發展起來後,產品豐富了就好多了。這年頭的存款利率高的嚇人,李龍打算等抬把子和貝母的活搞完,他把自己的余錢就存起來。
當然,要發展的錢還是得留著。
流動起來的是錢,沒流動起來的是紙。不過一時半會兒李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運轉起來,那麼餘下來的就得放在銀行里,有利息總比放在自己包里沒利息的強。
李龍開票拿錢,和陳紅軍打個招呼後就離開了收購站,並且收穫了一眾羨慕的目光。
畢竟一下子拿到一千多,這普通人得掙多少啊。
那個收購員問陳紅軍:
「站長,你們是老相識?」
「嗯,他每年都過來賣東西。貝母你也看到了,都是最好的品相,他還賣鹿角、鹿茸、野蘑菇乾等等。」
「你們這裡還收野蘑菇?」那個賣羊絨的紅臉男人立刻問道,「啥蘑菇都收嗎?」
「不不不,我們這裡只收那些比較珍貴的蘑菇。」陳紅軍看對這話感興趣的人比較多,立刻解釋,「山裡的羊肚菌、黑虎掌菌這些我們都收,普通的野蘑菇我們是不收的。」
「那啥是羊肚菌?還有那個黑虎……菌?」
陳紅軍進屋,拿出兩朵乾的蘑菇給這些人看。
眼下戈壁灘、紅柳灘里也是能碰到野蘑菇的,這些人想著碰碰運氣。
不過他們顯然是要失望了。眼下這邊的羊肚菌還主要生長在山裡,黑虎掌菌也是一樣。不過後世不知道哪一年,蘑菇泛濫,羊肚菌在街邊的楊樹林子裡都能採到,黑虎掌菌也在田地邊上的紅柳灘里出現了。
很怪異的感覺。
李龍回大院把錢收好,看楊大姐賣飯還沒回來,便發動吉普車,去油庫加了油,然後往山里而去。
清水河子村這裡路邊就能聞到烤條子的味道,不是很好聞,李龍也沒看到熟人,便直接開離了這片村落,經過了紅柳灘,進到了山里。
他來到木屋,把吉普車靠邊停下來,下車後看到孫家強正在淘洗著貝母。
不過看得出來,數量不多,能有個三四公斤。
這都快中午了,今天換的貝母不多啊。
看到李龍過來,孫家強從泉眼邊上站起來,遠遠和李龍打了個招呼。
李龍走過去的時候,還沒問,孫家強就把原因說了出來。
「那些人還是不信任我,覺得我和你沒關係,寧願等你回來再和你換,也不想和我換。」孫家強有些為難,「你看到了,我一早上就換到了這些。我覺得我一天,也就能換到十來公斤的貝母。」
十來公斤,按李龍給孫家強的工錢,不到十塊錢。
原本是想著給這個人一個機會,看樣子,這山裡的採藥人不買帳啊。
「不過我也能理解,」孫家強一邊淘洗貝母一邊說道,「想想啊,這兩年都是你在這裡,大家也習慣了。你在的時候,就算林業隊的護林員過來也不會抓我們,現在換了個人,我可沒那麼大的威懾力,今天早上波拉提過來一趟,看到有人直接就喊了……」
李龍苦笑,想想也正常。
這信任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建立起來的。波拉提能把自己當朋友,但不見得能把孫家強當朋友。不抓他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但不給他方便也很正常。
「那……你要不要再回去挖貝母?」李龍想了想說道,「眼下這活,掙的錢還沒你自己挖貝母掙的多吧。」
「那我可不回去。」孫家強立刻搖頭,「我自己挖貝母雖然掙錢,但累啊。而且吃的住的都沒這裡好,錢少點就少點吧,這呆著舒服啊。」
行吧,既然孫家強沒意見,李龍也沒太管著。
還沒到吃飯時間,李龍就和孫家強一起在這裡呆著。
孫家強手裡沒多少錢,李龍給他的任務就是每天用物資換貝母。每天孫家強換多少貝母,李龍就是當天和他結算工錢。
果然,就在李龍在這裡呆的這段時間裡,過來用貝母換東西的人大多都是在找他,就算不認識的人,也能從體形里找到他。
主要還是和他換物資。
孫家強很羨慕,但他也知道羨慕不來。
好在每兩三個人找李龍的時候,也會有一個來找他,這讓他也算略有收穫。
只不過每天過來的波拉提對他的打擊就比較大。
李龍有些意外,今天波拉提拿來的四個袋子,多少都不一樣。
「我有四個同事,這些是他們收來的。」波拉提直接找到了李龍,「他們換的東西也不一樣,這個要酒和肉,這個要饅頭,還要一些餅乾,這個要錢……」
沒想到波拉提也干起了中介了。
李龍自然是滿足他的要求——這四個袋子的鮮貝母就有三十多公斤,頂平時一天的量了。
孫家強也只有看著羨慕,波拉提從來不會拿貝母找他。就算李龍不在,波拉提拿的貝母寧願再拿回去,也不會和他換東西。
很鬱悶。
天空中飄起了烏雲,快要下雨了。(本章完)
所以傍晚在院外乘涼,就會非常的麻煩。
艾草驅蚊這種常識李龍還是知道的,但說實話在這裡效果並不是很好。主要還是顧曉霞聞不得太大的煙味兒,不能點,放在那裡,僅憑艾草自身的味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在外面呆一會兒,顧博遠回小院,李龍和顧曉霞就進屋。
剛才吃過飯的時候顧博遠也說了他這個農資店的情況。從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一個多月的時間,顧博遠就掙到了幾輛自行車的錢。
真的是暴利啊!
顧博遠在感慨,李龍其實也清楚,這其中可不僅僅是因為目前是賣方市場,加上包產到戶,土地分到各家後大家種地的積極性增加,需要大量的農資用於種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顧博遠能夠根據農戶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推銷,而不是一股腦的任農戶自己去挑選。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雖然不是農學專業的,但想要略微專業一點兒,在學習的能力方面比一般人會強許多。
據顧博遠說,縣裡新出現的農資店可不只他這一家,還有兩家店分別針對的是東面和南面。這兩個方向同樣有著大量的農田,特別是東面,那邊的幾個鄉鎮更加富裕一些。
畢竟自古以來都是有驛站的地方,開墾出來的熟地也多。
不像北邊,幾乎所有的土地都是新開墾出來的,之前都是鹽鹼灘或者戈壁灘。
但顧博遠卻覺得北面的潛力更大,因為自己就是四小隊出來的,四小隊有多少荒地可以繼續開墾,他這個元老是非常清楚的。
李龍能從顧博遠略顯矜持得意的表情里感受得到,他覺得自己做的不錯。
其實也是真的不錯。顧博遠甚至想著要將李龍「發明」出來的那種點播器多做一些,放到他的農資店裡出售,因為他覺得眼下播種機這種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滿足小塊地的播種需求。
而在手工播種和大型播種機之間目前並沒有小型播種機作為平衡,李龍的這個點播器就很好。
不得不說,像顧博遠這樣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人,進入到某一行之後,在對這一行有深入了解,很快就能利用自己的敏銳觀察找到贏得的方法。
就算李龍重生,也不得不佩服。
晚上吃飯的時候在和顧曉霞聊天的時候說起這個感慨的時候,顧曉霞笑笑,臉上帶著自豪,不過隨即又說道:
「其實我爸沒有你說的那麼利害——你不在的時候我們聊天,他也說過,他能有現在的發展,大多數還是在看你。說你給他打好了基礎,他在上面幹活就容易的多。
其實許多時候他當你面不說,對著我們可是使勁的誇你呢,我說你哪裡不好,他都不願意。」
顧曉霞的話,李龍絕對信。
這年頭的父母大都是在人前訓子,背後夸兒。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肯定是夸一下的,但當著孩子的面,很少會表露對孩子的讚賞和愛。
這一代的父母還是含蓄的,傳統的。
第二天把顧曉霞送到教育局,回來的李龍並沒有著急去山裡,他到廂房把那些已經曬乾的貝母都收起來放進一個袋子,提著卡在自行車的后座上,推著就去了收購站。
收購站自從年初開始就挺熱鬧的。作為官方的收購部門,雖然收購東西的價格不算高,甚至有些時候比市價低不少,但至少在這裡賣東西,農民、牧民們不會擔心被坑。
而且和供銷社不同,這個收購站收購東西並不限於數量,多少都收,有人拿著一張兔子皮過來賣,人家也會收的。
供銷社通常都是收購大宗的商品、物資,少的東西他們沒辦法收,主要是不好存儲和管理。
而收購站就不一樣。雖然這裡沒有特別大的倉庫,但對於物品的收購幾乎沒什麼限制,藥材、皮毛等雜物都在他們的收購範圍之內,甚至於包括一些可以回收的銅錢、廢鐵等等。
據陳紅軍以前給李龍說,每隔幾天就會有運輸車隊沿途將這些收購站里收購的物資拉到州收購站去分類處理。
今天收購站的院子裡竟然排起了隊,至少有七八個人,手裡提著各種收納工具,筐、桶,最多的還是尿素袋子。
他們過來出售的東西也不少,甘草根,動物皮,山羊絨等等。
李龍也發現還有一個過來賣貝母的,不過看著數量不多。
那個人也是用尿素袋子裝的,李龍是聞到了味兒。
大家都在排隊,又都是要準備賣東西,所以在等待的時候就在聊天。
李龍前面的是一個女人,提著一個柳條編的大筐,裡面裝著滿滿當當的甘草根。這些甘草根應該有個七八公斤。
甘草根是用來做甘草片的,算是天山北坡這一片區域的常見藥材。當然,據說西邊的哈薩克斯坦那邊更多,而且那邊沒人用這個。
曾經有人從那邊收集這些東西運回來,只不過過海關要繳足量的稅,想要低價買高價賣大發一筆,就不太容易。
李龍推著自行車站在最後面,不過很快後面就又匆匆趕過來了一個男人。
三十多歲,一米七左右的個頭,在這個年代也算不矮了,紅臉,看樣子是經常被太陽曬。
他站在李龍後面,羨慕的看著李龍的自行車,說道:
「同志,你這自行車……看樣子買的挺早了啊。」
李龍這自行車買來就沒怎麼好好維護,雖然這段時間楊大姐有空會擦一擦,但終究不比新車。
「有兩年了。」李龍隨意的說道,他半斜著身子扭頭看了一眼,問道:
「你是過來賣羊絨的?」
羊身上活的時候也是可以出錢的,山羊是羊絨,綿羊就是羊毛。羊毛便宜,量大,羊絨貴,但量少。
這個羊絨就是冬天山羊為了保暖而生出來的那種細細軟軟的毛。
後世著名的電影《可可西里》講的就是保護藏羚羊的野氂牛隊志願者和盜獵者鬥爭的事情。盜獵者之所以要打藏羚羊,就是因為國際市場上它們的羊絨非常的昂貴。
山羊絨刮下來是做羊絨織物,這時候的羊絨衣物還是非常貴的,不是後世那種打著羊絨名義的東西可比的。
取山羊絨比較麻煩,畢竟是活取,山羊會比較痛苦,和剪羊毛還不一樣。
四月份的時候山羊身上的絨開始脫落,和皮層分開,但並不會完全落下去,落掉就損失了,需要在剛落下來,絨還在毛層中間的時候,用那種類似彎曲手指的鐵絲耙子把羊絨給抓下來。
這種在羊身上活抓羊絨的事情,需要把山羊綁起來,畢竟很痛苦。而一隻山羊身上的絨抓出來,通常不會超過一百克。
當然後世有沒有能夠促進山羊產絨的技術,李龍就不知道了。
這個紅臉男人袋子裡的山羊絨有兩三公斤,算是不少了。
現在一公斤羊絨價格也在幾十塊錢,這一袋子能賣不到一百塊錢。
在這年頭,算一筆不少的收入了。所以這個紅臉男人臉上帶著笑。
農民如果沒有副業收入的話,一年到頭就只能在秋後拿到錢,春夏的時候沒有收入,但家庭開支不可能沒有。
糧、菜什麼的自己家裡有,但油鹽、調料,孩子的學雜費等等還是要開支的。
李龍以前聽說內地主要還是以養雞賣雞蛋來維護一家的零碎支出。北疆這邊農民的賺錢的就比較雜,像撿甘草,編筐,賣菜,包括後面這位刮羊絨的,都可以來錢。
雖然不多,但維持家用還是可以的。
「你這是賣啥?」紅臉男人話挺多,又問道,不過他不等李龍回答就撐開自己的袋口給李龍看:「我是來賣羊絨的,聽說今年羊絨價不低,三十多塊錢一公斤哩。」
「三十五。」前面有個排隊的人聽到他的話,主動說了出來,「我前天才賣過。」
「三十五——我這羊絨在家裡稱過了,兩公斤八,能賣個百兒八十的。」
「不少了。」李龍笑笑說道,「頂國家幹部兩三個月的工資了。」
「嘿嘿,是不少,不過那些山羊養起來真的太麻煩了,我家裡扎的一米多高的圈,有些羊直接就蹦過去了,一天也不知道要趕回多少回……」
李龍笑笑,這就是幸福的煩惱吧。
等輪到李龍的時候,已經是大半個小時之後了。他提著一口袋貝母放在櫃檯上,櫃檯後面的收購人員問道:
「貝母?」
「嗯。」
「要干啊,不干我們這裡可不由。」可能見過太多把新鮮貝母拿過來賣的採藥人,收購人員提醒了一句。
「保干。」李龍笑笑。
陳紅軍不在,他也沒太多的興趣說話。
那個收購員把貝母倒進旁邊的扁筐里,然後彎腰伸手抓了一把貝母看了看,又聞了聞,笑了:
「你這貝母不錯,收貝母以來,這算是最好的了。一級品沒問題,咱們稱一下吧……」
正說話的時候,陳紅軍從裡面走了出來。
那個人立刻打著招呼:
「站長……」
「嗯,你忙你的。」陳紅軍點點頭,笑著看向李龍:
「我想你就應該來了。不錯啊,今年的貝母還是這麼好……怎麼樣,今年能不能比去年收的多?」
「不知道,有可能吧。」李龍也沒想到陳紅軍去一趟州里開會,回來就成了收購站的站長了,「老陳啊,你這升官了也不請客嗎?」
「啥升官了,都是為人民服務嘛。」陳紅軍矜持的笑笑,主要還是這裡有不少,也不好肆意開玩笑。
見陳紅軍和李龍認識,那位收購員笑著給李龍把這些貝母給稱了。
「一級貝母目前價格四十八元每公斤,」收購員熟練的報價,「這些貝母共二十八公斤四百克,總價一千三百六十三塊二,現在開票算錢嗎?」
「好,現在開票吧。」李龍說道。
第一筆貝母錢進帳,李龍果然沒猜錯,價格又漲了一些。
眼下物價幾乎在漲,再過幾年漲的更凶。好在等輕工業發展起來後,產品豐富了就好多了。這年頭的存款利率高的嚇人,李龍打算等抬把子和貝母的活搞完,他把自己的余錢就存起來。
當然,要發展的錢還是得留著。
流動起來的是錢,沒流動起來的是紙。不過一時半會兒李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運轉起來,那麼餘下來的就得放在銀行里,有利息總比放在自己包里沒利息的強。
李龍開票拿錢,和陳紅軍打個招呼後就離開了收購站,並且收穫了一眾羨慕的目光。
畢竟一下子拿到一千多,這普通人得掙多少啊。
那個收購員問陳紅軍:
「站長,你們是老相識?」
「嗯,他每年都過來賣東西。貝母你也看到了,都是最好的品相,他還賣鹿角、鹿茸、野蘑菇乾等等。」
「你們這裡還收野蘑菇?」那個賣羊絨的紅臉男人立刻問道,「啥蘑菇都收嗎?」
「不不不,我們這裡只收那些比較珍貴的蘑菇。」陳紅軍看對這話感興趣的人比較多,立刻解釋,「山裡的羊肚菌、黑虎掌菌這些我們都收,普通的野蘑菇我們是不收的。」
「那啥是羊肚菌?還有那個黑虎……菌?」
陳紅軍進屋,拿出兩朵乾的蘑菇給這些人看。
眼下戈壁灘、紅柳灘里也是能碰到野蘑菇的,這些人想著碰碰運氣。
不過他們顯然是要失望了。眼下這邊的羊肚菌還主要生長在山裡,黑虎掌菌也是一樣。不過後世不知道哪一年,蘑菇泛濫,羊肚菌在街邊的楊樹林子裡都能採到,黑虎掌菌也在田地邊上的紅柳灘里出現了。
很怪異的感覺。
李龍回大院把錢收好,看楊大姐賣飯還沒回來,便發動吉普車,去油庫加了油,然後往山里而去。
清水河子村這裡路邊就能聞到烤條子的味道,不是很好聞,李龍也沒看到熟人,便直接開離了這片村落,經過了紅柳灘,進到了山里。
他來到木屋,把吉普車靠邊停下來,下車後看到孫家強正在淘洗著貝母。
不過看得出來,數量不多,能有個三四公斤。
這都快中午了,今天換的貝母不多啊。
看到李龍過來,孫家強從泉眼邊上站起來,遠遠和李龍打了個招呼。
李龍走過去的時候,還沒問,孫家強就把原因說了出來。
「那些人還是不信任我,覺得我和你沒關係,寧願等你回來再和你換,也不想和我換。」孫家強有些為難,「你看到了,我一早上就換到了這些。我覺得我一天,也就能換到十來公斤的貝母。」
十來公斤,按李龍給孫家強的工錢,不到十塊錢。
原本是想著給這個人一個機會,看樣子,這山裡的採藥人不買帳啊。
「不過我也能理解,」孫家強一邊淘洗貝母一邊說道,「想想啊,這兩年都是你在這裡,大家也習慣了。你在的時候,就算林業隊的護林員過來也不會抓我們,現在換了個人,我可沒那麼大的威懾力,今天早上波拉提過來一趟,看到有人直接就喊了……」
李龍苦笑,想想也正常。
這信任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建立起來的。波拉提能把自己當朋友,但不見得能把孫家強當朋友。不抓他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但不給他方便也很正常。
「那……你要不要再回去挖貝母?」李龍想了想說道,「眼下這活,掙的錢還沒你自己挖貝母掙的多吧。」
「那我可不回去。」孫家強立刻搖頭,「我自己挖貝母雖然掙錢,但累啊。而且吃的住的都沒這裡好,錢少點就少點吧,這呆著舒服啊。」
行吧,既然孫家強沒意見,李龍也沒太管著。
還沒到吃飯時間,李龍就和孫家強一起在這裡呆著。
孫家強手裡沒多少錢,李龍給他的任務就是每天用物資換貝母。每天孫家強換多少貝母,李龍就是當天和他結算工錢。
果然,就在李龍在這裡呆的這段時間裡,過來用貝母換東西的人大多都是在找他,就算不認識的人,也能從體形里找到他。
主要還是和他換物資。
孫家強很羨慕,但他也知道羨慕不來。
好在每兩三個人找李龍的時候,也會有一個來找他,這讓他也算略有收穫。
只不過每天過來的波拉提對他的打擊就比較大。
李龍有些意外,今天波拉提拿來的四個袋子,多少都不一樣。
「我有四個同事,這些是他們收來的。」波拉提直接找到了李龍,「他們換的東西也不一樣,這個要酒和肉,這個要饅頭,還要一些餅乾,這個要錢……」
沒想到波拉提也干起了中介了。
李龍自然是滿足他的要求——這四個袋子的鮮貝母就有三十多公斤,頂平時一天的量了。
孫家強也只有看著羨慕,波拉提從來不會拿貝母找他。就算李龍不在,波拉提拿的貝母寧願再拿回去,也不會和他換東西。
很鬱悶。
天空中飄起了烏雲,快要下雨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