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走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演員們去體驗生活了,剩下的人也沒有閒著,做著拍攝前的準備。

  當然,開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是幾乎每天都要開的那種。

  反覆開會,大事開會,小事也開會,領導來了,還要開會。

  也不知道哪來那麼多會議,還是不開會就不足以彰顯權威。

  十天的準備工作,一半時間都是在開會中度過的。

  9月5號,上午。

  這天,去體驗生活的演員們,也全都回到了北影廠,又開了一個動員大會,這才移駕到北影廠攝影棚。

  現在的攝影棚很簡陋,是一棟棟紅磚蓋的廠房,跟後世那些富麗堂皇、宮殿般的攝影棚可沒法比。

  走進攝影棚內,先把窗戶打開,用鐵鉤支上,等稍微涼快了點,這才讓演員開始排戲。

  「好了,準備了啊!」

  「先走一遍!」

  膠片金貴,又沒有專用的攝影機,在正式拍攝之前,要儘量讓演員把戲熟絡了,省得拍攝的時候,浪費膠片和時間。

  今天第一場戲,是主角胡母和兒子嘉奇出場的戲。

  嘉奇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這時好朋友大阮在樓下喊他。

  結果因為晚上看小人書,早上起不來的嘉奇,只能著急忙慌的起床……

  先走的是陳佩思的戲份。

  他蓋著毛巾被,身上穿著兩根筋背心、短褲。

  聽到大阮叫他後,一把掀開毛巾被,慌裡慌張的往樓下看。

  「停!」

  王好為突然叫停,陳佩思瞬間不知所措。

  可王好為並沒有理會他,而是看著李衛東問:「小李編劇,我總覺得差了點意思,可又不知道哪兒不對,你認為呢?」

  「生活化一點,剛剛起床,加個揉眼睛的動作,怎麼樣?」李衛東笑了笑。

  「對對對!」

  李衛東的提議,立馬得到了王好為認可,她笑著點點頭:「生活化、多注意細節,小陳啊,待會兒再走戲,你一邊往樓下看,一邊揉揉眼睛……」

  「好的,導演!」

  陳佩思笑著應下來,同時還好奇的看了眼李衛東。

  之前,被三言兩語敲定下一頓飯,他還尋思著能躲就躲,現在看來,怕是賴不掉了。

  畢竟賴有本事人的帳,往後可就不好打交道了。

  「3,2,1,開始!」

  走戲繼續,陳佩思重新從床上爬起來,邊著急忙慌回話,邊揉著眼睛搓眼屎,人物一下立體了許多。

  王好為看著點點頭,隨後陳佩思繼續往下表演。

  著急忙慌的穿上衣服,走出臥室之後,先是不看腳下,讓凳子絆了一下。

  接著,他與胡母開始對話。

  老演員就是老演員,演技絕對在線。

  黃玲把一個母親對兒子的那種疼愛之情,詮釋的很到位,要不是表演上稍帶舞台做派,堪稱完美。

  王好為看得很滿意,其他人也覺得很不錯,唯獨李衛東皺起了眉頭。

  不過,他沒有直接指出來,而是打算等私下裡,再跟王好為提一嘴。

  嘉奇匆匆忙忙出門後,黃玲有些煩躁的生了會兒悶氣……

  一場戲走到這裡,算是走完了。

  大家討論了一下,然後又讓三人重新演這一幕。

  如此反覆循環,直到時間來到了中午,這才停下來。

  走出攝影棚,大家一路聊著天,向著食堂方向走去。

  這時,陳佩思快走了幾步,追上前面的李衛東。

  「李編劇,您好!」

  「陳二哥,有事兒啊?」

  李衛東停下腳步,看著眼前這位未來的喜劇大師。

  「不知您現在有沒有時間,我想跟您探討一下胡嘉奇這個角色?」

  「先去吃飯,等吃完飯咱們再聊,可以嗎?」李衛東笑道。

  「行行行,咱們邊走邊聊!」

  「您可真敬業!」


  李衛東似笑非笑點點頭,繼續往前走的同時,還時不時回答陳佩思提出的問題。

  就這樣,倆人說著話,一路往食堂方向走。

  路上,陳佩思很想跟李衛東探討演技。

  可李衛東懂什麼演技,他只能隨意有的沒的哈拉兩句,弄得陳佩思有點鬱悶。

  以為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怎麼沒得到想要的回應呢。

  進了食堂,二人排隊打飯。

  打了飯坐下後,繼續哈拉。

  甭說,喜劇演員話就是密,就連吃飯也堵不住他的嘴,也就是沒讓他去非洲待著,不然牙都得曬黑了。

  「李編劇,你覺得胡嘉奇是個什麼樣的人?」

  「混子一個。」

  李衛東停下來,笑了笑:「這人不學無術,對生活得過且過,又充滿了善良的小人物。

  這種人在社會上很多,他不是那種高大全的人物,你演的時候注意,千萬別往那上邊靠,不然這部戲就完了!

  有句話叫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不知你聽過沒有?」

  「嗯嗯嗯,聽過!這是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個著名論斷。」

  陳強好歹也是去過布達佩斯的優秀演員,對於大毛那邊的文藝理論專門學習過。

  陳佩思在其耳熏目濡下,自然也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這話是老車說的呀?我還以為又是周樹人說的呢!」李衛東小聲逼逼了一句。

  「什麼?您說什麼?」

  「沒事沒事!」

  李衛東連忙岔開話題:「這句話說的好呀,不過我覺得還差了一句,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同時也要貼近生活。」

  「貼近生活?」

  陳佩思聞言眉頭緊蹙。

  他仔細咀嚼這句話,心裡有種剝開重重迷霧,直見藍天的感覺。

  是啊,藝術如果不貼近生活,那不成了曲高和寡,無人欣賞的崑曲了嘛。

  崑曲文雅至極,曾轟動一時,引得很多人追捧。

  趕考的舉子、念書的秀才,都要捧著二十四史、翻著康熙字典看。

  崑曲之所以會興盛,與當時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藝術趣味是一脈相承的。

  士大夫的文化修養,他們的閒適生活,以及對空靈境界的追求,賦予了崑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

  加之士大夫內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的感受,使得崑曲在音樂、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

  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到了清乾隆時期,市民階層開始崛起,舒緩、惆悵的風格,顯然與他們格格不入。

  即使士大夫們也開始務實起來,崑曲在不受市民青睞的同時,也失去了士大夫階層這一陣地。

  畢竟,看一場崑曲比種地還累,誰也不想遭那個罪不是,於是,崑曲便逐漸走向衰落。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不是藝術,雅俗共賞才是。」

  李衛東撂下這句話,端著飯盆就去洗刷了。

  陳佩思卻呆呆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顯然李衛東這番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