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指路
傍晚,周家。
剛喝了兩杯茶,姚秀梅就把飯菜就做好了,周建給李衛東讓了座,又拿來了碗筷擺上。
忙活完,他坐下便問:「三兒,插隊這幾年,學沒學會喝酒啊?」
「能喝點,喝不多。」
「那行,陪我喝點。」
周建也是好酒之人,聞言眼前一亮,立馬起開了茅台,給李衛東倒了一杯。
等倒完了酒,周建便笑道:「說起來我也工作了兩年多了,這茅台還是第一次喝呢,今兒沾你的光,我也嘗嘗這酒到底怎麼樣。
來來來,甭客氣,咱們喝酒吃菜。」
這年頭想改善伙食太難了。
物價雖說不貴,關鍵是物資奇缺。
不論買什麼都要票,有錢沒票根本買不著東西。
而周建家本身條件不好,母子二人的工作又不甚體面,周建想要找對象,只能比別人付出更多。
所以為了給周建攢老婆本,周家母子過日子比較精細。
像每個月發的各種票據,除了買必須品,姚秀梅基本上都捨不得用,全都轉手給鄰居或同事了。
所以也就是今天李衛東來了,否則周家想改善伙食,只能等到過年過節。
越是窮,越是讓得親熱,生怕招待不周,讓人看了笑話。
正因為深知這一點,李衛東心裡多少有感慨萬千,偏偏他還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跟周家母子說說笑笑。
因為他知道,像周家母子這種人,心思都非常敏感,但凡有任何過激的舉動,很容易引他們產生不好的解讀。
幾杯酒下肚,李衛東和周建漸漸有了談興,借著酒勁開始東拉西扯,聊過去,聊現在,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更多是對時代的控訴。
但是男人嘛,喝酒、吹牛就是生活的樂趣,聊著聊著,不知怎麼就說到了周建現在的工作。
提起這個話題,周建滿臉頹廢,情緒也變得低落起來。
他嘆道:「三兒,要不是實在沒辦法,我真特媽不想幹了,你說說,我一個好好的大小伙子,見天走街串巷收破爛,這叫踏馬什麼事兒啊?」
「別這麼說,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吧,你看看今年回來的知青,有幾個算幾個,找到工作的有幾個?」李衛東勸道。
隨著社會的變革,返城的知青、應屆的初、高中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
光燕京一地就有待業青年40萬人,平均每2.7戶就有1人待業。以這個數字再推及延展到全國,那待業人員就更加多了。
注意,這裡不包括農民,因為農民從來都不在統計範圍之內。
而且知青之所以要回城,就是因為農民也挺不住了。
所以才回讓大量知青又涌回城市。這裡不做贅述,有興趣可以看看溫教授講述三農方面的視頻。
「就是就是!」
姚秀梅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現如今工作這麼難找,你小子還不知足,你信不信?
你今天辭職不干,明天就有上百號人搶著干。」
「其實這工作也挺好的,只是你沒發現裡面的竅門罷了。」李衛東突然甩出一句。
這話一出,周家母子一臉錯愕,要不是關係在這擺著,他們還以為李衛東在拿他們娘倆開涮呢。
「大頭,我來問你,現在跟十幾年相比,你覺得有什麼變化嗎?」李衛東略帶深意的考校了一句。
「沒多大區別啊?」
周建撓頭。
他覺得都差不多,生活還是之前的生活,除了人們不再喊口號,不再四處沸騰外,日子過得依舊宛若死水,沒有盪起任何波瀾。
「不對。」
姚秀梅卻有不同的意見:「現在閒人太多了,好多人都無所事事,跟以前比起來,日子好像過得更難過了。」
「是啊!連您都覺得日子不好過了。」李衛東點點頭,隨後抬手往上一指:「你以為上面不知道?」
「知道又能怎麼樣?」
周建不以為然撇撇嘴。
「改變唄,有道是窮則思變,上面總得給大家找條活路吧,不然還能讓大家把脖子紮起來,不吃不喝?」
「……」
話題有點沉重,周家母子一時不知該怎麼接,只能相顧無言。
隨著酒勁上涌,李衛東情緒也到位了,大聲擊節稱讚:「大頭,你就睜大了眼睛好好看吧,這個國家馬上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許再過幾年,人們就不在為吃喝拉撒發愁,而是追求更優渥的生活條件,到那個時候……」
「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周建悶悶的喝了口酒,根本Get不到這番話的含義。
「你傻啊!」
李衛東聞言,笑罵:「你難道沒聽過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句話嘛?」
「呃……」
周建撓撓頭,他能沒聽過嘛?
只不過,他覺得這話離自己太遙遠,根本沒往深處去想。
李衛東悶了口酒,道:「大頭,你以後收破爛的時候多注意點,如果遇到了字畫、瓷器、鼻煙壺、破家具,就自己收起來。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你只要放手裡捂幾年,絕對能發財,能發大財!」
「真的假的啊?」周建半信半疑。
「假的,騙你的,你最好別信。」李衛東氣樂了。
如果不是喝多了酒,再加上覺得周建是自己的髮小,他才不會泄露天機呢。
也不知道會不會折壽。
「三兒,古董值錢,這我知道,可這事兒靠譜嗎?」姚秀梅躊躇不決。
她總覺得小年輕見識淺薄,萬一李衛東想錯了,他們家的老婆本可就要賠進去了。
「大媽,要不然這樣吧,大頭收回來的東西,我全要了,他算是幫我收的咋樣?」李衛東笑著提議。
此刻,他已然想好了,自己來承擔這份風險,要是賺了,跟周建對半分,賠了,自己一個人來承擔。
當然,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可周家母子不放心,李衛東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行,沒問題。」
周建想也沒想,就滿口答應下來。
在他看來,不就是些破紙片子、爛木頭、爛瓦片嘛,不當吃不當喝,既然發小喜歡,那就幫他收一些,又費流不了多大事兒。
至於說好處的事情,他提都不提。
朋友嘛,提好處,往後還處不處了?
剛喝了兩杯茶,姚秀梅就把飯菜就做好了,周建給李衛東讓了座,又拿來了碗筷擺上。
忙活完,他坐下便問:「三兒,插隊這幾年,學沒學會喝酒啊?」
「能喝點,喝不多。」
「那行,陪我喝點。」
周建也是好酒之人,聞言眼前一亮,立馬起開了茅台,給李衛東倒了一杯。
等倒完了酒,周建便笑道:「說起來我也工作了兩年多了,這茅台還是第一次喝呢,今兒沾你的光,我也嘗嘗這酒到底怎麼樣。
來來來,甭客氣,咱們喝酒吃菜。」
這年頭想改善伙食太難了。
物價雖說不貴,關鍵是物資奇缺。
不論買什麼都要票,有錢沒票根本買不著東西。
而周建家本身條件不好,母子二人的工作又不甚體面,周建想要找對象,只能比別人付出更多。
所以為了給周建攢老婆本,周家母子過日子比較精細。
像每個月發的各種票據,除了買必須品,姚秀梅基本上都捨不得用,全都轉手給鄰居或同事了。
所以也就是今天李衛東來了,否則周家想改善伙食,只能等到過年過節。
越是窮,越是讓得親熱,生怕招待不周,讓人看了笑話。
正因為深知這一點,李衛東心裡多少有感慨萬千,偏偏他還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跟周家母子說說笑笑。
因為他知道,像周家母子這種人,心思都非常敏感,但凡有任何過激的舉動,很容易引他們產生不好的解讀。
幾杯酒下肚,李衛東和周建漸漸有了談興,借著酒勁開始東拉西扯,聊過去,聊現在,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更多是對時代的控訴。
但是男人嘛,喝酒、吹牛就是生活的樂趣,聊著聊著,不知怎麼就說到了周建現在的工作。
提起這個話題,周建滿臉頹廢,情緒也變得低落起來。
他嘆道:「三兒,要不是實在沒辦法,我真特媽不想幹了,你說說,我一個好好的大小伙子,見天走街串巷收破爛,這叫踏馬什麼事兒啊?」
「別這麼說,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吧,你看看今年回來的知青,有幾個算幾個,找到工作的有幾個?」李衛東勸道。
隨著社會的變革,返城的知青、應屆的初、高中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
光燕京一地就有待業青年40萬人,平均每2.7戶就有1人待業。以這個數字再推及延展到全國,那待業人員就更加多了。
注意,這裡不包括農民,因為農民從來都不在統計範圍之內。
而且知青之所以要回城,就是因為農民也挺不住了。
所以才回讓大量知青又涌回城市。這裡不做贅述,有興趣可以看看溫教授講述三農方面的視頻。
「就是就是!」
姚秀梅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現如今工作這麼難找,你小子還不知足,你信不信?
你今天辭職不干,明天就有上百號人搶著干。」
「其實這工作也挺好的,只是你沒發現裡面的竅門罷了。」李衛東突然甩出一句。
這話一出,周家母子一臉錯愕,要不是關係在這擺著,他們還以為李衛東在拿他們娘倆開涮呢。
「大頭,我來問你,現在跟十幾年相比,你覺得有什麼變化嗎?」李衛東略帶深意的考校了一句。
「沒多大區別啊?」
周建撓頭。
他覺得都差不多,生活還是之前的生活,除了人們不再喊口號,不再四處沸騰外,日子過得依舊宛若死水,沒有盪起任何波瀾。
「不對。」
姚秀梅卻有不同的意見:「現在閒人太多了,好多人都無所事事,跟以前比起來,日子好像過得更難過了。」
「是啊!連您都覺得日子不好過了。」李衛東點點頭,隨後抬手往上一指:「你以為上面不知道?」
「知道又能怎麼樣?」
周建不以為然撇撇嘴。
「改變唄,有道是窮則思變,上面總得給大家找條活路吧,不然還能讓大家把脖子紮起來,不吃不喝?」
「……」
話題有點沉重,周家母子一時不知該怎麼接,只能相顧無言。
隨著酒勁上涌,李衛東情緒也到位了,大聲擊節稱讚:「大頭,你就睜大了眼睛好好看吧,這個國家馬上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許再過幾年,人們就不在為吃喝拉撒發愁,而是追求更優渥的生活條件,到那個時候……」
「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周建悶悶的喝了口酒,根本Get不到這番話的含義。
「你傻啊!」
李衛東聞言,笑罵:「你難道沒聽過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句話嘛?」
「呃……」
周建撓撓頭,他能沒聽過嘛?
只不過,他覺得這話離自己太遙遠,根本沒往深處去想。
李衛東悶了口酒,道:「大頭,你以後收破爛的時候多注意點,如果遇到了字畫、瓷器、鼻煙壺、破家具,就自己收起來。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你只要放手裡捂幾年,絕對能發財,能發大財!」
「真的假的啊?」周建半信半疑。
「假的,騙你的,你最好別信。」李衛東氣樂了。
如果不是喝多了酒,再加上覺得周建是自己的髮小,他才不會泄露天機呢。
也不知道會不會折壽。
「三兒,古董值錢,這我知道,可這事兒靠譜嗎?」姚秀梅躊躇不決。
她總覺得小年輕見識淺薄,萬一李衛東想錯了,他們家的老婆本可就要賠進去了。
「大媽,要不然這樣吧,大頭收回來的東西,我全要了,他算是幫我收的咋樣?」李衛東笑著提議。
此刻,他已然想好了,自己來承擔這份風險,要是賺了,跟周建對半分,賠了,自己一個人來承擔。
當然,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可周家母子不放心,李衛東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行,沒問題。」
周建想也沒想,就滿口答應下來。
在他看來,不就是些破紙片子、爛木頭、爛瓦片嘛,不當吃不當喝,既然發小喜歡,那就幫他收一些,又費流不了多大事兒。
至於說好處的事情,他提都不提。
朋友嘛,提好處,往後還處不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