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大秦覆滅;黑暗亂世
「蘇」雖有一身膽學。
在治國方面也有李斯輔佐。
人也不似兒時那般天真、優柔寡斷。
但可惜,終歸只是一介凡人。
既沒有通天的手段,也沒有國運傍身。
在這天災橫禍面前,縱使是賢明君主,也有心無力。
秦二世三年,年初。
災荒的陰霾,死死籠罩著大秦的每一寸土地。
讓中原見不到一絲曙光。
總以為熬過了一場苦難,便會苦盡甘來的百姓們。
誰知。
等待他們的,卻是下一場更苦的災難。
五月。
各地揭竿而起,反叛的苗頭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嬴樓弒仙,惹下天降神罰,贏氏一族惡貫滿盈,罪該萬死,因自絕一脈,而以謝天下!」
這個時候,對錯已經不重要了。
天下人要的只是一個發泄的口子。
「伐無道,誅暴秦!」
這個口號,又一次在中原的各個角落響起。
一時間,中原大亂。
其中不乏有頓悟大道之人。
咸陽城內。
蘇再一次拒絕了,李信帶兵的平亂請求。
畢竟五十多歲的年紀,再加上沒了雙臂。
「蘇」不忍。
李信也不適合。
而蒙恬經過幾年的養傷後,也僅僅只是可以下地走動的程度而已。
遙想當年。
兩人還是大秦年輕一輩的佼佼者。
可轉瞬間。
韶華白首
便已是蒼蒼老將。
於是。
相對無恙的子岸,便重新穿上了大秦的甲冑,奉命領兵南下平亂。
雖然半邊身子皮開肉綻。
但好在還可以上馬殺敵。
「真是老了啊!」
馬背上。
子岸思緒萬千。
雖然戎馬一生,但這還是他第一次身為全軍主將。
看著身後列陣整齊的大軍。
子岸不知為何心生一股悲涼。
他想起了戰死的暮玄子、蒙毅、王賁、蒙武將軍、王翦將軍.
也想起那個無所不能,可以伐天斬仙的金蟬。
「呵呵,金老大若是還在,估計這幫小子,早就嚇的拉了一褲兜子吧!」
輕蔑的掃視了一眼,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
子岸抽出腰間長劍,一如少年時期那般,策馬揚鞭,意氣風發。
不懼雷霆。
不懼風霜。
沖在了大軍的最前方。
三個月後。
子岸戰死的消息傳回了咸陽。
據說當日,十面埋伏。
為了給大軍斷後。
子岸獨身一人,斬殺了五位臨界半仙之境的敵人。
將十五萬敵軍攔在了河東。
九月。
蒙恬和李信在一個寂靜的夜裡,默契的打開了木匣。
穿上了那件塵封已久,但卻鋥亮的甲冑。
一個拿起鋒利無比的長槍。
一個將秦刀叼在嘴裡。
各自率領五千親軍,披著銀灰的月色,連夜出發前往了函谷關。
一萬對二十五萬。
這一戰。
持續了三十五天。
存在了千年的函谷關,首次失守。
關中子弟兵全部戰死。
蒙恬、李信,葬身於萬箭之中。
十一月,十四日。
幾路反叛軍,兵臨咸陽城下。
蒼涼的阿房宮內。
不顯往日繁華。
「蘇」已讓群臣們各自回到家中,開門投降,迎接新帝。
麒麟殿內。
龍椅下的台階上。
蘇端坐著。
威儀凌雲,頗有嬴樓當年的一絲風範。
黑水龍袍、十二冕旒冠,整整齊齊。
靜靜的等著起義軍的到來。
七十多歲的李斯,沒有選擇臣服新帝。
已懸於房梁。
蘇去疾率領全體黑冰台,也沒有選擇投誠。
而是於阿房宮的正門前自刎示忠。
大秦的二世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只不過,為皇帝者,豈能自縊。
「大哥,父親讓我們來的!」
宮殿的門口。
李月亮靜待在原地。
李十五則邁著輕輕的步伐,走了進來。
而這句「大哥」,也是他頭一次如此稱呼「蘇」。
「父皇,還活著嗎?」
蘇睜開眼睛,口吐淡言。
神情不慌不亂,如平日一般。
「不知道,不過就算沒死,也不會出現了。」
李十五回道。
這些年。
他與妹妹李月亮,尋遍了中原和四海八荒,但卻始終找不到消失的秦皇陵。
「父親說了,若大秦覆滅,便讓我和月亮保你一命,帶你出宮去長安避難。」
李十五說完,眉頭忽然一皺。
只聽十幾里外,起義軍已經殺入了城內,直奔阿房宮而來。
「不用了,好意大哥心領了。」
蘇站起身子,將雙手負於後背。
仰頭看了看麒麟殿的宮頂。
然後便沿著台階朝下走去。
「這天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只有朕將一切罪惡攬於己身,一死,百姓才會泄憤,仇恨才能終結,新帝才可開創出下一個中原盛世。」
蘇明白。
這些年,從徵召勞役、修築長城、鑿河引水開始。
再到後來的戰爭,天災爆發。
百姓已將所有的怨念,指向了大秦。
就算自己能夠活下去,日後捲土重來。
但仇恨不會消散,只會越積越多。
用不了多久,還是會有人揭竿而起。
讓中原再次陷入戰亂。
只有自己這位大秦的二世皇帝。
死在這天下悠悠之口中。
新的帝王才會天下歸心,開闢出一個新的中原盛世。
「秦可亡,中原不可亡。」
說罷。
蘇便一步步走上龍椅。
坐了下來。
「唉,走吧!」
李十五說完,便和月亮離開了咸陽城。
這一日。
大秦二世皇帝,被斬於麒麟殿內的龍椅之上。
而一把大火。
也將這千古一殿阿房宮,燒了整整三月。
將天下的所有忿怒,一起燒盡。
至此。
大秦覆滅於秦二世三年。
中原回到了各自為王的時代。
戰亂繼續不休。
五年後。
誰都沒有想到。
在群雄紛亂的年代中。
一位五十多歲的閭左之人
既沒有悟出大道,也不能凝結兵氣。
但卻能橫掃諸王。
完成了中原一統。
成為了新的皇帝。
改秦為漢。
在大秦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大漢的宗廟。
大漢一年。
風調雨順。
消失許久的國運,似乎青睞了這個新的王朝。
大漢十年。
垂老的佛門金蟬,笑著病逝了在一個普通的夜晚。
龍吉公主則於棺槨前,守靈七日。
而後服毒自盡。
白龍駒和玄女,親手將兩人合葬在一處風景秀麗的山頭上。
還埋下了幾壇好酒。
大漢十五年。
白龍駒老死。
埋在了佛門金蟬的旁邊。
沒了三花、五氣,生出三屍的玄女,至此消失。
天下間再無其音訊。
大漢十六年。
既李牧之後。
第二位凡人頓悟大道。
於一處山林中白日飛升。
邁入了仙人境。
此人便是當初韓國宰相張平之子,張良。
也是大漢的開國功臣。
不過張良在悟道成仙之後,沒有繼續參與朝堂上的瑣事。
而是選擇大隱凡塵。
大漢二十年。
長安城。
湘子廟附近。
八十多歲的李楹台,身形枯槁。
蜷縮在那床褪色的棉被下。
宛如那深秋枝頭,搖搖欲墜的殘葉。
早已不復曾經的韶華。
歲月的風霜,無情地在她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
鬆弛的皮膚無情的耷拉著。
猶如一張破舊的紙張。
記錄著她一生的滄桑。
曾經明亮如星的雙眸,如今已渾濁無光。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深陷在眼窩裡,仿佛被一層薄霧所籠罩。
李十五和李月亮跪在床前。
淚流滿面。
「有點不甘心啊!娘還想再見他一面.」
李楹台吃勁的舉起雙手,想要抓住一些近在眼前的東西。
但卻無論如何用力,都只能攥住一捧輕輕的空氣。
「娘,孩兒不孝,沒法聽你的話了!」
天生的仙人軀,再加上半仙之境。
李十五和李月亮兩人,與二十歲時相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而不等李楹台開口拒絕。
只見李十五將那半枚五氣朝元丹拿了出來。
塞入了李楹台的嘴裡。
霎時間。
清氣瀰漫。
俱衰的五臟,瞬間充盈。
干皺的皮膚再現光滑,就連雙目也不在混濁。
「十五.,你!」
年輕風韻的李楹台從床上坐了起來,她本想呵斥一頓李十五。
但剛舉起的手指,隨著一聲嘆氣,又放了下去。
大漢四十年。
北荒的漠北深處。
知道了大秦已經覆滅。
也知道了,那個僅憑以一己之力,便殺光了北荒群仙的始皇帝駕崩了。
北狄的匈奴蠻夷。
再次朝著中原卷土而來。
這一次。
他們不但要南下擒龍,還要血洗中原。
報當年之仇。
一時間。
和平了幾十年的中原,再次陷入了戰亂之中。
不過這一次卻是外敵入侵。
不在是中原內鬥。
匈奴的鐵騎,很快便踏破中原邊疆國門。
而且其中還有三位悟道的蠻夷之仙,鎮守中央王庭。
這一戰。
中原大敗。
大漢八十一年。
一位剛滿十八歲的青年將軍。
橫空出世。
他不但將兵氣突破了百萬之境。
還悟道半步成仙。
僅率領八百精兵,便敢深入大漠。
兩度功冠全軍,被汗皇封爵冠軍侯。
大漢八十三年。
僅僅兩年後。
少年將軍再次出征。
於漠北之戰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
追擊直至狼居胥山。
使匈奴望風而退三千里。
從而固守住了中原的榮耀。
但可惜。
少年英才,在短短的兩年後,死於了隱疾。
享年二十四歲。
數百年後。
黨錮之亂。
大漢運作衰弱。
宦官與外戚爭權。
一位身穿黃袍,邁入仙人境的道士。
以一句口號,便讓四方豪傑並起,天下再次大亂。
又過了幾十年。
天下三分。
至此。
大漢王朝結束了他輝煌的幾百年。
而此段時期。
雖然中原戰亂紛紛,你打我,我打你。
但卻英雄盡出。
匈奴、東夷、滿洲.
八荒刁民,被打的抱頭鼠竄。
別說是躍過中原的邊境線了。
僅僅只是妄想一下。
就恐有滅族之劫難。
其中。
鮮卑就曾勾結南匈奴、烏桓、東羌、沈氐、先零等數道入塞。
但卻被中原的殘零部隊打敗。
而剿殺之策下,嚇的當地羌胡不敢高聲語!
雄踞北方的霸主,更是如砍瓜切菜一樣。
對待蠻夷,就如大人欺負孩童。
搶糧、搶馬、搶女人。
而三國時期。
悟道者居多。
紅面美髯,忠義無雙。
破百萬兵氣,又頓悟天道。
一招「威震中原」。
喚來漢江之水。
湮滅北方七軍。
深居草廬。
卻能推衍天下運勢。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灰湮滅。
觀天象,測凶吉。
神機妙算。
起壇作法,喚來一場大風。
便可讓江上火燒千里。
但可惜,最終卻敗與一場突降大雨。
然而。
就算有四九之數的七星燈,也未能續命。
幾十年後。
司馬奪權。
背棄了以國運起誓的諾言。
當街弒帝。
行不忠、不義之逆舉。
至此。
三國歸晉。
新帝登基。
但數百年時間,才孕育出的一縷國運。
又一次化為齏粉。
七處剛剛長出嫩芽的國運之地,再次變為了荒丘。
而這司馬一家,便是當年司馬飛的後人。
與他們先祖一樣。
均是宵小之輩。
又是百年後。
所謂。
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儘是鼠輩出。
此時的晉朝王室淫亂不堪。
父子相殘、君臣內亂。
如此的荒唐之舉。
為中原埋下了最黑暗的禍根。
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蠻夷部落,也趁此機會,紛紛湧入中原。
他們以中原為牧場,以百姓為口糧。
燒殺掠奪。
無惡不作。
年輕貌美的女子,白天被這些蠻夷用來滿足淫慾。
晚上起灶下鍋。
被煮為熱湯。
還為其賦予「兩【liang】腳羊」的美稱。
以鮮嫩的程度。
將中原百姓分類為了:饒(jiao)把火、不羨羊、和骨(gu)爛。
一時間。
白骨遍野。
城外堆滿了屍體。
城牆掛滿了頭顱。
幾千萬北方百姓死於蠻夷之手。
中原險些亡族、滅種。
而一切罪惡之源的晉朝王室,居然放棄了北方王都。
選擇衣冠南渡,跨越天險河流。
前往建康再立新都。
繼續沉迷享樂。
而千年歷史的中原。
也是第一次,被蠻夷攻下。
就算九方天宮降世,都沒能做到。
又過了數百年。
天下局勢逐漸變遷。
但異族依舊占據著中原的半邊江山。
甚至就連滿洲、東瀛、高麗、緬甸.
這些宵小之輩,都妄圖入侵。
想要分一杯羹。
突然。
一個平靜、尋常的夜晚。
在寰宇中漂浮了數百年的秦皇陵。
忽然無聲無息的墜落到了中原。
三天後。
一個黑影來到了皇陵腳下,打開了隔世石。
輕車熟路的進入了地宮內部。
「嬴樓,你再不醒來,中原就真的亡了!」(本章完)
在治國方面也有李斯輔佐。
人也不似兒時那般天真、優柔寡斷。
但可惜,終歸只是一介凡人。
既沒有通天的手段,也沒有國運傍身。
在這天災橫禍面前,縱使是賢明君主,也有心無力。
秦二世三年,年初。
災荒的陰霾,死死籠罩著大秦的每一寸土地。
讓中原見不到一絲曙光。
總以為熬過了一場苦難,便會苦盡甘來的百姓們。
誰知。
等待他們的,卻是下一場更苦的災難。
五月。
各地揭竿而起,反叛的苗頭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嬴樓弒仙,惹下天降神罰,贏氏一族惡貫滿盈,罪該萬死,因自絕一脈,而以謝天下!」
這個時候,對錯已經不重要了。
天下人要的只是一個發泄的口子。
「伐無道,誅暴秦!」
這個口號,又一次在中原的各個角落響起。
一時間,中原大亂。
其中不乏有頓悟大道之人。
咸陽城內。
蘇再一次拒絕了,李信帶兵的平亂請求。
畢竟五十多歲的年紀,再加上沒了雙臂。
「蘇」不忍。
李信也不適合。
而蒙恬經過幾年的養傷後,也僅僅只是可以下地走動的程度而已。
遙想當年。
兩人還是大秦年輕一輩的佼佼者。
可轉瞬間。
韶華白首
便已是蒼蒼老將。
於是。
相對無恙的子岸,便重新穿上了大秦的甲冑,奉命領兵南下平亂。
雖然半邊身子皮開肉綻。
但好在還可以上馬殺敵。
「真是老了啊!」
馬背上。
子岸思緒萬千。
雖然戎馬一生,但這還是他第一次身為全軍主將。
看著身後列陣整齊的大軍。
子岸不知為何心生一股悲涼。
他想起了戰死的暮玄子、蒙毅、王賁、蒙武將軍、王翦將軍.
也想起那個無所不能,可以伐天斬仙的金蟬。
「呵呵,金老大若是還在,估計這幫小子,早就嚇的拉了一褲兜子吧!」
輕蔑的掃視了一眼,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
子岸抽出腰間長劍,一如少年時期那般,策馬揚鞭,意氣風發。
不懼雷霆。
不懼風霜。
沖在了大軍的最前方。
三個月後。
子岸戰死的消息傳回了咸陽。
據說當日,十面埋伏。
為了給大軍斷後。
子岸獨身一人,斬殺了五位臨界半仙之境的敵人。
將十五萬敵軍攔在了河東。
九月。
蒙恬和李信在一個寂靜的夜裡,默契的打開了木匣。
穿上了那件塵封已久,但卻鋥亮的甲冑。
一個拿起鋒利無比的長槍。
一個將秦刀叼在嘴裡。
各自率領五千親軍,披著銀灰的月色,連夜出發前往了函谷關。
一萬對二十五萬。
這一戰。
持續了三十五天。
存在了千年的函谷關,首次失守。
關中子弟兵全部戰死。
蒙恬、李信,葬身於萬箭之中。
十一月,十四日。
幾路反叛軍,兵臨咸陽城下。
蒼涼的阿房宮內。
不顯往日繁華。
「蘇」已讓群臣們各自回到家中,開門投降,迎接新帝。
麒麟殿內。
龍椅下的台階上。
蘇端坐著。
威儀凌雲,頗有嬴樓當年的一絲風範。
黑水龍袍、十二冕旒冠,整整齊齊。
靜靜的等著起義軍的到來。
七十多歲的李斯,沒有選擇臣服新帝。
已懸於房梁。
蘇去疾率領全體黑冰台,也沒有選擇投誠。
而是於阿房宮的正門前自刎示忠。
大秦的二世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只不過,為皇帝者,豈能自縊。
「大哥,父親讓我們來的!」
宮殿的門口。
李月亮靜待在原地。
李十五則邁著輕輕的步伐,走了進來。
而這句「大哥」,也是他頭一次如此稱呼「蘇」。
「父皇,還活著嗎?」
蘇睜開眼睛,口吐淡言。
神情不慌不亂,如平日一般。
「不知道,不過就算沒死,也不會出現了。」
李十五回道。
這些年。
他與妹妹李月亮,尋遍了中原和四海八荒,但卻始終找不到消失的秦皇陵。
「父親說了,若大秦覆滅,便讓我和月亮保你一命,帶你出宮去長安避難。」
李十五說完,眉頭忽然一皺。
只聽十幾里外,起義軍已經殺入了城內,直奔阿房宮而來。
「不用了,好意大哥心領了。」
蘇站起身子,將雙手負於後背。
仰頭看了看麒麟殿的宮頂。
然後便沿著台階朝下走去。
「這天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只有朕將一切罪惡攬於己身,一死,百姓才會泄憤,仇恨才能終結,新帝才可開創出下一個中原盛世。」
蘇明白。
這些年,從徵召勞役、修築長城、鑿河引水開始。
再到後來的戰爭,天災爆發。
百姓已將所有的怨念,指向了大秦。
就算自己能夠活下去,日後捲土重來。
但仇恨不會消散,只會越積越多。
用不了多久,還是會有人揭竿而起。
讓中原再次陷入戰亂。
只有自己這位大秦的二世皇帝。
死在這天下悠悠之口中。
新的帝王才會天下歸心,開闢出一個新的中原盛世。
「秦可亡,中原不可亡。」
說罷。
蘇便一步步走上龍椅。
坐了下來。
「唉,走吧!」
李十五說完,便和月亮離開了咸陽城。
這一日。
大秦二世皇帝,被斬於麒麟殿內的龍椅之上。
而一把大火。
也將這千古一殿阿房宮,燒了整整三月。
將天下的所有忿怒,一起燒盡。
至此。
大秦覆滅於秦二世三年。
中原回到了各自為王的時代。
戰亂繼續不休。
五年後。
誰都沒有想到。
在群雄紛亂的年代中。
一位五十多歲的閭左之人
既沒有悟出大道,也不能凝結兵氣。
但卻能橫掃諸王。
完成了中原一統。
成為了新的皇帝。
改秦為漢。
在大秦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大漢的宗廟。
大漢一年。
風調雨順。
消失許久的國運,似乎青睞了這個新的王朝。
大漢十年。
垂老的佛門金蟬,笑著病逝了在一個普通的夜晚。
龍吉公主則於棺槨前,守靈七日。
而後服毒自盡。
白龍駒和玄女,親手將兩人合葬在一處風景秀麗的山頭上。
還埋下了幾壇好酒。
大漢十五年。
白龍駒老死。
埋在了佛門金蟬的旁邊。
沒了三花、五氣,生出三屍的玄女,至此消失。
天下間再無其音訊。
大漢十六年。
既李牧之後。
第二位凡人頓悟大道。
於一處山林中白日飛升。
邁入了仙人境。
此人便是當初韓國宰相張平之子,張良。
也是大漢的開國功臣。
不過張良在悟道成仙之後,沒有繼續參與朝堂上的瑣事。
而是選擇大隱凡塵。
大漢二十年。
長安城。
湘子廟附近。
八十多歲的李楹台,身形枯槁。
蜷縮在那床褪色的棉被下。
宛如那深秋枝頭,搖搖欲墜的殘葉。
早已不復曾經的韶華。
歲月的風霜,無情地在她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
鬆弛的皮膚無情的耷拉著。
猶如一張破舊的紙張。
記錄著她一生的滄桑。
曾經明亮如星的雙眸,如今已渾濁無光。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深陷在眼窩裡,仿佛被一層薄霧所籠罩。
李十五和李月亮跪在床前。
淚流滿面。
「有點不甘心啊!娘還想再見他一面.」
李楹台吃勁的舉起雙手,想要抓住一些近在眼前的東西。
但卻無論如何用力,都只能攥住一捧輕輕的空氣。
「娘,孩兒不孝,沒法聽你的話了!」
天生的仙人軀,再加上半仙之境。
李十五和李月亮兩人,與二十歲時相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而不等李楹台開口拒絕。
只見李十五將那半枚五氣朝元丹拿了出來。
塞入了李楹台的嘴裡。
霎時間。
清氣瀰漫。
俱衰的五臟,瞬間充盈。
干皺的皮膚再現光滑,就連雙目也不在混濁。
「十五.,你!」
年輕風韻的李楹台從床上坐了起來,她本想呵斥一頓李十五。
但剛舉起的手指,隨著一聲嘆氣,又放了下去。
大漢四十年。
北荒的漠北深處。
知道了大秦已經覆滅。
也知道了,那個僅憑以一己之力,便殺光了北荒群仙的始皇帝駕崩了。
北狄的匈奴蠻夷。
再次朝著中原卷土而來。
這一次。
他們不但要南下擒龍,還要血洗中原。
報當年之仇。
一時間。
和平了幾十年的中原,再次陷入了戰亂之中。
不過這一次卻是外敵入侵。
不在是中原內鬥。
匈奴的鐵騎,很快便踏破中原邊疆國門。
而且其中還有三位悟道的蠻夷之仙,鎮守中央王庭。
這一戰。
中原大敗。
大漢八十一年。
一位剛滿十八歲的青年將軍。
橫空出世。
他不但將兵氣突破了百萬之境。
還悟道半步成仙。
僅率領八百精兵,便敢深入大漠。
兩度功冠全軍,被汗皇封爵冠軍侯。
大漢八十三年。
僅僅兩年後。
少年將軍再次出征。
於漠北之戰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
追擊直至狼居胥山。
使匈奴望風而退三千里。
從而固守住了中原的榮耀。
但可惜。
少年英才,在短短的兩年後,死於了隱疾。
享年二十四歲。
數百年後。
黨錮之亂。
大漢運作衰弱。
宦官與外戚爭權。
一位身穿黃袍,邁入仙人境的道士。
以一句口號,便讓四方豪傑並起,天下再次大亂。
又過了幾十年。
天下三分。
至此。
大漢王朝結束了他輝煌的幾百年。
而此段時期。
雖然中原戰亂紛紛,你打我,我打你。
但卻英雄盡出。
匈奴、東夷、滿洲.
八荒刁民,被打的抱頭鼠竄。
別說是躍過中原的邊境線了。
僅僅只是妄想一下。
就恐有滅族之劫難。
其中。
鮮卑就曾勾結南匈奴、烏桓、東羌、沈氐、先零等數道入塞。
但卻被中原的殘零部隊打敗。
而剿殺之策下,嚇的當地羌胡不敢高聲語!
雄踞北方的霸主,更是如砍瓜切菜一樣。
對待蠻夷,就如大人欺負孩童。
搶糧、搶馬、搶女人。
而三國時期。
悟道者居多。
紅面美髯,忠義無雙。
破百萬兵氣,又頓悟天道。
一招「威震中原」。
喚來漢江之水。
湮滅北方七軍。
深居草廬。
卻能推衍天下運勢。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灰湮滅。
觀天象,測凶吉。
神機妙算。
起壇作法,喚來一場大風。
便可讓江上火燒千里。
但可惜,最終卻敗與一場突降大雨。
然而。
就算有四九之數的七星燈,也未能續命。
幾十年後。
司馬奪權。
背棄了以國運起誓的諾言。
當街弒帝。
行不忠、不義之逆舉。
至此。
三國歸晉。
新帝登基。
但數百年時間,才孕育出的一縷國運。
又一次化為齏粉。
七處剛剛長出嫩芽的國運之地,再次變為了荒丘。
而這司馬一家,便是當年司馬飛的後人。
與他們先祖一樣。
均是宵小之輩。
又是百年後。
所謂。
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儘是鼠輩出。
此時的晉朝王室淫亂不堪。
父子相殘、君臣內亂。
如此的荒唐之舉。
為中原埋下了最黑暗的禍根。
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蠻夷部落,也趁此機會,紛紛湧入中原。
他們以中原為牧場,以百姓為口糧。
燒殺掠奪。
無惡不作。
年輕貌美的女子,白天被這些蠻夷用來滿足淫慾。
晚上起灶下鍋。
被煮為熱湯。
還為其賦予「兩【liang】腳羊」的美稱。
以鮮嫩的程度。
將中原百姓分類為了:饒(jiao)把火、不羨羊、和骨(gu)爛。
一時間。
白骨遍野。
城外堆滿了屍體。
城牆掛滿了頭顱。
幾千萬北方百姓死於蠻夷之手。
中原險些亡族、滅種。
而一切罪惡之源的晉朝王室,居然放棄了北方王都。
選擇衣冠南渡,跨越天險河流。
前往建康再立新都。
繼續沉迷享樂。
而千年歷史的中原。
也是第一次,被蠻夷攻下。
就算九方天宮降世,都沒能做到。
又過了數百年。
天下局勢逐漸變遷。
但異族依舊占據著中原的半邊江山。
甚至就連滿洲、東瀛、高麗、緬甸.
這些宵小之輩,都妄圖入侵。
想要分一杯羹。
突然。
一個平靜、尋常的夜晚。
在寰宇中漂浮了數百年的秦皇陵。
忽然無聲無息的墜落到了中原。
三天後。
一個黑影來到了皇陵腳下,打開了隔世石。
輕車熟路的進入了地宮內部。
「嬴樓,你再不醒來,中原就真的亡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