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新車發布會(1)
</ins>
陳平江擺擺手:「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但每天一百和每天兩百,在道歉誠意上差距是巨大的。如果運營的好,不但不會成為黑洞,反而會讓人信服。」
他伸手指了指殷雲翔:「這也是給你們壓力,讓你們早點將工廠投入運營,早點產能爬坡。當然這個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不會為難你的。」
產能不足導致的交付慢問題是終究繞不過去一個坎兒。
說實話現在上上都在盯著呢。
有時候陳平江自己看汽車之家那些車友論壇,都有些害臊。
他是真不知道雷軍當年是怎麼扛過來的。
這段時間,九州上上下下針對延期交付的大定用戶補貼政策討論的來來回回沒有五十遍,也有四十遍了。
「就這麼辦吧,畢竟我們車輛的定價在那擺著。」
「是,陳董。」
老闆怎麼想的,他就怎麼做咯。胳膊終究是拗不過大腿的。
12月28號。
陳平江在九州汽車一眾高管的簇擁下,前往了臨港的超級工廠視察。
經過前期的準備,超級工廠剛剛開始建設。
陳平江初臨此地惟一的感覺就是「大」!
不說一眼望不到頭,起碼也望著費勁。
工地上數不清挖掘機泥頭車來來回回的作業著。到處樹立著彩旗,拉著橫幅:
「大幹快干180天!」
「堅決在期間內完成建設任務!」
「……」
殷雲翔同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一起介紹:「目前我們幾乎採取了三班倒的方式,二十四小時不停工。在施工過程中不光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還藉助了不少智能化設備,進度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預計三個月的時間,廠房的雛形就能出來,而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步推進。」
「我們超級工廠總占地約為86萬平方米,約等於12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室外區域除了測試跑道、物流運輸路段,還有專門存放下線車輛的停車場。」
</ins>
「多虧了來自各家公司的專家們,老實說我幹了半輩子的汽車,這樣的工廠布局是第一次見。」殷雲翔自豪道:「與國內外同類整車企業相比,我們滬上超級工廠面積並不算大,但通過嚴謹科學的生產排布和動線設計,未來會將傳統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工序完全融為一體,建造出一座高度集約的超級工廠。」
…………
當時間悄然來到12月31日時,自中午12點開始,滬上會展中心便開始聚集人流。
這些人中,既有媒體記者、車評人,也有大定用戶,還有一些九州S1的供應商。
為了這次的新車發布會,九州汽車籌備了很久,光是PPT文案都準備了十七個版本。
這種大場面陳平江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反倒是九州汽車的高管們還不適應。
他們大多是從傳統汽車廠商跳槽過來的,在以前新車上市時,壓根沒有所謂的發布會。
可現在發布會都被玩爛了。
不管上市個什麼玩意都要請媒體和用戶來看一看瞧一瞧,似乎是正式的對外宣布。
下午兩點整,偌大的會場內已經坐的滿滿當當,由上向下望去,只能看著一道道泛著白光的手機屏幕在閃動。
在一段激昂的BGM過後,會場內的聚光燈同時射在舞台中央,顯現出陳平江的身影。
全場隨即爆發巨大的歡呼聲。
人們已經很久沒在發布會上見過陳平江了。
在短暫的開場歡迎後,陳平江笑著道:「之前網上很多人都在猜測九州S1的新車發布會什麼時候開,有猜11月頭的,有猜11月尾的,也有12月頭的,但很少有人猜到今天。因為過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為了讓我自己說過的話不至於食言,我們團隊只好緊趕慢趕將新車上市的日子訂在了今天。」
一段調侃讓不少人會心一笑。
九州S1產能不足的問題網上多家媒體已經連番報導過,更有之前的推特虛空對線。
實際上能夠坐在這裡,用戶們多少是有些心理準備的。
話音一轉,陳平江用一種茫然的嗓音以及淡淡的自嘲道:「當我說要坐車的時候,不管是現實里還是網上很多人都說我瘋了,說我飄了,很普遍的一種論調是『手機造的好但是不代表能造好車,一個手機才多少個零件,汽車又有多少個零件?』第二個論調是『中國純國產汽車是沒有希望的,勉強能混的下去的也就合資車。』事實上那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我陳平江造車。」
台下不少人淡淡一笑,因為他們之中當年就這麼想過。
你說你一個好好的首富不搞網際網路,去搞什麼車啊。
國內汽車行業那麼爛,新能源汽車都被一些騙補貼的車企把持著,這種情況下還要入局,不夠騷還是怎麼著?
「對我的嘲諷遠遠沒有結束。」陳平江娓娓道來:「當更多的人知道我打算做SUV,而且是中大型SUV,甚至是高端中大型SUV,所有的槽點幾乎集齊了,沒有人看好我們,甚至我們內部也有反對的聲音。」
「這些人不是沒有道理……即便到今天,高端中大型SUV市場是什麼格局呢,我給大家分析下。」隨著陳平江按下手中的遙控器,大屏幕上出現一家家的汽車品牌。
</ins>
「一直以來,國內的中大型SUV市場都被德系、日系高端車型占據主導地位。大眾、奧迪、寶馬、奔馳、雷克薩斯、豐田等等。這些車型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艦級產品,也有這些品牌最為頂級的汽車性能、配置、品牌聲譽。而中國品牌,一直在嘗試突破20萬的門檻,更別說30萬以上大型SUV的產品。在這個領域,我們是零!」
「我陳平江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九州汽車是第一家認真做高端中大型SUV的國產品牌!」
隨著漫天的掌聲,正在看直播的雷軍咂摸下嘴,對身後的秘書道:「錄屏了吧,這段不錯,我要學一學演講時調動觀眾的情緒。」
遠在杭州的老馬也不得不服:「整場發布會的基調一下子就立住了,再也沒人敢嘲笑他們。打的一手『愛國牌』和『零的突破』!」
直到全場的掌聲慢慢熄滅,陳平江才順勢虛空按了按手掌,接著道:「我們團隊面臨的第二個質疑是——價格。沒錯,這也是被最多人詬病的地方。普遍的觀點是『你一個國產車憑什麼賣這麼貴?』,說實話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我都沒辦法反駁。因為這是消費者的基礎認知,大家的認知中國產車就是不如外國車的,這裡我也要diss下國內同行,一定要改掉不思進取的毛病。」
「一個很重要的常識是——做為一個中國品牌,如果我們把一輛中大型SUV賣到30萬以上,百分之百就沒有銷量了。因為大家覺得你不值,你品牌力不行。」
「而我陳平江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30萬的中端SUV我瞧不上,九州S1就設計之初對標的就是百萬豪車。」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雖然早知道九州S1不會便宜,但頭次聽到陳平江說對標百萬豪車還是很震撼的。
大家更想看看這車是如何牛逼,能讓陳平江口口聲聲喊著對標百萬豪車!
「OK,我們在前期做市場調研的時候知道了用戶們想要什麼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是:我們要更大的車,更好的配置,以及足夠的排面。」
「除了寬敞的車內空間,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功能:內置Wi-Fi、語音識別和全車按摩座椅等等。」
「而在動力系統上,我們選擇了增程式系統。現在處於汽車電動化的過渡期,讓消費者同時享受用電的實惠和用油的長續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況且廣大北方用戶也是我們需要照顧的。」
「針對以上用戶需求和痛點,九州S1不光是一輛全尺寸SUV,更是一個適合全家老小的家庭出行用車。它不僅擁有各種實用的功能,還有全座艙語音交互、按摩座椅等打造『移動的家』的產品理念。」
甭管是線下的還是線上的,關注這場發布會的大有人在。
除了正兒八經的汽車用戶和潛在買車人群,橘子手機的死忠粉乃至陳平江的死忠粉也來了。
更可怕的是國內外各大車企的相關負責人一同在收看發布會直播。
如果今天只是隨便一個國產品牌,自然不會有人給予這麼多的關注。
但這車是陳平江搗鼓出來的,其自身就是保證。
並且之前一年中,九州S1通殺大大小小的車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足以讓人提起注意。
陳平江像說故事一樣整整花了十分鐘的時間去介紹九州S1背後的故事,但卻讓一直關注過來的人很能共情。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蔚小理三家的負責人也是頭一次了解到九州S1居然是一輛增程式的電能車。
實際上增程式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世界上第一台增程式汽車出現在100年前。即便是到了2000後,也陸續出了雪佛蘭沃藍達、寶馬I3、奧迪A1e-tron增程版、去年廣汽傳祺也推出國GA5增程版。
但這些車無一例外都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在上市之後銷量低迷而逐漸走向停產退市。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並沒有針對新能源車型進行補貼,各地也沒有實行限牌政策,而此時的增程式電動車除了油耗比較低以外優勢並不大,尤其是發動機啟動之後的噪音以及增程式的熱效率都並不出色,並且高昂的售價也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之一。
但偏偏九州S1就是採用了增程式。
陳平江的聲音繼續傳來:「我們九州S1採用增程式電動驅動系統,搭載一台1.2T增程器+大容量電池組(40.5kWh)+雙電機四驅系統。這一設計使其既能像純電動車一樣以電機驅動,又能通過增程器發電延長續航,徹底解決了當時純電動車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問題。」
「個人認為這是解決里程焦慮的革命性方案!」
「它或許不是未來的最優解,但一定是最適合當下。增程式技術打破了消費者對電動車長途出行的顧慮,尤其適合中國幅員遼闊、充電設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國情。純電續航180公里,增程續航620公里,綜合續航突破800公里,遠超同期純電動車型的續航水平。」
此刻……
抖音直播的彈幕里,陸續有車友針對增程式這一動力設計展開了交鋒。
也是難為這些人了,直播間那麼多人,彈幕刷的那麼快,這幫人要在海量的彈幕里找到要對線的人,真是不容易。
「虧我等了一年,居然還是個增程式。就這還新能源?說白了不還是加汽油?騙子!」
「樓上不要嘴巴不慫,有本事貼出來你的付款憑證?」
「真是受不了腦殘粉,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你看現在全球有幾款增程式的車?加油轉化電來帶動那和直接加油比,不就是脫褲子放屁嗎?」
「你懂個錘子!客戶體驗才是第一位的。倒是覺得這樣不錯,既可以做到短途純電行駛,長途行駛時通過加油來解決續航焦慮,另外,作為限牌城市它還可以享受掛綠牌以及免購置稅的政策。」
實際上,這種交鋒哪裡只是在直播間呢。
微博上早已經炸翻天了。
無數車企負責人跳出來抨擊。
大眾中國區CEO馮博涵發帖說:「增程式電動車從單車角度看具備一定的價值,但從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說是最糟糕的方案。」
豈料用戶們並不買帳。
「不管增程式還是純電車,符合老百姓當下需求的車就是一輛好車,擁有純電動車型的駕駛感受以及綠牌,擁有燃油車加油的便捷以及補能優勢,在當下看起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有話要說,我東北滴,我二姑奶奶家二兒子去年買了輛電動車,號稱續航150公里。拿到手一測,最多跑個100公里,到了冬天,再砍一半。是什麼車,我就不點名了。」
「本人是個公交車司機,開電車的。我們這些司機每天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有時候一天要換兩次電瓶!這要是跑長途不可想像。」
「……」(本章完)
</ins>
陳平江擺擺手:「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但每天一百和每天兩百,在道歉誠意上差距是巨大的。如果運營的好,不但不會成為黑洞,反而會讓人信服。」
他伸手指了指殷雲翔:「這也是給你們壓力,讓你們早點將工廠投入運營,早點產能爬坡。當然這個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不會為難你的。」
產能不足導致的交付慢問題是終究繞不過去一個坎兒。
說實話現在上上都在盯著呢。
有時候陳平江自己看汽車之家那些車友論壇,都有些害臊。
他是真不知道雷軍當年是怎麼扛過來的。
這段時間,九州上上下下針對延期交付的大定用戶補貼政策討論的來來回回沒有五十遍,也有四十遍了。
「就這麼辦吧,畢竟我們車輛的定價在那擺著。」
「是,陳董。」
老闆怎麼想的,他就怎麼做咯。胳膊終究是拗不過大腿的。
12月28號。
陳平江在九州汽車一眾高管的簇擁下,前往了臨港的超級工廠視察。
經過前期的準備,超級工廠剛剛開始建設。
陳平江初臨此地惟一的感覺就是「大」!
不說一眼望不到頭,起碼也望著費勁。
工地上數不清挖掘機泥頭車來來回回的作業著。到處樹立著彩旗,拉著橫幅:
「大幹快干180天!」
「堅決在期間內完成建設任務!」
「……」
殷雲翔同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一起介紹:「目前我們幾乎採取了三班倒的方式,二十四小時不停工。在施工過程中不光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還藉助了不少智能化設備,進度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預計三個月的時間,廠房的雛形就能出來,而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步推進。」
「我們超級工廠總占地約為86萬平方米,約等於12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室外區域除了測試跑道、物流運輸路段,還有專門存放下線車輛的停車場。」
</ins>
「多虧了來自各家公司的專家們,老實說我幹了半輩子的汽車,這樣的工廠布局是第一次見。」殷雲翔自豪道:「與國內外同類整車企業相比,我們滬上超級工廠面積並不算大,但通過嚴謹科學的生產排布和動線設計,未來會將傳統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工序完全融為一體,建造出一座高度集約的超級工廠。」
…………
當時間悄然來到12月31日時,自中午12點開始,滬上會展中心便開始聚集人流。
這些人中,既有媒體記者、車評人,也有大定用戶,還有一些九州S1的供應商。
為了這次的新車發布會,九州汽車籌備了很久,光是PPT文案都準備了十七個版本。
這種大場面陳平江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反倒是九州汽車的高管們還不適應。
他們大多是從傳統汽車廠商跳槽過來的,在以前新車上市時,壓根沒有所謂的發布會。
可現在發布會都被玩爛了。
不管上市個什麼玩意都要請媒體和用戶來看一看瞧一瞧,似乎是正式的對外宣布。
下午兩點整,偌大的會場內已經坐的滿滿當當,由上向下望去,只能看著一道道泛著白光的手機屏幕在閃動。
在一段激昂的BGM過後,會場內的聚光燈同時射在舞台中央,顯現出陳平江的身影。
全場隨即爆發巨大的歡呼聲。
人們已經很久沒在發布會上見過陳平江了。
在短暫的開場歡迎後,陳平江笑著道:「之前網上很多人都在猜測九州S1的新車發布會什麼時候開,有猜11月頭的,有猜11月尾的,也有12月頭的,但很少有人猜到今天。因為過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為了讓我自己說過的話不至於食言,我們團隊只好緊趕慢趕將新車上市的日子訂在了今天。」
一段調侃讓不少人會心一笑。
九州S1產能不足的問題網上多家媒體已經連番報導過,更有之前的推特虛空對線。
實際上能夠坐在這裡,用戶們多少是有些心理準備的。
話音一轉,陳平江用一種茫然的嗓音以及淡淡的自嘲道:「當我說要坐車的時候,不管是現實里還是網上很多人都說我瘋了,說我飄了,很普遍的一種論調是『手機造的好但是不代表能造好車,一個手機才多少個零件,汽車又有多少個零件?』第二個論調是『中國純國產汽車是沒有希望的,勉強能混的下去的也就合資車。』事實上那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我陳平江造車。」
台下不少人淡淡一笑,因為他們之中當年就這麼想過。
你說你一個好好的首富不搞網際網路,去搞什麼車啊。
國內汽車行業那麼爛,新能源汽車都被一些騙補貼的車企把持著,這種情況下還要入局,不夠騷還是怎麼著?
「對我的嘲諷遠遠沒有結束。」陳平江娓娓道來:「當更多的人知道我打算做SUV,而且是中大型SUV,甚至是高端中大型SUV,所有的槽點幾乎集齊了,沒有人看好我們,甚至我們內部也有反對的聲音。」
「這些人不是沒有道理……即便到今天,高端中大型SUV市場是什麼格局呢,我給大家分析下。」隨著陳平江按下手中的遙控器,大屏幕上出現一家家的汽車品牌。
</ins>
「一直以來,國內的中大型SUV市場都被德系、日系高端車型占據主導地位。大眾、奧迪、寶馬、奔馳、雷克薩斯、豐田等等。這些車型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艦級產品,也有這些品牌最為頂級的汽車性能、配置、品牌聲譽。而中國品牌,一直在嘗試突破20萬的門檻,更別說30萬以上大型SUV的產品。在這個領域,我們是零!」
「我陳平江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九州汽車是第一家認真做高端中大型SUV的國產品牌!」
隨著漫天的掌聲,正在看直播的雷軍咂摸下嘴,對身後的秘書道:「錄屏了吧,這段不錯,我要學一學演講時調動觀眾的情緒。」
遠在杭州的老馬也不得不服:「整場發布會的基調一下子就立住了,再也沒人敢嘲笑他們。打的一手『愛國牌』和『零的突破』!」
直到全場的掌聲慢慢熄滅,陳平江才順勢虛空按了按手掌,接著道:「我們團隊面臨的第二個質疑是——價格。沒錯,這也是被最多人詬病的地方。普遍的觀點是『你一個國產車憑什麼賣這麼貴?』,說實話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我都沒辦法反駁。因為這是消費者的基礎認知,大家的認知中國產車就是不如外國車的,這裡我也要diss下國內同行,一定要改掉不思進取的毛病。」
「一個很重要的常識是——做為一個中國品牌,如果我們把一輛中大型SUV賣到30萬以上,百分之百就沒有銷量了。因為大家覺得你不值,你品牌力不行。」
「而我陳平江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30萬的中端SUV我瞧不上,九州S1就設計之初對標的就是百萬豪車。」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雖然早知道九州S1不會便宜,但頭次聽到陳平江說對標百萬豪車還是很震撼的。
大家更想看看這車是如何牛逼,能讓陳平江口口聲聲喊著對標百萬豪車!
「OK,我們在前期做市場調研的時候知道了用戶們想要什麼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是:我們要更大的車,更好的配置,以及足夠的排面。」
「除了寬敞的車內空間,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功能:內置Wi-Fi、語音識別和全車按摩座椅等等。」
「而在動力系統上,我們選擇了增程式系統。現在處於汽車電動化的過渡期,讓消費者同時享受用電的實惠和用油的長續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況且廣大北方用戶也是我們需要照顧的。」
「針對以上用戶需求和痛點,九州S1不光是一輛全尺寸SUV,更是一個適合全家老小的家庭出行用車。它不僅擁有各種實用的功能,還有全座艙語音交互、按摩座椅等打造『移動的家』的產品理念。」
甭管是線下的還是線上的,關注這場發布會的大有人在。
除了正兒八經的汽車用戶和潛在買車人群,橘子手機的死忠粉乃至陳平江的死忠粉也來了。
更可怕的是國內外各大車企的相關負責人一同在收看發布會直播。
如果今天只是隨便一個國產品牌,自然不會有人給予這麼多的關注。
但這車是陳平江搗鼓出來的,其自身就是保證。
並且之前一年中,九州S1通殺大大小小的車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足以讓人提起注意。
陳平江像說故事一樣整整花了十分鐘的時間去介紹九州S1背後的故事,但卻讓一直關注過來的人很能共情。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蔚小理三家的負責人也是頭一次了解到九州S1居然是一輛增程式的電能車。
實際上增程式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世界上第一台增程式汽車出現在100年前。即便是到了2000後,也陸續出了雪佛蘭沃藍達、寶馬I3、奧迪A1e-tron增程版、去年廣汽傳祺也推出國GA5增程版。
但這些車無一例外都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在上市之後銷量低迷而逐漸走向停產退市。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並沒有針對新能源車型進行補貼,各地也沒有實行限牌政策,而此時的增程式電動車除了油耗比較低以外優勢並不大,尤其是發動機啟動之後的噪音以及增程式的熱效率都並不出色,並且高昂的售價也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之一。
但偏偏九州S1就是採用了增程式。
陳平江的聲音繼續傳來:「我們九州S1採用增程式電動驅動系統,搭載一台1.2T增程器+大容量電池組(40.5kWh)+雙電機四驅系統。這一設計使其既能像純電動車一樣以電機驅動,又能通過增程器發電延長續航,徹底解決了當時純電動車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問題。」
「個人認為這是解決里程焦慮的革命性方案!」
「它或許不是未來的最優解,但一定是最適合當下。增程式技術打破了消費者對電動車長途出行的顧慮,尤其適合中國幅員遼闊、充電設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國情。純電續航180公里,增程續航620公里,綜合續航突破800公里,遠超同期純電動車型的續航水平。」
此刻……
抖音直播的彈幕里,陸續有車友針對增程式這一動力設計展開了交鋒。
也是難為這些人了,直播間那麼多人,彈幕刷的那麼快,這幫人要在海量的彈幕里找到要對線的人,真是不容易。
「虧我等了一年,居然還是個增程式。就這還新能源?說白了不還是加汽油?騙子!」
「樓上不要嘴巴不慫,有本事貼出來你的付款憑證?」
「真是受不了腦殘粉,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你看現在全球有幾款增程式的車?加油轉化電來帶動那和直接加油比,不就是脫褲子放屁嗎?」
「你懂個錘子!客戶體驗才是第一位的。倒是覺得這樣不錯,既可以做到短途純電行駛,長途行駛時通過加油來解決續航焦慮,另外,作為限牌城市它還可以享受掛綠牌以及免購置稅的政策。」
實際上,這種交鋒哪裡只是在直播間呢。
微博上早已經炸翻天了。
無數車企負責人跳出來抨擊。
大眾中國區CEO馮博涵發帖說:「增程式電動車從單車角度看具備一定的價值,但從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說是最糟糕的方案。」
豈料用戶們並不買帳。
「不管增程式還是純電車,符合老百姓當下需求的車就是一輛好車,擁有純電動車型的駕駛感受以及綠牌,擁有燃油車加油的便捷以及補能優勢,在當下看起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有話要說,我東北滴,我二姑奶奶家二兒子去年買了輛電動車,號稱續航150公里。拿到手一測,最多跑個100公里,到了冬天,再砍一半。是什麼車,我就不點名了。」
「本人是個公交車司機,開電車的。我們這些司機每天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有時候一天要換兩次電瓶!這要是跑長途不可想像。」
「……」(本章完)
</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