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安壽紙鋪
先祖們為了不讓這門秘術因為陰陽相隔而失傳,才置辦下那個能讓活人繼承的天級鬼鋪。
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鬼鋪換店主時,鬼鋪回歸初始狀態,就是代價之一。
所以安壽堂不是一直只有這么小,而是因為換店主後,回歸了最開始芝麻小店的樣子。
經營壯大後,是可以花冥幣擴建的。
只要有錢,多豪華都沒問題。
這本《紙紮秘術》里,萬物皆可用紙做。
紙人、紙屋、紙馬、紙車……脫胎於脆弱的紙張,卻能展現非凡的能力。
不過所有能動的高級紙紮品,都需要能量驅動,可以用靈氣,也可以用陰氣和鬼力。
靈力驅動適用性更強,陰氣和鬼力驅動則是紙紮秘術轉入陰間發展後演變出來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活人是沒法掌握鬼力的,所以鬼力驅動只能死了再用。
天級鬼鋪的店主倒是可以把冥幣里的冥壽化為陰氣,驅動紙紮品,不過到底是外力,效果會差不少,靈活性也更低。
而且無論是鬼力驅動,還是陰氣驅動,都被陽氣克制,在陽間會受壓制,尤其是白天的時候,甚至無法使用,更適用於陰間。
宋妙竹還不信邪的拿了張白紙,剪了幾個小紙人。
它果然無論如何也動不起來。
無論是靈氣還是陰氣,都是現在的她沒有的東西,昨天賺的冥幣,全被她轉化成了人民幣。
她無奈的把紙簍放回角落,老老實實把《紙紮秘術》翻到最末尾,從簡單的開始學起。
都是不會動的紙紮品,安壽堂賣的金元寶就在其中。
折這種元寶,只需要一點手法技巧和長久接觸紙紮鍛鍊出來的氣場。
宋妙竹家學淵源,從小耳濡目染手法技巧她都不缺,閉著眼睛都能折出標準模樣的元寶來,但是這玄之又玄的氣場,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
折元寶要用專門的金紙,家裡早就沒有這些東西了。
不知道安壽紙鋪里還有沒有。
父母去世後,宋妙竹每年還會回老宅來,但安壽紙鋪卻幾乎沒有去過了。
她從來沒想過,自己還有要繼承紙紮事業的一天。
無論是為了陰間的鬼鋪,還是為了不知何時就會到來的靈氣復甦,宋妙竹都要好好學這門秘術。
雖說在上一個修行時代,這紙紮秘術只是旁門左道,但是在現在,也是難得的術法傳承了。
術法可不拘修行規則如何,只要有靈氣,就能使用。
今天她準備入夜後,再去陰間開店,把營業時間固定下來才有利於生意上門。
下午還有一些時間,正好去安壽紙鋪看看。
宋妙竹拿著手機就出門了。
照樣先去陳媽菜館點了一葷一素,吃了午飯才往鋪子裡去。
宋妙竹家的安壽紙鋪位於槐花巷4號。
和陰水巷414號的安壽堂名字差不多,都叫「安壽」。
做的也是差不多的生意,都是賣紙紮品的。一個接待人客,一個接待鬼客。
不過和寬闊的陰水巷比起來,槐花巷真的只是一個小巷子。
巷子裡能走的最大的車,就是小三輪了。
還只能是腳踩的那種。
槐花巷原本是在遠山鎮北邊邊角處的,遠山鎮往北擴建成遠山古鎮後,倒是在鎮中心的位置了。
只是位置再好,也礙不住巷子幽深又狹窄,且裡面還是喪葬一條龍,家裡沒人過世,沒什麼人會逛街逛到這裡來。
鎮上的變化太大了,宋妙竹來回走了好幾遍,還走錯了一次,才找到了被一家奶茶店門口的新品第二杯半價招牌擋住一半的巷子口。
「借過一下!」
穿過奶茶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宋妙竹終於進入了巷子。
看到熟悉的轉角弧度和牆磚缺口,她才確定,自己這次找對了。
走了大概三分鐘,豁然開朗。
眼前是兩棟「L」型的木樓圍成的小庭院,除了她現在走的這個入口,對面還有一個出口。
院子中間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的槐花樹正在花期。
她家的安壽紙鋪就在右邊那個倒「L」形的底部。
(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和外面商業化氣息濃重的熱鬧街道比起來,這裡有幾分鬧中取靜的意思。
一進來,就有一種陰涼的氣息。
以前,紙紮鋪、壽衣鋪、棺材鋪、香燭鋪……所有辦後事用得著的東西,都能在這兒買到。
巷子再深入能走到老石場裡去,那裡還有專門做墓碑的鋪子。
現在嘛,一個都沒了。
有門路的,和火葬場合作,去那邊接著幹了,沒門路的就徹底關門大吉了。
生意早就沒得做了,宋妙竹瞧著這些鋪子門窗大開,工人進進出出的樣子,現在是連鋪子也都租出去了。
看院子裡擺的那些假人道具,應該都租給搞密室逃脫的那位了。
只有她家安壽紙鋪白底紅字的塑料招牌還孤零零的掛在門上,去年秋天的落葉都還在門前,沒有人清掃。
爸媽在店裡忙碌,她坐在門口寫作業的畫面一閃而過。
宋妙竹心想,這個地方,她大概也捨不得租出去了。
之前是因為噩夢的緣故,以為太奶說的是這個鋪子,所以不敢租出去。
現在知道是自己誤會了,但真正回到這裡的時候,宋妙竹卻捨不得把它交給別人隨意改造了。
好在有了陰間的鬼鋪,她現在也不是很缺錢了,這鋪子不租也沒什麼。
或許真能在她手裡派上用場也說不定。
宋妙竹想到這裡,心情好了許多,走上前去,低頭吹去了鎖頭上的灰塵,插入鑰匙,咔噠一聲,門緩緩而開。
「咳咳咳!」
迎接她的又是一陣灰塵。
陽光穿過窗戶照進來的光束中,滿是浮動的灰塵。
灰塵比老宅里還重。
這個鋪子可比陰水巷那間芝麻鋪子大多了。
進門是三開間的大屋,沒有任何隔斷,是個橫向整間的大門面。
以前這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紙紮品。
不過已經在父母的葬禮上,全部作為祭品燒掉了。
現在這裡,除了一個實木櫃檯,就只剩下幾把竹板凳和幾個空竹簍了。
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鬼鋪換店主時,鬼鋪回歸初始狀態,就是代價之一。
所以安壽堂不是一直只有這么小,而是因為換店主後,回歸了最開始芝麻小店的樣子。
經營壯大後,是可以花冥幣擴建的。
只要有錢,多豪華都沒問題。
這本《紙紮秘術》里,萬物皆可用紙做。
紙人、紙屋、紙馬、紙車……脫胎於脆弱的紙張,卻能展現非凡的能力。
不過所有能動的高級紙紮品,都需要能量驅動,可以用靈氣,也可以用陰氣和鬼力。
靈力驅動適用性更強,陰氣和鬼力驅動則是紙紮秘術轉入陰間發展後演變出來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活人是沒法掌握鬼力的,所以鬼力驅動只能死了再用。
天級鬼鋪的店主倒是可以把冥幣里的冥壽化為陰氣,驅動紙紮品,不過到底是外力,效果會差不少,靈活性也更低。
而且無論是鬼力驅動,還是陰氣驅動,都被陽氣克制,在陽間會受壓制,尤其是白天的時候,甚至無法使用,更適用於陰間。
宋妙竹還不信邪的拿了張白紙,剪了幾個小紙人。
它果然無論如何也動不起來。
無論是靈氣還是陰氣,都是現在的她沒有的東西,昨天賺的冥幣,全被她轉化成了人民幣。
她無奈的把紙簍放回角落,老老實實把《紙紮秘術》翻到最末尾,從簡單的開始學起。
都是不會動的紙紮品,安壽堂賣的金元寶就在其中。
折這種元寶,只需要一點手法技巧和長久接觸紙紮鍛鍊出來的氣場。
宋妙竹家學淵源,從小耳濡目染手法技巧她都不缺,閉著眼睛都能折出標準模樣的元寶來,但是這玄之又玄的氣場,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
折元寶要用專門的金紙,家裡早就沒有這些東西了。
不知道安壽紙鋪里還有沒有。
父母去世後,宋妙竹每年還會回老宅來,但安壽紙鋪卻幾乎沒有去過了。
她從來沒想過,自己還有要繼承紙紮事業的一天。
無論是為了陰間的鬼鋪,還是為了不知何時就會到來的靈氣復甦,宋妙竹都要好好學這門秘術。
雖說在上一個修行時代,這紙紮秘術只是旁門左道,但是在現在,也是難得的術法傳承了。
術法可不拘修行規則如何,只要有靈氣,就能使用。
今天她準備入夜後,再去陰間開店,把營業時間固定下來才有利於生意上門。
下午還有一些時間,正好去安壽紙鋪看看。
宋妙竹拿著手機就出門了。
照樣先去陳媽菜館點了一葷一素,吃了午飯才往鋪子裡去。
宋妙竹家的安壽紙鋪位於槐花巷4號。
和陰水巷414號的安壽堂名字差不多,都叫「安壽」。
做的也是差不多的生意,都是賣紙紮品的。一個接待人客,一個接待鬼客。
不過和寬闊的陰水巷比起來,槐花巷真的只是一個小巷子。
巷子裡能走的最大的車,就是小三輪了。
還只能是腳踩的那種。
槐花巷原本是在遠山鎮北邊邊角處的,遠山鎮往北擴建成遠山古鎮後,倒是在鎮中心的位置了。
只是位置再好,也礙不住巷子幽深又狹窄,且裡面還是喪葬一條龍,家裡沒人過世,沒什麼人會逛街逛到這裡來。
鎮上的變化太大了,宋妙竹來回走了好幾遍,還走錯了一次,才找到了被一家奶茶店門口的新品第二杯半價招牌擋住一半的巷子口。
「借過一下!」
穿過奶茶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宋妙竹終於進入了巷子。
看到熟悉的轉角弧度和牆磚缺口,她才確定,自己這次找對了。
走了大概三分鐘,豁然開朗。
眼前是兩棟「L」型的木樓圍成的小庭院,除了她現在走的這個入口,對面還有一個出口。
院子中間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的槐花樹正在花期。
她家的安壽紙鋪就在右邊那個倒「L」形的底部。
(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和外面商業化氣息濃重的熱鬧街道比起來,這裡有幾分鬧中取靜的意思。
一進來,就有一種陰涼的氣息。
以前,紙紮鋪、壽衣鋪、棺材鋪、香燭鋪……所有辦後事用得著的東西,都能在這兒買到。
巷子再深入能走到老石場裡去,那裡還有專門做墓碑的鋪子。
現在嘛,一個都沒了。
有門路的,和火葬場合作,去那邊接著幹了,沒門路的就徹底關門大吉了。
生意早就沒得做了,宋妙竹瞧著這些鋪子門窗大開,工人進進出出的樣子,現在是連鋪子也都租出去了。
看院子裡擺的那些假人道具,應該都租給搞密室逃脫的那位了。
只有她家安壽紙鋪白底紅字的塑料招牌還孤零零的掛在門上,去年秋天的落葉都還在門前,沒有人清掃。
爸媽在店裡忙碌,她坐在門口寫作業的畫面一閃而過。
宋妙竹心想,這個地方,她大概也捨不得租出去了。
之前是因為噩夢的緣故,以為太奶說的是這個鋪子,所以不敢租出去。
現在知道是自己誤會了,但真正回到這裡的時候,宋妙竹卻捨不得把它交給別人隨意改造了。
好在有了陰間的鬼鋪,她現在也不是很缺錢了,這鋪子不租也沒什麼。
或許真能在她手裡派上用場也說不定。
宋妙竹想到這裡,心情好了許多,走上前去,低頭吹去了鎖頭上的灰塵,插入鑰匙,咔噠一聲,門緩緩而開。
「咳咳咳!」
迎接她的又是一陣灰塵。
陽光穿過窗戶照進來的光束中,滿是浮動的灰塵。
灰塵比老宅里還重。
這個鋪子可比陰水巷那間芝麻鋪子大多了。
進門是三開間的大屋,沒有任何隔斷,是個橫向整間的大門面。
以前這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紙紮品。
不過已經在父母的葬禮上,全部作為祭品燒掉了。
現在這裡,除了一個實木櫃檯,就只剩下幾把竹板凳和幾個空竹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