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劍摧五嶽,一氣游日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晚,月明星稀。

  藏道峰,問道院。

  玄明剛煉化完太陰月華,突然眉心微跳,抬眸看向遠處,目光深沉。

  三百里內,出現一道身影。

  潛形匿跡,隱秘性極強,功法氣息跟上次截殺楚雲飛的練氣修者很像。

  極可能來自同一勢力。

  當對方進入浮雲縣時,玄明眉頭皺得更深;當對方靠近浮雲山時,他明白此人沖求真觀而來。

  確定目的,玄明不在猶豫。

  念動間,桃木劍出鞘,自茅舍桌案上飛出,呼嘯破空,千丈劍光落山腳。

  明麗劍光照亮黑夜,潛形的練氣修者直接被轟殺,屍骨無存。

  玄明皺眉,皆因此人毫不反抗,仿佛是主動來找死。

  劍光飛回,桃木劍帶回一物。

  是來人的如意囊。

  瞧著此物,玄明好奇。

  不管是陳老太爺,還是刺殺楚雲飛的練氣修者,藏頭露尾地做壞事時,都沒攜帶如意囊,怕自身遭遇不測,便宜仇敵。

  可剛才那位卻帶上了如意囊。

  有意還是無意?

  沒在此事上過多糾結,玄明直接查看,答案也許就藏在裡面。

  就算沒有也無妨,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獲得什麼。

  靈覺滲入其中,馬車大小的空間映入眼帘,玄明頓時錯愕。

  不是東西太少,而是太豐厚。

  眾多老藥靈藥被收在盒中,分門別類;百卷道經擺放整齊。

  還有一柄法器無形錐,暫時隱形,神出鬼沒,明顯是那位練氣修者隨身法器。

  瞧著道經,玄明沉默,這架勢像是如意囊故意給自己準備的一樣。

  事實上,確實如此。

  皆因玄明找到一塊令牌,上面寫著一個特殊王字,圖文相合,古樸雅致,很像家族族徽,還被施加了封印。

  封印力量不強,也就大周天層次,被玄明輕易破除。

  破開剎那,他迅速抽離靈覺,瞬間發動陰陽圖錄,陰陽兩氣涌動,組成一個虛實相間的黑白兩儀圖,護持周身。

  生怕藏著陰損算計。

  畢竟,事情有些反常。

  就怕是請君入甕之策。

  先通過豐厚收穫,降低自己戒心,再突然來個大的,令強敵防不勝防地中招。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謹慎些總無大錯。

  ———

  見無事發生,玄明放心。

  靈覺重新投入其中,再看令牌,數行文字從中飛出,他看了過去。

  「玄明道長,當你看到留言時,我已經死了……」

  片刻後,光芒黯淡,文字消失,玄明解開疑惑,對事情始末瞭然於胸。

  來人出身拂衣樓。

  玄明偶爾在藏經閣中看雜書調劑生活與舒緩思維時,看過對此書的記載。

  拂衣樓在風陽郡、滄月郡、天河郡等周遭五郡頗有威名,是頂尖殺手組織。

  號稱無人不敢殺,出鞘必見血。

  前提是出得起價。

  據說,此樓總部位於虛實交界之中,隨著一條虛實長河不斷飄蕩,變換方位。

  強如練神都尋覓不到拂衣樓總部所在,只能通過分部聯絡。

  樓中有天地玄黃四種殺手。

  黃級對應練精。

  玄級對應練氣。

  地級對應練神。

  天級對應練神之上。

  此樓存世兩千載之久,上到王侯將相,下到販夫走卒,都曾被其殺過。

  即便是方外之人也不放過。

  據說在大盛神朝分崩離析、百國林立的三百年離亂歲月中,拂衣樓曾威壓九郡,斬殺過數位練神王侯,甚至是一位小國諸侯。

  威勢赫赫,凶名在外。

  哪怕大玄神朝建立後,拂衣樓低調不少,依舊是一尊龐然大物。


  面對神朝圍剿,數次逃脫。

  初看相關記載時,玄明以為自己遇到老鄉,皆因拂衣樓取自一首詩: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後來翻閱典籍才知曉,這是大盛神朝後時代,一位驚才絕艷的劍仙所創。

  他出身富貴,卻嚮往江湖。

  後入墨家俠客一脈,修武道劍術。

  曾一柄青鋒入江湖,遊俠三千里,殺盜匪五百人,書寫匹夫一怒,血濺五步的傳奇,引得不少年輕人效仿,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後儒道雙修,身兼三家之長,體魄強健,道氣綿長,靈覺浩瀚,精氣神兒皆出類拔萃,踏足練神之上,留下一劍斷五嶽,一氣游日月的傳說。

  這位青蓮劍仙身上既有江湖氣概,又有道仙風~流,更有大賢文采,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壯麗詩篇,流傳至今。

  有人說他一吐口就是半個大盛。

  後來這位劍仙銷聲匿跡,不知所蹤,只剩下種種傳說,供後人傳頌品味。

  ———

  青蓮劍仙的經歷與才情,與前世那位大詩人頗有幾分相似。

  起初,玄明以為那位詩人重生,念頭剛起,就推翻結論,以那位詩人的驕傲與才華,絕不屑重複自身經歷,必然會另創一段傳奇。

  後來,他以為是有前輩穿越到兩千多年前,書寫了一段「如果能重來,我要做李白」的精彩故事,念起念翻又在須臾間。

  若真是穿越前輩,要當文抄公,為啥只抄李白?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的老杜呢?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的王維呢?

  縱有狂風拔地起,我亦乘風破萬里的白居易呢?

  八尺大漢持劍講理的孔夫子呢?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孟老呢?

  唐詩三百首呢?

  五千年千古文篇呢?

  既然要抄,為何不抄個徹底?

  用前世文化底蘊滋養今世大道?

  這說明青蓮劍仙不是穿越者。

  至於為何會有這種巧合?

  玄明沒多想。

  道人不內耗。

  想多了不僅搞不明白,還會自尋煩惱,一切順其自然。

  思緒回籠,玄明瞧著手上令牌,不由沉默。

  那位練氣修者已經交代清楚。

  他曾是風陽郡徐家人。

  一甲子前,徐家是新晉世家。

  本以為時來運轉,即將騰飛,想不到因得罪了舟山王家,招來橫禍,慘遭滅門。

  他與王家有血海深仇。

  不久前,王家嫡子聯繫拂衣樓,買兇殺人時,被剛返回樓里的他注意到。

  原來王家早在數日前就聯繫拂衣樓,買兇殺楚雲飛,後來又轉移目標,改殺玄明。

  殺手知曉求真觀背後有強者坐鎮,也知以其修為,來此執行任務必死無疑。

  可他依舊抱著必死決心來了,慷慨赴死,主動犧牲,就是為了讓玄明知曉此事,要借求真觀之力報仇。

  既因拂衣樓不許公報私仇,殺手當無情,這位玄級殺手知曉,憑自身之力,此生報仇無望,只能寄希望於此。

  又因拂衣樓規矩,出鞘必見血,分兩種:

  成功,見敵人血。

  失敗,見自身血。

  不達目的,絕不生還。

  所以,這位殺手沒想活著。

  他也想過聯繫楚氏。

  可很快就放棄。

  皆因楚氏已經知道拂衣樓派人殺楚雲飛之事,更知曉是王家雇兇殺人。

  楚氏直接出了更高價格僱傭殺手,要拂衣樓殺王家嫡子。

  這位殺手本想接,可被一位金丹境前輩搶先,後來王家調換目標時,他眼疾手快地接下殺玄明的任務。

  皆因他不僅想要王家嫡子死,更想要整個王家覆滅。


  楚家做不到這點。

  求真觀若參與進來,可能性更高。

  王家令牌是徐家遭難時,殺手拼死斬殺一位王家子弟所得,本是備不時之需,想不到竟用在此處。

  他沒大大方方地現身,向玄明講明一切,反而依舊潛行,是因天下無不透風的牆,他若這麼做,被拂衣樓知曉,會傾力將求真觀連根拔除,殺雞儆猴,震懾其他殺手。

  免得有人有樣學樣,私下勾結其他勢力,或以公謀私,或藉機脫離。

  拂衣樓歷史上曾出現過地級殺手想脫離,勾結千古世家之事,結果地級殺手被斬,千古世家也被覆滅,雞犬不留。

  拂衣樓也損失了眾多精銳。

  從那時起,拂衣樓對這種事零容忍,寧殺錯,不放過。

  為了杜絕任何泄密可能。

  也為了進一步提升求真觀威望。

  玄級殺手甘願以身為踏板。

  只求將來求真觀與王家清算時,能帶上他那份。

  ———

  殺手算計得明明白白。

  在留言裡態度坦蕩。

  可對這位玄級殺手的話,玄明沒不信,也沒全信,真假如何,他不想驗證,太麻煩。

  他只要確認一點就夠了:王家去拂衣樓雇兇殺他。

  這應該做不得假,否則,作為中流砥柱,若無任務,玄級殺手不能隨意離開拂衣樓。

  收起令牌,玄明目光生寒。

  「好一個舟山王家嫡子!」

  他記住了。

  雇兇殺人是一筆。

  雇兇殺楚雲飛,欲要一箭雙鵰之策,是一筆。

  兩筆帳,玄明記在心裡。

  甚至他覺得阻擾求真觀滅陳與捧殺他的都是王家,不是也得是。

  因為他懶得才想。

  至於王家是不是與求真觀有舊怨,玄明也懶得探究。

  反正已經結仇,沒必要再細究陳芝麻爛穀子之事,太麻煩。

  眼下睡不著,他拿起楚氏所送心得觀看起來。

  修道,才是正途。

  等他實力強了,直接去王家走一遭,一劍平了,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

  花好月圓,念頭通達。

  而殺手之仇,玄明才懶得管。

  貧道又不是你父母兄弟。

  你的自我感動,對老道無用。

  將來劍平王家,也是為了自己念頭通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