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新的基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仲湘原計劃在酒店用過早餐後,就要直接趕往機場,搭乘上午的航班返回香港。

  不過,星視通訊科技產業園入駐企業多為蝸巢科技合作企業或接受蝸巢科技注資這一現狀,叫鄭仲湘臨時決定在秣陵多逗留兩天,邀請多方以及入駐企業代表,進行更密切、深入的交流。

  星視眼下的資金儲備有限,要保證荃灣信息港的建設不受影響,能擠出來的投資資金就非常有限。

  星視通訊科技產業園、星視通訊電子以及添美網、趨勢網等幾個重大項目的投資,就已經消耗了星視逾五億港元的資金儲備。

  不過,只要第二輪新股成功增發,星視就能獲得逾一百三十億港元的超量資金,自然也就有實力挪出三五億資金扶持入園科技公司的成長。

  當然了,事情想到就要及時去做,要是真等資金到位後再去做一些事,中間不知道會有多少入園或即將入園的企業,被蝸巢科技拉攏走。

  鄭仲湘與陳逸森、袁可飛共進早餐時簡單商議了一下,覺得現在就可以直接宣布星視旗下的投資基金,從今天開始就大幅下調對入園企業的投資標準,更為積極的引導入園企業開展通訊技術相關的研發等工作。

  林傑對此也無異議。

  星視既然花這麼大的代價,與朱䴉電子、鴻臣合資成立星視通訊電子,下決心要將手機項目,作為荃灣信息港之外,集團實體化的重要支柱之一,除了手機本身的產品技術開發外,當然也有扶持上游模組以及諸多零部件廠商技術開發的必要。

  林傑甚至覺得蝸巢科技與合作企業聯合開發、成果共享的模式,也非常適合當下徒有融資優勢,卻缺乏技術及實體底蘊的星視。

  鄭仲湘在離開酒店前往科技產業園之前,也跟蕭良通電話溝通這件事。

  有些事情來不得召開臨時董事會討論,又需要先果斷表明立場、態度,通過電話與董事會其他成員進行溝通,也是必要的程序跟尊重。

  要不然,真以為蕭良對鄭仲湘就沒有脾氣了?

  蕭良也不會反對鄭仲湘的這個決定就是了。

  蘇安建一早剛到辦公室,臨時接到鄭仲湘的電話,也立即拉上集團副總裁姚萬毅,直接往產業園趕來。

  星視聯合美國網聯集團投資趨勢網入駐科技產業園,對星視以及科技產業園都算是重大項目,但對朱䴉電子卻又談不上多麼重大的影響。

  因此,蘇安建昨天就沒有露面,而是由集團副總裁姚萬毅代表朱䴉電子,出面參加了一系列活動。

  卻是鄭仲湘今天的臨時決定,對朱䴉電子的影響更為重大。

  朱䴉電子號稱國內電子工業的龍頭企業,今年的銷售收入有可能突破一百億,但今年的研發預算卻還不足八千萬。

  研發投入比(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如此之低,甚至都不到1%,蘇安建他自己想想都感到羞愧。

  不過,朱䴉電子這些年來,要麼直接引進國外的成熟技術組織生產,要麼為愛立信、摩托羅拉等國際廠商代工組裝產品,朱䴉電子名義上有三個國家級工程研發中心,實際的科研力量卻很薄弱,主要也是對現有的產品技術進行修修補補。

  朱䴉電子現在想加強研發投入,也是有力沒處使。

  既有的這些供應鏈廠商,本身多是靠利益裙帶關係吸朱䴉電子的血,研發能力更不要提了。

  蘇安建也不可能將寶貴的研發資金,投給這些廠商。

  而朱䴉電子長期以來與上游供應鏈廠商形成的利益裙帶關係,也不是蘇安建想打破就能打破的。

  除了手機項目,同時將科技產業園發展的主導權交給星視,實際由蝸巢科技暗中主導,引進、培養新的科技研發公司,切入上游供應鏈,對朱䴉電子而言,也可以說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一個選擇。

  自從八月下旬在羅智林家中與蕭良進行的那一番密談過後,蘇安建他對星視通訊科技產業園的發展,也是抱有極大期待的。

  「我還以為要等星視在第二輪增發成功實施過後,才會將擴大投資範圍的事提上日程,」

  蘇安建更早趕到產業園,看到蕭良從蝸巢科技研究中心走過來,在大門口下車跟他說道,

  「鄭仲湘辦事還是很有決斷力的。」

  蕭良看了腦門微禿的朱䴉副總裁姚萬毅一樣,笑著跟蘇安建說道:

  「星視正式注資科技產業園才三個月,就成功引進近七十家科技研發公司入駐。這麼高的效率,應該對鄭先生的觸動非常大吧。鄭先生昨天回酒店,思來想去,決定加大對入園企業的扶持力度,實在一點都不叫人意外啊!」


  姚萬毅卻是疑惑的打量著蕭良與蘇安建的反應。

  陳逸森昨天夜裡跟姚萬毅通過電話,找姚萬毅了解更多入園企業的情況,言語間對蝸巢科技與很多入園企業牽涉太深頗有微辭。

  姚萬毅猜測鄭仲湘今天的臨時決定,應該跟陳逸森昨夜的那通電話有關。

  他微微眯起眼睛,掃了談笑風生的蕭良、蘇安建兩人一眼,心想:

  他們就完全沒有意識到,鄭仲湘此舉,其實是想限制蕭良的手伸得太長?又或者他們根本就不擔心鄭仲湘的限制能發揮作用?

  科技產業園其實早在年初時,就已經正式組建了管理公司準備招商運營——當時還是郭峰全面主持園區的建設及運營籌備工作。

  即便郭峰八月份被移交司法,星視與鴻臣注資進來成立董事會,但管理公司的管理層主要還是來自朱䴉電子,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僅僅是朱䴉電子與星視各派一人,擔任園區管理公司的聯合總裁。

  而在園區董事會層次,除了林傑代表星視擔任董事長,日常都不在秣陵外,還有姚萬毅、朱禕琳以及兩名聯合總裁,總計四名董事。

  這也決定了,園區的運營決策權,更多在朱䴉電子一系人員的掌控之下。

  在朱䴉電子內部,名義上是姚萬毅代表集團黨組分管園區事務,派駐園區的聯合總裁宋衛平應該向姚萬毅匯報。

  不過,宋衛平也進了園區董事會,這就造成園區日常性事務,宋衛平作為聯合總裁兼執行董事,無需請示姚萬毅,就能跟另一名星視派出的聯合總裁自行商議決定。

  真正遇到重大事務,需要上報園區董事會進行討論表決,同時也都需要向蘇安建或朱䴉電子集團黨組匯報;何況宋衛平本身就是蘇安建的嫡系。

  這其實完美的將姚萬毅給繞了過去。

  姚萬毅他對此是很不滿的,入園企業與蝸巢科技關係甚密,也是他繞過林傑,向陳逸森暗示的,希望鄭仲湘那邊有所行動,對這一狀況進行遏制。

  只是鄭仲湘有所行動了,蕭良與蘇安建的反應,卻又完全出乎姚萬毅的預料。

  姚萬毅正遲疑間,鄭仲湘一行人從酒店乘車出發,抵達園區。

  看著車停下來,蕭良與蘇安建、姚萬毅等人迎上去,笑盈盈說道:

  「鄭先生決定大幅降低星視投資基金對入園企業的注資標準,加大對入園企業的扶持力度,蘇總聽了也很興奮,準備向集團黨組提議,與星視共同成立一個投資基金,專門用於扶持入園企業的研發以及成果轉化。倉促間,我也沒有來得及跟鴻臣的其他董事商議,但我相信這種事,鴻臣一定會積極參與進來的!」

  盈投控股旗下的產業基金,受投資人風險偏好的限制,主要是對相對成熟的實體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蕭良雖然近年來陸續拿出上億的資金,對五六十家初創企業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但主要是集中在灌裝、鍍鋁覆膜生產線精密裝備製造以及鉛酸電子、鋰離子電池等領域,正跟蝸巢科技發生密切合作的企業,輻射面其實還是非常窄的。

  蕭良現在希望要往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通訊、消費電子製造領域進行更深、更廣的延伸,扶持更多的初創企業,就需要將星視、朱䴉電子都拉進來,才能聚集更多的資源。

  不過,在歐美成立風險基金投資科技類或其他初創公司,早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在國內還很新鮮,甚至難以被人們接受。

  這主要是國內正處於向市場商品經濟過渡的階段,經濟以及商品市場又都處於快速增長當中。

  大家剛習慣依照淨資產以及盈利能力,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而初創公司在國內的市場發展潛力、空間,目前還缺少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標準。

  近年來網聯國際等風險資本,紛紛進入國內,主要也是對標歐美的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對國內的網際網路以及其他初創科技公司進行價值評估。

  不過,省市地方暫時還沒能積極跟進。

  今年在羅智林的大力推動下,省科技廳成立一個重大科研成果轉化投資基金,但省政府最終僅給批了兩千萬的額度。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朱䴉電子想單獨成立多大規模的科技風險投資基金,難度非常大——即便聯合蝸巢科技也沒有可能,說白了蝸巢科技在江省及秣陵市,分量還嚴重不足。

  倘若是星視牽頭成立新的投資基金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