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地貧寶寶
這時,蘇惠和江鋒毅坐在冒煙的大鍋前聊天。
蘇渺下了車問道:「毅哥,你還沒回家呀?」
明亮的火光照在他的臉上,襯得有些紅紅的。
江鋒毅回答道:「剛才幫阿惠包粽子了,你裕哥包完就跑去看電視了,我就陪著阿惠看火,這鍋很重的,一會兒她自己可搬不動。」
蘇惠把柴火往裡推了推,說:「毅哥自己包也麻煩,還不如就在這了,一會兒煲好了直接提回去就行。」
蘇元正已經推著車進了院子裡,然後探頭出來說:
「哦~那就麻煩阿毅幫忙了。哎呀,今天出了汗,我得趕緊洗澡去了。」
「元叔,你去休息吧,這裡有我就行了。」
蘇渺從廚房拿了幾個番薯出來,說:「順便烤番薯吃唄!你們要不!」
江鋒毅接過番薯,說:「行呀,正好當夜宵了。」
蘇渺坐到小板凳上,也想和他們聊聊天:「裕哥看什麼電視劇呢?這麼著迷?」
「是《射鵰英雄傳》,我之前看過了他沒得看,現在有重播,天天晚上都守著。」
「我看過原版的小說,確實……」
蘇渺話還沒說完,就聽見父親叫她:「渺渺!我幫你燒好熱水了,快來洗澡吧,明天還要上學呢。」
「可是我還想吃烤番薯呢。」
「讓惠姐和毅哥給你烤,洗完澡你就可以吃了。」
「……好吧」
蘇渺站起身,聽話的進院子裡去了,她怎麼種父親故意把自己叫進來的感覺呢?
洗完澡之後,蘇渺頂著半乾的頭髮,出來吃烤番薯,口袋裡還順手拿了一小罐軟薑糖當零嘴。
十點半的時候,粽子終於好了,江鋒毅又幫忙著收拾清楚了,才提著幾個大粽子要回去。
「阿惠,你要回作坊那邊了嗎?都這麼晚了,我順路送你回去吧。」
「行,那渺渺你快關遠門回去睡覺了。」
「我知道啦,你們先走吧,我這就關門回去。」
蘇渺目送他們進了小巷子,正要回去時,一輛三輪車停在了隔壁院子門口。
住在隔壁院子的一對年輕夫妻,抱著四歲大的女兒下了車。
男人向蹬三輪的大叔付了一塊錢,正在等著找錢的時候,女人抱著女兒站在一旁。
小女孩兒有些無精打采的趴在媽媽肩頭,在看到蘇渺手裡的軟薑糖時,眼神亮了亮,然後就挪不開眼睛了。
不過她很乖巧的沒有吭聲,只是吸著食指,一眼不錯的看著她……手裡的糖罐子。
蘇渺在這住了幾年,和鄰居們都是熟悉的,這個小姑娘很少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雖然認識但是很少說話。
她看了看手裡還剩一小半的糖罐子,走過去說:「妹妹是想吃糖嗎?」
小女兒用軟軟的聲音說:「雅雅想吃糖。」
「方阿姨,這是薑糖,妹妹可以吃嗎?」
蘇渺轉頭問雅雅的媽媽,畢竟給小朋友吃東西還是要問一下家長比較好。
方阿姨是一位保育員,聲音很輕柔的回答:「可以吃一些的。」
蘇渺將手裡的罐子遞給雅雅,說:「那這些糖就給雅雅吃吧,吃完晚上要刷牙哦。」
「雅雅要一顆就好了,吃不了這麼多的。」
「沒關係的,可以分著幾天吃。」
「那真是謝謝了,雅雅,快和渺渺姐姐說謝謝。」
雅雅抱著糖罐子,笑得露出小白牙:「謝謝渺渺姐姐!我好愛吃!」
這時雅雅的爸爸也付好了車錢,轉身和蘇渺再說了幾句,一家三口就回家去了。
和他們住同一個院子的吳嬸婆看著他們的背影,惋惜的嘆了口氣,說:
「多可愛的孩子啊,可惜啊,總是要跑醫院。」
蘇渺好奇的蹲到她旁邊,問道:「嬸婆,剛才陸叔叔手上好像是拿著藥袋子,雅雅是生病了嗎?」
「是啊,打娘胎裡帶的病,從出生開始,隔三差五的就要去醫院,你沒看她都四歲了,比同齡人要矮一頭呢。」
蘇渺對小朋友的身高沒有什麼概念,但是現在想起來,巷子裡好幾個叫雅雅姐姐的小朋友,身高要比她還高一些,臉色也紅潤好多。
「姨婆,方不方便問一下雅雅是患了什麼病呢?」
「也沒什麼不方便,很多老鄰居都知道了,叫那麼什麼地中海貧血!
就是血裡頭帶的,難治得很!別人貧血吃點藥吃點肉,慢慢就好了,這個不行啊,越補越虧啊!」
啊!竟然是地中海貧血,確實是比較棘手的疾病。
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最常見的單基因疾病之一。
這種疾病多見於地中海沿岸國家、中東、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們的西南地區。
而桂區就是疾病高發地之一,傳言地貧基因攜帶率到達20%,也就是說每5個桂區人民就有一個攜帶有地貧基因的。
攜帶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是病人,輕型地貧一般無症狀或輕度貧血,基本不影響生活。
中間型地貧一般在1到3歲左右,開始出現面色蒼白、易疲勞等貧血症狀,還可出現脾臟腫大、黃疸等,干預治療的效果比較好。
重型地貧會在3到1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明顯症狀,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
很多人因為本身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在檢查中才能發現,而老一輩的大多數人,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這也導致了疾病的難控性。
攜帶同型地貧基因的夫妻,會有比較高的概率生下重型地貧寶寶,而現在很少有婚檢和孕檢,往往都是寶寶確診的同時間,夫妻雙方進行檢查才會發現。
而這個時候,重型寶寶就遭罪了,治療是長期性,有條件的可以一遍一遍的跑醫院,而沒有條件的……
桂區醫科大作為區地中海貧血防治中心單位,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致力於地中海貧血的防治工作,開展大規模人群防治。
蘇渺嘆了口氣,這樣的遺傳性疾病,防治工作任重且道遠,在她回來的98年,相對於現在,人們對這個疾病確實有了更多的認知,但是出生的重型寶寶仍不在少數。
蘇渺下了車問道:「毅哥,你還沒回家呀?」
明亮的火光照在他的臉上,襯得有些紅紅的。
江鋒毅回答道:「剛才幫阿惠包粽子了,你裕哥包完就跑去看電視了,我就陪著阿惠看火,這鍋很重的,一會兒她自己可搬不動。」
蘇惠把柴火往裡推了推,說:「毅哥自己包也麻煩,還不如就在這了,一會兒煲好了直接提回去就行。」
蘇元正已經推著車進了院子裡,然後探頭出來說:
「哦~那就麻煩阿毅幫忙了。哎呀,今天出了汗,我得趕緊洗澡去了。」
「元叔,你去休息吧,這裡有我就行了。」
蘇渺從廚房拿了幾個番薯出來,說:「順便烤番薯吃唄!你們要不!」
江鋒毅接過番薯,說:「行呀,正好當夜宵了。」
蘇渺坐到小板凳上,也想和他們聊聊天:「裕哥看什麼電視劇呢?這麼著迷?」
「是《射鵰英雄傳》,我之前看過了他沒得看,現在有重播,天天晚上都守著。」
「我看過原版的小說,確實……」
蘇渺話還沒說完,就聽見父親叫她:「渺渺!我幫你燒好熱水了,快來洗澡吧,明天還要上學呢。」
「可是我還想吃烤番薯呢。」
「讓惠姐和毅哥給你烤,洗完澡你就可以吃了。」
「……好吧」
蘇渺站起身,聽話的進院子裡去了,她怎麼種父親故意把自己叫進來的感覺呢?
洗完澡之後,蘇渺頂著半乾的頭髮,出來吃烤番薯,口袋裡還順手拿了一小罐軟薑糖當零嘴。
十點半的時候,粽子終於好了,江鋒毅又幫忙著收拾清楚了,才提著幾個大粽子要回去。
「阿惠,你要回作坊那邊了嗎?都這麼晚了,我順路送你回去吧。」
「行,那渺渺你快關遠門回去睡覺了。」
「我知道啦,你們先走吧,我這就關門回去。」
蘇渺目送他們進了小巷子,正要回去時,一輛三輪車停在了隔壁院子門口。
住在隔壁院子的一對年輕夫妻,抱著四歲大的女兒下了車。
男人向蹬三輪的大叔付了一塊錢,正在等著找錢的時候,女人抱著女兒站在一旁。
小女孩兒有些無精打采的趴在媽媽肩頭,在看到蘇渺手裡的軟薑糖時,眼神亮了亮,然後就挪不開眼睛了。
不過她很乖巧的沒有吭聲,只是吸著食指,一眼不錯的看著她……手裡的糖罐子。
蘇渺在這住了幾年,和鄰居們都是熟悉的,這個小姑娘很少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雖然認識但是很少說話。
她看了看手裡還剩一小半的糖罐子,走過去說:「妹妹是想吃糖嗎?」
小女兒用軟軟的聲音說:「雅雅想吃糖。」
「方阿姨,這是薑糖,妹妹可以吃嗎?」
蘇渺轉頭問雅雅的媽媽,畢竟給小朋友吃東西還是要問一下家長比較好。
方阿姨是一位保育員,聲音很輕柔的回答:「可以吃一些的。」
蘇渺將手裡的罐子遞給雅雅,說:「那這些糖就給雅雅吃吧,吃完晚上要刷牙哦。」
「雅雅要一顆就好了,吃不了這麼多的。」
「沒關係的,可以分著幾天吃。」
「那真是謝謝了,雅雅,快和渺渺姐姐說謝謝。」
雅雅抱著糖罐子,笑得露出小白牙:「謝謝渺渺姐姐!我好愛吃!」
這時雅雅的爸爸也付好了車錢,轉身和蘇渺再說了幾句,一家三口就回家去了。
和他們住同一個院子的吳嬸婆看著他們的背影,惋惜的嘆了口氣,說:
「多可愛的孩子啊,可惜啊,總是要跑醫院。」
蘇渺好奇的蹲到她旁邊,問道:「嬸婆,剛才陸叔叔手上好像是拿著藥袋子,雅雅是生病了嗎?」
「是啊,打娘胎裡帶的病,從出生開始,隔三差五的就要去醫院,你沒看她都四歲了,比同齡人要矮一頭呢。」
蘇渺對小朋友的身高沒有什麼概念,但是現在想起來,巷子裡好幾個叫雅雅姐姐的小朋友,身高要比她還高一些,臉色也紅潤好多。
「姨婆,方不方便問一下雅雅是患了什麼病呢?」
「也沒什麼不方便,很多老鄰居都知道了,叫那麼什麼地中海貧血!
就是血裡頭帶的,難治得很!別人貧血吃點藥吃點肉,慢慢就好了,這個不行啊,越補越虧啊!」
啊!竟然是地中海貧血,確實是比較棘手的疾病。
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最常見的單基因疾病之一。
這種疾病多見於地中海沿岸國家、中東、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們的西南地區。
而桂區就是疾病高發地之一,傳言地貧基因攜帶率到達20%,也就是說每5個桂區人民就有一個攜帶有地貧基因的。
攜帶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是病人,輕型地貧一般無症狀或輕度貧血,基本不影響生活。
中間型地貧一般在1到3歲左右,開始出現面色蒼白、易疲勞等貧血症狀,還可出現脾臟腫大、黃疸等,干預治療的效果比較好。
重型地貧會在3到1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明顯症狀,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
很多人因為本身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在檢查中才能發現,而老一輩的大多數人,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這也導致了疾病的難控性。
攜帶同型地貧基因的夫妻,會有比較高的概率生下重型地貧寶寶,而現在很少有婚檢和孕檢,往往都是寶寶確診的同時間,夫妻雙方進行檢查才會發現。
而這個時候,重型寶寶就遭罪了,治療是長期性,有條件的可以一遍一遍的跑醫院,而沒有條件的……
桂區醫科大作為區地中海貧血防治中心單位,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致力於地中海貧血的防治工作,開展大規模人群防治。
蘇渺嘆了口氣,這樣的遺傳性疾病,防治工作任重且道遠,在她回來的98年,相對於現在,人們對這個疾病確實有了更多的認知,但是出生的重型寶寶仍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