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最後機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知道他這是想為鎮國公府討回一個公道。

  可是蕭讓是自己要保的人,也是他給崔安如出的題目。

  若是她能接受蕭讓繼續存在,說明她對皇權還是有足夠的敬畏,不然的話,她就有些驕傲了。

  蕭讓的存在,對皇上而言,是檢驗崔安如忠誠度的一塊試金石。

  皇上深諳權力的平衡之道,他清楚地知道,只有讓各方勢力相互制衡,才能確保皇權的穩固。

  蕭讓若能繼續存在,那便意味著崔安如能夠理解並接受皇上對權力的掌控,她會明白,皇上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其深遠的考量。

  只有這樣的崔安如,不僅對皇權有著足夠的敬畏,而且也顯示了她的智慧和政治上的成熟。

  皇上希望她能從大局出發,理解自己的苦心,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個人恩怨。

  畢竟,她該恨的人,從來不是蕭讓自己。

  鎮國公府那件事,是他背後授意。

  崔安如一直揪著不放,早晚會查到自己頭上。

  這樣的結果,並不是皇上想要看到的。

  皇上說道:「沒有人會忘記鎮國公府這些年對於我們大夏的貢獻,一門父子都這樣優秀,實在是讓人敬佩,只不過是命運多舛,遇到了蕭讓這樣的敗類。」

  他還知道,這一切因為誰而起。

  「所以朕倒是覺得,輕易讓蕭讓死了,並不能告慰鎮國公父子和邊關千萬將士的在天之靈,他就應該生不如死……」

  皇上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遺憾與憤怒,他繼續說道:「朕要讓蕭讓受盡折磨,讓他日日夜夜都在悔恨和痛苦中度過,以此來償還他所犯下的罪孽。朕會親自監督,確保他得到應有的懲罰,讓天下人都知道,背叛國家,背叛忠良,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皇上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鎮國公府的敬意和對蕭讓的憤慨,他想讓大家知道,正義必須得到伸張,而罪惡也必須受到嚴懲。

  之前他沒有阻攔崔安如把蕭讓的罪行公之於眾,讓所有臣民都明白忠誠與背叛的界限,以此來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律法的威嚴。

  同時,皇上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告慰那些在邊關為國捐軀的將士們,他們的犧牲不會被遺忘,他們的英名將永垂不朽。

  只不過這個說法在崔安如看來,實在是幼稚可笑。

  那個如塵大師是個什麼東西,他們一直清楚。

  當年就是他說了鎮國公府的壞話,如今皇上讓他重新出山,又通過他保護了蕭讓的性命,這對於鎮國公府已經是一種羞辱。

  她說道:「皇上的話,臣婦都明白,畢竟這些年鎮國公府的上上下下都是忠君愛國,沒有任何二心。」

  她繼續說道:「臣婦自幼便在府中學習家訓,深知國之大事,不可輕視。鎮國公府雖為武將之家,但亦注重文治,父親常教導我們,效忠皇上才是第一任務,方能保家衛國。臣婦之前想過,願以身許國,若皇上有所差遣,臣婦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恩。」

  言畢,她恭敬地低下了頭,表現出對皇上的忠誠與對國家的深厚情感。

  隨後,她抬起頭,說道:「可是父親因為這個蕭讓而死,安如實在是不懂,留下蕭讓這個禍害,對於朝廷到底有什麼好處。」

  「臣婦不敢質疑皇上,只是覺得如塵大師有私心。」

  崔安如繼續說道:「父親一生忠貞不渝,卻因蕭讓而遭不測,這叫臣婦如何不痛心疾首?臣婦雖為女流之輩,卻也明白國法家規,蕭讓之流,若不嚴懲,何以正視聽?何以安民心?」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哀傷,聲音雖輕卻鏗鏘有力:「臣婦願以父親之名,請求皇上明察秋毫,為父親討回公道。若能如此,臣婦願終身為皇上效忠,為國家盡綿薄之力。」

  言罷,她再次低頭,以示對皇上的尊重和對父親的哀思。在場的眾人無不為她的忠誠和孝心所感動,同時也對她的勇氣和堅持表示敬佩。

  可是,他們忘了眼前這個人是大夏有史以來最為善於收攬人心的皇帝,只喜歡平衡朝政,沒有那麼涇渭分明。

  太后娘娘已經在嘆息了,即便崔安如這樣變態,對於皇上來說還是不夠分量。

  皇帝的智慧在於他總能洞察人心,他堅定認為權力的平衡是維繫帝國穩定的基石。

  他不會輕易讓任何一方勢力獨大,以免造成不可控的局面。

  崔安如雖然手段狠辣,但皇上明白,只要他能掌控全局,崔安如的野心便不足為懼。他更清楚,朝中大臣們對崔安如的忌憚,正是他用來制衡各方勢力的棋子。因此,他總是以一種看似漫不經心的態度,巧妙地利用這些大臣們的恐懼和猜疑,維持著朝廷的微妙平衡。

  太后娘娘的嘆息,或許是對皇上這種策略的無奈,也或許是對崔安如這樣人物的悲哀。然而,皇上卻始終保持著他的冷靜和理智,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自己的統治才能在風雨飄搖中屹立不倒。

  讓他重新選擇一次的話,也許他會更早地對鎮國公父子下手。他可能會在更早的時機,利用自己對局勢的敏銳洞察力,察覺到鎮國公父子的威脅。

  他們確實是勞苦功高,這些年也是無人能夠替代,可是也造成了他們功高震主的局面。

  若是自己在他們羽翼未豐之前,採取果斷措施,削弱他們的勢力,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局面和威脅,通過精心策劃的策略,他或許會逐步分散他們的勢力,還有所謂的戰功,同時鞏固自己的權力基礎。

  他從小學習的帝王權術之中,他深知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會格外注意每一個可能影響結果的環節,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有力。通過這些措施,他或許能夠更早地確保國家的穩定和自己的安全,為自己的統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至於鎮國公這樣的兄弟,其實還能有更好的選擇。

  崔安如看著他,問了一句:「皇上,若是我父親和哥哥還活著,您對蕭讓也會是這個態度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