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來了
第339章 來了
周老太爺咳嗽幾聲道:「朝廷讓百姓購置私船,好叫汴水上更熱鬧。咱們也不能逆著朝廷來,那些小打小鬧的,也就隨他們去了,不過就是生計而已,誰知道有人不自量力,還想要組船隊,從我們手中帶走許多船工。」
他們開始確實沒有在意郭家兄弟,否則就不會放任他們到今日。
直到去年冬日,郭家兄弟也不知道從哪裡聽說,東家僱工一日至少要給一百文錢,並且不能動輒隨意打罵,若是東家這般作為,僱工一紙狀書就能將人告去衙署。
趁著冬日水上沒活計,這倆兄弟到處傳揚這些話語,教著僱工反抗他們。
本以為不能成氣候,誰知道天氣暖和之後,郭家兄弟突然就多了好幾條船。這也就罷了,他們四家都有船工向他們辭掉活計,去為郭雄、郭川賣命。
這樣一番折騰,還真就讓他們搶到了幾樁買賣。
當然在他們四家看來,這些都是小買賣,讓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他們的煽動的那些話,源頭似是大名府。
大名府劉家倒了,一干官員被捉拿入獄。
那些人聽到消息,個個都像撿了銀錢似的,仿佛這股風能從大名府飄到汴京。
雖然不可能發生這種事,但再這樣下去,難免人心浮動,會帶來不少的麻煩。
郭家兄弟更是暗地裡聚攏一些人,與他們作對。
再放任不管恐怕養虎為患。
於是四家開始動手查郭家兄弟,因此得知他們在找上京告狀的馮家人。
馮家的案子說起來也與他們有些牽連,既然如此,還留著他們作甚?乾脆連同馮家一起解決。
弄死了郭家兄弟,那些想要反抗他們的人,也就絕了心思。
周老太爺擺擺手,管事立即會意忙讓人去備車。
戲看完了,也該回去歇著了。
孫大爺笑著道:「這種小事,著實不該驚動兩位老太爺。」
周老太爺笑一笑:「小輩們越來越不講規矩了,我們也來瞧一瞧,能弄出什麼花樣來,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簡簡單單就被收拾了,再無翻身的機會。
吳老太爺也跟著深吸一口氣,朝廷一般有新政令下來,總會有些亂子,大名府的事就是如此。
他們也是因此不得不加小心。
萬一郭家兄弟背後也有人呢?大名府那個謝氏還不就是如此?
「看來不能化龍了。」
早知道是兩條小泥鰍,還不如在家中聽曲兒的好。
……
除了這四家之外,還有人盯著這邊的事。
茶樓上,賀璠正與葛英一起閒話。
葛英笑著道:「聽說今日你們又要開私場了?」
賀璠面露得意之色,他也沒想到瓦子裡的女颭角牴能引來這麼多人,他在瓦子還有許多別的買賣,做的也都不錯,可不似女颭這樣,不但能收錢,還能以此與京中富貴人家交好。
他的錢財都要從這些人身上賺來。
賀璠就覺得,從前祖父那一套不頂用了,以後還要看他的手段。
賀璠道:「我這都是小買賣,哪裡像表弟你,跟著姨夫走南闖北,不管什麼貨物都能拿到手中,汴京中有兩成的鋪子,都要仰仗你們。」
「哪裡有許多,」葛英笑著道,「我們就是幫人運貨,賺些辛苦錢罷了。」
哪止。兩年前大旱,大梁米鋪到處收不到糧,只有少數商賈手中有糧食,葛家就是其中一隻,光是那次葛家就賺了不少銀錢。
賀家也是看準了這個,陸路不能與葛家爭長短,但他們可以在水路上插一腳,這才看上了汴水。
「表弟前幾日不是說要離京了嗎?怎麼又留了下來?」賀璠道,「可是有什麼事?」
葛英去夏府見了李夫人,李夫人提點他多準備些廉價的瓷器運去榷場。李夫人的話他自然得聽,於是準備找到高家人,一同商議這樁事。
當然不能光靠高家燒制廉價瓷器,但凡選去榷場的窯口,他都要去一趟。要知道一個消息就是一筆銀錢,燒的瓷器多了,還需要他們的商隊幫忙運送去榷場。
就這樣葛英就留了下來。
雖然都是李家的姻親,葛英沒有與賀璠說的太詳盡。
「李夫人還讓我們打聽大名府謝氏的消息,」葛英道,「表兄在汴京到處都有人手,還要多多出力。」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賀璠搖搖頭:「一個小小的商賈,值得這樣花心思?就算她在大名府有些名氣,到了咱們汴京城激不起半點水花。」
汴京的水太深,一腳踏下去也就沒了影兒。
賀家和葛家還不都是因為有李家這個姻親,才能在汴京立足?
那個謝寡婦還能有這樣的靠山不成?
「別想這個了,」賀璠拍了拍葛英的肩膀,「我們不如去飲點酒。」
葛英卻有新的提議:「不如表兄帶我去看那女颭角牴。」
賀璠搖頭:「今日的角牴是給女眷們看的,哪裡能讓外男進去?」
葛英露出一個頗有深意的笑容:「我知曉你的莊子不小,你帶我尋個高處坐下,我們就湊熱鬧,絕不會胡亂走動。」
賀璠還是覺得不妥,葛英卻不停地勸說:「換成旁人也就罷了,都是賀家的產業,怎麼就不能通融?你我喬裝打扮一番,只當是在莊子裡做事的。」
「這倒是不必。」賀璠答應下來,「我們晚些時候進去,你可千萬不要亂走動,撞到哪家的女眷都是麻煩。」
葛英歡喜地搓手:「我聽表兄的就是。」
兩個人也不耽誤騎馬就往城外去。
此時賀家城外的莊子上,不少的車馬來來往往。
蔣婆早早就來了,站在門房幫忙收帖子。登門的女眷她幾乎都識得,就算遇到些生面孔,自有賀家管事在一旁相迎。
蔣婆順利將人都請了進去,正想要歇一會兒,就又看到一輛馬車緩緩而至,蔣婆立即提起了精神。
趕車、跟車的下人看起來就不一般。
不是他們穿著有多好,而是那副淡然的神情與尋常人家的下人不同,明明少了趾高氣昂,卻有一股子驕傲藏匿在骨子裡,就算刻意遮掩,卻也還是流露出幾分端倪。
蔣婆常常出入內宅,自認識人是一把好手,只要她一打眼就能猜到對方的身份、地位。
雖然還沒見到馬車裡的人,她的脊背卻下意識地挺直了。
周老太爺咳嗽幾聲道:「朝廷讓百姓購置私船,好叫汴水上更熱鬧。咱們也不能逆著朝廷來,那些小打小鬧的,也就隨他們去了,不過就是生計而已,誰知道有人不自量力,還想要組船隊,從我們手中帶走許多船工。」
他們開始確實沒有在意郭家兄弟,否則就不會放任他們到今日。
直到去年冬日,郭家兄弟也不知道從哪裡聽說,東家僱工一日至少要給一百文錢,並且不能動輒隨意打罵,若是東家這般作為,僱工一紙狀書就能將人告去衙署。
趁著冬日水上沒活計,這倆兄弟到處傳揚這些話語,教著僱工反抗他們。
本以為不能成氣候,誰知道天氣暖和之後,郭家兄弟突然就多了好幾條船。這也就罷了,他們四家都有船工向他們辭掉活計,去為郭雄、郭川賣命。
這樣一番折騰,還真就讓他們搶到了幾樁買賣。
當然在他們四家看來,這些都是小買賣,讓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他們的煽動的那些話,源頭似是大名府。
大名府劉家倒了,一干官員被捉拿入獄。
那些人聽到消息,個個都像撿了銀錢似的,仿佛這股風能從大名府飄到汴京。
雖然不可能發生這種事,但再這樣下去,難免人心浮動,會帶來不少的麻煩。
郭家兄弟更是暗地裡聚攏一些人,與他們作對。
再放任不管恐怕養虎為患。
於是四家開始動手查郭家兄弟,因此得知他們在找上京告狀的馮家人。
馮家的案子說起來也與他們有些牽連,既然如此,還留著他們作甚?乾脆連同馮家一起解決。
弄死了郭家兄弟,那些想要反抗他們的人,也就絕了心思。
周老太爺擺擺手,管事立即會意忙讓人去備車。
戲看完了,也該回去歇著了。
孫大爺笑著道:「這種小事,著實不該驚動兩位老太爺。」
周老太爺笑一笑:「小輩們越來越不講規矩了,我們也來瞧一瞧,能弄出什麼花樣來,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簡簡單單就被收拾了,再無翻身的機會。
吳老太爺也跟著深吸一口氣,朝廷一般有新政令下來,總會有些亂子,大名府的事就是如此。
他們也是因此不得不加小心。
萬一郭家兄弟背後也有人呢?大名府那個謝氏還不就是如此?
「看來不能化龍了。」
早知道是兩條小泥鰍,還不如在家中聽曲兒的好。
……
除了這四家之外,還有人盯著這邊的事。
茶樓上,賀璠正與葛英一起閒話。
葛英笑著道:「聽說今日你們又要開私場了?」
賀璠面露得意之色,他也沒想到瓦子裡的女颭角牴能引來這麼多人,他在瓦子還有許多別的買賣,做的也都不錯,可不似女颭這樣,不但能收錢,還能以此與京中富貴人家交好。
他的錢財都要從這些人身上賺來。
賀璠就覺得,從前祖父那一套不頂用了,以後還要看他的手段。
賀璠道:「我這都是小買賣,哪裡像表弟你,跟著姨夫走南闖北,不管什麼貨物都能拿到手中,汴京中有兩成的鋪子,都要仰仗你們。」
「哪裡有許多,」葛英笑著道,「我們就是幫人運貨,賺些辛苦錢罷了。」
哪止。兩年前大旱,大梁米鋪到處收不到糧,只有少數商賈手中有糧食,葛家就是其中一隻,光是那次葛家就賺了不少銀錢。
賀家也是看準了這個,陸路不能與葛家爭長短,但他們可以在水路上插一腳,這才看上了汴水。
「表弟前幾日不是說要離京了嗎?怎麼又留了下來?」賀璠道,「可是有什麼事?」
葛英去夏府見了李夫人,李夫人提點他多準備些廉價的瓷器運去榷場。李夫人的話他自然得聽,於是準備找到高家人,一同商議這樁事。
當然不能光靠高家燒制廉價瓷器,但凡選去榷場的窯口,他都要去一趟。要知道一個消息就是一筆銀錢,燒的瓷器多了,還需要他們的商隊幫忙運送去榷場。
就這樣葛英就留了下來。
雖然都是李家的姻親,葛英沒有與賀璠說的太詳盡。
「李夫人還讓我們打聽大名府謝氏的消息,」葛英道,「表兄在汴京到處都有人手,還要多多出力。」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賀璠搖搖頭:「一個小小的商賈,值得這樣花心思?就算她在大名府有些名氣,到了咱們汴京城激不起半點水花。」
汴京的水太深,一腳踏下去也就沒了影兒。
賀家和葛家還不都是因為有李家這個姻親,才能在汴京立足?
那個謝寡婦還能有這樣的靠山不成?
「別想這個了,」賀璠拍了拍葛英的肩膀,「我們不如去飲點酒。」
葛英卻有新的提議:「不如表兄帶我去看那女颭角牴。」
賀璠搖頭:「今日的角牴是給女眷們看的,哪裡能讓外男進去?」
葛英露出一個頗有深意的笑容:「我知曉你的莊子不小,你帶我尋個高處坐下,我們就湊熱鬧,絕不會胡亂走動。」
賀璠還是覺得不妥,葛英卻不停地勸說:「換成旁人也就罷了,都是賀家的產業,怎麼就不能通融?你我喬裝打扮一番,只當是在莊子裡做事的。」
「這倒是不必。」賀璠答應下來,「我們晚些時候進去,你可千萬不要亂走動,撞到哪家的女眷都是麻煩。」
葛英歡喜地搓手:「我聽表兄的就是。」
兩個人也不耽誤騎馬就往城外去。
此時賀家城外的莊子上,不少的車馬來來往往。
蔣婆早早就來了,站在門房幫忙收帖子。登門的女眷她幾乎都識得,就算遇到些生面孔,自有賀家管事在一旁相迎。
蔣婆順利將人都請了進去,正想要歇一會兒,就又看到一輛馬車緩緩而至,蔣婆立即提起了精神。
趕車、跟車的下人看起來就不一般。
不是他們穿著有多好,而是那副淡然的神情與尋常人家的下人不同,明明少了趾高氣昂,卻有一股子驕傲藏匿在骨子裡,就算刻意遮掩,卻也還是流露出幾分端倪。
蔣婆常常出入內宅,自認識人是一把好手,只要她一打眼就能猜到對方的身份、地位。
雖然還沒見到馬車裡的人,她的脊背卻下意識地挺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