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馬連銀
哐當哐當哐哐當。
他扭頭看去。
兩隊人馬,抬著兩口銅釘紅漆大箱,敲著鑼打著鼓,好不張揚,直抵擂台下方。
先是那兩口不知道幹什麼用的大箱被這兩隊人馬架在擂台邊緣。
而後之前給裴慶送請柬的光頭大漢從座位上站起,來到兩隊人馬中間。
最後人馬兩隊,豎起竹竿兩根,挑起對聯一副。
右書,
腳踢天下英雄!
左書,
拳打五路好漢!
橫批,
銅頭鐵臂鎮江南!
嚯!
滿場譁然。
「這人到底是誰?」
裴慶蹙眉問道。
孰料老王頭看了眼光頭,眉頭也皺了皺,
「麻煩了。」
「嗯?」裴慶不解。
「神州武行在過去先是經歷了武舉取消,接著又是鏢行衰落,以至於長期萎靡,直到近些年才又有了抬頭的姿態。
而從官方層面講的話,大體是在中央國術館創立的民國十六年,也就是去年開始,才有當局從官方層面上提倡推廣國術,國術和武行這才稍走出陰霾,但提倡至今不過一年多。
所以如果論整體的話,武行還是只能說一句方興未艾,但如果只論地方,卻有四地各不相同,一是津門,二是佛山,三是川渝,第四則是滬城。
滬城為遠東第一城,進出口貿易發達,洋行遍地,但也魚龍混雜,幫派林立,滬城的各大洋行慣於僱傭大量安保,有武藝傍身的武師是他們的首要選擇。
他們通常會與當地的一些武館合作,他們出保費,由武館派遣人手,或是押運短途貨物,或是坐保鋪面,這被稱之為「承保」,同時承保武館也負責打點疏通當地幫派,充當洋行與幫派之間溝通的中人。」
「那這和過去的鏢局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只不過滬城洋行當年想僱傭人手時,鏢行已經倒了,所以只得聘請武館的武師,滬城的武行也由此有了大別於其他地方的發展。」
裴慶琢磨了一下,「那滬城豈不是過去幾年少有的武師們能混到飯吃的地方?競爭豈不是很激烈?」
「是很激烈,但滬城武館行的頭把交椅卻已經近十年沒有變過了。」
裴慶神情一訝,
「那穩坐了這滬城武館行頭把交椅近十年的,該不會就是這個光頭吧?」
「正是這個光頭。劉高升。以一身功家南派並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穩坐了滬城武行頭把交椅近十年,其創立的通寶武館門下弟子近三千人,承保了滬城過半的洋行。
那兩口銅釘紅漆大箱看見沒?是兩個月前,劉高升奪取正興鏢局鏢旗來杭與會時,時任淞滬警備司令的熊世輝專門定製送給他的,被他的弟子一路敲鑼打鼓從滬城抬來了杭城。」
「送禮送箱子?幹嘛用的?」
「盡裝國術大會頭名獎金之所用。」
嚯,好大的口氣!
裴慶又一訝,
「那您老說的『麻煩』又在哪裡?」
「北五省拳會。義和團的一個分支。三十年前,滿清無道,洋人橫行,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傳,許多的武師也投身其中。北五省拳會正是其中一個典型,匯聚了當時北五省眾多大拳家。
雖然後來隨著義和團的覆滅,北五省拳會也以星流雲散而告終,攏共只維持了半年不到,但北五省許多武師和門派都與其有瓜葛,國術大會開幕前夕,便有人借著這個名頭互敘先人舊情。江湖傳言,他們是在私下串聯。
剛被你打下台的楊九鳴就是其中一員……」
裴慶恍然,難怪比試前楊九鳴遣弟子來找自己,原來是有路徑依賴。
「而劉高升則是會頭。也就是說這劉高升要請你吃的不是飯,是晦氣。」
頓時,裴慶的眉頭高高聳起。
台上,劉高升和他的對手都已經換好了比試服了。
劉高升的對手馬連銀是模樣是一個留著短髮,眼神銳利的青年。
之前開幕式時老王頭就給裴慶介紹過,說是福建邵武人,先後拜師宗鶴拳宗師方紹翥,鳴鶴拳宗師謝如如,食鶴拳大家阿鳳師,飛鶴拳名家劉漢雄,以預選賽晉升國術大會甲等賽。
說起來之前聽老王頭介紹時,裴慶便感覺馬連銀的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在國術大會之前便在哪聽過,但一時半會實在想不起來,裴慶也就作罷。
馬連銀的來頭也不算小,但和劉高升一比,遜色太多。
觀眾席間的跑封也又活躍了起來。
裴慶的目光主要還是落在了劉高升上。
先前老王頭介紹劉高升時,說其主練金鐘罩以及功家南派中的橫練功夫。
金鐘罩不必多提,幾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詳了。
而功家南派,是武當派的一個分支,但不以道法揚名,而是以功夫出名。
以至於許多人都會將功家南派誤以為是一個武學門派,而非宗教門派。
由清末「江南三俠」之一的鄧鐘山創立。
鄧鐘山出生於武術世家鄧家,自幼習武,青年即負盛名,光緒七年(1882年),應兩江總督左宗棠之邀,開辦了武學堂,著寫《功家秘法》一書,此舉直接打破了鄧家九世不傳外人,以及武當山關門授徒的俗規。因此一經開辦,前來拜師習武之人,便絡繹不絕。
尤其以跑江湖耍把式的掛子行武師為主。
掛子行自誕生之初,便與金鐘罩,鐵布衫,等橫練功夫密不可分,可以說掛子行七成以上的武師,都是橫練武師。
但金鐘罩鐵布衫本質上是一種「練」法,而非是傳統武術狹義定義上的「擊技」,所以掛子行武師們一直都在苦尋一種能夠精進藝業,又能與本身的橫練相融洽的功夫。
功家南派,恰逢其時。
論擊技,有六路拳、洪門拳、孟珠下海;論器械,四門刀、四門槍、渾元鐵棍也是出類拔萃。最妙的是,功家南派一身藝業過半都以橫練功夫為基,掛子行武師從本就會的金鐘罩鐵砂掌轉到武當的橫練五行重,金手錘,簡直事半功倍。
因此功家南派一經創立,便在江南地區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時至今日(民國十八年),已經是一派十分之高明的武學。
劉高升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隨著評判委員手一揮。
「開始!」
砰!
幾乎是話音剛落的瞬間,劉高升仿佛人立而起的巨熊,凶狂的奔出兩步之後,一腳踏地一腳懸,勁由腰脊發,拳由身前出!堪比熊虎的身軀爆發出的拳風如同崩雷,噼里啪啦一串響,就朝著對手的面門洶湧轟去。
聲勢之駭人,看得台下比試員席不少人瞳孔一縮,都在計較之後要是自己抽中了這劉高升該怎麼應付。
但裴慶卻瞥見劉高升的對手,那個名叫馬連銀的青年,忽的對著自己扭頭一笑。
比了個口型。
「裴師傅,看好了。」
矯健的身姿陡然衝出!
沖至距來勢洶洶的劉高升僅一寸步距時,兩臂頃刻外旋,以尺骨為力點,向前閃電般一夾,夾在了劉高升轟來的拳鋒後方手肘之上,緊跟著左腿腳跟往下猛然一頓,身子就猛然變向。
白鶴拳·八分寸·鉸刀剪芙蓉!
招式不出挑,台下眾人都能看出,更何況台上獨霸滬城武行近十年的劉高升?
但馬連銀太快了,快到仿佛昭陽驟墜,快到如同半月沉江,也快到劉高升哪怕看出了馬連銀的意圖,也壓根來不及反應!
上百斤的人體猝旋帶來的剪絞力驟然匯聚在了劉高升轟出的右臂肘關節上。
咔擦!
一聲脆響!
裴慶清清楚楚的看到,劉高升的肘關節被馬連銀硬生生掰斷,整條手臂宛如批裂的枯樹,撕裂崩碎。
轟。
滿場再次譁然。
裴慶腦海中似有閃電划過。
他想起馬連銀是誰了。
他扭頭看去。
兩隊人馬,抬著兩口銅釘紅漆大箱,敲著鑼打著鼓,好不張揚,直抵擂台下方。
先是那兩口不知道幹什麼用的大箱被這兩隊人馬架在擂台邊緣。
而後之前給裴慶送請柬的光頭大漢從座位上站起,來到兩隊人馬中間。
最後人馬兩隊,豎起竹竿兩根,挑起對聯一副。
右書,
腳踢天下英雄!
左書,
拳打五路好漢!
橫批,
銅頭鐵臂鎮江南!
嚯!
滿場譁然。
「這人到底是誰?」
裴慶蹙眉問道。
孰料老王頭看了眼光頭,眉頭也皺了皺,
「麻煩了。」
「嗯?」裴慶不解。
「神州武行在過去先是經歷了武舉取消,接著又是鏢行衰落,以至於長期萎靡,直到近些年才又有了抬頭的姿態。
而從官方層面講的話,大體是在中央國術館創立的民國十六年,也就是去年開始,才有當局從官方層面上提倡推廣國術,國術和武行這才稍走出陰霾,但提倡至今不過一年多。
所以如果論整體的話,武行還是只能說一句方興未艾,但如果只論地方,卻有四地各不相同,一是津門,二是佛山,三是川渝,第四則是滬城。
滬城為遠東第一城,進出口貿易發達,洋行遍地,但也魚龍混雜,幫派林立,滬城的各大洋行慣於僱傭大量安保,有武藝傍身的武師是他們的首要選擇。
他們通常會與當地的一些武館合作,他們出保費,由武館派遣人手,或是押運短途貨物,或是坐保鋪面,這被稱之為「承保」,同時承保武館也負責打點疏通當地幫派,充當洋行與幫派之間溝通的中人。」
「那這和過去的鏢局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只不過滬城洋行當年想僱傭人手時,鏢行已經倒了,所以只得聘請武館的武師,滬城的武行也由此有了大別於其他地方的發展。」
裴慶琢磨了一下,「那滬城豈不是過去幾年少有的武師們能混到飯吃的地方?競爭豈不是很激烈?」
「是很激烈,但滬城武館行的頭把交椅卻已經近十年沒有變過了。」
裴慶神情一訝,
「那穩坐了這滬城武館行頭把交椅近十年的,該不會就是這個光頭吧?」
「正是這個光頭。劉高升。以一身功家南派並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穩坐了滬城武行頭把交椅近十年,其創立的通寶武館門下弟子近三千人,承保了滬城過半的洋行。
那兩口銅釘紅漆大箱看見沒?是兩個月前,劉高升奪取正興鏢局鏢旗來杭與會時,時任淞滬警備司令的熊世輝專門定製送給他的,被他的弟子一路敲鑼打鼓從滬城抬來了杭城。」
「送禮送箱子?幹嘛用的?」
「盡裝國術大會頭名獎金之所用。」
嚯,好大的口氣!
裴慶又一訝,
「那您老說的『麻煩』又在哪裡?」
「北五省拳會。義和團的一個分支。三十年前,滿清無道,洋人橫行,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傳,許多的武師也投身其中。北五省拳會正是其中一個典型,匯聚了當時北五省眾多大拳家。
雖然後來隨著義和團的覆滅,北五省拳會也以星流雲散而告終,攏共只維持了半年不到,但北五省許多武師和門派都與其有瓜葛,國術大會開幕前夕,便有人借著這個名頭互敘先人舊情。江湖傳言,他們是在私下串聯。
剛被你打下台的楊九鳴就是其中一員……」
裴慶恍然,難怪比試前楊九鳴遣弟子來找自己,原來是有路徑依賴。
「而劉高升則是會頭。也就是說這劉高升要請你吃的不是飯,是晦氣。」
頓時,裴慶的眉頭高高聳起。
台上,劉高升和他的對手都已經換好了比試服了。
劉高升的對手馬連銀是模樣是一個留著短髮,眼神銳利的青年。
之前開幕式時老王頭就給裴慶介紹過,說是福建邵武人,先後拜師宗鶴拳宗師方紹翥,鳴鶴拳宗師謝如如,食鶴拳大家阿鳳師,飛鶴拳名家劉漢雄,以預選賽晉升國術大會甲等賽。
說起來之前聽老王頭介紹時,裴慶便感覺馬連銀的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在國術大會之前便在哪聽過,但一時半會實在想不起來,裴慶也就作罷。
馬連銀的來頭也不算小,但和劉高升一比,遜色太多。
觀眾席間的跑封也又活躍了起來。
裴慶的目光主要還是落在了劉高升上。
先前老王頭介紹劉高升時,說其主練金鐘罩以及功家南派中的橫練功夫。
金鐘罩不必多提,幾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詳了。
而功家南派,是武當派的一個分支,但不以道法揚名,而是以功夫出名。
以至於許多人都會將功家南派誤以為是一個武學門派,而非宗教門派。
由清末「江南三俠」之一的鄧鐘山創立。
鄧鐘山出生於武術世家鄧家,自幼習武,青年即負盛名,光緒七年(1882年),應兩江總督左宗棠之邀,開辦了武學堂,著寫《功家秘法》一書,此舉直接打破了鄧家九世不傳外人,以及武當山關門授徒的俗規。因此一經開辦,前來拜師習武之人,便絡繹不絕。
尤其以跑江湖耍把式的掛子行武師為主。
掛子行自誕生之初,便與金鐘罩,鐵布衫,等橫練功夫密不可分,可以說掛子行七成以上的武師,都是橫練武師。
但金鐘罩鐵布衫本質上是一種「練」法,而非是傳統武術狹義定義上的「擊技」,所以掛子行武師們一直都在苦尋一種能夠精進藝業,又能與本身的橫練相融洽的功夫。
功家南派,恰逢其時。
論擊技,有六路拳、洪門拳、孟珠下海;論器械,四門刀、四門槍、渾元鐵棍也是出類拔萃。最妙的是,功家南派一身藝業過半都以橫練功夫為基,掛子行武師從本就會的金鐘罩鐵砂掌轉到武當的橫練五行重,金手錘,簡直事半功倍。
因此功家南派一經創立,便在江南地區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時至今日(民國十八年),已經是一派十分之高明的武學。
劉高升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隨著評判委員手一揮。
「開始!」
砰!
幾乎是話音剛落的瞬間,劉高升仿佛人立而起的巨熊,凶狂的奔出兩步之後,一腳踏地一腳懸,勁由腰脊發,拳由身前出!堪比熊虎的身軀爆發出的拳風如同崩雷,噼里啪啦一串響,就朝著對手的面門洶湧轟去。
聲勢之駭人,看得台下比試員席不少人瞳孔一縮,都在計較之後要是自己抽中了這劉高升該怎麼應付。
但裴慶卻瞥見劉高升的對手,那個名叫馬連銀的青年,忽的對著自己扭頭一笑。
比了個口型。
「裴師傅,看好了。」
矯健的身姿陡然衝出!
沖至距來勢洶洶的劉高升僅一寸步距時,兩臂頃刻外旋,以尺骨為力點,向前閃電般一夾,夾在了劉高升轟來的拳鋒後方手肘之上,緊跟著左腿腳跟往下猛然一頓,身子就猛然變向。
白鶴拳·八分寸·鉸刀剪芙蓉!
招式不出挑,台下眾人都能看出,更何況台上獨霸滬城武行近十年的劉高升?
但馬連銀太快了,快到仿佛昭陽驟墜,快到如同半月沉江,也快到劉高升哪怕看出了馬連銀的意圖,也壓根來不及反應!
上百斤的人體猝旋帶來的剪絞力驟然匯聚在了劉高升轟出的右臂肘關節上。
咔擦!
一聲脆響!
裴慶清清楚楚的看到,劉高升的肘關節被馬連銀硬生生掰斷,整條手臂宛如批裂的枯樹,撕裂崩碎。
轟。
滿場再次譁然。
裴慶腦海中似有閃電划過。
他想起馬連銀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