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呂不韋
第198章 呂不韋
「好一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當秦國祭天時發生的異動傳遍天下時,諸國再次對秦人恐懼起來。
先前高興得太早,
現在秦國的天命得到了認可,自然讓諸侯們感到了更大的悲傷。
他們沒有反思自己在位時的所作所為,只是心中抱怨祖先列祖列宗在上,
為什麼不保佑自己的兒孫呢?
為什麼自己的父祖在位之時,就不知道奮發圖強,革新國政,強大國力呢?
不然的話,自己現在的情況,肯定能更加輕鬆!
指不定遷移九鼎,承接新天命的人就是自己了!
只有一小撮人對這樣的情況,拍案叫好!
衛國來趙國經商的呂不韋在聽說這件事後,便認定天下的未來,必然在於秦國而他的事業想要更進一步,
就必須找到秦國權貴的門路,通過背靠這天下最強大的國家,才可以做大做強!
反正,
年少經商到現在,呂不韋早已通過生活的磨礪,懂得了一個道理-
—
有錢沒權,
只是肥羊!
而只要有權,
自然會有錢財滾滾而來!
權力,
即是一切!
所以想要在這世道中活得瀟灑肆意,錢財遠遠比不上權力的重要!
隨著被各國的權貴肆意找理由盤剝敲詐,辛苦賺來的錢財大半落入這些人的口袋,呂不韋對權力的追求,也更加饑渴。
他就像一個餓極了的野獸,
想要大口吞吃自己的獵物。
只是,
秦國的權貴,又豈是好攀附的?
衛國距離秦國也頗為遙遠,他憑什麼結識秦國的貴人,又說服他們和自己分享權力呢?
呂不韋想的很清楚:
如果只是簡單的去求見一名貴人,那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從誰都能伸手掏的錢袋子,變成獨屬於這位貴人的錢袋子,被對方視為走狗罷了。
分享權力?
誰會傻乎乎的把權力讓出去?
這是世間最誘人的毒藥,只有死亡才能讓人放手。
呂不韋因此日思夜想。
直到他聽聞一一秦國王孫贏異人,要來到趙國作為質子!
在諸侯大喜大悲之後,秦王為了安撫他們,以免狗急跳牆,做垂死掙扎,便跟播種似的,開始到處派質子。
正好,
他的几子多,孫子也多。
把這些傢伙扔出去,也好給國家做貢獻。
而贏異人,
正是秦太子柱的子嗣!
呂不韋當即大喜!
秦國距離他遙遠,但趙國他卻是常去的!
而且因為常年在趙國經商,他在那邊有著不錯的人脈關係,足以讓他想辦法結識這位貴人了!
但歡喜過後,
呂不韋又冷靜下來。
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樣的時候,前去拜訪贏異人。
因為眼下秦國勢大,趙國畏懼他,贏異人又是新來的質子,待遇並不會太差。
自己一個普通的商賈,只怕無法吸引到贏異人的目光,成為他的臂膀。
必須要在贏異人落的時候,他以救主的身份出面,才能獲得對方最大的感激,取得最大的利益!
如此想著,
呂不韋停下了自己的腳步,深深呼吸幾次,坐回書房,開始看起書來。
他曾經因為讀書不多,被人嘲笑過也在接觸了許多貴人後,知道他們對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十分看重。
因此,呂不韋為了更加靠近權力,便努力學習起來。
他先學了此時身為世間兩大顯學的儒墨之說。
對於墨家「尚賢」的主張,呂不韋十分認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有才能的人,只是缺少伯樂的賞識,無法登入廟堂罷了。
但「節儉」卻是不行。
因為世人一旦節儉起來,他那些昂貴的商品又怎麼能賣出去呢?
應該人人崇尚奢華,恨不得不斷借錢,享受當下才好!
反正背債的又不會是自己,
自己只會通過對方借貸的行為,賺取更多錢財!
而對儒家的仁義,呂不韋也有些贊同,覺得世道穩定,才適宜讓他這樣的商人賺錢。
如果遍地都是強梁,他的生意也會不好做。
但太過仁義,又讓呂不韋覺得不舒服。
因為他是要賺錢的,豈能跟人談感情?
最後兜兜轉轉,
呂不韋找到了一本十分有意思的書《雜說》!
這本從齊國流傳出來的書,並沒有隻記錄一家之言,而是包容萬象。
可能上一篇還在講兼愛,下一篇就在講「獨善其身」了。
很多學者不喜歡這本書,因為它的內容飄忽不定,文章來源不明,無法判斷它究竟是哪一家的著作。
如果說是源於齊國的稷下學宮?
齊國那邊學者也早就站出來否認過了,說從未寫過這樣的書冊。
稷下諸子的言論,都是由他們自己整理成書的。
畢竟,
在這樣的時代,知識是非常寶貴的。
稷下學宮不會那麼隨便的,去竊取他人的思想成果,更不會像《雜說》這樣,一寫一大本。
是故,
要想了解百家諸子之言,要麼直接跟諸子辯論,要麼就要花費大量的錢財精力,求取相應書冊,才能一窺其道理。
但《雜說》卻像絲毫不在意裡面珍貴的文章道理一樣,寫得多記得雜,將諸子之言統合於一書之中,而且文章之間,文字幽默風趣者有之,互相駁斥者有之,樸質實務者有之···
一書而已,
便能使人大開眼界!
呂不韋因此想著:
諸子之言,多隻論其一家,然而一家之言,豈能言及天下之事?
只有將百家雜顆起來,才能博採眾長,以成一字無需再改的傳世經典!
但著書這樣的神聖之事,
他一個商賈,是很難做到的。
「如果有了足夠的權勢,到時招募文士客卿,替我著書,還有可能!」
呂不韋忍不住幻想起自己獲得權力之後的事,然後便期盼起秦趙之間,能很快爆發衝突。
因為只有秦趙交惡,贏異人的處境才會變得艱難起來,他才有機會,成為對方最大,甚至唯一的倚靠!
他安靜的蟄伏下去,耐心的等待時機到來。
而在另一邊,
何博看著面前的九鼎,很是無奈。
「既然不能還回去,那就收入我的寶庫之中吧!『
九鼎落入大河之後身為始作俑者的何博,自然要將之撈出來,以免這國之重寶被流水侵蝕,於河底難見天日。
但九鼎的歸屬,又成了新的問題。
西門豹說,「不能還去陽世!『
「雖然天命已經革新,但秦國終究還沒有一統天下,九鼎在此時,仍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將九鼎交給其他諸侯,豈不是和之前的亂子,一般無二?」
於是何博便說,「那交給陰間的周天子吧!」
但無論是哪位天子,都對鬼神表示出了惶恐的神色。
他們說,「九鼎,是上天賜給三代的天命。」
「現在周室已經滅亡了,我們也不過是寄託於陰間,仰仗鬼神恩賜,才能得以延續神志的幽魂,豈能再無恥的占據這樣的珍寶?」
「鬼神將九鼎收藏,才是這舊時天命最好的歸宿!」
何博也不客氣,一揮手,便替自己的寶庫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負擔。
然後,
他又對西門豹等鬼吏說,「我還要去高原那邊!」
「不過你們且放心,之前的動靜,我是不會再做了!」
何博已經發現了,
要想黃河的進度條有所增進,必須在黃河源流之處待著,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潤到相關河裡賴著不走,不用分別上下游。
反正他回到陰間後,這進度條就跟死了一樣安詳,從未有過變化。
對此,
何博還能說什麼?
母親河到底是不一樣的,
有點特殊待遇很正常!
反正現在,也只需要待在高原耗時間罷了。
如果待的煩了,再回中原散心,也是很輕鬆的一自打進度條刷新出來後,
何博再爬高原,就不用再苦惱於「青蛙爬並」了。
他完全可以順著水流,輕鬆潤去三江源。
又可以快樂的反覆橫跳了!
「好一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當秦國祭天時發生的異動傳遍天下時,諸國再次對秦人恐懼起來。
先前高興得太早,
現在秦國的天命得到了認可,自然讓諸侯們感到了更大的悲傷。
他們沒有反思自己在位時的所作所為,只是心中抱怨祖先列祖列宗在上,
為什麼不保佑自己的兒孫呢?
為什麼自己的父祖在位之時,就不知道奮發圖強,革新國政,強大國力呢?
不然的話,自己現在的情況,肯定能更加輕鬆!
指不定遷移九鼎,承接新天命的人就是自己了!
只有一小撮人對這樣的情況,拍案叫好!
衛國來趙國經商的呂不韋在聽說這件事後,便認定天下的未來,必然在於秦國而他的事業想要更進一步,
就必須找到秦國權貴的門路,通過背靠這天下最強大的國家,才可以做大做強!
反正,
年少經商到現在,呂不韋早已通過生活的磨礪,懂得了一個道理-
—
有錢沒權,
只是肥羊!
而只要有權,
自然會有錢財滾滾而來!
權力,
即是一切!
所以想要在這世道中活得瀟灑肆意,錢財遠遠比不上權力的重要!
隨著被各國的權貴肆意找理由盤剝敲詐,辛苦賺來的錢財大半落入這些人的口袋,呂不韋對權力的追求,也更加饑渴。
他就像一個餓極了的野獸,
想要大口吞吃自己的獵物。
只是,
秦國的權貴,又豈是好攀附的?
衛國距離秦國也頗為遙遠,他憑什麼結識秦國的貴人,又說服他們和自己分享權力呢?
呂不韋想的很清楚:
如果只是簡單的去求見一名貴人,那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從誰都能伸手掏的錢袋子,變成獨屬於這位貴人的錢袋子,被對方視為走狗罷了。
分享權力?
誰會傻乎乎的把權力讓出去?
這是世間最誘人的毒藥,只有死亡才能讓人放手。
呂不韋因此日思夜想。
直到他聽聞一一秦國王孫贏異人,要來到趙國作為質子!
在諸侯大喜大悲之後,秦王為了安撫他們,以免狗急跳牆,做垂死掙扎,便跟播種似的,開始到處派質子。
正好,
他的几子多,孫子也多。
把這些傢伙扔出去,也好給國家做貢獻。
而贏異人,
正是秦太子柱的子嗣!
呂不韋當即大喜!
秦國距離他遙遠,但趙國他卻是常去的!
而且因為常年在趙國經商,他在那邊有著不錯的人脈關係,足以讓他想辦法結識這位貴人了!
但歡喜過後,
呂不韋又冷靜下來。
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樣的時候,前去拜訪贏異人。
因為眼下秦國勢大,趙國畏懼他,贏異人又是新來的質子,待遇並不會太差。
自己一個普通的商賈,只怕無法吸引到贏異人的目光,成為他的臂膀。
必須要在贏異人落的時候,他以救主的身份出面,才能獲得對方最大的感激,取得最大的利益!
如此想著,
呂不韋停下了自己的腳步,深深呼吸幾次,坐回書房,開始看起書來。
他曾經因為讀書不多,被人嘲笑過也在接觸了許多貴人後,知道他們對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十分看重。
因此,呂不韋為了更加靠近權力,便努力學習起來。
他先學了此時身為世間兩大顯學的儒墨之說。
對於墨家「尚賢」的主張,呂不韋十分認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有才能的人,只是缺少伯樂的賞識,無法登入廟堂罷了。
但「節儉」卻是不行。
因為世人一旦節儉起來,他那些昂貴的商品又怎麼能賣出去呢?
應該人人崇尚奢華,恨不得不斷借錢,享受當下才好!
反正背債的又不會是自己,
自己只會通過對方借貸的行為,賺取更多錢財!
而對儒家的仁義,呂不韋也有些贊同,覺得世道穩定,才適宜讓他這樣的商人賺錢。
如果遍地都是強梁,他的生意也會不好做。
但太過仁義,又讓呂不韋覺得不舒服。
因為他是要賺錢的,豈能跟人談感情?
最後兜兜轉轉,
呂不韋找到了一本十分有意思的書《雜說》!
這本從齊國流傳出來的書,並沒有隻記錄一家之言,而是包容萬象。
可能上一篇還在講兼愛,下一篇就在講「獨善其身」了。
很多學者不喜歡這本書,因為它的內容飄忽不定,文章來源不明,無法判斷它究竟是哪一家的著作。
如果說是源於齊國的稷下學宮?
齊國那邊學者也早就站出來否認過了,說從未寫過這樣的書冊。
稷下諸子的言論,都是由他們自己整理成書的。
畢竟,
在這樣的時代,知識是非常寶貴的。
稷下學宮不會那麼隨便的,去竊取他人的思想成果,更不會像《雜說》這樣,一寫一大本。
是故,
要想了解百家諸子之言,要麼直接跟諸子辯論,要麼就要花費大量的錢財精力,求取相應書冊,才能一窺其道理。
但《雜說》卻像絲毫不在意裡面珍貴的文章道理一樣,寫得多記得雜,將諸子之言統合於一書之中,而且文章之間,文字幽默風趣者有之,互相駁斥者有之,樸質實務者有之···
一書而已,
便能使人大開眼界!
呂不韋因此想著:
諸子之言,多隻論其一家,然而一家之言,豈能言及天下之事?
只有將百家雜顆起來,才能博採眾長,以成一字無需再改的傳世經典!
但著書這樣的神聖之事,
他一個商賈,是很難做到的。
「如果有了足夠的權勢,到時招募文士客卿,替我著書,還有可能!」
呂不韋忍不住幻想起自己獲得權力之後的事,然後便期盼起秦趙之間,能很快爆發衝突。
因為只有秦趙交惡,贏異人的處境才會變得艱難起來,他才有機會,成為對方最大,甚至唯一的倚靠!
他安靜的蟄伏下去,耐心的等待時機到來。
而在另一邊,
何博看著面前的九鼎,很是無奈。
「既然不能還回去,那就收入我的寶庫之中吧!『
九鼎落入大河之後身為始作俑者的何博,自然要將之撈出來,以免這國之重寶被流水侵蝕,於河底難見天日。
但九鼎的歸屬,又成了新的問題。
西門豹說,「不能還去陽世!『
「雖然天命已經革新,但秦國終究還沒有一統天下,九鼎在此時,仍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將九鼎交給其他諸侯,豈不是和之前的亂子,一般無二?」
於是何博便說,「那交給陰間的周天子吧!」
但無論是哪位天子,都對鬼神表示出了惶恐的神色。
他們說,「九鼎,是上天賜給三代的天命。」
「現在周室已經滅亡了,我們也不過是寄託於陰間,仰仗鬼神恩賜,才能得以延續神志的幽魂,豈能再無恥的占據這樣的珍寶?」
「鬼神將九鼎收藏,才是這舊時天命最好的歸宿!」
何博也不客氣,一揮手,便替自己的寶庫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負擔。
然後,
他又對西門豹等鬼吏說,「我還要去高原那邊!」
「不過你們且放心,之前的動靜,我是不會再做了!」
何博已經發現了,
要想黃河的進度條有所增進,必須在黃河源流之處待著,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潤到相關河裡賴著不走,不用分別上下游。
反正他回到陰間後,這進度條就跟死了一樣安詳,從未有過變化。
對此,
何博還能說什麼?
母親河到底是不一樣的,
有點特殊待遇很正常!
反正現在,也只需要待在高原耗時間罷了。
如果待的煩了,再回中原散心,也是很輕鬆的一自打進度條刷新出來後,
何博再爬高原,就不用再苦惱於「青蛙爬並」了。
他完全可以順著水流,輕鬆潤去三江源。
又可以快樂的反覆橫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