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1391:是誰在監國啊【除夕快樂】
第1391章 1391:是誰在監國啊【除夕快樂】
「鬧哄哄的,真叫人頭疼。」
沈棠忙裡偷閒喘口氣。
有些時候,武德太充沛也不是一件好事。文官多心眼,武將求實惠,兩個群體的追求有些偏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最後就導致場景從君子動口演變成了莽夫動手。
「朝會不在殿內而在殿前……是明智之舉。」羅三一開始還疑惑今天可是大陰天,看樣子隨時有落雨的可能,朝會為何不挪室內?
雨還沒下,人已經先打起來了。
若是在殿內打,屋頂都要被掀掉。
羅三雙手環胸站在大殿屋頂,瞧著下方的鬧劇,文武百官的上司——國主沈棠也以非常隨意的深蹲姿勢蹲在屋頂。百官爭吵得臉紅脖子粗,官帽官袍已經被撕扯不成樣。
沈棠深呼吸一口氣:「都是經驗之談。」
有無聊人士做過統計,康國朝會全武行年均十九次,要知道大小朝會也不是天天開的,這個頻率相當恐怖。次數多了,沈棠甚至能預判這些人的干架路數,提前躲避從任何方向飛來的「暗器」,包括但不限於不知道誰的笏板、官帽、腰帶、鞋子、足衣……
沈棠印象最深的一場朝會。
御史台跟吏部槓上了。
二人火氣燃燒到了極致,幾乎要臉貼著臉,雙目瞪成鬥雞眼,就在沈棠以為他們會惱羞成怒互掐對方脖子的時候,御史台那位突然後撤滑步,蹲身伸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超絕速度,咔嚓一下將對面的褲子給拽了下來。
被扒了褲子的那位傻眼。
一時間不知道先提劍還是先提褲子。
御前失儀,沈棠將兩個都貶去地方幹活,沒有將他們一擼到底那是因為沈棠她善!
羅三:「……」
是有多慘痛的經歷才能輕描淡寫說一句「都是經驗之談」?也是讓老人家開了眼。
沈棠用手扇風散熱:「羅侯沒見過?」
羅三道:「血濺朝會不好。」
中部政治生態跟其他地方有著極大差別。
總結一句就是——
士庶良賤,涇渭分明。
庶族寒門出身不會輕易跟士族高門撕破臉,更別說當眾上手。一旦前者先動手,後者出手殺人不說是無罪,最少也是一個「罪減一等」。若是賤籍出身,更加低人一等。
這些差距平日看不太出來,卻實實在在存在方方面面。羅三一看康國王庭百官出身就很驚愕——要知道,即便王庭政策偏向寒門,用特殊辦法取士,士庶比例也會失衡。
這是完全無法避免的。
同樣數目的人,有底蘊的人家培養出人才的可能更大,人才占比更高。寒門甚至是貧民賤籍,這撥人想要翻身全靠運氣和天賦。
二者,缺一不可。
康國一反常態,士庶大致六四開。
尚書令褚曜還曾是賤籍出身,若真要掂量一下兩方的政治資本,庶族的贏面更大。
這種微妙平衡以及康國特有的古怪風氣,讓全武行變得頻繁但又莫名克制,最重傷勢也是扭傷抓傷,迄今還沒出人命。這在羅三看來是無法理解的,可偏偏真實上演了。
沈棠:「血濺朝堂沒必要,大家都是打工人,犯不著為了一份薪水去殺同僚啊。」
要是出人命,可真是辦公室兇殺案了。
羅三:「……」
這話從沈君嘴裡說出來,莫名喜感。
老人家幽幽道:「這些人心眼子怪多的,確實沒血濺朝堂,卻要殺人於千里外。」
最好的兵源是良家子,這點毋庸置疑。
良家子紀律好、服從強、意志堅定且更忠誠,稍微操練就能拉上戰場,血戰幾次就能變成一支精銳之師。好是好,但人數也少。在西南大陸徵兵,能征多少良家子出來?
於是有人提議放寬條件。
良家子少,但賤家子多得是。
用這幫人填充人數,好好磨礪一番也能派上用場。至於說這些人看似聲色俱厲,實則色厲內荏,紀律差、忠誠弱,戰鬥力不行?
人數可以彌補質量。
最好是將那些罪犯、地痞、無賴的賤家子都搜羅起來推上戰場,能活下來最好,活不下來也是他們的命。這些人死了,本地治安都不用發愁。算得上是一箭雙鵰的計策。
這麼提議的人沒有說得那麼直白。
不過,意思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場文武哪個不是人精?
弦外之音讀得懂。
於是,逐漸就變成了全武行。
「要是真的心眼多也不會在朝會上提出來了,是個愣頭青啊。」沈棠敢打賭,不出三個月,這個愣頭青就要被貶出鳳雒——不是因為他計謀歹毒,而是他說「大實話」。
這個世道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在許多上位者眼中,良家子是寶,賤家子是叛亂根源。這些人一旦聚集太多,哪裡就會生亂。上位者既不能明目張胆將這些人除掉,也不能置之不理,鬼知道他們湊在一塊兒會幹出什麼事?不是結拜之後落草為寇,就是聚眾打家劫舍為禍四方,防不勝防。
將人分開是一個辦法。
但,「借刀殺人」也是一個辦法。
亂世最不缺的就是打仗,將這些不穩定因素征去前線,當做炮灰衝殺在前,活下來算是大浪淘沙淘出金子,死了也不可惜。西南大陸也面臨相同問題,不穩定因素太多。
將他們征去前線是個降低風險的好辦法。
不過,武將這邊就不樂意了。
賤家子體力不行,武藝不精,服從性差,不聽指揮,誰也不喜歡帶這種士兵打仗。從已知情報來看,中部大陸精兵強將如雲,康國都沒從西南一戰恢復元氣,打起來只會更吃力,武將對兵卒要求自然是貴精不貴多。寧願率領一千精銳打敵人一萬,也不願意率領一萬作戰散漫的兵打敵人一千。武將生來的天職就是打勝仗,不求勝利就沒意義。
除了這個原因,武將也不滿對方措辭。
要是貼良家子賤家子標籤,這幫武將還真沒多少出身好的。這話不就是嘲諷他們?
總而言之,一場混戰不可避免。
羅三搖搖頭:「怕是小命也不保。」
沈棠道:「這倒是不至於。」
愣頭青的「大實話」在康國聽著有些驚悚,但在其他地方都是基本操作,在場文武哪個心裡不清楚?他們或許也想這麼做,解燃眉之急,只是誰也不敢去當這個出頭鳥。
他們太了解主上的脾性了。
主上能接受馬革裹屍,也知亂世人心險惡,各種駭人聽聞的規則是這個時代常態,但她絕對無法接受揣著惡意將兵卒推去送死,好似這些人命不是人命,而是過年大掃除要掃出屋的灰燼塵埃,這都不是視人命如草芥了。
沈棠語氣森然:「也有可能是保命。」
羅三不解:「保命?什麼保命?」
「我們打他了,主上可不能再打哦。」沈棠掐著嗓子,面無表情說完這話,隨後沉沉嘆氣道,「玩心眼,終於玩到我頭上了……」
羅三:「……還挺友愛?」
難道是老人家看走眼了?
沈棠翻了個白眼,神色寫滿「羅侯你還挺天真」幾個大字:「也算不上友愛,矛盾是真,爭吵是真,干架也是真,兔死狐悲也是真……若我容不下愣頭青,來日也會容不下他們中的許多人。畢竟,亂世之中的人,有幾個是絕對乾淨的?烏鴉也別笑豬黑。」
主君道德水準高,這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傷敵,也可能傷到屁股不咋乾淨的自己。
羅三:「……老夫不耐煩這些。」
沈棠笑而不語。
全武行最後還是打出一個折中的結果。
對此,沈棠毫無意外。
但寧燕表示自己有意見。
為什麼要任命她為此次監國重臣?
她也是這次全武行亂鬥中,少數幾個沒有下場的高官,這事兒也不涉及自身利益,沒必要摻進去挨揍。寧燕以為自己能坐山觀虎鬥,一扭頭發現自己成了被觀的虎???
謝器誠惶誠恐跪謝王恩的時候,寧燕在推辭,她二話不說將褚曜拉下水——秦禮和顧池曾被委以監國重任,之後是祈元良,按照這個順序,接下來該是褚曜,他更合適。
沈棠道:「無晦另有重任。」
褚曜之後的任務重心在西南這邊,崔止主內他主外,警惕西南大陸跟中部大陸接壤邊界防線。沈棠仔細看過輿圖,這邊成為主戰場的概率很小。可萬事無絕對,在這個武膽武者能隨意改變地形的世界,萬一敵人邁過千山萬水開闢西南戰場,也不是不可能。
穩妥起見,褚曜是最佳人選。
王都這邊需要人鎮守,維持王庭運轉。
謝器專精內政,可他沒有文士之道,這些年只在朝堂活躍,身上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軍功,壓制文官問題不大,壓制武將就有些夠嗆了。她綜合考慮,寧燕是最佳人選。
再者——
寧燕也有【子虛烏有】啊。
本體在王都,化身依舊能在前線活躍。
寧燕:「……」
一想到工作量就忍不住頭皮發麻。
沈棠錯開跟寧燕匯聚的眼神,心中有一點點愧疚,但不多:「也該輪到圖南了。」
寧燕:「……」
不是,監國這活兒還能輪值嗎?
文武百官:「……」
什麼叫也該輪到寧侍中了?
這話聽著像是天打雷劈也該劈到她一樣。
虞紫見寧侍中啞口無言,她張了張口,最後也只能嘆氣按下請纓前線的念頭——留守王都固然是主上信任的標誌,未來前途不可限量,但相較於天天朝九晚五上下朝的日子,她更喜歡隨軍出征前線,她的文士之道也不適合暖房,更適合狂風肆虐的曠野啊。
虞紫知道自己不能心急。
現在沒機會,以後還會有的。
朝會散去,百官不是彎腰撿配飾就是整理衣襟塗抹傷藥,瞧著甚是喜感——沈棠更喜歡他們桀驁不馴全武行時的囂張模樣。大朝會結束,百官還要去上值,少數官員會被留堂議事。沈棠這次留下了寧燕,私下商議要事。
留堂議事地點在側殿,平日當書房使用。
殿內僅有沈棠跟寧燕二人。
寧燕知道主上要私下吩咐一些不方便在朝會上說的任務,作勢洗耳恭聽。對自己人用不著委婉試探,沈棠單刀直入道:「此次選擇圖南監國,也不全是因為無晦他們逃得飛快,還有便是有一件事情,非圖南不可——」
寧燕:「……」
果然是同僚先逃了,自己慢了一步。
她拱手恭敬道:「請主上吩咐。」
「嗯,事關書院那些學生。」
寧燕猜了許多種可能,唯獨沒猜到主上的正確答案。書院學生闖禍將她牽連進去,上一個還是李完。難道是有學生犯到主上手中了?這個念頭一閃而逝,又被寧燕否決。
腦中纏絲逐漸捋順。
她道:「因為中部大陸?」
沈棠點頭:「嗯。」
二人對話乍一聽,讓人云里霧裡,只要深入了解就理清——中部大陸是個【士庶良賤,涇渭分明】的地方,風氣很重。萬一打勝仗,康國將中部大陸併入版圖,屆時吸納的大部分官員都會是士族出身,直接打破康國王庭的平衡。寧燕就需要利用好監國的機會做點什麼,讓康國繼續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例如——
學院進一步擴招。
酌情提拔已經入仕的學院學生。
重臣之中,寧燕跟書院聯繫最緊密,這些事情讓她去做也更站得住腳跟。沈棠也不是不體貼的主上,還給寧燕安排兩個得用副手。
「不知是哪兩位?」
沈棠道:「苗訥,李完。」
寧燕:「……」
書院最大兩個刺頭都給她當副手?
但,考慮到李完和苗訥在同屆學生中的人緣名聲,確實能幫不少忙。寧燕權衡利弊再三,終於還是接納這個方案。沈棠又示意她近前,君臣湊在一起耳語了整整一刻鐘。
「趁著這個機會,圖南受累,多提拔一些寒門平民出身的學生,將人下放地方,大力培養……日後定能派上用場的。」聚是一把火,散是滿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嗯,不僅能燎原,還能跟中部大陸堅守的【士庶良賤】對轟,不敢想那會多熱鬧。
<( ̄﹌ ̄)@m
晚上喝了好多好多酒,醒酒之後還是感覺屏幕搖搖晃晃搖搖晃晃……
「鬧哄哄的,真叫人頭疼。」
沈棠忙裡偷閒喘口氣。
有些時候,武德太充沛也不是一件好事。文官多心眼,武將求實惠,兩個群體的追求有些偏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最後就導致場景從君子動口演變成了莽夫動手。
「朝會不在殿內而在殿前……是明智之舉。」羅三一開始還疑惑今天可是大陰天,看樣子隨時有落雨的可能,朝會為何不挪室內?
雨還沒下,人已經先打起來了。
若是在殿內打,屋頂都要被掀掉。
羅三雙手環胸站在大殿屋頂,瞧著下方的鬧劇,文武百官的上司——國主沈棠也以非常隨意的深蹲姿勢蹲在屋頂。百官爭吵得臉紅脖子粗,官帽官袍已經被撕扯不成樣。
沈棠深呼吸一口氣:「都是經驗之談。」
有無聊人士做過統計,康國朝會全武行年均十九次,要知道大小朝會也不是天天開的,這個頻率相當恐怖。次數多了,沈棠甚至能預判這些人的干架路數,提前躲避從任何方向飛來的「暗器」,包括但不限於不知道誰的笏板、官帽、腰帶、鞋子、足衣……
沈棠印象最深的一場朝會。
御史台跟吏部槓上了。
二人火氣燃燒到了極致,幾乎要臉貼著臉,雙目瞪成鬥雞眼,就在沈棠以為他們會惱羞成怒互掐對方脖子的時候,御史台那位突然後撤滑步,蹲身伸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超絕速度,咔嚓一下將對面的褲子給拽了下來。
被扒了褲子的那位傻眼。
一時間不知道先提劍還是先提褲子。
御前失儀,沈棠將兩個都貶去地方幹活,沒有將他們一擼到底那是因為沈棠她善!
羅三:「……」
是有多慘痛的經歷才能輕描淡寫說一句「都是經驗之談」?也是讓老人家開了眼。
沈棠用手扇風散熱:「羅侯沒見過?」
羅三道:「血濺朝會不好。」
中部政治生態跟其他地方有著極大差別。
總結一句就是——
士庶良賤,涇渭分明。
庶族寒門出身不會輕易跟士族高門撕破臉,更別說當眾上手。一旦前者先動手,後者出手殺人不說是無罪,最少也是一個「罪減一等」。若是賤籍出身,更加低人一等。
這些差距平日看不太出來,卻實實在在存在方方面面。羅三一看康國王庭百官出身就很驚愕——要知道,即便王庭政策偏向寒門,用特殊辦法取士,士庶比例也會失衡。
這是完全無法避免的。
同樣數目的人,有底蘊的人家培養出人才的可能更大,人才占比更高。寒門甚至是貧民賤籍,這撥人想要翻身全靠運氣和天賦。
二者,缺一不可。
康國一反常態,士庶大致六四開。
尚書令褚曜還曾是賤籍出身,若真要掂量一下兩方的政治資本,庶族的贏面更大。
這種微妙平衡以及康國特有的古怪風氣,讓全武行變得頻繁但又莫名克制,最重傷勢也是扭傷抓傷,迄今還沒出人命。這在羅三看來是無法理解的,可偏偏真實上演了。
沈棠:「血濺朝堂沒必要,大家都是打工人,犯不著為了一份薪水去殺同僚啊。」
要是出人命,可真是辦公室兇殺案了。
羅三:「……」
這話從沈君嘴裡說出來,莫名喜感。
老人家幽幽道:「這些人心眼子怪多的,確實沒血濺朝堂,卻要殺人於千里外。」
最好的兵源是良家子,這點毋庸置疑。
良家子紀律好、服從強、意志堅定且更忠誠,稍微操練就能拉上戰場,血戰幾次就能變成一支精銳之師。好是好,但人數也少。在西南大陸徵兵,能征多少良家子出來?
於是有人提議放寬條件。
良家子少,但賤家子多得是。
用這幫人填充人數,好好磨礪一番也能派上用場。至於說這些人看似聲色俱厲,實則色厲內荏,紀律差、忠誠弱,戰鬥力不行?
人數可以彌補質量。
最好是將那些罪犯、地痞、無賴的賤家子都搜羅起來推上戰場,能活下來最好,活不下來也是他們的命。這些人死了,本地治安都不用發愁。算得上是一箭雙鵰的計策。
這麼提議的人沒有說得那麼直白。
不過,意思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場文武哪個不是人精?
弦外之音讀得懂。
於是,逐漸就變成了全武行。
「要是真的心眼多也不會在朝會上提出來了,是個愣頭青啊。」沈棠敢打賭,不出三個月,這個愣頭青就要被貶出鳳雒——不是因為他計謀歹毒,而是他說「大實話」。
這個世道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在許多上位者眼中,良家子是寶,賤家子是叛亂根源。這些人一旦聚集太多,哪裡就會生亂。上位者既不能明目張胆將這些人除掉,也不能置之不理,鬼知道他們湊在一塊兒會幹出什麼事?不是結拜之後落草為寇,就是聚眾打家劫舍為禍四方,防不勝防。
將人分開是一個辦法。
但,「借刀殺人」也是一個辦法。
亂世最不缺的就是打仗,將這些不穩定因素征去前線,當做炮灰衝殺在前,活下來算是大浪淘沙淘出金子,死了也不可惜。西南大陸也面臨相同問題,不穩定因素太多。
將他們征去前線是個降低風險的好辦法。
不過,武將這邊就不樂意了。
賤家子體力不行,武藝不精,服從性差,不聽指揮,誰也不喜歡帶這種士兵打仗。從已知情報來看,中部大陸精兵強將如雲,康國都沒從西南一戰恢復元氣,打起來只會更吃力,武將對兵卒要求自然是貴精不貴多。寧願率領一千精銳打敵人一萬,也不願意率領一萬作戰散漫的兵打敵人一千。武將生來的天職就是打勝仗,不求勝利就沒意義。
除了這個原因,武將也不滿對方措辭。
要是貼良家子賤家子標籤,這幫武將還真沒多少出身好的。這話不就是嘲諷他們?
總而言之,一場混戰不可避免。
羅三搖搖頭:「怕是小命也不保。」
沈棠道:「這倒是不至於。」
愣頭青的「大實話」在康國聽著有些驚悚,但在其他地方都是基本操作,在場文武哪個心裡不清楚?他們或許也想這麼做,解燃眉之急,只是誰也不敢去當這個出頭鳥。
他們太了解主上的脾性了。
主上能接受馬革裹屍,也知亂世人心險惡,各種駭人聽聞的規則是這個時代常態,但她絕對無法接受揣著惡意將兵卒推去送死,好似這些人命不是人命,而是過年大掃除要掃出屋的灰燼塵埃,這都不是視人命如草芥了。
沈棠語氣森然:「也有可能是保命。」
羅三不解:「保命?什麼保命?」
「我們打他了,主上可不能再打哦。」沈棠掐著嗓子,面無表情說完這話,隨後沉沉嘆氣道,「玩心眼,終於玩到我頭上了……」
羅三:「……還挺友愛?」
難道是老人家看走眼了?
沈棠翻了個白眼,神色寫滿「羅侯你還挺天真」幾個大字:「也算不上友愛,矛盾是真,爭吵是真,干架也是真,兔死狐悲也是真……若我容不下愣頭青,來日也會容不下他們中的許多人。畢竟,亂世之中的人,有幾個是絕對乾淨的?烏鴉也別笑豬黑。」
主君道德水準高,這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傷敵,也可能傷到屁股不咋乾淨的自己。
羅三:「……老夫不耐煩這些。」
沈棠笑而不語。
全武行最後還是打出一個折中的結果。
對此,沈棠毫無意外。
但寧燕表示自己有意見。
為什麼要任命她為此次監國重臣?
她也是這次全武行亂鬥中,少數幾個沒有下場的高官,這事兒也不涉及自身利益,沒必要摻進去挨揍。寧燕以為自己能坐山觀虎鬥,一扭頭發現自己成了被觀的虎???
謝器誠惶誠恐跪謝王恩的時候,寧燕在推辭,她二話不說將褚曜拉下水——秦禮和顧池曾被委以監國重任,之後是祈元良,按照這個順序,接下來該是褚曜,他更合適。
沈棠道:「無晦另有重任。」
褚曜之後的任務重心在西南這邊,崔止主內他主外,警惕西南大陸跟中部大陸接壤邊界防線。沈棠仔細看過輿圖,這邊成為主戰場的概率很小。可萬事無絕對,在這個武膽武者能隨意改變地形的世界,萬一敵人邁過千山萬水開闢西南戰場,也不是不可能。
穩妥起見,褚曜是最佳人選。
王都這邊需要人鎮守,維持王庭運轉。
謝器專精內政,可他沒有文士之道,這些年只在朝堂活躍,身上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軍功,壓制文官問題不大,壓制武將就有些夠嗆了。她綜合考慮,寧燕是最佳人選。
再者——
寧燕也有【子虛烏有】啊。
本體在王都,化身依舊能在前線活躍。
寧燕:「……」
一想到工作量就忍不住頭皮發麻。
沈棠錯開跟寧燕匯聚的眼神,心中有一點點愧疚,但不多:「也該輪到圖南了。」
寧燕:「……」
不是,監國這活兒還能輪值嗎?
文武百官:「……」
什麼叫也該輪到寧侍中了?
這話聽著像是天打雷劈也該劈到她一樣。
虞紫見寧侍中啞口無言,她張了張口,最後也只能嘆氣按下請纓前線的念頭——留守王都固然是主上信任的標誌,未來前途不可限量,但相較於天天朝九晚五上下朝的日子,她更喜歡隨軍出征前線,她的文士之道也不適合暖房,更適合狂風肆虐的曠野啊。
虞紫知道自己不能心急。
現在沒機會,以後還會有的。
朝會散去,百官不是彎腰撿配飾就是整理衣襟塗抹傷藥,瞧著甚是喜感——沈棠更喜歡他們桀驁不馴全武行時的囂張模樣。大朝會結束,百官還要去上值,少數官員會被留堂議事。沈棠這次留下了寧燕,私下商議要事。
留堂議事地點在側殿,平日當書房使用。
殿內僅有沈棠跟寧燕二人。
寧燕知道主上要私下吩咐一些不方便在朝會上說的任務,作勢洗耳恭聽。對自己人用不著委婉試探,沈棠單刀直入道:「此次選擇圖南監國,也不全是因為無晦他們逃得飛快,還有便是有一件事情,非圖南不可——」
寧燕:「……」
果然是同僚先逃了,自己慢了一步。
她拱手恭敬道:「請主上吩咐。」
「嗯,事關書院那些學生。」
寧燕猜了許多種可能,唯獨沒猜到主上的正確答案。書院學生闖禍將她牽連進去,上一個還是李完。難道是有學生犯到主上手中了?這個念頭一閃而逝,又被寧燕否決。
腦中纏絲逐漸捋順。
她道:「因為中部大陸?」
沈棠點頭:「嗯。」
二人對話乍一聽,讓人云里霧裡,只要深入了解就理清——中部大陸是個【士庶良賤,涇渭分明】的地方,風氣很重。萬一打勝仗,康國將中部大陸併入版圖,屆時吸納的大部分官員都會是士族出身,直接打破康國王庭的平衡。寧燕就需要利用好監國的機會做點什麼,讓康國繼續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例如——
學院進一步擴招。
酌情提拔已經入仕的學院學生。
重臣之中,寧燕跟書院聯繫最緊密,這些事情讓她去做也更站得住腳跟。沈棠也不是不體貼的主上,還給寧燕安排兩個得用副手。
「不知是哪兩位?」
沈棠道:「苗訥,李完。」
寧燕:「……」
書院最大兩個刺頭都給她當副手?
但,考慮到李完和苗訥在同屆學生中的人緣名聲,確實能幫不少忙。寧燕權衡利弊再三,終於還是接納這個方案。沈棠又示意她近前,君臣湊在一起耳語了整整一刻鐘。
「趁著這個機會,圖南受累,多提拔一些寒門平民出身的學生,將人下放地方,大力培養……日後定能派上用場的。」聚是一把火,散是滿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嗯,不僅能燎原,還能跟中部大陸堅守的【士庶良賤】對轟,不敢想那會多熱鬧。
<( ̄﹌ ̄)@m
晚上喝了好多好多酒,醒酒之後還是感覺屏幕搖搖晃晃搖搖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