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識張松
隨著王坤家的家具店鋪在成都郫縣日漸紅火,生活也逐漸步入了正軌。每日裡,前來購買家具的客人絡繹不絕,店裡的夥計們忙得熱火朝天。王坤站在一旁,看著夥計們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他知道,這一切的成就都是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換來的。
這一日,陽光明媚,微風不燥,王坤正坐在店裡,品著一壺清茶,享受著難得的閒暇時光。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店內的寧靜。只見一位身著長袍,頭戴綸巾,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著睿智的青年男子走了進來。
「這位先生,請問您需要些什麼?」王坤連忙起身,微笑著迎了上去。他注意到這位青年男子身上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似乎並非尋常之輩。
那青年男子環視了一圈店裡的家具,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讚賞。「聽聞此處家具新穎獨特,特來一看,果然名不虛傳。」他緩緩說道,聲音溫和而有力。
王坤一聽,心中一喜,知道遇到了識貨之人。「先生真是好眼光,這些家具都是我根據夢中的記憶,結合當下審美與實用需求設計而成。不知先生可有心儀之物?」
那青年男子先是打量了王坤一番,然後問道:「你家大人呢?店裡就你一個人嗎?」
王坤答道:「父親這會兒在後院忙碌,先生如果是來買東西的,我也可以做主的。」
青年點了點頭,走到一套紅木雕花辦公桌前,仔細端詳著。「這件辦公桌,無論是樣式還是雕工,都堪稱上乘。不過,若能在木材選料與做工工藝上再下一番功夫,想必會更加完美。」
王坤一聽,心中頓時一亮。他深知自家的家具雖然新穎獨特,但在木材選料與做工工藝上確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眼前這位先生,顯然是個行家,說不定能給他帶來一些寶貴的建議。
「先生說得極是,我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工匠來提升家具的品質。不知先生可否指點一二?」王坤拱手作揖,態度誠懇。
那青年男子微微一笑,拱手回禮道:「在下張松,蜀中人士,來郫縣省親。我們駱縣衙準備採購一批桌椅,聽說了你們店的東西不錯,特來看看。我恰好認識一些略懂木工技藝與木材鑑別的匠人。若小公子不棄,我願助你們相識。」
王坤一聽,心中大喜。他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在這裡遇到張松。他記得歷史上張松是個見識過人、精明果斷的才幹之人,雖然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但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張松,卻顯得格外儒雅和有風度。
「張先生,您真是我們的及時雨啊!若能得您相助,我家的家具定能更上一層樓。至於你們縣衙採購的桌椅,我們願意只收成本價,並且免費給你們運送到。先生您看可好?」
張松笑了笑,說道:「小公子爽快,那我明天介紹幾個這方面的朋友給你們互相認識下,具體的你們再面談。至於我們縣衙採購的桌椅,就按你說的來。」說著,張松便高興地離開了。
第二天,張松帶著兩人來到了王坤家的店裡。其中一位是做木材生意的,他帶來了許多珍貴的木材樣本;另一位則是中年木匠,據說木工技術很好,張松家以前的家具都是他做的。他對如何選材、如何雕刻、如何打磨都了如指掌,王坤感覺他非常專業。
王坤很想聘用這位木匠,但又擔心花銷太大,怕承擔不起。然而,要想把家具店做大做強,一個好的木匠是必不可少的。於是,王坤咬牙籤下了這位木匠,並承諾工資與之前一樣,但如果做出來的家具銷售得好,會給他一定的分紅。
在張松的牽線下,一切事宜都談得很順利。王坤相信,有了這些好的木材選料和做工工藝,再加上自己新穎獨特的設計,店裡的家具品質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為了感謝張松的介紹和表示達成合作意向,王坤邀請張松一行去得來福酒樓共進晚餐。席間,兩人相談甚歡。
「王公子,你雖年輕,但見識與膽識卻非一般人所能及。我能與你相識,實乃三生有幸。」張松舉杯向王坤敬酒,眼中滿是真誠與敬佩。
王坤笑著回敬道:「張先生,您過獎了。能認識您才是我的榮幸。感謝您的相助,我相信在您和兩位大哥的幫助下,我家的家具一定會做得更好,家具店也必將紅火。」
兩人相視一笑,杯中的酒仿佛也變得更加醇厚與香甜。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坤與張松之間越加熟絡,話題也多了起來。
張松笑著拍了拍王坤的肩膀說道:「王公子,你太客氣了。我們是朋友,如果你來駱縣開分店可以來找我。同時,我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我們的家具店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友誼也會越來越深厚。」
其實王坤還真有去綿竹開分店的想法。一是現在生意越來越好,渠道需要擴大;二是駱縣作為益州治所(劉焉時先遷到綿竹最後遷到成都),無論是為了生意還是為了積累人脈,都應該在駱縣有所發展。所以,王坤打算趁著給駱縣城衙門送貨的時候去考察一下。
接下來,王坤家在縣城郊外租了一個莊子,用來加工家具和堆放木材。老木匠帶著兩個學徒就住在莊子上,王坤家則不再親自製作家具,而是全交給老木匠完成。隨著新家具產品的推出,王坤家的家具店再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於生產規模的擴大,就需要更多更好的家具產品。於是,王坤除了設計以前的款式外,又結合當下的實際需求,研發出了一系列新家具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功能強大、操作簡便,而且外觀時尚、節能環保,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在張松的宣傳下,王坤家的家具店在綿竹的名聲越傳越遠,不僅吸引了大量的顧客前來購買家具,還引來了許多同行前來參觀學習。家具行業要仿製樣式很簡單,所以王坤想趁現在名聲已經傳出去了趕快搶占市場。於是,王坤趁機開設了幾家分店,將家具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同時,自從上次邀請張松去得來福酒樓吃過酒後,王坤對三國的吃食有了全新的認識。他萌生了開一家自己酒樓的想法。畢竟,民以食為天,無論是亂世還是盛世,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可是永無止境的。
王坤想到,現在的人們都是用鼎煮食,也沒什麼調味。對於現代人的他來說,雖然也沒真吃過山珍海味,但是就平時吃的一些家常菜,對當前的人來說也不亞於是仙家美食了。於是說干就干,王坤到鐵匠鋪打造了一口鐵鍋回家,先做了幾個簡單的家常菜,讓一家人嘗嘗。結果一家人都是相當驚訝,吃驚於自己會做飯且味道如此美味。
王坤簡單地介紹了鐵鍋和炒菜的好處,又分享了一些現代的烹飪技巧,比如調味等,讓菜品更加美味可口。然後他又說出了自己想開一家酒樓的想法,可以讓小叔兩口子負責經營。一家人又具體地商量了一番。
最終,他們選址在縣城一處繁華地段的店鋪。雖然店鋪不大,但位置好,租金也便宜。在裝修上,王坤引入了現代的簡約風格,讓酒樓看起來既乾淨又明亮。他還特意讓人在牆上掛了幾幅山水畫,增添了幾分雅致。由於店鋪小,王坤打算先自己干,等生意好了再擴大規模招人幫忙。
開業第一天,王坤就推出了幾道招牌菜:回鍋肉、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麻辣香鍋……這些在現代司空見慣的美食,在三國可是新鮮玩意兒。來吃過的客人們,紛紛讚不絕口,說這是他們從未嘗過的美味。由於人來得特別多,王坤感覺完全忙不過來。一時間,他都有了馬上擴大店面的打算。後來真沒過多久,王坤就重新開了一家更大更豪華的酒樓。就這樣,王坤一家人算是徹底富裕起來了。
這一日,陽光明媚,微風不燥,王坤正坐在店裡,品著一壺清茶,享受著難得的閒暇時光。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店內的寧靜。只見一位身著長袍,頭戴綸巾,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著睿智的青年男子走了進來。
「這位先生,請問您需要些什麼?」王坤連忙起身,微笑著迎了上去。他注意到這位青年男子身上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似乎並非尋常之輩。
那青年男子環視了一圈店裡的家具,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讚賞。「聽聞此處家具新穎獨特,特來一看,果然名不虛傳。」他緩緩說道,聲音溫和而有力。
王坤一聽,心中一喜,知道遇到了識貨之人。「先生真是好眼光,這些家具都是我根據夢中的記憶,結合當下審美與實用需求設計而成。不知先生可有心儀之物?」
那青年男子先是打量了王坤一番,然後問道:「你家大人呢?店裡就你一個人嗎?」
王坤答道:「父親這會兒在後院忙碌,先生如果是來買東西的,我也可以做主的。」
青年點了點頭,走到一套紅木雕花辦公桌前,仔細端詳著。「這件辦公桌,無論是樣式還是雕工,都堪稱上乘。不過,若能在木材選料與做工工藝上再下一番功夫,想必會更加完美。」
王坤一聽,心中頓時一亮。他深知自家的家具雖然新穎獨特,但在木材選料與做工工藝上確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眼前這位先生,顯然是個行家,說不定能給他帶來一些寶貴的建議。
「先生說得極是,我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工匠來提升家具的品質。不知先生可否指點一二?」王坤拱手作揖,態度誠懇。
那青年男子微微一笑,拱手回禮道:「在下張松,蜀中人士,來郫縣省親。我們駱縣衙準備採購一批桌椅,聽說了你們店的東西不錯,特來看看。我恰好認識一些略懂木工技藝與木材鑑別的匠人。若小公子不棄,我願助你們相識。」
王坤一聽,心中大喜。他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在這裡遇到張松。他記得歷史上張松是個見識過人、精明果斷的才幹之人,雖然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但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張松,卻顯得格外儒雅和有風度。
「張先生,您真是我們的及時雨啊!若能得您相助,我家的家具定能更上一層樓。至於你們縣衙採購的桌椅,我們願意只收成本價,並且免費給你們運送到。先生您看可好?」
張松笑了笑,說道:「小公子爽快,那我明天介紹幾個這方面的朋友給你們互相認識下,具體的你們再面談。至於我們縣衙採購的桌椅,就按你說的來。」說著,張松便高興地離開了。
第二天,張松帶著兩人來到了王坤家的店裡。其中一位是做木材生意的,他帶來了許多珍貴的木材樣本;另一位則是中年木匠,據說木工技術很好,張松家以前的家具都是他做的。他對如何選材、如何雕刻、如何打磨都了如指掌,王坤感覺他非常專業。
王坤很想聘用這位木匠,但又擔心花銷太大,怕承擔不起。然而,要想把家具店做大做強,一個好的木匠是必不可少的。於是,王坤咬牙籤下了這位木匠,並承諾工資與之前一樣,但如果做出來的家具銷售得好,會給他一定的分紅。
在張松的牽線下,一切事宜都談得很順利。王坤相信,有了這些好的木材選料和做工工藝,再加上自己新穎獨特的設計,店裡的家具品質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為了感謝張松的介紹和表示達成合作意向,王坤邀請張松一行去得來福酒樓共進晚餐。席間,兩人相談甚歡。
「王公子,你雖年輕,但見識與膽識卻非一般人所能及。我能與你相識,實乃三生有幸。」張松舉杯向王坤敬酒,眼中滿是真誠與敬佩。
王坤笑著回敬道:「張先生,您過獎了。能認識您才是我的榮幸。感謝您的相助,我相信在您和兩位大哥的幫助下,我家的家具一定會做得更好,家具店也必將紅火。」
兩人相視一笑,杯中的酒仿佛也變得更加醇厚與香甜。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坤與張松之間越加熟絡,話題也多了起來。
張松笑著拍了拍王坤的肩膀說道:「王公子,你太客氣了。我們是朋友,如果你來駱縣開分店可以來找我。同時,我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我們的家具店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友誼也會越來越深厚。」
其實王坤還真有去綿竹開分店的想法。一是現在生意越來越好,渠道需要擴大;二是駱縣作為益州治所(劉焉時先遷到綿竹最後遷到成都),無論是為了生意還是為了積累人脈,都應該在駱縣有所發展。所以,王坤打算趁著給駱縣城衙門送貨的時候去考察一下。
接下來,王坤家在縣城郊外租了一個莊子,用來加工家具和堆放木材。老木匠帶著兩個學徒就住在莊子上,王坤家則不再親自製作家具,而是全交給老木匠完成。隨著新家具產品的推出,王坤家的家具店再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於生產規模的擴大,就需要更多更好的家具產品。於是,王坤除了設計以前的款式外,又結合當下的實際需求,研發出了一系列新家具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功能強大、操作簡便,而且外觀時尚、節能環保,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在張松的宣傳下,王坤家的家具店在綿竹的名聲越傳越遠,不僅吸引了大量的顧客前來購買家具,還引來了許多同行前來參觀學習。家具行業要仿製樣式很簡單,所以王坤想趁現在名聲已經傳出去了趕快搶占市場。於是,王坤趁機開設了幾家分店,將家具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同時,自從上次邀請張松去得來福酒樓吃過酒後,王坤對三國的吃食有了全新的認識。他萌生了開一家自己酒樓的想法。畢竟,民以食為天,無論是亂世還是盛世,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可是永無止境的。
王坤想到,現在的人們都是用鼎煮食,也沒什麼調味。對於現代人的他來說,雖然也沒真吃過山珍海味,但是就平時吃的一些家常菜,對當前的人來說也不亞於是仙家美食了。於是說干就干,王坤到鐵匠鋪打造了一口鐵鍋回家,先做了幾個簡單的家常菜,讓一家人嘗嘗。結果一家人都是相當驚訝,吃驚於自己會做飯且味道如此美味。
王坤簡單地介紹了鐵鍋和炒菜的好處,又分享了一些現代的烹飪技巧,比如調味等,讓菜品更加美味可口。然後他又說出了自己想開一家酒樓的想法,可以讓小叔兩口子負責經營。一家人又具體地商量了一番。
最終,他們選址在縣城一處繁華地段的店鋪。雖然店鋪不大,但位置好,租金也便宜。在裝修上,王坤引入了現代的簡約風格,讓酒樓看起來既乾淨又明亮。他還特意讓人在牆上掛了幾幅山水畫,增添了幾分雅致。由於店鋪小,王坤打算先自己干,等生意好了再擴大規模招人幫忙。
開業第一天,王坤就推出了幾道招牌菜:回鍋肉、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麻辣香鍋……這些在現代司空見慣的美食,在三國可是新鮮玩意兒。來吃過的客人們,紛紛讚不絕口,說這是他們從未嘗過的美味。由於人來得特別多,王坤感覺完全忙不過來。一時間,他都有了馬上擴大店面的打算。後來真沒過多久,王坤就重新開了一家更大更豪華的酒樓。就這樣,王坤一家人算是徹底富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