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奇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確創造了奇蹟,只不過創造奇蹟的地方是在那些了解他們彼此棋力差距的棋友——他們眼裡,但這場八進四的比賽,他還是輸了。

  他沒有和往常一樣低頭,而是昂著頭走出了賽場。

  因為這一次,他的確盡力了。

  沒有辜負他人的期望。

  ……

  象棋果然是有著奇蹟,小外星人賽後反覆觀看著那一把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對局,他的眼神里充滿著堅定。

  他相信自己也能和之前的摯友一樣,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能夠創造出屬於他的奇蹟。

  最後一場四強賽是棋呆子與另外一位職業女棋手之間的比賽。

  二人都有著不俗的外貌,棋力也相當。作為壓軸出場的女性棋手,象棋協會倒是對她們抱有不小的期待。

  可是…棋友好像並不買帳,他們望著這兩位被精心打扮的女性棋手,他們臉上平淡反而多於期待。

  棋呆子滿臉不自在的盯著對面同樣不自在的對手,她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

  棋類運動比賽大多都是分性別的,不同性別之間規則也是有所區別。

  就比如圍棋和象棋,性別區分嚴重,至於原因,無非就是男女基數差距過大,體力割裂嚴重。

  許多人都認為象棋圍棋只需要思考,不需要消耗體力,但實際上,象棋圍棋的一場職業賽,他們所消耗的能量不亞於一場萬米馬拉松。

  尤其是步數較少的象棋,雖然體力消耗不如圍棋,但三十多手就能殺死比賽的短程對局,又比圍棋多了幾分壓力與爆發力考驗。

  無論是棋呆子還是對面這位職業女棋手,她們能從性別混雜的職業賽走到現在,她們不僅付出要比大多數男性棋手要多,她們的心性也遠勝於許多男性棋手。

  可她們萬萬沒想到,她們八進四的比賽,居然是同性別的對手。

  這也導致她們的比賽規則,也和之前規則有所不同,這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她們比男性棋手有著更多的思考時間。

  只不過…她們兩眼神里都有著濃烈鬥志,似乎約定好了一樣,並不打算按照優待規則,而是用著和男性一樣的規則比賽。

  她們倆這一舉動,明顯打亂了比賽方的安排,但她們卻贏得所有觀眾的尊重。

  棋呆子3:1贏得了最後的四強資格。

  這並沒有出乎觀眾的意外,因為她的對手和她棋力差距過大。甚至不少人都覺得若是棋呆子第三盤棋開局不失誤,那麼這場四強賽,她很有可能橫掃對手。

  贏得勝利的棋呆子,眼神里並沒有出現激動興奮的神情。

  而是多了一絲迷茫。

  回到家的她,打開了電腦觀看著四強對手的比賽,她的面色很慘澹。

  她早已不復去年所向披靡的氣勢,或者說,這一年她的迷茫多於她曾經的意氣風發。

  畢竟,這一年,越來越多的棋手都在背ai棋譜,曾經用時間積累出來的經驗和技巧,在人工智慧棋譜的數量下,早就不復存在。

  再加上男女體力差距,她明白,自己並不能走到最後。

  她也清楚,第三盤失誤,並不是大意,而是身體發出的警告。

  她已經不算年輕了。

  三十多歲的年紀,雖然沒有家庭壓力和經濟壓力,讓她一直都覺得自己還是二十多歲。但年紀帶來的智慧和思維固化早就讓她的棋路倒退。

  或許說,這是年齡帶來的「固執」?

  明明她清楚人工智慧棋譜能夠讓棋手勝率增高,也明明她知道這個時代主流就是人工智慧。

  可她卻不願意妥協,哪怕她曾經逼迫著自己去學習過一段時間人工智慧棋譜,但骨子裡的固執卻讓她不願在比賽場上去使用這些「花招」。

  她很迷茫,因為她覺得應該不止她一個人覺得人工智慧棋譜會毀掉象棋圍棋這些棋類運動,甚至也不止一個人發聲去說這些。

  但這些人啊…他們最後卻又妥協了。

  因為他們啊,和她一樣早就是棋中人了。

  望著電腦上那些棋力遠超自己的對手,棋呆子又不免想到了自己去世的師父。

  那位下了一輩子棋,卻因為輸給人工智慧,最後在輿論的壓力下了結自己生命的男人。


  他是否早就預料到了象棋的未來?

  她想,他離世前,肯定也和現在的她一樣迷茫,但她卻和他不同,她永遠不會絕望。

  因為她相信著奇蹟。

  哪怕這份奇蹟不屬於她,而是屬於別人。

  她也相信,終結象棋的,永遠是人…而不是人工智慧。

  她又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另外一個視頻。

  而這個視頻的主角便是楊錚。

  今天業餘比賽也在進行。

  作為被象棋協會視為另類投資的業餘比賽,比賽的氛圍並不沉重。

  哪怕半決賽和職業賽一樣進了兩位國外選手,但業餘賽的輿論壓力明顯要少了許多。

  甚至不少體育媒體都希望業餘比賽的冠軍是外國人。

  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這樣,世界象棋大賽才會徹底走出國內,走向世界。

  而原本就被作為主角的兩位華夏棋手,則是被很多媒體刻意淡化了形象。

  或許也是因為「它們」太想走向世界了。

  今天的四進二的半決賽中,五把對局中額外加了兩局島國將棋。

  作為不輸於圍棋的超級複雜棋種將棋,這兩局將棋放在比賽的開局,明顯給與了國內參賽棋手巨大的壓力。

  反觀他們的對手,兩位島國人,他們似乎早就知道這個消息。

  他們從小就學習將棋,規則清曉,還會一些套路,基本上前兩盤棋都是他們勝,而國內的象棋棋手則是要頂著絕大壓力去讓二追三。

  這一來二去,這比賽的強度甚至高於職業比賽的強度。

  也有不少觀眾對於這種賽制抱有疑惑,但他們的聲音很快就被媒體上的所謂「大國」和「大義」所淹沒。

  當然,制止輿論的最好方法便是實力。

  楊錚這位曾是風口浪尖的男人,完成了讓人驚艷的讓二追三順利的進入了決賽。

  但另一組的國內棋手並沒有這麼好的心態與實力,直接0:3被國外棋手帶走。

  不過,他實在太沒有存在感,並且他的對手還是一位島國知名女藝人,甜美的外表再加上會說幾句中文,硬是成為了不少國內年輕男性心中的象棋女神。

  在如此耀眼的光環下,誰又會在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