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能力培養
李牧最清楚的記得,接手的新班許多學生寫不好字,不會朗讀,寫作文更是無從下手。
其實,語文課教學主要培養孩子們聽、說、讀、寫這四方面的能力。而這四方面的能力卻被大多數老師忽略了,特別是聽、說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
考試卷面上體現不出「聽」和「說」的測試,就是「讀」都被忽視了一半,那就是朗讀。考試有閱讀理解和作文,這兩方面還被老師重視一些。
李牧經常思考:是培養能力重要,還是孩子們的分數重要?
從李牧自身就能體會到能力的重要性——不少大中專畢業生寫個工作總結或者經驗材料都寫不出來,有些人被評為優秀,得寫一份經驗材料,他們多數人都找李牧給他們寫。最近幾年好多了,電腦普及了,找到電教老師到網上找到相同內容的材料,把地址和名字一改,列印出來就完事兒了。說就真心話,自從電腦的普及,李牧減少了寫作的負擔。有時候,給同事寫相關事跡材料都可以這個通宵。
最近,李牧特別煩惱。聽話、表達、朗讀的培養需要大量的時間。這樣一來,孩子們寫字、做題的時間就會縮短。如果考試,成績就會下降。明白人都知道,卷面出啥題講啥題,孩子們的老師成績就會直線上升。一節課時間,就是圍繞考試教學,可以清閒的完成任務。許多老師就是這麼做的,各類作文摘錄幾篇讓孩子們背下來,考試成績也就出類拔萃了。這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自從趙國強任校長以來,已經不再考試,強調培養孩子能力的重要性。
可所有老師的思想都不好改變,萬一考試可就不好說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就決定按培養能力的方向努力。他強調孩子們寫字放慢速度,先會認字,再去寫字,以寫漂亮為主。遇到什麼筆畫就教學筆畫的寫法,就這樣孩子們寫出來的字又美觀又漂亮。用他自己結論就是「現在的慢就是將來的快」,剛上學的孩子,寫字一定放慢速度,儘量壓縮寫字數量。寫的多了,孩子們完不成任務就開始亂畫,那是寫不好字的。
要回答問題就得先聽明白問題,回答問題的時候就要有理有據說清楚。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沒聽明白可以舉手發問。時間長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組的老師到李牧班級,看到孩子們隨時發問,隨時隨地說話後,面帶微笑善意的提示:「孩子們這樣,我真上不了課。」言外之意就是秩序太亂了。
說句實話話,李牧的課堂上就是這樣。學生隨意提出問題,學生搶著回答問題。在李牧看來,聽說的能力應該這樣培養。李牧更重視的是朗讀的培養。從老師領讀到學生默讀,再到學生自己讀,學生領讀,以至於分角色朗讀。在李牧看來,課文都熟了,有些問題迎刃而解,那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年過去了,李牧都是這樣做的——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原則,從字詞句入手,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李牧成了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指揮者、合作者。
學校廣播站是三到六年級的陣地,今天的學生才二年級。聽到各班廣播員的廣播,李牧的學生們都要上去。李牧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給孩子們寫了一篇散文詩《老師頌》。
教師節那天早晨,廣播裡伴著優美的旋律傳來了《老師頌》:
當我們迎著朝陽走進校園,首先看到的是您那慈祥的面龐……
其實,語文課教學主要培養孩子們聽、說、讀、寫這四方面的能力。而這四方面的能力卻被大多數老師忽略了,特別是聽、說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
考試卷面上體現不出「聽」和「說」的測試,就是「讀」都被忽視了一半,那就是朗讀。考試有閱讀理解和作文,這兩方面還被老師重視一些。
李牧經常思考:是培養能力重要,還是孩子們的分數重要?
從李牧自身就能體會到能力的重要性——不少大中專畢業生寫個工作總結或者經驗材料都寫不出來,有些人被評為優秀,得寫一份經驗材料,他們多數人都找李牧給他們寫。最近幾年好多了,電腦普及了,找到電教老師到網上找到相同內容的材料,把地址和名字一改,列印出來就完事兒了。說就真心話,自從電腦的普及,李牧減少了寫作的負擔。有時候,給同事寫相關事跡材料都可以這個通宵。
最近,李牧特別煩惱。聽話、表達、朗讀的培養需要大量的時間。這樣一來,孩子們寫字、做題的時間就會縮短。如果考試,成績就會下降。明白人都知道,卷面出啥題講啥題,孩子們的老師成績就會直線上升。一節課時間,就是圍繞考試教學,可以清閒的完成任務。許多老師就是這麼做的,各類作文摘錄幾篇讓孩子們背下來,考試成績也就出類拔萃了。這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自從趙國強任校長以來,已經不再考試,強調培養孩子能力的重要性。
可所有老師的思想都不好改變,萬一考試可就不好說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就決定按培養能力的方向努力。他強調孩子們寫字放慢速度,先會認字,再去寫字,以寫漂亮為主。遇到什麼筆畫就教學筆畫的寫法,就這樣孩子們寫出來的字又美觀又漂亮。用他自己結論就是「現在的慢就是將來的快」,剛上學的孩子,寫字一定放慢速度,儘量壓縮寫字數量。寫的多了,孩子們完不成任務就開始亂畫,那是寫不好字的。
要回答問題就得先聽明白問題,回答問題的時候就要有理有據說清楚。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沒聽明白可以舉手發問。時間長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組的老師到李牧班級,看到孩子們隨時發問,隨時隨地說話後,面帶微笑善意的提示:「孩子們這樣,我真上不了課。」言外之意就是秩序太亂了。
說句實話話,李牧的課堂上就是這樣。學生隨意提出問題,學生搶著回答問題。在李牧看來,聽說的能力應該這樣培養。李牧更重視的是朗讀的培養。從老師領讀到學生默讀,再到學生自己讀,學生領讀,以至於分角色朗讀。在李牧看來,課文都熟了,有些問題迎刃而解,那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年過去了,李牧都是這樣做的——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原則,從字詞句入手,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李牧成了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指揮者、合作者。
學校廣播站是三到六年級的陣地,今天的學生才二年級。聽到各班廣播員的廣播,李牧的學生們都要上去。李牧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給孩子們寫了一篇散文詩《老師頌》。
教師節那天早晨,廣播裡伴著優美的旋律傳來了《老師頌》:
當我們迎著朝陽走進校園,首先看到的是您那慈祥的面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