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學生住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農民大量擁入市里打工,農民家庭的收入也開始有了極大的改觀。

  每個家庭一個孩子,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家種責任田,由原來的單向收入變成了雙向收入。收入多了,生活條件也就改變了,同時對孩子的希望也越來越大,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市裡的孩子放學和雙休日有人輔導,農村孩子的父母也開始心動。特別是農村家庭的農活多,爺爺奶奶忙農活,沒時間照顧孩子。為了讓孩子學習好些,為了爺爺奶奶有時間忙農活做家務,有些家長就把學生送到老師家住宿了。老師下班後可以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還能給學生做些課後輔導。這樣,家長就不用為孩子的學習操心了。

  就在這個時間段,每位班主任老師的家裡都會有住宿的學生。住宿的學生數量不等,四五六年級住宿的學生多些,一二三年級就少些。也就是說越是高年級住宿的學生就越多,因為學生大了,自理能力強了,就能住宿了。當然了,也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年級時就把學生送到老師家住宿了。

  當然了,學生住宿要給老師付相關費用。學生住宿,老師要給學生做飯吃,要給學生檢查作業,當面批改作業,還要給學生輔導各門功課,管理孩子們上學前、放學後的日常生活。幸虧周五放學,學生要各回各家,否則,班主任老師就真的沒有自己的活動空間了。

  學生的住宿費是按學期收的,每學期收費二千五百元,大約每月收費六百塊錢。學生住不住宿都是自願的,沒人強迫。兩千五百元錢,看著真不少,可在縣城裡就是五節課的輔導費,而這些錢可是要在老師家吃住四個月,足足八十天的時間。

  開學不久,李牧發現本班學生李月總是緊鎖眉頭,臉色蒼白,瘦得可憐,明顯是營養不良。經過了解,這孩子的父親得了尿毒症,每周都要透析。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能夠承擔得起的家庭幾乎是鳳毛麟角。這孩子每天中午花一元錢在大街上買一小碗冷麵,有時買個餅子充飢。

  這天早自習的時候,李牧把李月叫到走廊,用最平穩的語氣說:「從今天開始,你中午到老師家吃午飯,告訴你奶奶,老師不要一分錢。」(這孩子在李牧家吃了二年的中午飯,李牧沒有收她家一毛錢。李月的奶奶過意不去,每年春節前給李牧送去一隻小雞和幾斤粘豆包。)

  關於學生住宿的事,社會上的人們說法不一。有說給老百姓解決了困難,方便了家長打工種地,解決了孩子放學沒人輔導的困難;也有的說老師趁機斂財的,上課不講知識課後講的。

  歷史可以見證一切,對於這段學生到老師家住宿的事,後來人自有公論,我們現在不好說是與非。

  總之,自從拼校以後,有些學生就開始到老師家住宿。也就是這個時間段,許多學生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城裡學校讀書,學生也是在老師家住宿,市裡的住宿費大約是三千二百元。

  市裡的費用要多一些,他們沒有菜園,吃啥都得買。鎮上小學就不一樣了,除了初春的一陣子買菜外,其它時間都不用買菜,自家小園的菜就夠吃了。就是買菜,鎮上的菜也遠比市裡的菜便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