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定難節度使
朔方城大營,目送那老大夫離去,秦辰略微起身,坐靠在榻上,取下臉上的青銅面具放置一旁。
「耶律德光此戰目的達成,下一次的大戰,絕對要比今日更加猛烈,留給朔方城的日子不多了。」
妙成天聽著秦辰的話,自然知曉是什麼意思。
五萬大軍攻城,朔方城是很難守下來的,雙方兵力相差過大,這不是一個秦辰就能彌補得了的。
「將軍打算是棄城?」
秦辰聽到妙成天的話,轉過頭看向一臉認真思索表情卻給出這麼個猜測的妙成天,頓時沒忍住笑了出來。
「將......將軍為何發笑?」
妙成天看著露出笑意的秦辰,一時間也有些羞赧。
「沒什麼,只是想起了一些好笑的事情罷了。」
「這朔方城絕不能丟,它是岐國北境的門戶,也是阻攔漠北的長城,如何能棄之不顧?」
聽到這番話,妙成天一邊點頭,一邊問道,「那將軍為什麼說留給朔方城的時間不多了?」
「因為我們再不採取行動,契丹大軍攻城,我們是守不住這座城的。所以說留給這座城,或者說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說到這裡,秦辰看向妙成天。
「還記得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此人嗎?」
「是那個党項人的首領?」
「沒錯,正是此人!想要靠我們朔方城這些兵力,很難守得住這座城,所以必須尋求外力幫助。
党項人是目前我們在朔方之地,能夠拉攏到的最佳盟友,有了党項人的幫助,就算是拿下契丹人的五萬大軍,也不無可能。」
秦辰說著,微微活動了一下右肩,似乎是牽扯到了傷口,頓時面色一抽。
「可是党項人會和我們合作嗎?」
「一定會的!李仁福比任何人都清楚,我們中原人能容得下党項人,甚至可以讓党項人自己治理自己人,但契丹人絕對容不下他們。
一旦契丹攻破朔方,日後入主中原,那麼党項人決計無處可去。這等關乎族裔存亡的大事,由不得他不答應。」
党項人最早居住在松潘高原一帶,以畜牧為生,尤擅馬戰。
至漢時大量內遷至河隴以及關中一帶,此時的党項人依舊不知稼穡,過著草木記歲的遊牧生活。
到了唐朝之後,又經歷過兩次內遷,直至黃巢起義,唐皇檄令天下勤王,才有了党項人首領拓拔思恭出兵勤王,後被封定難軍節度使,賜李姓賞夏國公之事。
正如秦辰所言,李仁福自己也知道,無論中原打成什麼樣子,最後誰做了皇帝,到時候他只要投降歸順,依舊是能做自己的定難節度使。
可是一旦是契丹人最後攻入中原,那麼他這坐擁五州之地的定難節度使,絕對再無可能做下去,甚至就連党項一族可能都要面臨滅族之危。
想到這裡,秦辰起身,動作迅速的穿好衣物。
「我們去宥州,找李仁福!」
安排好韓洙守城之事後,秦辰和妙成天二人連夜出發。
朔方所在的靈州和宥州相距不過百里,兩人縱馬疾馳,很快就趕到了宥州。
李仁福除了身兼定難節度使一職,也是宥州刺史。
「大人,朔方城來人。」
聽聞刺史府的管家來報,李仁福連忙從書房中走出,前往正廳,在他書房的桌案上,擺放的正是畫著朔方城、靈州、宥州的詳細地圖。
「快請他們到正廳一敘!」
秦辰和妙成天來到正廳,入眼便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等候在大廳之內。
「你們是?」
李仁福看著眼前一對頗為怪異的組合,一個帶著面具的男子,一個穿著戎裝的女子,一時間也有些不確定。
這是朔方城派來的人?
「朔方城守將,秦辰。」
「她是我的副將。」
說著,秦辰拿出從韓洙手裡拿到的朔方節度使印信,證明了自己的身份。
李仁福確認無誤,當即邀請秦辰二人入座。
「實不相瞞,朔方城與我宥州近在咫尺,冠冕堂皇之言無須多敘,唇亡齒寒的道理,我自然知曉。」
聽聞這番話,秦辰更是明確了此前自己的判斷。
看來這李仁福要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清楚他所面臨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如此一來,這件事情做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其實很多時候事實就是如此,有些事情做之前看起來難以入手,困難堪比登天,可是真的著手去做之時,往往要比自己預料的要輕鬆許多。
「秦將軍,不知朔方城內狀況如何?我聽屬下所言,契丹人今天好像對朔方城發起了攻城之戰。」
李仁福明知故問,朔方城和宥州相距不遠,實際上發生在朔方城下的攻城之戰,李仁福早就從探子的口中得知了結果。
「你說的不錯,今日正午,契丹人的確對朔方城發起了進攻,不過並未死戰到底,據我猜測,對方此戰,不過是為了打探城內的守軍實力罷了。」
聽到秦辰所言,李仁福捋了捋鬍鬚。
「秦將軍的意思是......後續的契丹人或許還會再次攻城?」
「不是或許,而是一定!而且下一次的攻城,很快就會開始!」
見到秦辰如此篤定,李仁福有些拿捏不定。
「秦將軍為何如此確信契丹人很快就會組織下一次的進攻?」
秦辰看了一眼李仁福,給出了讓自己如此篤定的理由。
「很簡單,因為契丹人耗不起。」
「我朔方城就算難以和五萬大軍正面死戰到底,但是畢竟有城可守;但契丹人是在外駐營,人吃馬嚼,所耗糧草定然甚巨。
以往的契丹人扣邊打秋風,都是擄掠一番就轉頭離去,如今想要攻城略地,可不是像以前那種打法就能行得通的。
無法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他們的糧草消耗,絕對不足以支撐契丹人一直和我朔方城耗下去。」
這一番話,聽得李仁福連連點頭。
契丹人侵擾邊疆的事情,即便是他們宥州也經常遭遇,對於契丹人的了解,李仁福同樣所知甚多,只不過沒有想到秦辰剛才分析的那些點上。
「秦將軍的來意我已經猜到了,但有請求,不妨直說。」
在對抗契丹人這件事情上,李仁福同樣著急。
如果真的讓契丹人拿下朔方,那麼漠北人為了拓寬進入中原的門戶,一定會轉頭攻打他們党項一族所在的宥州!
「耶律德光此戰目的達成,下一次的大戰,絕對要比今日更加猛烈,留給朔方城的日子不多了。」
妙成天聽著秦辰的話,自然知曉是什麼意思。
五萬大軍攻城,朔方城是很難守下來的,雙方兵力相差過大,這不是一個秦辰就能彌補得了的。
「將軍打算是棄城?」
秦辰聽到妙成天的話,轉過頭看向一臉認真思索表情卻給出這麼個猜測的妙成天,頓時沒忍住笑了出來。
「將......將軍為何發笑?」
妙成天看著露出笑意的秦辰,一時間也有些羞赧。
「沒什麼,只是想起了一些好笑的事情罷了。」
「這朔方城絕不能丟,它是岐國北境的門戶,也是阻攔漠北的長城,如何能棄之不顧?」
聽到這番話,妙成天一邊點頭,一邊問道,「那將軍為什麼說留給朔方城的時間不多了?」
「因為我們再不採取行動,契丹大軍攻城,我們是守不住這座城的。所以說留給這座城,或者說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說到這裡,秦辰看向妙成天。
「還記得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此人嗎?」
「是那個党項人的首領?」
「沒錯,正是此人!想要靠我們朔方城這些兵力,很難守得住這座城,所以必須尋求外力幫助。
党項人是目前我們在朔方之地,能夠拉攏到的最佳盟友,有了党項人的幫助,就算是拿下契丹人的五萬大軍,也不無可能。」
秦辰說著,微微活動了一下右肩,似乎是牽扯到了傷口,頓時面色一抽。
「可是党項人會和我們合作嗎?」
「一定會的!李仁福比任何人都清楚,我們中原人能容得下党項人,甚至可以讓党項人自己治理自己人,但契丹人絕對容不下他們。
一旦契丹攻破朔方,日後入主中原,那麼党項人決計無處可去。這等關乎族裔存亡的大事,由不得他不答應。」
党項人最早居住在松潘高原一帶,以畜牧為生,尤擅馬戰。
至漢時大量內遷至河隴以及關中一帶,此時的党項人依舊不知稼穡,過著草木記歲的遊牧生活。
到了唐朝之後,又經歷過兩次內遷,直至黃巢起義,唐皇檄令天下勤王,才有了党項人首領拓拔思恭出兵勤王,後被封定難軍節度使,賜李姓賞夏國公之事。
正如秦辰所言,李仁福自己也知道,無論中原打成什麼樣子,最後誰做了皇帝,到時候他只要投降歸順,依舊是能做自己的定難節度使。
可是一旦是契丹人最後攻入中原,那麼他這坐擁五州之地的定難節度使,絕對再無可能做下去,甚至就連党項一族可能都要面臨滅族之危。
想到這裡,秦辰起身,動作迅速的穿好衣物。
「我們去宥州,找李仁福!」
安排好韓洙守城之事後,秦辰和妙成天二人連夜出發。
朔方所在的靈州和宥州相距不過百里,兩人縱馬疾馳,很快就趕到了宥州。
李仁福除了身兼定難節度使一職,也是宥州刺史。
「大人,朔方城來人。」
聽聞刺史府的管家來報,李仁福連忙從書房中走出,前往正廳,在他書房的桌案上,擺放的正是畫著朔方城、靈州、宥州的詳細地圖。
「快請他們到正廳一敘!」
秦辰和妙成天來到正廳,入眼便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等候在大廳之內。
「你們是?」
李仁福看著眼前一對頗為怪異的組合,一個帶著面具的男子,一個穿著戎裝的女子,一時間也有些不確定。
這是朔方城派來的人?
「朔方城守將,秦辰。」
「她是我的副將。」
說著,秦辰拿出從韓洙手裡拿到的朔方節度使印信,證明了自己的身份。
李仁福確認無誤,當即邀請秦辰二人入座。
「實不相瞞,朔方城與我宥州近在咫尺,冠冕堂皇之言無須多敘,唇亡齒寒的道理,我自然知曉。」
聽聞這番話,秦辰更是明確了此前自己的判斷。
看來這李仁福要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清楚他所面臨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如此一來,這件事情做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其實很多時候事實就是如此,有些事情做之前看起來難以入手,困難堪比登天,可是真的著手去做之時,往往要比自己預料的要輕鬆許多。
「秦將軍,不知朔方城內狀況如何?我聽屬下所言,契丹人今天好像對朔方城發起了攻城之戰。」
李仁福明知故問,朔方城和宥州相距不遠,實際上發生在朔方城下的攻城之戰,李仁福早就從探子的口中得知了結果。
「你說的不錯,今日正午,契丹人的確對朔方城發起了進攻,不過並未死戰到底,據我猜測,對方此戰,不過是為了打探城內的守軍實力罷了。」
聽到秦辰所言,李仁福捋了捋鬍鬚。
「秦將軍的意思是......後續的契丹人或許還會再次攻城?」
「不是或許,而是一定!而且下一次的攻城,很快就會開始!」
見到秦辰如此篤定,李仁福有些拿捏不定。
「秦將軍為何如此確信契丹人很快就會組織下一次的進攻?」
秦辰看了一眼李仁福,給出了讓自己如此篤定的理由。
「很簡單,因為契丹人耗不起。」
「我朔方城就算難以和五萬大軍正面死戰到底,但是畢竟有城可守;但契丹人是在外駐營,人吃馬嚼,所耗糧草定然甚巨。
以往的契丹人扣邊打秋風,都是擄掠一番就轉頭離去,如今想要攻城略地,可不是像以前那種打法就能行得通的。
無法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他們的糧草消耗,絕對不足以支撐契丹人一直和我朔方城耗下去。」
這一番話,聽得李仁福連連點頭。
契丹人侵擾邊疆的事情,即便是他們宥州也經常遭遇,對於契丹人的了解,李仁福同樣所知甚多,只不過沒有想到秦辰剛才分析的那些點上。
「秦將軍的來意我已經猜到了,但有請求,不妨直說。」
在對抗契丹人這件事情上,李仁福同樣著急。
如果真的讓契丹人拿下朔方,那麼漠北人為了拓寬進入中原的門戶,一定會轉頭攻打他們党項一族所在的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