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毒施人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要考校的問題是甚麼?」

  「韓建、李茂莊、王行約為何上書為李茂貞洗罪,你試言之。」

  李廷衣一愣,說道:「他們和李茂貞是一丘之貉,當然要跟鳳翔共進退了。」

  「妙處就在他們上書為李茂貞洗罪。」

  見李廷衣還是不明白,李曄笑著解釋道:「如果韓建他們真打算跟李茂貞和王行瑜共同進退,應該是迅速出兵響應,而不是上書朝廷為李王二人說情。」

  李廷衣點點頭,若有所思道:「廷衣明白了,韓建他們上書為李茂貞求情,看似跟李茂貞和王行瑜是一夥的,但他們其實都抱著隔岸觀火的打算,對嗎?」

  李曄笑著讚許道:「看似兩不相幫,實則兩邊都靠,騎在牆上看朝廷和鳳翔誰能笑到最後,你小小年紀就有這般心思,將來有上官婉兒的才幹也說不定。」

  第二天,文德元年十一月廿二,朝廷正式下達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中書門下,朕聞明主圖危制變,忠臣慮難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強秦腌臢賊高執弱主以操權柄,終有漢祖楚霸推倒秦廟,歷代祖宗焚滅,為天下後世笑者,永為世鑒。」

  「前漢產祿亂國,內兼二軍,外統梁趙,擅斷萬機,決事禁中,於是諸侯興兵奮怒而夷滅逆暴,故能漢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良忠立權之明表也。」

  「扈駕都將、神策軍使、鳳翔節度使、隴右節度使李氏茂貞,本無懿德,僄狡鋒協,暴虐好亂荼毒二鎮軍民,幕府爪牙鷹揚為害岐州,既對朕不恭,又卑侮唐室,坐領岐州而目無朝政,軍政在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讒受顯誅,議蒙隱戮。」

  「百僚鉗口,道路以目,二鎮文武軍民不敢言而敢怒,鄰鎮節帥忌憚鳳翔刀兵惶恐不能終日,茂貞享先帝殊遇方有今日富貴榮華,然肆意妄為,無視朝廷法紀,大興刀兵山南西道,興元何罪,山南何罪,威亮何罪,山南數十萬軍民何罪?」

  「污國虐民,毒施人鬼!」

  「隴右鳳翔二鎮州縣白骨布道,將士力役轉餉千里,賦車籍馬遠近騷然,惡吏縱橫鄉野捉人,男子迫離鄉閭妻子,禍死溝壑道路,女子淚哭棄小,戴鐐鎖銬赴營。」

  「室家靡依,生死流離,田地荒蕪,邑里邱墟,人煙斷絕,天譴於上,神鬼憎恨,歷觀無道殘暴之臣,貪殘酷烈以茂貞最甚,朕何視之!」

  「茂貞名率幕府奉漢唐威靈,實為忘恩負義無君無國戾賊,獲罪於天,朕不敢赦,今特褫奪李茂貞鳳翔節度使、隴右節度使、扈駕都將、神策軍使、岐州尹職,除李茂貞皇族李姓茂貞正臣名字,其餘一切未盡官職爵位一併褫奪之,詔四方大兵會討。」

  「關內京畿州縣整頓戎馬,有得宋文通首級獻朝廷者,封五千戶世襲侯,賞錢十萬緡,絹一千匹,布一千端,有部曲偏裨將校諸吏反正效順,一概不罪。」

  「詔揚賞罰定奪,咸使以聞中外,如律令。」

  李曄正式與李茂貞翻臉,褫奪李茂貞一切官職爵祿,下令四方會討。

  以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吏部侍郎楊守亮為鳳翔節度使,兼岐州東面招討使,統龍劍、玉山、神策軍左行營等諸軍馬入奉天,會同四方齊討宋文通。

  以山南節度使張威為岐州南面招討使,以鎮海軍節度使李忠國為隴右節度使,統率天威軍挺進洋州,以天威左使武成策為洋州刺史,右使劉過為梁州刺史。

  以龍劍節度使楊守貞為岐州北面招討使,以天雄軍節度使陳集為岐州西面招討使,各領供軍使事,以京畿制置使鄭延昌為鳳翔防禦使,領供軍使,協調奉天、壽陽、醴泉等地軍民,發四萬丁服徭役轉運糧草軍械。

  加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忠侯劉崇望太子少保,為岐州東面副招討。

  詔令左常侍獨孤損為隴右宣慰使,前往天雄、保大、保塞、彰義、匡國宣慰將士,以御史中丞裴樞為處置宣慰使,前往感義、武定、義勝、振武撫慰犒勞出征將士。

  以吉王為山南宣慰使,孫偓為副使,前往興元、利州、綿州、永平宣撫。

  另令玉山軍使楊守信進軍鳳翔,令神策軍右行營發兩萬軍移鎮龍劍,隨時南下圍攻鳳翔,再詔令關內征團練壯丁三萬,准山南西道招募團練一萬,由朝廷供軍。

  三詔定難軍節度使李思恭謹守邊境,嚴防胡兵犯境,振武軍副使王豐鎮綏、銀、麟、勝四州,嚴密防範胡人入關,令宰相張浚為京北行營元帥,監察御史郭從實為副元帥,內侍省少監韓全約為觀軍容使,防備胡賊趁火打劫。


  分神策軍一萬人移鎮鄠縣,由宰相張浚統領,以內侍省監劉全禮為監軍使。

  再催綿州刺史楊守厚回朝,任門下侍郎,崔胤罷同平章事,遙領東都畿都防禦使,行職商、金、均、房四州處置觀察使,出鎮山南東道忠義、奉義等軍,策應山南西。

  詔永平軍節度使王建、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各發錢糧供奉中央。

  歷史上王建停止對長安的錢糧進奉是在攻占成都之後,陳敬瑄全面停止進獻錢糧則是因為怨恨昭宗君臣對王建攻討他的惡劣行為不加以制止,反而派人協助王建討伐。

  此次的動作力度不可謂不大,儼然是撕破臉全面開戰的架勢。

  誰奉詔誰坐山觀虎鬥尚且難說,但朝廷毅然對李茂貞全面開戰的舉動卻顯示了朝廷絕不對賊帥妥協的決心,這也引起了朝野的高度注意。

  不僅長安的百姓議論的火熱,關東諸鎮駐長安進奏使也空前活躍起來。

  「朝廷這回能打贏嗎?」

  「自元和後,朝廷打過幾回勝仗?李茂貞可不是好惹的主,我看懸的很,要是打上個一年半載,朝廷多半還是要跟鳳翔講和,別看皇帝大話放的凶,都是陳詞濫調了。」

  「李茂貞已經被天家除名,咱們現在得叫他宋文通了。」

  「宋文通就宋文通唄,這事什麼結局咱們又不是不知道,遠的不說,就說穆宗皇帝,他老人家當年可是發了十二大軍討伐王廷湊,最後還不是不了了之?」

  「現在各鎮願意出兵相助朝廷,無非是看到朝廷勢大,這一仗要是打輸了,朝廷不但顏面盡喪,以後再想討伐鳳翔也就難了,那時候關內諸鎮誰還肯出力?」

  「我看啊,皇帝還是太著急了。」

  「謬也,要是山南被宋文通滅了,他宋文通就是關中霸王,誰知道他宋文通會不會變成董卓?皇帝這是被逼急了,朝廷也是沒辦法,讓他們打罷。」

  光化坊內一家茶肆,一群士子也正在激烈爭論,西面客座一個貴家公子高談闊論了一番,最終下定論道:「朝廷就沒打過幾回勝仗,我看朝廷這回多半也是輸。」

  這話一出,不少人認可的點了點頭。

  坐在二樓的中年男子卻是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蔑視那貴家公子道:「大曆年朝廷發兵北伐,胡賊乘機攻取長安,代宗皇帝出奔,戰事功虧一簣,朝廷不得不跟河朔妥協,建中年削藩引發涇原兵亂,朝廷也是元氣大傷,蕩平關中後再也無力東出討伐河朔三鎮。」

  「可就是那樣的形勢,憲宗神君照樣滅了淮西吳賊,這些年的形勢雖然危險,但先帝返駕長安後組建了八萬神策軍,今上即位以來亦在大力整軍備戰,朝廷具體有多少兵馬咱們不知道,但十萬人我估計還是有的,且京西京北都有節帥藩籬,胡賊也難以攻襲長安。」

  「當今之時,朝廷雖不能控關東,但禁中權宦伏誅,五位宰相總輔朝政,賢能之人遍布內外,數萬神策軍整訓不斷,河東、宣武、江淮、荊襄、三川、山南亦在向朝廷進奉財賦米糧,宋文通不過二鎮之地,兵不過三萬,如今朝廷全面開戰,他哪裡會是對手?」

  「爾看似是有識之士的豪門公子,卻是一點時務也不通啊!」

  「黃巢數十萬賊軍殺進長安尚且被蕩平,蔡州偽帝秦宗權當初何其囂張,照樣讓朱全忠打的要死不活,你不會以為朝廷打個鳳翔就要亡了罷?」

  「朝廷管不了秦宗權,難道還管不了宋文通?爾不足與高士共語,請勿復言!」

  話音落地,茶肆哄堂大笑,嘲笑聲在各個角落響起,先前的公子哥羞的面紅耳赤,在嘲笑聲中匆匆逃走,臨走還衝二樓那人放話道:「姓羅的牙尖嘴利,你且等著!」

  羅姓男子冷笑道:「你這樣的人還考甚麼科舉,你連宋文通這種賊帥都要妥協,還能去朝堂參贊軍國機務?那大唐才是真的要完了,跳樑小丑一個。」

  話音落地,茶肆里又響起一陣大笑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