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李世民:叫天竺法師來(第二更)
第460章 李世民:叫天竺法師來(第二更)
甘露殿中,長孫無忌坐在御榻之下。
他對著坐在御榻上的李世民拱手道:「聖人,臣以為到時由聖人下詔,
免祿東贊和噶爾·欽陵死罪,然後令噶爾家族獻一女為皇帝后妃,如此,諸事可解。」
「讓祿東贊嫁一個女兒給皇帝?」李世民有些驚訝的看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點頭,說道:「陛下心中對祿東贊恨意極深,加上祿東贊對松贊極為忠誠,所以陛下是不會用他的,哪怕聖人降旨,讓陛下留祿東贊一命不死,陛下也會將他永遠囚禁,不會放過他的。」
李世民輕輕點頭。
「但是,對於噶爾·欽陵,陛下對他就沒有那麼多深仇,所以願意用他。」長孫無忌搖搖頭,說道:「可若是祿東贊始終為陛下囚禁,噶爾·欽陵如何又願意全心為大唐效力呢,所以,臣以為婚約之事,是可以兩全其美解決此事的唯一方法。」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問道:「你還是想用祿東贊。」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祿東贊雖文記淺薄,但性情明毅,講兵訓師,雅有節制,松贊吞併諸羌,雄霸吐蕃,多賴其謀,此人若是能為大唐所用,那麼便能夠效仿聖人,延續貞觀盛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輕輕琢磨,最後他看向長孫無忌,認真問道:「皇帝想要的,是祿東贊的忠心,如此種種最後,他能夠給皇帝忠心嗎?」
「能。」長孫無忌很肯定的點頭,說道:「陛下英明勇略,滅吐蕃不過是時間而已,吐蕃夷滅,祿東贊沒得選,而且他的家人很快也會被送到長安來。」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然後閉上眼晴,最後他輕嘆一聲,說道:「一個不夠,讓噶爾·欽陵想辦法,多送幾個女子給皇帝,妹妹也好,
女兒也罷,那麼是族人也好,起碼要消磨掉皇帝心中的所有恨意。」
「臣明白。」長孫無忌拱手,起身之間已經帶起來一絲輕鬆的笑意,然而他卻沒有聽明白。
李世民在所有恨意四個字上,話音重了許多。
李世民微微低頭,然後轉口說道:「好了,不說這些了,朝堂上的事情,皇帝決斷就好,朕已經閒散了,等下個月十五之後,朕就要再去翠微山休養了。」
「如今吐谷渾戰事已了,臣會讓工部和少府抓緊時間將吐谷渾的樹木運到長安來。」長孫無忌稍微停頓,然後笑著說道:「西昌州和廓州之間有大片山林,以前礙於吐谷渾不好開採,如今都入大唐領地,正好可以開採下來,運到長安修大明宮。」
這一戰,大唐擊敗了十萬吐番大軍,同時將東吐谷渾的一半納入了大唐領土。
群臣之間沒有多少反對的。
一來是素和貴部實在太噁心了,這麼多年和大唐作對,大唐屢次要出手對付他,卻都被慕容氏給擋了下來,這一次他們直接攻入鄯州,正好給大唐藉口,將他們一舉剿滅,整個朝中人心暢快。
二來便是素和貴所在興海,那是瑪吉雪山之下最肥美的一塊草場,還有和河州廓州交接之處的大量礦山。
那生系河,六要運下未,就能順看更河運任三州。
到了蘭州,上岸,過百里抵達定西,然後就可以順渭水而至長安。
不管是木材,礦產,還是鹽,牛羊馬匹,都能源源不斷的運到長安來。
大戰勝利之後,戶部,少府,太府的那些人,幾乎全都要樂瘋了。
連帶著整個中樞,整個長安,所有百姓都無比歡喜。
這一切都意味看到了年中秋後,長安百姓的生活成本,將降低一大截。
「等到大明宮修好之後,陛下便不用再在來回奔波了。」長孫無忌看向李世民滿臉誠懇。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心中卻是不由得暗暗嘆息一聲,說道:「皇帝初登基,雖說天下穩定,但是今年還是有必要到洛陽去一趟的,你記得提醒一聲。」
「是!」長孫無忌低頭拱手,雖然心中有所不解,但還是習慣性的回去再想。
「對了,舅舅前些天過來,說了四郎的事情。」李世民笑笑,說道:「皇帝登基,東宮不少人都調入朝中,而他卻依舊還是太子通事舍人,
心中頗為有些煩躁。」
「陛下對他另有想法吧。」長孫無忌眨了眨眼睛,說道:「四郎他從太子通事舍人,調任太子舍人,根本沒有幾年,資歷還差的很遠,陛下現在讓他在東宮留任,也是想多給他幾年資歷,急著調任做什麼。」
「年輕人嘛,總是好高遠。」李世民搖搖頭,說道:「過些時日,你找個人,讓他去勸勸四郎。」
「是!」長孫無忌拱手。
李世民站在甘露殿前,看著長孫無忌的身影消失在甘露門下,心中不由得嘆息一聲。
一陣「哎呀哎呀」的聲音在後面響起。
武媚娘推看輪車在李世民身後停下,李世民這才順勢坐了下來。
「朕剛才和趙國公的對話你都聽見了吧?」李世民側身看向武媚娘。
武媚娘躬身道:「是!」
「你覺得高家四郎的事情,趙國公會找誰去勸?」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來。
「要麼是秘書監,要麼是吏部的人。」武媚娘略微沉吟,說道:「吏部侍郎官位太高,某個吏部員外郎可能最合適。」
「那也是吏部侍郎的人啊!」李世民搖搖頭,目光看向前方,也不知道想了什麼。
突然,李世民轉頭看向武媚娘,說道:「明日去請玄奘法師和那邏邇娑婆寐法師入宮,朕心中有一些掛礙,想要聽一聽佛祖的看法。」
「喏!」武媚娘低身福身。
兩儀殿中長小工正坐在御榻上,和司農少卿相里玄獎說著什麼的李承乾,立刻轉身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舅舅,怎樣,父皇答應了嗎?」
「聖人已經答應。」長孫無忌拱手,說道:「三法司定罪之後,聖人會下旨特救。」
李承乾稍微鬆了口氣,嘆聲說道:「難為父皇了,別人構害於他,他還要為了國祚,寬容了他人。」
長孫無忌一愣,隨即驚訝的抬頭。
兩側殿中,,「沙沙」落筆的聲音在不停的響起。
今日值殿的是起居郎許敬宗。
「父皇仁德,是朕效仿的榜樣。」李承乾笑笑,說道:「舅舅,朕正在和相里愛卿談今日春種之事,舅舅也一起聽聽吧。」
「喏!」長孫無忌拱手,然後在李承乾的示意下,在一側坐下來。
李承乾看向相里玄獎,繼續說道:「相里愛卿,這幾年太常寺在天下各地的農種改良雖然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幾年下來,新的問題應該已經出現了。」
「是!」相里玄獎拱手,說道:「啟奏陛下,不少地方的確呈送了不少的公文上來。」
「醫家有言,十步之內必有解藥。」李承乾抬手,說道:「農種之事出了問題,解決之法,必然是在常年耕作的百姓手裡,所以,派人去地方統計搜選可用的解法,若是有效,朝中可賜予絲絹錢糧,甚至於天下有大用的,
可賜予勳爵。」
「喏!」相里玄獎肅然拱手。
皇帝因農事賜予百姓勳爵並不罕見,秦時律法便是如此,到了前漢,漢文帝也多有此行。
不過之後隨著世家侵田越多,這種事情反而少了很多。
前隋隋文帝和高祖皇帝,還有太上皇都有過類似的舉措,不過極少極少「先從關中開始吧,畢竟關中農田改良之事做的最早。」李承乾看向一側的長孫無忌,說道:「舅舅覺得呢?」
長孫無忌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有些走神。
不過李承乾一叫他,他就回過神,看向李承乾道:「臣覺得可以。」
「嗯!」李承乾點點頭,對著相里玄獎道:「便如此做吧,對了,這樣的小獎小勵,告訴地方的州縣,就不要欺壓百姓了。」
「喏!」相里玄獎拱手。
「從關中開始,再到河洛,乃至於天下,農種改良的事情,再來一遍。
」李承乾目光深深的看向相里玄獎。
相里玄獎心裡一震,隨即拱手道:「臣明白。」
李承乾淡淡的擺手,相里玄獎立刻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點頭,相里玄獎這才躬身倒退看走出兩儀殿。
等到相里玄獎的身影徹底消失在眼前,李承乾側身道:「武水縣伯。」
左千牛衛大將軍常何站出拱手道:「陛下!」
「傳令下去,讓千牛衛盯著一點這些人,若是有人貪奪這裡面的功勞,
不必動作,記下名字,然後交給吏部,對這些人背後家族的州縣官吏,全部加一等考核。」李承乾眼神微眯。
「臣領旨。」常何拱手,然後轉身大踏步朝著殿外走去。
李承乾轉身看向長孫無忌,平靜的問道:「舅舅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的目光依舊在大踏步的離開的常何的身上。
常何對皇帝命令執行的果斷讓他心驚。
聽到李承乾所問,長孫無忌轉身道:「陛下所言無差,有人敢謀奪他人的東西,依仗的還是父祖餘蔭,如此,他們的父祖便有管教不嚴之責,於他們父祖身上懲罰回來,正合其理。」
「朕還會以為舅舅會說朕行事不大氣呢。」李承乾輕輕笑笑。
「陛下初登基,為了天下穩定,行事綿柔一些,也是在所難免的。」長孫無忌輕輕公審。
「那好,此事就勞煩舅舅和吏部多說一聲了。」李承乾對著長孫無忌微微頜首。
「喏。」長孫無忌起身道:「如此,臣告退。」
「嗯!」李承乾平靜的點頭。
走出兩儀殿,長孫無忌不由得的鬆了口氣。
回過身,他輕輕看了兩儀殿方向一眼。
皇帝的行事風格和太上皇很不一樣。
H
是陽品L
頂。
說好聽點,是綿柔,是潤物細無聲,
但不管怎樣,皇帝有他自己的行政風格,甚至就連長孫無忌他自己,一個不小心,也會跌入到皇帝的算計當中。
當然,李承乾的算計對長孫無忌沒什麼傷害。
但是,他必須要承認,皇帝對整個朝堂的掌握,也在他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進行。
而且,長孫無忌忍不住的苦笑。
皇帝很記仇。
下面人行事,得警告他們小心一些不然什麼時候連自己任途斷了都不知道。
甘露殿中,長孫無忌坐在御榻之下。
他對著坐在御榻上的李世民拱手道:「聖人,臣以為到時由聖人下詔,
免祿東贊和噶爾·欽陵死罪,然後令噶爾家族獻一女為皇帝后妃,如此,諸事可解。」
「讓祿東贊嫁一個女兒給皇帝?」李世民有些驚訝的看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點頭,說道:「陛下心中對祿東贊恨意極深,加上祿東贊對松贊極為忠誠,所以陛下是不會用他的,哪怕聖人降旨,讓陛下留祿東贊一命不死,陛下也會將他永遠囚禁,不會放過他的。」
李世民輕輕點頭。
「但是,對於噶爾·欽陵,陛下對他就沒有那麼多深仇,所以願意用他。」長孫無忌搖搖頭,說道:「可若是祿東贊始終為陛下囚禁,噶爾·欽陵如何又願意全心為大唐效力呢,所以,臣以為婚約之事,是可以兩全其美解決此事的唯一方法。」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問道:「你還是想用祿東贊。」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祿東贊雖文記淺薄,但性情明毅,講兵訓師,雅有節制,松贊吞併諸羌,雄霸吐蕃,多賴其謀,此人若是能為大唐所用,那麼便能夠效仿聖人,延續貞觀盛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輕輕琢磨,最後他看向長孫無忌,認真問道:「皇帝想要的,是祿東贊的忠心,如此種種最後,他能夠給皇帝忠心嗎?」
「能。」長孫無忌很肯定的點頭,說道:「陛下英明勇略,滅吐蕃不過是時間而已,吐蕃夷滅,祿東贊沒得選,而且他的家人很快也會被送到長安來。」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然後閉上眼晴,最後他輕嘆一聲,說道:「一個不夠,讓噶爾·欽陵想辦法,多送幾個女子給皇帝,妹妹也好,
女兒也罷,那麼是族人也好,起碼要消磨掉皇帝心中的所有恨意。」
「臣明白。」長孫無忌拱手,起身之間已經帶起來一絲輕鬆的笑意,然而他卻沒有聽明白。
李世民在所有恨意四個字上,話音重了許多。
李世民微微低頭,然後轉口說道:「好了,不說這些了,朝堂上的事情,皇帝決斷就好,朕已經閒散了,等下個月十五之後,朕就要再去翠微山休養了。」
「如今吐谷渾戰事已了,臣會讓工部和少府抓緊時間將吐谷渾的樹木運到長安來。」長孫無忌稍微停頓,然後笑著說道:「西昌州和廓州之間有大片山林,以前礙於吐谷渾不好開採,如今都入大唐領地,正好可以開採下來,運到長安修大明宮。」
這一戰,大唐擊敗了十萬吐番大軍,同時將東吐谷渾的一半納入了大唐領土。
群臣之間沒有多少反對的。
一來是素和貴部實在太噁心了,這麼多年和大唐作對,大唐屢次要出手對付他,卻都被慕容氏給擋了下來,這一次他們直接攻入鄯州,正好給大唐藉口,將他們一舉剿滅,整個朝中人心暢快。
二來便是素和貴所在興海,那是瑪吉雪山之下最肥美的一塊草場,還有和河州廓州交接之處的大量礦山。
那生系河,六要運下未,就能順看更河運任三州。
到了蘭州,上岸,過百里抵達定西,然後就可以順渭水而至長安。
不管是木材,礦產,還是鹽,牛羊馬匹,都能源源不斷的運到長安來。
大戰勝利之後,戶部,少府,太府的那些人,幾乎全都要樂瘋了。
連帶著整個中樞,整個長安,所有百姓都無比歡喜。
這一切都意味看到了年中秋後,長安百姓的生活成本,將降低一大截。
「等到大明宮修好之後,陛下便不用再在來回奔波了。」長孫無忌看向李世民滿臉誠懇。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心中卻是不由得暗暗嘆息一聲,說道:「皇帝初登基,雖說天下穩定,但是今年還是有必要到洛陽去一趟的,你記得提醒一聲。」
「是!」長孫無忌低頭拱手,雖然心中有所不解,但還是習慣性的回去再想。
「對了,舅舅前些天過來,說了四郎的事情。」李世民笑笑,說道:「皇帝登基,東宮不少人都調入朝中,而他卻依舊還是太子通事舍人,
心中頗為有些煩躁。」
「陛下對他另有想法吧。」長孫無忌眨了眨眼睛,說道:「四郎他從太子通事舍人,調任太子舍人,根本沒有幾年,資歷還差的很遠,陛下現在讓他在東宮留任,也是想多給他幾年資歷,急著調任做什麼。」
「年輕人嘛,總是好高遠。」李世民搖搖頭,說道:「過些時日,你找個人,讓他去勸勸四郎。」
「是!」長孫無忌拱手。
李世民站在甘露殿前,看著長孫無忌的身影消失在甘露門下,心中不由得嘆息一聲。
一陣「哎呀哎呀」的聲音在後面響起。
武媚娘推看輪車在李世民身後停下,李世民這才順勢坐了下來。
「朕剛才和趙國公的對話你都聽見了吧?」李世民側身看向武媚娘。
武媚娘躬身道:「是!」
「你覺得高家四郎的事情,趙國公會找誰去勸?」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來。
「要麼是秘書監,要麼是吏部的人。」武媚娘略微沉吟,說道:「吏部侍郎官位太高,某個吏部員外郎可能最合適。」
「那也是吏部侍郎的人啊!」李世民搖搖頭,目光看向前方,也不知道想了什麼。
突然,李世民轉頭看向武媚娘,說道:「明日去請玄奘法師和那邏邇娑婆寐法師入宮,朕心中有一些掛礙,想要聽一聽佛祖的看法。」
「喏!」武媚娘低身福身。
兩儀殿中長小工正坐在御榻上,和司農少卿相里玄獎說著什麼的李承乾,立刻轉身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舅舅,怎樣,父皇答應了嗎?」
「聖人已經答應。」長孫無忌拱手,說道:「三法司定罪之後,聖人會下旨特救。」
李承乾稍微鬆了口氣,嘆聲說道:「難為父皇了,別人構害於他,他還要為了國祚,寬容了他人。」
長孫無忌一愣,隨即驚訝的抬頭。
兩側殿中,,「沙沙」落筆的聲音在不停的響起。
今日值殿的是起居郎許敬宗。
「父皇仁德,是朕效仿的榜樣。」李承乾笑笑,說道:「舅舅,朕正在和相里愛卿談今日春種之事,舅舅也一起聽聽吧。」
「喏!」長孫無忌拱手,然後在李承乾的示意下,在一側坐下來。
李承乾看向相里玄獎,繼續說道:「相里愛卿,這幾年太常寺在天下各地的農種改良雖然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幾年下來,新的問題應該已經出現了。」
「是!」相里玄獎拱手,說道:「啟奏陛下,不少地方的確呈送了不少的公文上來。」
「醫家有言,十步之內必有解藥。」李承乾抬手,說道:「農種之事出了問題,解決之法,必然是在常年耕作的百姓手裡,所以,派人去地方統計搜選可用的解法,若是有效,朝中可賜予絲絹錢糧,甚至於天下有大用的,
可賜予勳爵。」
「喏!」相里玄獎肅然拱手。
皇帝因農事賜予百姓勳爵並不罕見,秦時律法便是如此,到了前漢,漢文帝也多有此行。
不過之後隨著世家侵田越多,這種事情反而少了很多。
前隋隋文帝和高祖皇帝,還有太上皇都有過類似的舉措,不過極少極少「先從關中開始吧,畢竟關中農田改良之事做的最早。」李承乾看向一側的長孫無忌,說道:「舅舅覺得呢?」
長孫無忌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有些走神。
不過李承乾一叫他,他就回過神,看向李承乾道:「臣覺得可以。」
「嗯!」李承乾點點頭,對著相里玄獎道:「便如此做吧,對了,這樣的小獎小勵,告訴地方的州縣,就不要欺壓百姓了。」
「喏!」相里玄獎拱手。
「從關中開始,再到河洛,乃至於天下,農種改良的事情,再來一遍。
」李承乾目光深深的看向相里玄獎。
相里玄獎心裡一震,隨即拱手道:「臣明白。」
李承乾淡淡的擺手,相里玄獎立刻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點頭,相里玄獎這才躬身倒退看走出兩儀殿。
等到相里玄獎的身影徹底消失在眼前,李承乾側身道:「武水縣伯。」
左千牛衛大將軍常何站出拱手道:「陛下!」
「傳令下去,讓千牛衛盯著一點這些人,若是有人貪奪這裡面的功勞,
不必動作,記下名字,然後交給吏部,對這些人背後家族的州縣官吏,全部加一等考核。」李承乾眼神微眯。
「臣領旨。」常何拱手,然後轉身大踏步朝著殿外走去。
李承乾轉身看向長孫無忌,平靜的問道:「舅舅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的目光依舊在大踏步的離開的常何的身上。
常何對皇帝命令執行的果斷讓他心驚。
聽到李承乾所問,長孫無忌轉身道:「陛下所言無差,有人敢謀奪他人的東西,依仗的還是父祖餘蔭,如此,他們的父祖便有管教不嚴之責,於他們父祖身上懲罰回來,正合其理。」
「朕還會以為舅舅會說朕行事不大氣呢。」李承乾輕輕笑笑。
「陛下初登基,為了天下穩定,行事綿柔一些,也是在所難免的。」長孫無忌輕輕公審。
「那好,此事就勞煩舅舅和吏部多說一聲了。」李承乾對著長孫無忌微微頜首。
「喏。」長孫無忌起身道:「如此,臣告退。」
「嗯!」李承乾平靜的點頭。
走出兩儀殿,長孫無忌不由得的鬆了口氣。
回過身,他輕輕看了兩儀殿方向一眼。
皇帝的行事風格和太上皇很不一樣。
H
是陽品L
頂。
說好聽點,是綿柔,是潤物細無聲,
但不管怎樣,皇帝有他自己的行政風格,甚至就連長孫無忌他自己,一個不小心,也會跌入到皇帝的算計當中。
當然,李承乾的算計對長孫無忌沒什麼傷害。
但是,他必須要承認,皇帝對整個朝堂的掌握,也在他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進行。
而且,長孫無忌忍不住的苦笑。
皇帝很記仇。
下面人行事,得警告他們小心一些不然什麼時候連自己任途斷了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