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朕還是想殺了他們父子(第三更)
第458章 朕還是想殺了他們父子(第三更)
兩儀殿中,李承乾將手上的奏本放下,看向戶部尚書閻立德,說道:「
閻卿,關中擠不出來多少願意到高原的百姓便不用太擠,衛國公任西昌州大都督,那麼這些事情該怎麼做最恰當,你讓他去想辦法。」
閻立德一愣,下意識的問道:「陛下,此事戶部不管嗎?」
李承乾搖搖頭,攤手道:「朕也想讓戶部去管,但是關中之地,百姓還算富足,除了一些地處偏遠山區的百姓之外,有誰願意離開關中去高原討生活,便是隴西一帶的百姓也沒有多少主動願意的。」
「是!」閻立德無奈的拱手。
「所以,這件事情,還是要從駐守在西昌州的軍卒入手,他們若是願意和當地吐谷渾的女子成婚,那麼就免去吐谷渾女子一家的奴隸身份,登錄戶冊,成為唐人。」李承乾笑笑,說道:「這樣相信很多軍卒是會願意的。」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人宰相尚書都不由得會心一笑。
車中的士卒有太多沒有成婚的人了。
尤其這一次恐怕要在高原駐守多年,有的人願意回家再娶,有的人恐怕耐不住寂寞,在當地就會成婚。
「當然,要管的嚴一些,他們終究是軍中的士卒,不是欺壓百姓的兵痞混蛋。」李承乾臉色微微一冷。
「喏!」殿中群臣齊齊拱手,心中一重。
皇帝對百姓是很寬仁的,這一點繼承了太上皇的作風,但也能看出皇帝對一些軍中士卒的觀感。
「從今日開始。」李承乾看向群臣,說道:「西昌州的所有鹽礦,全部屬於戶部和少府,由戶部和少府開發銷售。
所得全部用來供給西昌州的建設,朕要將西昌州打造成一個用來攻打吐蕃的後勤之地。
誰搗亂朕就殺了誰!」
「喏!」群臣肅然。
「好了。」李承乾笑笑,看向房玄齡問道:「房相,吐蕃國使來長安的消息,百姓都知道了。」
「是!」房玄齡拱手,說道:「高原大戰,吐蕃贊普僅以身免,然後立刻派人前來長安求和,消息已經被長安百姓盡知。」
「很好。」李承乾點點頭,說道:「順帶傳遍天下四方,最好也是高句麗人知曉,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喏!」房玄齡拱手。
李承乾抬頭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舅舅,滅高句麗的軍策,制定的如何了?」
「陛下!」長孫無忌站出,拱手道:「臣與兵部諸位同僚商議,要想穩步的切割高句麗,那麼還是需要打一仗,要麼再做個陷阱,引誘蓋蘇文出戰,要麼就只能強攻,還有便是放他們今日在地方種田,然後在秋初毀掉這些糧食,逼蓋蘇文迎戰。」
「若是如此的話,高句麗百姓,就該恨大唐入骨了。」李承乾輕輕抬頭,然後笑道:「不過即便是現在,高句麗人,對大唐,對朕,恐怕也是恨的刻骨銘心,算了,就這樣吧,最好是提前讓高句麗知道,大唐在秋收之前,就會毀了這些東西。
「陛下,這樣那些高句麗百姓會拼死的。」房玄齡忍不住的站出拱手。
李承乾看向房玄齡,說道:「梁國公,朕聽說河北有不少百姓生活困苦,你擬定一個移民的策略吧。」
房玄齡一愣,隨即拱手道:「喏!」
皇帝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河北的窮困百姓要移民到高句麗,那麼高句麗的土地,自然要留給大唐的百姓。
這樣,高句麗的百姓還是死光的好。
「好了,諸卿。」李承乾輕輕敲敲御案,認真說道:「吐谷渾戰事已了,高句麗的戰事還遠,如今已經開春了,需要開始準備春種春澆之事,各省各部各寺要敦促地方州縣,及早的開始準備,爭取今秋豐收。」
「喏!」群臣齊齊拱手,這才是正事。
「順帶通知他們一聲。」李承乾抬頭,說道:,「今年秋收之事,朝中會派要員到地方巡查,誰要在秋收之事上失利,該免職免職,該罷官罷官,朕這裡絕不寬容。」
「喏!」群臣神色凜然。
皇帝去年的時候,以欺君瀆職罪,直接奪了淮州刺史陸善宗一切官爵,沒收一切家產,流放振州。
偏偏又是民生大事,讓其他人想要求情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好了,諸卿還有什麼事情嗎?」李承乾身體稍微靠後,看向群臣。
刑部尚書劉德威一臉肅穆的展出拱手道:「陛下,臣劉德威有奏。」
「劉卿請講。」李承乾腦海中一時間閃過了刑部諸事。
「陛下,此番吐蕃國使前來,是將所有一切罪責都推到論欽陵父子的身上,一切和吐蕃贊普無關。」劉德威拱手,說道:「臣請問該如何處置論欽陵父子,陛下之前定的是等抓到松贊之後,將他們一起定罪。」
「陛下!」房玄齡跟著拱手,說道:「如何對論欽陵父子,對松贊定罪,將關係到此戰動兵的合理性。」
「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嗎?」李承乾輕輕抬頭,說道:「通天河以北,
党項諸地本就是大唐的羈糜州,而吐谷渾又是大唐屬國,是吐蕃人勾結吐谷渾大臣叛亂,大唐不過是自衛反擊而已,哪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房玄齡微微一愣,隨即,他還是拱手道:「陛下,此事史書要記錄的。」
李承乾頓時就明白了過來,史書上要將這件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清晰的記錄下來。
「陛下!」長孫無忌拱手,說道:「此事是吐蕃贊普打算趁著太上皇退位和陛下初登基的關鍵時刻,效仿當年的頡利,試圖攻伐大唐,陛下英明果決,察覺了吐蕃人的陰謀,然後及時派兵,一戰而敗吐蕃。」
李承乾點頭,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
「至於說為什麼大軍停在通天河不進,是因為戰事突然,大唐沒有做好
三M行1
」長到無忌抬手,說道:「陛下為了天下穩定,暫時忍辱負重,答應了吐蕃的求和,至於之後,便是——..」」
「渭水之盟!」李承乾直接開口。
「是!」長孫無忌點頭,說道:「當年頡利也是趁著大唐皇位交接,攻打大唐,最後在渭水和太上皇簽訂了盟約,然後在三年之後,大唐發兵,一戰而滅東*突厥。」
稍微停頓,長孫無忌看向群臣道:「諸位都是當年之事的親歷者,可是如今的這些百姓,他們是知道渭水之盟,可是又有誰知道渭水之盟的內容嗎?」
斬白馬,約兄弟,被迫獻上金銀珠寶,大唐恥辱,之後群臣臥薪嘗膽,
一舉滅國東*突厥。
這是百姓印象當中的渭水之盟。
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此,斬白馬,相約互不相攻,大唐是送了一些金銀珠寶,但很少。
之後頡利回到草原之後,立刻讓人送來三千匹良馬、牛羊萬口,這些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看起來是大唐受了恥辱,但實際上是頜利被嚇跑了。
「所以,臣以為,也不需要現在就對祿東贊父子定罪,先將他們關著,
吐蕃國使來了,隨便他怎麼說,當他獻上金銀,陛下答應他不攻就是!」長孫無忌拱手,說道:「等到將來他日,陛下滅了吐蕃,不管到時吐蕃贊普是誰,一起押到長安和祿東贊父子一起斬首便是。」
李承乾點頭,說道:「舅舅說的有理。」
「陛下!」房玄齡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或許到時可以讓祿東贊父子出面指責松贊,說一切圖謀都是松贊策劃的。」
長孫無忌站在房玄齡身後,低聲問道:「梁國公是覺得這兩人還有用?」
房玄齡稍微側身,點頭道:「大唐對吐蕃終究還是知之太少了,若是他們父子能夠告訴大唐吐蕃所有的一切地形,還有各族之間的仇怨,那麼大唐滅吐蕃的時候,就能夠輕鬆許多。」
轉過身,房玄齡看向李承乾道:「陛下,如此一來,便能夠節省大量的開支。」
用祿東贊父子,來換國家用兵成本降低。
李承乾忍不住的有些猶豫了起來。
祿東贊父子的能力不言而喻。
在松贊死後,他們能夠替僅僅兩三歲的芒松芒贊穩定住整個吐蕃的局面,這兩個人的能力強的可怕。
如果能夠留這兩個人為他效力,哪怕不留在朝中,不用在對付吐蕃,哪怕是用在大唐對高句麗的戰事當中,大唐的損耗也不知道要少多少。
「陛下!」長孫無忌拱手,說道:八「臣覺得可以,將噶爾一族的所有男女全部從吐蕃手裡要過來,他們便是不想為大唐效力也不由他們了,而且此種寬仁之舉,太上皇便做了許多,陛下可以效仿太上皇的。」
李承乾抬頭,看向長孫無忌,說道:「舅舅,朕還是想殺了他們父子,
因為他們害的父皇身體受損,朕作為父皇之子,光從孝道而論,是必須要殺了他們,才能對得起父皇,也才能讓朕心裡這口氣出出來。」
兩儀殿中,李承乾將手上的奏本放下,看向戶部尚書閻立德,說道:「
閻卿,關中擠不出來多少願意到高原的百姓便不用太擠,衛國公任西昌州大都督,那麼這些事情該怎麼做最恰當,你讓他去想辦法。」
閻立德一愣,下意識的問道:「陛下,此事戶部不管嗎?」
李承乾搖搖頭,攤手道:「朕也想讓戶部去管,但是關中之地,百姓還算富足,除了一些地處偏遠山區的百姓之外,有誰願意離開關中去高原討生活,便是隴西一帶的百姓也沒有多少主動願意的。」
「是!」閻立德無奈的拱手。
「所以,這件事情,還是要從駐守在西昌州的軍卒入手,他們若是願意和當地吐谷渾的女子成婚,那麼就免去吐谷渾女子一家的奴隸身份,登錄戶冊,成為唐人。」李承乾笑笑,說道:「這樣相信很多軍卒是會願意的。」
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人宰相尚書都不由得會心一笑。
車中的士卒有太多沒有成婚的人了。
尤其這一次恐怕要在高原駐守多年,有的人願意回家再娶,有的人恐怕耐不住寂寞,在當地就會成婚。
「當然,要管的嚴一些,他們終究是軍中的士卒,不是欺壓百姓的兵痞混蛋。」李承乾臉色微微一冷。
「喏!」殿中群臣齊齊拱手,心中一重。
皇帝對百姓是很寬仁的,這一點繼承了太上皇的作風,但也能看出皇帝對一些軍中士卒的觀感。
「從今日開始。」李承乾看向群臣,說道:「西昌州的所有鹽礦,全部屬於戶部和少府,由戶部和少府開發銷售。
所得全部用來供給西昌州的建設,朕要將西昌州打造成一個用來攻打吐蕃的後勤之地。
誰搗亂朕就殺了誰!」
「喏!」群臣肅然。
「好了。」李承乾笑笑,看向房玄齡問道:「房相,吐蕃國使來長安的消息,百姓都知道了。」
「是!」房玄齡拱手,說道:「高原大戰,吐蕃贊普僅以身免,然後立刻派人前來長安求和,消息已經被長安百姓盡知。」
「很好。」李承乾點點頭,說道:「順帶傳遍天下四方,最好也是高句麗人知曉,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喏!」房玄齡拱手。
李承乾抬頭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舅舅,滅高句麗的軍策,制定的如何了?」
「陛下!」長孫無忌站出,拱手道:「臣與兵部諸位同僚商議,要想穩步的切割高句麗,那麼還是需要打一仗,要麼再做個陷阱,引誘蓋蘇文出戰,要麼就只能強攻,還有便是放他們今日在地方種田,然後在秋初毀掉這些糧食,逼蓋蘇文迎戰。」
「若是如此的話,高句麗百姓,就該恨大唐入骨了。」李承乾輕輕抬頭,然後笑道:「不過即便是現在,高句麗人,對大唐,對朕,恐怕也是恨的刻骨銘心,算了,就這樣吧,最好是提前讓高句麗知道,大唐在秋收之前,就會毀了這些東西。
「陛下,這樣那些高句麗百姓會拼死的。」房玄齡忍不住的站出拱手。
李承乾看向房玄齡,說道:「梁國公,朕聽說河北有不少百姓生活困苦,你擬定一個移民的策略吧。」
房玄齡一愣,隨即拱手道:「喏!」
皇帝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河北的窮困百姓要移民到高句麗,那麼高句麗的土地,自然要留給大唐的百姓。
這樣,高句麗的百姓還是死光的好。
「好了,諸卿。」李承乾輕輕敲敲御案,認真說道:「吐谷渾戰事已了,高句麗的戰事還遠,如今已經開春了,需要開始準備春種春澆之事,各省各部各寺要敦促地方州縣,及早的開始準備,爭取今秋豐收。」
「喏!」群臣齊齊拱手,這才是正事。
「順帶通知他們一聲。」李承乾抬頭,說道:,「今年秋收之事,朝中會派要員到地方巡查,誰要在秋收之事上失利,該免職免職,該罷官罷官,朕這裡絕不寬容。」
「喏!」群臣神色凜然。
皇帝去年的時候,以欺君瀆職罪,直接奪了淮州刺史陸善宗一切官爵,沒收一切家產,流放振州。
偏偏又是民生大事,讓其他人想要求情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好了,諸卿還有什麼事情嗎?」李承乾身體稍微靠後,看向群臣。
刑部尚書劉德威一臉肅穆的展出拱手道:「陛下,臣劉德威有奏。」
「劉卿請講。」李承乾腦海中一時間閃過了刑部諸事。
「陛下,此番吐蕃國使前來,是將所有一切罪責都推到論欽陵父子的身上,一切和吐蕃贊普無關。」劉德威拱手,說道:「臣請問該如何處置論欽陵父子,陛下之前定的是等抓到松贊之後,將他們一起定罪。」
「陛下!」房玄齡跟著拱手,說道:「如何對論欽陵父子,對松贊定罪,將關係到此戰動兵的合理性。」
「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嗎?」李承乾輕輕抬頭,說道:「通天河以北,
党項諸地本就是大唐的羈糜州,而吐谷渾又是大唐屬國,是吐蕃人勾結吐谷渾大臣叛亂,大唐不過是自衛反擊而已,哪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房玄齡微微一愣,隨即,他還是拱手道:「陛下,此事史書要記錄的。」
李承乾頓時就明白了過來,史書上要將這件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清晰的記錄下來。
「陛下!」長孫無忌拱手,說道:「此事是吐蕃贊普打算趁著太上皇退位和陛下初登基的關鍵時刻,效仿當年的頡利,試圖攻伐大唐,陛下英明果決,察覺了吐蕃人的陰謀,然後及時派兵,一戰而敗吐蕃。」
李承乾點頭,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
「至於說為什麼大軍停在通天河不進,是因為戰事突然,大唐沒有做好
三M行1
」長到無忌抬手,說道:「陛下為了天下穩定,暫時忍辱負重,答應了吐蕃的求和,至於之後,便是——..」」
「渭水之盟!」李承乾直接開口。
「是!」長孫無忌點頭,說道:「當年頡利也是趁著大唐皇位交接,攻打大唐,最後在渭水和太上皇簽訂了盟約,然後在三年之後,大唐發兵,一戰而滅東*突厥。」
稍微停頓,長孫無忌看向群臣道:「諸位都是當年之事的親歷者,可是如今的這些百姓,他們是知道渭水之盟,可是又有誰知道渭水之盟的內容嗎?」
斬白馬,約兄弟,被迫獻上金銀珠寶,大唐恥辱,之後群臣臥薪嘗膽,
一舉滅國東*突厥。
這是百姓印象當中的渭水之盟。
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此,斬白馬,相約互不相攻,大唐是送了一些金銀珠寶,但很少。
之後頡利回到草原之後,立刻讓人送來三千匹良馬、牛羊萬口,這些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看起來是大唐受了恥辱,但實際上是頜利被嚇跑了。
「所以,臣以為,也不需要現在就對祿東贊父子定罪,先將他們關著,
吐蕃國使來了,隨便他怎麼說,當他獻上金銀,陛下答應他不攻就是!」長孫無忌拱手,說道:「等到將來他日,陛下滅了吐蕃,不管到時吐蕃贊普是誰,一起押到長安和祿東贊父子一起斬首便是。」
李承乾點頭,說道:「舅舅說的有理。」
「陛下!」房玄齡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或許到時可以讓祿東贊父子出面指責松贊,說一切圖謀都是松贊策劃的。」
長孫無忌站在房玄齡身後,低聲問道:「梁國公是覺得這兩人還有用?」
房玄齡稍微側身,點頭道:「大唐對吐蕃終究還是知之太少了,若是他們父子能夠告訴大唐吐蕃所有的一切地形,還有各族之間的仇怨,那麼大唐滅吐蕃的時候,就能夠輕鬆許多。」
轉過身,房玄齡看向李承乾道:「陛下,如此一來,便能夠節省大量的開支。」
用祿東贊父子,來換國家用兵成本降低。
李承乾忍不住的有些猶豫了起來。
祿東贊父子的能力不言而喻。
在松贊死後,他們能夠替僅僅兩三歲的芒松芒贊穩定住整個吐蕃的局面,這兩個人的能力強的可怕。
如果能夠留這兩個人為他效力,哪怕不留在朝中,不用在對付吐蕃,哪怕是用在大唐對高句麗的戰事當中,大唐的損耗也不知道要少多少。
「陛下!」長孫無忌拱手,說道:八「臣覺得可以,將噶爾一族的所有男女全部從吐蕃手裡要過來,他們便是不想為大唐效力也不由他們了,而且此種寬仁之舉,太上皇便做了許多,陛下可以效仿太上皇的。」
李承乾抬頭,看向長孫無忌,說道:「舅舅,朕還是想殺了他們父子,
因為他們害的父皇身體受損,朕作為父皇之子,光從孝道而論,是必須要殺了他們,才能對得起父皇,也才能讓朕心裡這口氣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