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李世民:朕的時代結束了(第一更)
第441章 李世民:朕的時代結束了(第一更)
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
刻石紀號,著己之功績以自效。
天地所命,功成事遂。
嵩山山頂,祭壇之上。
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後,面前的御案上,擺著玉石,五穀和犧牲。
最重要的,是一封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跡的詔書。
前方的銅鼎之中,無數的祭品在火焰的燃燒下,化作裊裊青煙,直衝天際。
李世民的聲音也隨著青煙,逐漸的高昂。
他的這封詔書中,記住了他自己一生的功業。
從大唐開國,到貞觀登基。
依舊是熟悉的將玄武門一筆帶過,
之後是滅東部突厥,吐谷渾,高昌,收復遼東,治理天下,人口增長,國庫豐盈,四夷賓服。
甚至上下皆上尊號曰天可汗。
李世民將他自己一生的功業,能夠藉助於嵩山之高告訴上蒼的,他全部都說了。
然而,他自己真正認為自己能夠封禪的,是在自己年老之後,主動退位,禪讓皇位於皇太子。
這是他最為滿意和自豪的皇太子誠孝。
登基之後,為他這個太上皇舉辦了封禪大典。
這事看起來有些荒唐。
自古以來,哪有皇帝為太上皇舉辦封禪大典的事情。
但是,他是李世民。
他李世民就有資格封禪。
李承乾這個剛繼位的皇帝沒有意見,甚至積極推動。
天下百官,四方藩夷,全部都沒有意見。
甚至所有人都覺得非常合適。
這才有了今日的封禪之事。
封禪。
封,祭天。
在嵩山山頂,祭祀昊天和皇帝,以高祖皇帝李淵為配享,太上皇李世民主持獻禮,皇帝李承乾為亞獻,其他朝中百官和諸王為終獻。
頭戴冕,身穿黑色袞龍袍,李世民一句句的念完祭詞,最後一句「盛饗」
之後,他長長的鬆了口氣。
側過身,李世民看向一旁李道宗。
禮部尚書李道宗上前,將放在皇帝面前圓盤大小的玉冊封入祭壇之中。
李世民最後將手裡的高香,插入香爐之中。
然後青煙香杳。
禮成。
或者說,此番封禪,關於他的部分已經結束。
明日,在嵩山山腳,要祭祀后土和神農,以太穆皇后竇氏為配享,以同安大長公主主持獻禮,皇后為亞獻,諸王大妃和諸公主為終獻。
這便是皇后和諸公主,王妃的事情了。
後日,還要在朝勤壇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台」、登封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
這些便是李承乾這個皇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從登封台上走下,腳步平穩。
李承乾和李道宗兩人跟在身後。
祿東贊站在無數外國使節和酋長中央,看到這一幕,牙都快咬碎了。
之前從種種方面傳出來的消息,基本都可以肯定,太上皇李世民已經癱了。
這樣,太上皇在封禪嵩山的時候,就必須要被皇帝背著上嵩山山頂。
這雖然有些不合禮儀。
但上一次封禪,還是在幾百年前,其中的禮節誰知道。
而且,皇帝背太上皇封禪,這是大孝啊!
最關鍵的,是他是李世民啊!
天可汗,不管怎樣做,都不會有人覺得不合適。
祿東贊這才有之後的計劃。
但是太上皇到了嵩山腳下的時候,他竟然從御駕當中走了出來。
白玉冕,黑色袞龍袍,然後一臉平靜的登上了嵩山。
諸般有禮。
太上皇,皇帝,先後從陷阱的位置踏過。
甚至祿東贊也是一樣。
他們陷阱做的很用心,除非是一個人背著另一個人,單腳踩在陷阱上的時候,陷阱才會破裂。
其他時候,哪怕是三個人,四個人同時踩在上面,陷阱也不會破裂。
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夠避開封禪之前,一輪又一輪的巡查,然而-———
太上皇,李世民。
他的身體竟然好了。
從嵩山腳下,一步步的走到嵩山山頂。
全然無恙。
他的身體是什麼時候好的?
他的身體是怎麼好的?
為什麼好了之後,還裝出一副什麼都不能動的模樣?
陷阱,這一切都是陷阱。
祿東贊雖然明白這一點,可他又不得不和兒子一起,陪同皇帝和太上皇一起登上嵩山山頂,祭祀昊天。
祿東贊在心裡無比痛苦的吶喊。
有李世民在的大唐和沒李世民在的大唐是兩回事。
只要他還在,大唐的戰士就能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戰鬥力。
更別說,這一次他們將李世民身體好轉的消息瞞的死死的,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引誘他人上鉤。
誰?
不就是他們嗎?
大唐在西邊邊境雖然有所準備,但祿東贊篤定李承乾不過是嚇唬他們罷了,
他根本沒有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
所以,祿東贊才向松贊建議,趁著這個時候,狠狠的在大唐身上咬上一口。
但是他沒有想到,皇帝的身體竟然好了。
若是太上皇不在了,皇帝掌權,那麼軍中將士必然會有疑慮和不服。
大軍行進之間,相互缺少溝通,甚至衝突。
你退我進,你進我退。
這裡面有太多的破綻可抓了。
但只要太上皇還在,哪怕他不親赴軍前,只要他安然無恙的消息傳到軍中,
軍中將士的戰力立刻就會憑空增加三成。
祿東贊甚至都能想到,一旦贊普率大軍殺下高原,他將面臨怎樣的局面。
不,還有時間,還有時間·—·—
只要及時的將消息通知到軍前,那麼他們就還有機會。
回去之後,立刻將消息傳出去。
一身黑色袞龍袍,頭戴冕的李世民平靜的走下祭壇,越是往下,他的神情就越發的輕鬆。
當李世民徹底走下祭壇的一瞬間,無數群臣,內外諸夷,全部齊齊躬身:『
聖人!」
李世民神色輕鬆的笑笑,看著群臣,很隨意的開口道:「諸卿,朕於貞觀初年登基,到今日,凡二十二年,諸般行事,天下安定,內外賓服,四夷上尊號曰『天可汗』,朕感懷備至,但到了今日,朕該做的一切已經做完了。」
長孫無忌站在下面,莫名的感到一陣鼻酸,眼眶中已經充滿了淚花。
「朕的時代結束了。」李世民平靜的笑笑,看著從山頂往下密密麻麻的群臣,他微微點頭道:「從今日開始,一切都是皇帝的時代了。
日後,朕會在後宮修養身體。
含始弄孫,頤養天年。
諸卿若是想要找朕聊敘往事,朕備好美酒美菜,歡迎至極,但若是有朝中之事,就不要來找朕了。
去找皇帝,以後就都是他的天下了。」
在場群臣的目光不由得跟著李世民的聲音,看向了站在李世民身後,一身赤黃色蟒袍的李承乾。
「噗通」一聲,群臣最前的長孫無忌突然間跪了下來。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長孫無忌滿是哽咽的叩首道:「臣等領旨,聖人萬壽無疆。」
群臣緊跟著全部都跪了下來,叩首道:「臣等領旨,聖人萬壽無疆。」
「好了,便到此吧,日後有大宴的時候,朕還是會來和諸卿一起飲宴的。」李世民笑笑,然後擺擺手,大踏步的朝著山下走去。
跪倒在地上的群臣立刻讓開一條路,在李世民從他們中間走過的同時,再度沉沉叩首,同時用最高的聲音呼喊道:「臣等拱送聖人,聖人萬壽無疆,聖人萬壽無疆,聖人萬壽無疆—」
祿東贊跪在地上,渾身一陣陣的戰慄,
現在的他,終於徹底的明白這一場封禪的真實目的。
太上皇,天可汗。
他在用一場封禪,和天地,和百官,和天下眾人做告別。
自從隋末,到大唐立國,到玄武門,到貞觀盛世,到今天。
太上皇李世民,他在天地間的職責已經結束了。
從今往後,皇帝,也就是李承乾,將會接替太上皇的職責,擔負整個天下。
權力在這一刻,完成了最後的過渡。
冬日的冷風中,李承乾平靜的上前,神色從容的開口道:「諸卿,封禪之後,父皇和朕都有賞賜賜下。」
「謝陛下!」群臣再度叩首。
「都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這才站了起來。
「另外,明年三月初一,朕要封長子李象為皇太子。」李承乾看向群臣和諸外使,說道:「諸卿若是不那麼急的話,可以留在長安觀禮。」
「臣等領旨。」群臣齊齊拱手。
「最後。」李承乾眼神突然那冷冽起來,站在嵩山山頂,他語氣強硬的說道:「諸卿,父皇登基凡二十二年,以貞觀盛世統領天下,祭告上蒼,今日在上蒼和天神的矚目下,朕最後一遍告誡諸卿。」
「臣等恭聽聖訓!」群臣神色頓時肅然起來。
「朕之履新,以貞觀大策不變,延續貞觀盛世。」李承乾一句話,奠定自己登基的基調,緊跟著他繼續說道:「這天下大責,是父皇交給朕的,也是父皇交給諸卿的,所以,朕要奮力,諸卿也要奮力。」
「喏!」群臣躬身。
「日後,諸卿但有建言,可通過上奏於中書通事舍人官,然後由中書省上上奏於朕。」
「喏!」群臣繼續躬身。
「凡於國有利之事,於國有利之言,朕都會聽。」李承乾抬頭,冷聲說道:「但天下百官,凡有於國不利之言,於國不力之行,危害貞觀盛世延續之人之行,朕都會下重手整治,到時候若是落到諸卿身上,不要怪朕言之不預。」
「喏!」群臣躬身凜然。
「好了,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頭。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看著群臣起身,李承乾的目光落在後方的諸藩夷身上,繼續開口道:「父皇曾有聖訓:內外諸夷,敢有稱兵者,皆斬!」
「斬!」
「斬!」
「斬!」
嵩山之上,無數紅衣金甲的金吾衛,立刻高舉手中長,然後重重的砸在地上。
高聲呼「斬」的同時,冷冽的目光也同一時間落在了在場每一名外番使者,
甚至是國主的脖頸之後。
所有人一瞬間都感到一陣陣的寒意。
仿佛下一刻,皇帝就會下令直接將他們斬首。
尤其祿東贊,他甚至都不敢抬頭,因為他知道,皇帝的眼神,這一刻一定是盯著他的。
站在他身後的賀魯也是一樣,他們明白,大唐的這位新皇,是一個狠角色。
所有人都沉沉拱手,不停戰慄。
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
刻石紀號,著己之功績以自效。
天地所命,功成事遂。
嵩山山頂,祭壇之上。
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後,面前的御案上,擺著玉石,五穀和犧牲。
最重要的,是一封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跡的詔書。
前方的銅鼎之中,無數的祭品在火焰的燃燒下,化作裊裊青煙,直衝天際。
李世民的聲音也隨著青煙,逐漸的高昂。
他的這封詔書中,記住了他自己一生的功業。
從大唐開國,到貞觀登基。
依舊是熟悉的將玄武門一筆帶過,
之後是滅東部突厥,吐谷渾,高昌,收復遼東,治理天下,人口增長,國庫豐盈,四夷賓服。
甚至上下皆上尊號曰天可汗。
李世民將他自己一生的功業,能夠藉助於嵩山之高告訴上蒼的,他全部都說了。
然而,他自己真正認為自己能夠封禪的,是在自己年老之後,主動退位,禪讓皇位於皇太子。
這是他最為滿意和自豪的皇太子誠孝。
登基之後,為他這個太上皇舉辦了封禪大典。
這事看起來有些荒唐。
自古以來,哪有皇帝為太上皇舉辦封禪大典的事情。
但是,他是李世民。
他李世民就有資格封禪。
李承乾這個剛繼位的皇帝沒有意見,甚至積極推動。
天下百官,四方藩夷,全部都沒有意見。
甚至所有人都覺得非常合適。
這才有了今日的封禪之事。
封禪。
封,祭天。
在嵩山山頂,祭祀昊天和皇帝,以高祖皇帝李淵為配享,太上皇李世民主持獻禮,皇帝李承乾為亞獻,其他朝中百官和諸王為終獻。
頭戴冕,身穿黑色袞龍袍,李世民一句句的念完祭詞,最後一句「盛饗」
之後,他長長的鬆了口氣。
側過身,李世民看向一旁李道宗。
禮部尚書李道宗上前,將放在皇帝面前圓盤大小的玉冊封入祭壇之中。
李世民最後將手裡的高香,插入香爐之中。
然後青煙香杳。
禮成。
或者說,此番封禪,關於他的部分已經結束。
明日,在嵩山山腳,要祭祀后土和神農,以太穆皇后竇氏為配享,以同安大長公主主持獻禮,皇后為亞獻,諸王大妃和諸公主為終獻。
這便是皇后和諸公主,王妃的事情了。
後日,還要在朝勤壇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台」、登封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
這些便是李承乾這個皇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從登封台上走下,腳步平穩。
李承乾和李道宗兩人跟在身後。
祿東贊站在無數外國使節和酋長中央,看到這一幕,牙都快咬碎了。
之前從種種方面傳出來的消息,基本都可以肯定,太上皇李世民已經癱了。
這樣,太上皇在封禪嵩山的時候,就必須要被皇帝背著上嵩山山頂。
這雖然有些不合禮儀。
但上一次封禪,還是在幾百年前,其中的禮節誰知道。
而且,皇帝背太上皇封禪,這是大孝啊!
最關鍵的,是他是李世民啊!
天可汗,不管怎樣做,都不會有人覺得不合適。
祿東贊這才有之後的計劃。
但是太上皇到了嵩山腳下的時候,他竟然從御駕當中走了出來。
白玉冕,黑色袞龍袍,然後一臉平靜的登上了嵩山。
諸般有禮。
太上皇,皇帝,先後從陷阱的位置踏過。
甚至祿東贊也是一樣。
他們陷阱做的很用心,除非是一個人背著另一個人,單腳踩在陷阱上的時候,陷阱才會破裂。
其他時候,哪怕是三個人,四個人同時踩在上面,陷阱也不會破裂。
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夠避開封禪之前,一輪又一輪的巡查,然而-———
太上皇,李世民。
他的身體竟然好了。
從嵩山腳下,一步步的走到嵩山山頂。
全然無恙。
他的身體是什麼時候好的?
他的身體是怎麼好的?
為什麼好了之後,還裝出一副什麼都不能動的模樣?
陷阱,這一切都是陷阱。
祿東贊雖然明白這一點,可他又不得不和兒子一起,陪同皇帝和太上皇一起登上嵩山山頂,祭祀昊天。
祿東贊在心裡無比痛苦的吶喊。
有李世民在的大唐和沒李世民在的大唐是兩回事。
只要他還在,大唐的戰士就能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戰鬥力。
更別說,這一次他們將李世民身體好轉的消息瞞的死死的,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引誘他人上鉤。
誰?
不就是他們嗎?
大唐在西邊邊境雖然有所準備,但祿東贊篤定李承乾不過是嚇唬他們罷了,
他根本沒有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
所以,祿東贊才向松贊建議,趁著這個時候,狠狠的在大唐身上咬上一口。
但是他沒有想到,皇帝的身體竟然好了。
若是太上皇不在了,皇帝掌權,那麼軍中將士必然會有疑慮和不服。
大軍行進之間,相互缺少溝通,甚至衝突。
你退我進,你進我退。
這裡面有太多的破綻可抓了。
但只要太上皇還在,哪怕他不親赴軍前,只要他安然無恙的消息傳到軍中,
軍中將士的戰力立刻就會憑空增加三成。
祿東贊甚至都能想到,一旦贊普率大軍殺下高原,他將面臨怎樣的局面。
不,還有時間,還有時間·—·—
只要及時的將消息通知到軍前,那麼他們就還有機會。
回去之後,立刻將消息傳出去。
一身黑色袞龍袍,頭戴冕的李世民平靜的走下祭壇,越是往下,他的神情就越發的輕鬆。
當李世民徹底走下祭壇的一瞬間,無數群臣,內外諸夷,全部齊齊躬身:『
聖人!」
李世民神色輕鬆的笑笑,看著群臣,很隨意的開口道:「諸卿,朕於貞觀初年登基,到今日,凡二十二年,諸般行事,天下安定,內外賓服,四夷上尊號曰『天可汗』,朕感懷備至,但到了今日,朕該做的一切已經做完了。」
長孫無忌站在下面,莫名的感到一陣鼻酸,眼眶中已經充滿了淚花。
「朕的時代結束了。」李世民平靜的笑笑,看著從山頂往下密密麻麻的群臣,他微微點頭道:「從今日開始,一切都是皇帝的時代了。
日後,朕會在後宮修養身體。
含始弄孫,頤養天年。
諸卿若是想要找朕聊敘往事,朕備好美酒美菜,歡迎至極,但若是有朝中之事,就不要來找朕了。
去找皇帝,以後就都是他的天下了。」
在場群臣的目光不由得跟著李世民的聲音,看向了站在李世民身後,一身赤黃色蟒袍的李承乾。
「噗通」一聲,群臣最前的長孫無忌突然間跪了下來。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長孫無忌滿是哽咽的叩首道:「臣等領旨,聖人萬壽無疆。」
群臣緊跟著全部都跪了下來,叩首道:「臣等領旨,聖人萬壽無疆。」
「好了,便到此吧,日後有大宴的時候,朕還是會來和諸卿一起飲宴的。」李世民笑笑,然後擺擺手,大踏步的朝著山下走去。
跪倒在地上的群臣立刻讓開一條路,在李世民從他們中間走過的同時,再度沉沉叩首,同時用最高的聲音呼喊道:「臣等拱送聖人,聖人萬壽無疆,聖人萬壽無疆,聖人萬壽無疆—」
祿東贊跪在地上,渾身一陣陣的戰慄,
現在的他,終於徹底的明白這一場封禪的真實目的。
太上皇,天可汗。
他在用一場封禪,和天地,和百官,和天下眾人做告別。
自從隋末,到大唐立國,到玄武門,到貞觀盛世,到今天。
太上皇李世民,他在天地間的職責已經結束了。
從今往後,皇帝,也就是李承乾,將會接替太上皇的職責,擔負整個天下。
權力在這一刻,完成了最後的過渡。
冬日的冷風中,李承乾平靜的上前,神色從容的開口道:「諸卿,封禪之後,父皇和朕都有賞賜賜下。」
「謝陛下!」群臣再度叩首。
「都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這才站了起來。
「另外,明年三月初一,朕要封長子李象為皇太子。」李承乾看向群臣和諸外使,說道:「諸卿若是不那麼急的話,可以留在長安觀禮。」
「臣等領旨。」群臣齊齊拱手。
「最後。」李承乾眼神突然那冷冽起來,站在嵩山山頂,他語氣強硬的說道:「諸卿,父皇登基凡二十二年,以貞觀盛世統領天下,祭告上蒼,今日在上蒼和天神的矚目下,朕最後一遍告誡諸卿。」
「臣等恭聽聖訓!」群臣神色頓時肅然起來。
「朕之履新,以貞觀大策不變,延續貞觀盛世。」李承乾一句話,奠定自己登基的基調,緊跟著他繼續說道:「這天下大責,是父皇交給朕的,也是父皇交給諸卿的,所以,朕要奮力,諸卿也要奮力。」
「喏!」群臣躬身。
「日後,諸卿但有建言,可通過上奏於中書通事舍人官,然後由中書省上上奏於朕。」
「喏!」群臣繼續躬身。
「凡於國有利之事,於國有利之言,朕都會聽。」李承乾抬頭,冷聲說道:「但天下百官,凡有於國不利之言,於國不力之行,危害貞觀盛世延續之人之行,朕都會下重手整治,到時候若是落到諸卿身上,不要怪朕言之不預。」
「喏!」群臣躬身凜然。
「好了,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頭。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看著群臣起身,李承乾的目光落在後方的諸藩夷身上,繼續開口道:「父皇曾有聖訓:內外諸夷,敢有稱兵者,皆斬!」
「斬!」
「斬!」
「斬!」
嵩山之上,無數紅衣金甲的金吾衛,立刻高舉手中長,然後重重的砸在地上。
高聲呼「斬」的同時,冷冽的目光也同一時間落在了在場每一名外番使者,
甚至是國主的脖頸之後。
所有人一瞬間都感到一陣陣的寒意。
仿佛下一刻,皇帝就會下令直接將他們斬首。
尤其祿東贊,他甚至都不敢抬頭,因為他知道,皇帝的眼神,這一刻一定是盯著他的。
站在他身後的賀魯也是一樣,他們明白,大唐的這位新皇,是一個狠角色。
所有人都沉沉拱手,不停戰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