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這國號和年號叫啥
第九百一十七章這國號和年號叫啥
朱元璋的話說得有點重。
但胡大老爺卻覺著沒什麼不對的。
從古至今,乃至到了後世,打工人和老闆之間那都是少不了勾心鬥角、鬥智鬥勇的。
如果老闆是個好糊弄的,你覺著打工人會不會想著給自己撈點好處或者偷偷懶、磨磨洋工什麼的?
畢竟,我堂而皇之的當著你麵糊弄你了,你還看不出來,那怪誰?
誰不想日子過得舒坦一點?
所以,就眼前這三兄弟的蠢樣子,這要是冒冒失失的跑去異國他鄉圖謀什麼開疆拓土、海外建國,那怕是一頭扎進了狼穴啊。
還是送上門的肥肉的那種。
「你們別覺著咱看不起你們,咱既然答應你們仨兄弟自立建國,那咱自然希望你們馬到功成。」
「畢竟,說到底你們也是咱的孩子,也是咱朱氏子孫,咱難道不希望你們好?」
「可你們如今的表現,太飄了!」
朱元璋再次滿臉愁色的重重一嘆氣。
「唉,你們只想著從咱、從你大哥身邊學東西,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跟咱、跟你們大哥,其實出身、經歷都是有差別的。」
「咱就不說了,咱當過佃農,種地放羊咱都幹過就不說了,咱還一路走南闖北看過著天下真正的情況。」
「而你們大哥因為比你們年長,那時候跟著你們娘,那也是到處見識過亂世疾苦的!」
「可到你們這兒,你們以前年紀小,沒看到什麼,更沒體會過什麼,你們從兒時起便是過的好日子,你們壓根不知道民間究竟是什麼模樣!」
「咱之前對此並無其他看法,畢竟當個藩王,懂那麼多幹啥?」
「可如今你們想要建國啊!」
「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要你們來操心了,你們覺著,你們之前懂的那點東西,你們所見識的那點見識,足夠?」
三兄弟這會兒腦袋晃得跟潑浪鼓似的。
眼見著三兄弟擱那兒埋著腦袋貌似在琢磨,朱元璋也沒多想,轉而看向了胡大老爺。
「惟庸,你這光催咱給你弄人手來,難道你就沒準備點人手?」
「咱可不相信你一早就盯上了咱!」
胡大老爺理所當然的點點頭:「你還別說,這事兒我還真就是打算慢慢來的。」
「人手的話,我倒是聯繫了幾個。」
「更多的,我打算自己培養。」
「也不用多長時間,就一年的短訓班就行。」
「一年時間用來熟悉相關的知識,考試合格,便到王府里來實習。」
「而後經過一年的實習,若是通過了,便留下正式踏入官場。」
「若不成,則視表現要麼打發走人,要麼放到學校裡頭重新去學習去。」
朱元璋一聽這個,來興致了。
「你居然還打算辦學校?」
「豈不是說,你這個學校就是培養官員的?」
「咱這麼些年,還是頭一回聽說專門培養官員的學校呢!」
「你這學校準備的咋樣了,讓咱見識見識?」
胡大老爺哭笑不得的攔住了當即就要往莊子裡走的朱元璋。
「重八,你急啥啊!」
「學校不學校的,無非就是個名頭而已。」
「地方,到處都是,到時候看招生人數多少,放到哪裡都行。」
「而教育的內容的話,主要就是幾科,公文寫作、數學、政務常識!」
「其中政務常識現在甚至都沒法開,因為還要等咱們定下咱們王國的一應規矩之後,再編寫教材!」
朱元璋瞭然的點點頭。
「哦,原來是這麼個安排啊。」
「那咱倒是明白了。」
「都是你過往跟咱提過的,官員必備的素質。」
「只不過,咱也有個問題哈。」
「咱給你封了個海王,取得是遠走海外開府建牙的意思,可你這藩國,總不能叫海國吧?」
「你國號叫啥?」
「國號?」
胡大老爺一聽這問題,頓時一愣。
還別說哈!
一直都是胡家莊胡家莊的叫著,哪怕封了個海王,成了大明最最頂尖的王爵了,胡大老爺實際上也沒啥實感。
如今被朱元璋這麼一提起,他才想起。
哦,是哦,咱這個王國到底叫啥名字還沒定下呢。
而一想到國名,胡大老爺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
「華夏!」
「嗯?華夏?好傢夥,惟庸,你這口氣挺大啊!」
「咋地,你是打算將來造反打回來不成!」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朱元璋玩味的看著胡大老爺,等著對方的一番解釋。
不怪朱元璋這麼說啊。
華夏二字,既是漢族的別稱,同樣也是九州大地的代稱。
說白了,這名字一出,胡大老爺這華夏國簡直比大明更像是正統了。
這特麼豈不是擺明了有想法?
這還得了?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朱元璋,胡大老爺當場翻了個白眼。
「別鬧!」
「怎麼就造反了!」
「咱這叫不忘故土、不忘出身!」
「將來咱華夏國的子孫後代,哪怕遠隔重洋,也不能忘記我漢家風骨。」
「穿的得是左襟右衽、說得得是咱漢家官話、讀得得是咱漢家經典……」
「說白了,這叫留根!」
朱元璋聞言笑眯眯的點點頭。
「你要這麼解釋的話,倒是沒啥問題。」
「嗯,不能忘祖!」
「這法子好!」
「那你的年號呢?」
「你是打算用大明的年號還是?」
別看朱元璋一臉笑容,可胡大老爺卻知道,這老小子這還是在試探自己呢。
若是老實人,這會兒該老老實實回答,就按照大明的年號來。
可胡大老爺固然怕死、想擺,但他卻不會再這個時候,違心的去編造一個答案。
「年號方面,我有個想法!」
「我想重新編年,以後永不換年號了!」
「嗯?」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當即就消失了,皺著眉頭看向了胡大老爺。
「啥意思?」
「永不換年號?」
「你是想讓子子孫孫都記著你?」
胡大老爺搖搖頭:「我是覺著這年號老換太麻煩。」
「而且,也不方便去記錄和傳播。」
「所以,我打算以始皇帝登基那一年為元年,一路修訂編年史下來。」
「而以後,就按照這個年號一路記錄下去。」
「這年號,就叫華夏!」
朱元璋的話說得有點重。
但胡大老爺卻覺著沒什麼不對的。
從古至今,乃至到了後世,打工人和老闆之間那都是少不了勾心鬥角、鬥智鬥勇的。
如果老闆是個好糊弄的,你覺著打工人會不會想著給自己撈點好處或者偷偷懶、磨磨洋工什麼的?
畢竟,我堂而皇之的當著你麵糊弄你了,你還看不出來,那怪誰?
誰不想日子過得舒坦一點?
所以,就眼前這三兄弟的蠢樣子,這要是冒冒失失的跑去異國他鄉圖謀什麼開疆拓土、海外建國,那怕是一頭扎進了狼穴啊。
還是送上門的肥肉的那種。
「你們別覺著咱看不起你們,咱既然答應你們仨兄弟自立建國,那咱自然希望你們馬到功成。」
「畢竟,說到底你們也是咱的孩子,也是咱朱氏子孫,咱難道不希望你們好?」
「可你們如今的表現,太飄了!」
朱元璋再次滿臉愁色的重重一嘆氣。
「唉,你們只想著從咱、從你大哥身邊學東西,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跟咱、跟你們大哥,其實出身、經歷都是有差別的。」
「咱就不說了,咱當過佃農,種地放羊咱都幹過就不說了,咱還一路走南闖北看過著天下真正的情況。」
「而你們大哥因為比你們年長,那時候跟著你們娘,那也是到處見識過亂世疾苦的!」
「可到你們這兒,你們以前年紀小,沒看到什麼,更沒體會過什麼,你們從兒時起便是過的好日子,你們壓根不知道民間究竟是什麼模樣!」
「咱之前對此並無其他看法,畢竟當個藩王,懂那麼多幹啥?」
「可如今你們想要建國啊!」
「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要你們來操心了,你們覺著,你們之前懂的那點東西,你們所見識的那點見識,足夠?」
三兄弟這會兒腦袋晃得跟潑浪鼓似的。
眼見著三兄弟擱那兒埋著腦袋貌似在琢磨,朱元璋也沒多想,轉而看向了胡大老爺。
「惟庸,你這光催咱給你弄人手來,難道你就沒準備點人手?」
「咱可不相信你一早就盯上了咱!」
胡大老爺理所當然的點點頭:「你還別說,這事兒我還真就是打算慢慢來的。」
「人手的話,我倒是聯繫了幾個。」
「更多的,我打算自己培養。」
「也不用多長時間,就一年的短訓班就行。」
「一年時間用來熟悉相關的知識,考試合格,便到王府里來實習。」
「而後經過一年的實習,若是通過了,便留下正式踏入官場。」
「若不成,則視表現要麼打發走人,要麼放到學校裡頭重新去學習去。」
朱元璋一聽這個,來興致了。
「你居然還打算辦學校?」
「豈不是說,你這個學校就是培養官員的?」
「咱這麼些年,還是頭一回聽說專門培養官員的學校呢!」
「你這學校準備的咋樣了,讓咱見識見識?」
胡大老爺哭笑不得的攔住了當即就要往莊子裡走的朱元璋。
「重八,你急啥啊!」
「學校不學校的,無非就是個名頭而已。」
「地方,到處都是,到時候看招生人數多少,放到哪裡都行。」
「而教育的內容的話,主要就是幾科,公文寫作、數學、政務常識!」
「其中政務常識現在甚至都沒法開,因為還要等咱們定下咱們王國的一應規矩之後,再編寫教材!」
朱元璋瞭然的點點頭。
「哦,原來是這麼個安排啊。」
「那咱倒是明白了。」
「都是你過往跟咱提過的,官員必備的素質。」
「只不過,咱也有個問題哈。」
「咱給你封了個海王,取得是遠走海外開府建牙的意思,可你這藩國,總不能叫海國吧?」
「你國號叫啥?」
「國號?」
胡大老爺一聽這問題,頓時一愣。
還別說哈!
一直都是胡家莊胡家莊的叫著,哪怕封了個海王,成了大明最最頂尖的王爵了,胡大老爺實際上也沒啥實感。
如今被朱元璋這麼一提起,他才想起。
哦,是哦,咱這個王國到底叫啥名字還沒定下呢。
而一想到國名,胡大老爺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
「華夏!」
「嗯?華夏?好傢夥,惟庸,你這口氣挺大啊!」
「咋地,你是打算將來造反打回來不成!」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朱元璋玩味的看著胡大老爺,等著對方的一番解釋。
不怪朱元璋這麼說啊。
華夏二字,既是漢族的別稱,同樣也是九州大地的代稱。
說白了,這名字一出,胡大老爺這華夏國簡直比大明更像是正統了。
這特麼豈不是擺明了有想法?
這還得了?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朱元璋,胡大老爺當場翻了個白眼。
「別鬧!」
「怎麼就造反了!」
「咱這叫不忘故土、不忘出身!」
「將來咱華夏國的子孫後代,哪怕遠隔重洋,也不能忘記我漢家風骨。」
「穿的得是左襟右衽、說得得是咱漢家官話、讀得得是咱漢家經典……」
「說白了,這叫留根!」
朱元璋聞言笑眯眯的點點頭。
「你要這麼解釋的話,倒是沒啥問題。」
「嗯,不能忘祖!」
「這法子好!」
「那你的年號呢?」
「你是打算用大明的年號還是?」
別看朱元璋一臉笑容,可胡大老爺卻知道,這老小子這還是在試探自己呢。
若是老實人,這會兒該老老實實回答,就按照大明的年號來。
可胡大老爺固然怕死、想擺,但他卻不會再這個時候,違心的去編造一個答案。
「年號方面,我有個想法!」
「我想重新編年,以後永不換年號了!」
「嗯?」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當即就消失了,皺著眉頭看向了胡大老爺。
「啥意思?」
「永不換年號?」
「你是想讓子子孫孫都記著你?」
胡大老爺搖搖頭:「我是覺著這年號老換太麻煩。」
「而且,也不方便去記錄和傳播。」
「所以,我打算以始皇帝登基那一年為元年,一路修訂編年史下來。」
「而以後,就按照這個年號一路記錄下去。」
「這年號,就叫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