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萬曆年間李廷機入閣及引發的彈劾
1607年五月,京城的天空被一層淡淡的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朝廷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皇帝朱翊鈞端坐在龍椅之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威嚴與決斷。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那皇冠上的珠玉在微光下閃爍著光芒,彰顯著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以禮部左侍郎李廷機、南京禮部右侍郎葉向高擔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直文淵閣。又命朱賡召前任內閣大臣王錫爵。」朱翊鈞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朝堂上迴蕩。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他們有的對李廷機和葉向高的任命表示贊同,有的則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
李廷機站在朝堂之上,心中充滿了感慨。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也明白自己的前路充滿了挑戰。
「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為國家效力。」李廷機心中暗暗發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
然而,李廷機的任命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認為李廷機以前出於沈一貫的門下,所以對他充滿了懷疑。
給事中王元翰,一位面容嚴肅、眼神犀利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他站在朝堂之上,心中充滿了憤怒。
「陛下,李廷機以前出於沈一貫的門下,此人不可信任。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另選賢能。」王元翰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胡忻、曹於汴、宋一韓,御使陳宗契等人也紛紛上奏章彈劾李廷機。他們的言辭激烈,充滿了對李廷機的質疑和指責。
「李廷機此人,品行不端,不可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陛下,臣等懇請陛下慎重考慮。」胡忻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陛下,李廷機運金子賄賂當權者以求靠山。此人貪婪成性,不可重用。」曹於汴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
「陛下,李廷機為人狡詐,不可信任。臣等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宋一韓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
「陛下,李廷機的任命有失公正。臣等懇請陛下重新考慮。」陳宗契說道,聲音中充滿了堅定。
面對眾人的彈劾,李廷機心中充滿了委屈和無奈。他深知自己廉潔、耿直,從未做過那些被人指責的事情。
「陛下,臣冤枉啊!臣從未運金子賄賂當權者,臣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廉潔奉公的原則,為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懇請陛下明察秋毫,還臣一個清白。」李廷機跪在朝堂之上,聲音中充滿了悲憤。
御史葉永盛站了出來,為李廷機極力辯白。他身材高大,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正義的氣息。
「陛下,李廷機為人廉潔、耿直,是一位難得的好官。那些彈劾他的人,都是別有用心。臣懇請陛下不要輕信他們的話,還李廷機一個公道。」葉永盛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朱翊鈞聽了眾人的話,心中充滿了矛盾。他深知朝廷中的爭鬥和矛盾,也明白自己的決策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此事朕需慎重考慮。」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李廷機請求離職,他不想再捲入這場紛爭之中。他深知自己的處境艱難,也明白自己無法改變眾人的看法。
「陛下,臣深感無力,無法勝任如此重要的職務。懇請陛下允許臣離職,以全臣之名聲。」李廷機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
朱翊鈞沒有批准李廷機的離職請求。他深知李廷機的能力和價值,也不想輕易放棄一位有才華的官員。
「李廷機,你不必如此。朕相信你的能力和忠誠。那些彈劾你的人,朕會派人調查清楚。你要安心為朕辦事,不要被他們所影響。」朱翊鈞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朝堂上迴蕩。
朱翊鈞下旨痛斥王元翰等人。他認為他們的彈劾沒有證據,是在無端生事。
兩個月後,京城的天空被一層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總督漕運的李三才,一位面容堅毅、眼神犀利的官員,正站在自己的官署中,心中滿是對朝廷現狀的憂慮。他身著官服,頭戴黑色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威嚴與正氣。
李三才來回踱步,手中緊緊握著一份奏章。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如今朝廷積弊甚多,必須有所改變。我要為那些被罷免的人發聲,為國家的未來盡一份力。」李三才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慨。
李三才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毅然決然地走向皇宮。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些被無辜罷免的官員們的身影。
當李三才來到朝堂之上,他毫不畏懼地將自己的奏章呈遞給皇帝。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陛下,臣李三才申請補充高級官員,選拔科、道官員,起用以前被罷免的人。朝臣因為在討論問題時意見偶而觸犯權臣,就被永久罷免不再起用,歸根到底他們對皇上並沒有違逆。現在,卻假借君主的權勢來禁錮他們,又借違逆君主的罪名來掩飾皇上的過失。辜負國家,辜負君主的事沒有比這個更為嚴重的了。」李三才說道,眼神中透露出對正義的執著追求。
皇帝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思。他看著李三才的奏章,心中充滿了矛盾。
朱翊鈞深知朝廷中存在的問題,但他也不想輕易地改變現狀。他擔心起用那些被罷免的人會引起更大的動盪。
「此事朕需慎重考慮。」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與此同時,參政姜士昌也帶著表文入朝,奏請鑑別殘餘的奸臣,錄用遺漏的義士。
姜士昌,一位面容嚴肅、眼神堅定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剛正不阿的氣質。
姜士昌跪在朝堂之上,雙手捧著表文,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如今朝廷中仍有殘餘的奸臣,他們蒙蔽聖聽,危害國家。臣懇請陛下鑑別殘餘的奸臣,錄用遺漏的義士,以正朝綱。」
姜士昌所說的殘餘的奸臣指的是王錫爵、沈一貫。他深知這兩人在朝廷中的勢力龐大,但他並不畏懼,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揭露他們的罪行。
朱賡聽到姜士昌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擔憂。他深知自己與王錫爵、沈一貫等人的關係,擔心會被牽連其中。
朱賡站起身來,微微躬身說道:「陛下,古今之人提到廉正的宰相,一定都稱道唐代的楊綰、杜黃裳。而這兩位賢相都是薦賢舉士,惟恐不及。而王安石也擔任宰相,卻驅逐有才幹的官員,最終因此而給宋朝造成災難。如今李廷機有廉潔的名聲,臣等應引以為戒,不可重蹈王安石之覆轍。」
朱賡的話看似在談論歷史,實則是在為自己和李廷機辯解,同時也在暗示皇帝不要輕易起用那些被罷免的人。
李廷機聽到朱賡的話,心中充滿了感激。他深知自己在朝廷中的處境艱難,需要有人為他說話。
李廷機也上疏辯解道:「陛下,臣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廉潔奉公的原則,為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那些無端的指責,臣實難接受。懇請陛下明察秋毫,還臣一個清白。」
然而,姜士昌的奏請並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相反,他被貶為廣西僉事。
姜士昌接到被貶的旨意後,心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奈。
「我姜士昌一心為了國家,為了百姓,雖被貶謫,但問心無愧。」姜士昌自言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
御史宋燾得知姜士昌被貶,心中充滿了憤怒。他認為姜士昌的奏請是出於一片忠心,不應該受到如此懲罰。
宋燾,一位面容嚴肅、眼神堅定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正義凜然的氣質。
宋燾上疏求情,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姜士昌忠心耿耿,為朝廷建言獻策,不應被貶。懇請陛下收回成命,重新考慮姜士昌的奏請。」
然而,宋燾的求情也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他被貶為平定州判,將姜士昌再貶為興安典史。
到了1608年五月,京城的天空被一層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禮部主事鄭振先身著樸素的官服,頭戴黑色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剛正不阿的氣質。他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內閣大臣朱賡、李廷機的種種行為,以及他們與沈一貫之間的關聯。
「沈一貫、朱賡、李廷機,這三人一脈相承,皆是奸臣。他們布置私黨,收受賄賂,迎合聖意,置國家與百姓於不顧。我鄭振先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揭露他們的罪行。」鄭振先自言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鄭振先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毅然決然地走向皇宮。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自己即將面臨的是一場巨大的挑戰,但他毫不畏懼。
當鄭振先來到朝堂之上,他毫不畏懼地將彈劾奏章呈遞給皇帝。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陛下,臣禮部主事鄭振先,今日彈劾內閣大臣朱賡、李廷機十二條大罪。沈一貫、朱賡、李廷機乃是一脈相承的過去、現在、未來三大奸臣。他們布置私黨,收受賄賂,如隨風而倒的草一般迎合聖意,嚴重損害了朝廷的威嚴與公正。懇請陛下嚴懲不貸。」鄭振先說道,眼神中透露出對正義的執著追求。
皇帝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思。他看著鄭振先的奏章,心中充滿了矛盾。
朱翊鈞深知朝廷中存在的問題,但他也不想輕易地相信鄭振先的彈劾。他覺得鄭振先可能是出於個人恩怨或者其他目的而誣告內閣大臣。
「鄭振先,你可有證據證明你的彈劾?若無證據,便是誣告。」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威嚴。
鄭振先毫不退縮,他挺起胸膛,堅定地說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朱賡、李廷機等人的罪行,朝廷上下有目共睹。他們結黨營私,收受賄賂,嚴重破壞了朝廷的政治生態。陛下若不加以懲處,必將後患無窮。」
朱翊鈞聽了鄭振先的話,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鄭振先是在挑戰他的權威,是對他的不敬。
「鄭振先,你竟敢如此大膽,誣告內閣大臣。朕看你是別有用心,想要擾亂朝廷。朕絕不輕饒你。」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
朱翊鈞下令將鄭振先貶官為普安州判。
四個月後,京城的天空被一層淡淡的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在此之前,王錫爵一直謝絕皇帝的召請。這位曾經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老臣,如今已心生退意。他坐在自己的書房中,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與無奈。
王錫爵手中拿著毛筆,微微顫抖著,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問題。
「皇上將群臣的奏摺一律扣留不交內閣討論,這實在是不妥啊。」王錫爵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擔憂。「如此鄙棄群臣,對他們的彈劾充耳不聞,只會讓臣下更加放肆。」
王錫爵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庭院中的花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也在為這混亂的局勢而感到憂傷。他深深地嘆了口氣,心中充滿了無奈。
「我認為君主是最尊嚴的,一定要使自己站在沒有錯誤的高度。」王錫爵繼續自言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請求皇上速下聖旨,取消關稅,召回派出的太監,拿出內庫多餘的財物、補充邊地軍需。這樣,天下百姓一定會為此而歡呼雀躍,歌頌皇上的恩德。」
王錫爵回到書桌前,拿起筆,寫下了一份親筆奏章。他的字跡工整有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關切。
「皇上扣留的奏章,也是有緩有急。例如推薦、補充九卿官員,應先從吏部、都察院開始,一般官員,應先補充科、道官員。科、道官員的審核、選拔已停止很久,與其故意裁撤、壓制、留用不賢之人來阻塞賢者的仕途,還不如稍作變通,選拔新人以衝破往日的阻塞。這是攬權的上策。」王錫爵在奏章中寫道,言辭懇切,充滿了對朝廷未來的擔憂。
然而,王錫爵萬萬沒有想到,他的上疏極為機密,卻被都御史李三才探取到了。
李三才得知王錫爵的上疏內容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憤怒。他覺得王錫爵的建議是在挑戰他的權力,是對他的不尊重。
「王錫爵竟敢如此大膽,私自上疏皇上,還提出如此荒謬的建議。」李三才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李三才決定將王錫爵上疏的內容向大家泄漏。他找到南京戶科給事中段然,將王錫爵的密信內容告訴了他。
段然聽了李三才的話後,心中也充滿了憤怒。
「王錫爵給朱賡密信,專權亂政,這是不可容忍的。」段然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我一定要上奏皇上,揭露他的罪行。」
段然毫不猶豫地寫下了一份奏章,彈劾王錫爵專權亂政。他的奏章言辭激烈,充滿了對王錫爵的指責。
朱翊鈞接到段然的奏章後,心中充滿了矛盾。他深知王錫爵是一位有才華、有經驗的老臣,但他也不能忽視段然的彈劾。
「此事朕需慎重考慮。」朱翊鈞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朱翊鈞沒有批覆段然的奏章,起用孫丕揚為太子少保、吏部尚書。
朝廷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皇帝朱翊鈞端坐在龍椅之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威嚴與決斷。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那皇冠上的珠玉在微光下閃爍著光芒,彰顯著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以禮部左侍郎李廷機、南京禮部右侍郎葉向高擔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直文淵閣。又命朱賡召前任內閣大臣王錫爵。」朱翊鈞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朝堂上迴蕩。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他們有的對李廷機和葉向高的任命表示贊同,有的則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
李廷機站在朝堂之上,心中充滿了感慨。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也明白自己的前路充滿了挑戰。
「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為國家效力。」李廷機心中暗暗發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
然而,李廷機的任命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認為李廷機以前出於沈一貫的門下,所以對他充滿了懷疑。
給事中王元翰,一位面容嚴肅、眼神犀利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他站在朝堂之上,心中充滿了憤怒。
「陛下,李廷機以前出於沈一貫的門下,此人不可信任。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另選賢能。」王元翰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胡忻、曹於汴、宋一韓,御使陳宗契等人也紛紛上奏章彈劾李廷機。他們的言辭激烈,充滿了對李廷機的質疑和指責。
「李廷機此人,品行不端,不可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陛下,臣等懇請陛下慎重考慮。」胡忻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陛下,李廷機運金子賄賂當權者以求靠山。此人貪婪成性,不可重用。」曹於汴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
「陛下,李廷機為人狡詐,不可信任。臣等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宋一韓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
「陛下,李廷機的任命有失公正。臣等懇請陛下重新考慮。」陳宗契說道,聲音中充滿了堅定。
面對眾人的彈劾,李廷機心中充滿了委屈和無奈。他深知自己廉潔、耿直,從未做過那些被人指責的事情。
「陛下,臣冤枉啊!臣從未運金子賄賂當權者,臣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廉潔奉公的原則,為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懇請陛下明察秋毫,還臣一個清白。」李廷機跪在朝堂之上,聲音中充滿了悲憤。
御史葉永盛站了出來,為李廷機極力辯白。他身材高大,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正義的氣息。
「陛下,李廷機為人廉潔、耿直,是一位難得的好官。那些彈劾他的人,都是別有用心。臣懇請陛下不要輕信他們的話,還李廷機一個公道。」葉永盛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朱翊鈞聽了眾人的話,心中充滿了矛盾。他深知朝廷中的爭鬥和矛盾,也明白自己的決策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此事朕需慎重考慮。」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李廷機請求離職,他不想再捲入這場紛爭之中。他深知自己的處境艱難,也明白自己無法改變眾人的看法。
「陛下,臣深感無力,無法勝任如此重要的職務。懇請陛下允許臣離職,以全臣之名聲。」李廷機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
朱翊鈞沒有批准李廷機的離職請求。他深知李廷機的能力和價值,也不想輕易放棄一位有才華的官員。
「李廷機,你不必如此。朕相信你的能力和忠誠。那些彈劾你的人,朕會派人調查清楚。你要安心為朕辦事,不要被他們所影響。」朱翊鈞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朝堂上迴蕩。
朱翊鈞下旨痛斥王元翰等人。他認為他們的彈劾沒有證據,是在無端生事。
兩個月後,京城的天空被一層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總督漕運的李三才,一位面容堅毅、眼神犀利的官員,正站在自己的官署中,心中滿是對朝廷現狀的憂慮。他身著官服,頭戴黑色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威嚴與正氣。
李三才來回踱步,手中緊緊握著一份奏章。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如今朝廷積弊甚多,必須有所改變。我要為那些被罷免的人發聲,為國家的未來盡一份力。」李三才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慨。
李三才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毅然決然地走向皇宮。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些被無辜罷免的官員們的身影。
當李三才來到朝堂之上,他毫不畏懼地將自己的奏章呈遞給皇帝。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陛下,臣李三才申請補充高級官員,選拔科、道官員,起用以前被罷免的人。朝臣因為在討論問題時意見偶而觸犯權臣,就被永久罷免不再起用,歸根到底他們對皇上並沒有違逆。現在,卻假借君主的權勢來禁錮他們,又借違逆君主的罪名來掩飾皇上的過失。辜負國家,辜負君主的事沒有比這個更為嚴重的了。」李三才說道,眼神中透露出對正義的執著追求。
皇帝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思。他看著李三才的奏章,心中充滿了矛盾。
朱翊鈞深知朝廷中存在的問題,但他也不想輕易地改變現狀。他擔心起用那些被罷免的人會引起更大的動盪。
「此事朕需慎重考慮。」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與此同時,參政姜士昌也帶著表文入朝,奏請鑑別殘餘的奸臣,錄用遺漏的義士。
姜士昌,一位面容嚴肅、眼神堅定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剛正不阿的氣質。
姜士昌跪在朝堂之上,雙手捧著表文,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如今朝廷中仍有殘餘的奸臣,他們蒙蔽聖聽,危害國家。臣懇請陛下鑑別殘餘的奸臣,錄用遺漏的義士,以正朝綱。」
姜士昌所說的殘餘的奸臣指的是王錫爵、沈一貫。他深知這兩人在朝廷中的勢力龐大,但他並不畏懼,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揭露他們的罪行。
朱賡聽到姜士昌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擔憂。他深知自己與王錫爵、沈一貫等人的關係,擔心會被牽連其中。
朱賡站起身來,微微躬身說道:「陛下,古今之人提到廉正的宰相,一定都稱道唐代的楊綰、杜黃裳。而這兩位賢相都是薦賢舉士,惟恐不及。而王安石也擔任宰相,卻驅逐有才幹的官員,最終因此而給宋朝造成災難。如今李廷機有廉潔的名聲,臣等應引以為戒,不可重蹈王安石之覆轍。」
朱賡的話看似在談論歷史,實則是在為自己和李廷機辯解,同時也在暗示皇帝不要輕易起用那些被罷免的人。
李廷機聽到朱賡的話,心中充滿了感激。他深知自己在朝廷中的處境艱難,需要有人為他說話。
李廷機也上疏辯解道:「陛下,臣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廉潔奉公的原則,為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那些無端的指責,臣實難接受。懇請陛下明察秋毫,還臣一個清白。」
然而,姜士昌的奏請並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相反,他被貶為廣西僉事。
姜士昌接到被貶的旨意後,心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奈。
「我姜士昌一心為了國家,為了百姓,雖被貶謫,但問心無愧。」姜士昌自言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
御史宋燾得知姜士昌被貶,心中充滿了憤怒。他認為姜士昌的奏請是出於一片忠心,不應該受到如此懲罰。
宋燾,一位面容嚴肅、眼神堅定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正義凜然的氣質。
宋燾上疏求情,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姜士昌忠心耿耿,為朝廷建言獻策,不應被貶。懇請陛下收回成命,重新考慮姜士昌的奏請。」
然而,宋燾的求情也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他被貶為平定州判,將姜士昌再貶為興安典史。
到了1608年五月,京城的天空被一層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禮部主事鄭振先身著樸素的官服,頭戴黑色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剛正不阿的氣質。他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內閣大臣朱賡、李廷機的種種行為,以及他們與沈一貫之間的關聯。
「沈一貫、朱賡、李廷機,這三人一脈相承,皆是奸臣。他們布置私黨,收受賄賂,迎合聖意,置國家與百姓於不顧。我鄭振先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揭露他們的罪行。」鄭振先自言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鄭振先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毅然決然地走向皇宮。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自己即將面臨的是一場巨大的挑戰,但他毫不畏懼。
當鄭振先來到朝堂之上,他毫不畏懼地將彈劾奏章呈遞給皇帝。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在朝堂上迴蕩。
「陛下,臣禮部主事鄭振先,今日彈劾內閣大臣朱賡、李廷機十二條大罪。沈一貫、朱賡、李廷機乃是一脈相承的過去、現在、未來三大奸臣。他們布置私黨,收受賄賂,如隨風而倒的草一般迎合聖意,嚴重損害了朝廷的威嚴與公正。懇請陛下嚴懲不貸。」鄭振先說道,眼神中透露出對正義的執著追求。
皇帝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沉思。他看著鄭振先的奏章,心中充滿了矛盾。
朱翊鈞深知朝廷中存在的問題,但他也不想輕易地相信鄭振先的彈劾。他覺得鄭振先可能是出於個人恩怨或者其他目的而誣告內閣大臣。
「鄭振先,你可有證據證明你的彈劾?若無證據,便是誣告。」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威嚴。
鄭振先毫不退縮,他挺起胸膛,堅定地說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朱賡、李廷機等人的罪行,朝廷上下有目共睹。他們結黨營私,收受賄賂,嚴重破壞了朝廷的政治生態。陛下若不加以懲處,必將後患無窮。」
朱翊鈞聽了鄭振先的話,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鄭振先是在挑戰他的權威,是對他的不敬。
「鄭振先,你竟敢如此大膽,誣告內閣大臣。朕看你是別有用心,想要擾亂朝廷。朕絕不輕饒你。」朱翊鈞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
朱翊鈞下令將鄭振先貶官為普安州判。
四個月後,京城的天空被一層淡淡的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卻無法驅散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在此之前,王錫爵一直謝絕皇帝的召請。這位曾經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老臣,如今已心生退意。他坐在自己的書房中,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與無奈。
王錫爵手中拿著毛筆,微微顫抖著,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問題。
「皇上將群臣的奏摺一律扣留不交內閣討論,這實在是不妥啊。」王錫爵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擔憂。「如此鄙棄群臣,對他們的彈劾充耳不聞,只會讓臣下更加放肆。」
王錫爵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色。庭院中的花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也在為這混亂的局勢而感到憂傷。他深深地嘆了口氣,心中充滿了無奈。
「我認為君主是最尊嚴的,一定要使自己站在沒有錯誤的高度。」王錫爵繼續自言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請求皇上速下聖旨,取消關稅,召回派出的太監,拿出內庫多餘的財物、補充邊地軍需。這樣,天下百姓一定會為此而歡呼雀躍,歌頌皇上的恩德。」
王錫爵回到書桌前,拿起筆,寫下了一份親筆奏章。他的字跡工整有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關切。
「皇上扣留的奏章,也是有緩有急。例如推薦、補充九卿官員,應先從吏部、都察院開始,一般官員,應先補充科、道官員。科、道官員的審核、選拔已停止很久,與其故意裁撤、壓制、留用不賢之人來阻塞賢者的仕途,還不如稍作變通,選拔新人以衝破往日的阻塞。這是攬權的上策。」王錫爵在奏章中寫道,言辭懇切,充滿了對朝廷未來的擔憂。
然而,王錫爵萬萬沒有想到,他的上疏極為機密,卻被都御史李三才探取到了。
李三才得知王錫爵的上疏內容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憤怒。他覺得王錫爵的建議是在挑戰他的權力,是對他的不尊重。
「王錫爵竟敢如此大膽,私自上疏皇上,還提出如此荒謬的建議。」李三才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李三才決定將王錫爵上疏的內容向大家泄漏。他找到南京戶科給事中段然,將王錫爵的密信內容告訴了他。
段然聽了李三才的話後,心中也充滿了憤怒。
「王錫爵給朱賡密信,專權亂政,這是不可容忍的。」段然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我一定要上奏皇上,揭露他的罪行。」
段然毫不猶豫地寫下了一份奏章,彈劾王錫爵專權亂政。他的奏章言辭激烈,充滿了對王錫爵的指責。
朱翊鈞接到段然的奏章後,心中充滿了矛盾。他深知王錫爵是一位有才華、有經驗的老臣,但他也不能忽視段然的彈劾。
「此事朕需慎重考慮。」朱翊鈞自言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無奈。
朱翊鈞沒有批覆段然的奏章,起用孫丕揚為太子少保、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