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萬曆京察引發的紛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593年二月,京城的天空被一層薄薄的陰霾所籠罩,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氣息。京察剛剛結束,這場對京官的六年一次大考核,如同一場風暴,在朝廷中掀起了層層波瀾。

  一個月後,刑科給事中劉道隆身著官服,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犀利。他站在朝堂之上,手中拿著一份奏摺,心中滿是對朝廷公正的執著。劉道隆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彈劾吏部稽勛司員外郎虞淳熙和兵部職方郎中楊於庭。

  「陛下,臣彈劾吏部稽勛司員外郎虞淳熙、兵部職方郎中楊於庭。此二人在任期間,行為不端,有失官德。」劉道隆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引起了一片譁然。

  台省官員們紛紛交頭接耳,互相埋怨責難。他們有的面色凝重,有的眼神閃爍,心中都在盤算著這場彈劾將會帶來的後果。

  而吏部尚書孫鑨此時正坐在朝堂之上,面色沉靜,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他身著華麗的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孫鑨心中明白,這場彈劾對虞淳熙和楊於庭來說是一場危機,但他也不能輕易妥協。

  「陛下,虞淳熙是臣的同鄉,他安貧好學,為官清正,從未藉助他人之力謀取官職。楊於庭在西事中立下功勞,尚書石星也可為其作證。臣不忍以功為罪,還請陛下明察。」孫鑨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朝堂上迴蕩。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色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惑。他看著孫鑨,心中思考著這場彈劾的是非曲直。

  「孫鑨,你身為吏部尚書,當以公正為要。如今你為虞淳熙和楊於庭開脫,是何道理?」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

  孫鑨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並非為他們開脫。只是在京察中,既然讓討論,自然會有不同意見。臣認為,應當各自推究自己的想法,以求最終達到適當。如果明知他們無罪,卻因為科、道官員的彈劾而罷免他們,那是昧著良心欺騙君主,臣不能這樣做。」

  朱翊鈞聽了孫鑨的話,心中更加不滿。他認為孫鑨不主動認罪,是對他的不敬。

  「孫鑨,你不主動認罪,朕罰你俸三個月。考功郎中趙南星降三級調任地方官,虞淳熙等人被一齊罷免。」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

  孫鑨心中一沉,他知道自己的堅持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他並不後悔。他微微抬起頭,看著朱翊鈞,眼神中透露出堅定。

  「陛下,臣之過錯,臣甘願受罰。但虞淳熙和楊於庭確實無罪,臣不能因為彈劾而冤枉他們。」孫鑨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劉道隆聽到自己也被罷免,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他看著朱翊鈞,大聲說道:「陛下,臣彈劾虞淳熙和楊於庭,是為了朝廷的公正。如今臣卻被罷免,臣不服。」

  朱翊鈞看著劉道隆,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劉道隆不知悔改,是對他的權威的挑戰。

  「劉道隆,你論事不明指其人,朕罷免你是為了朝廷的公正。你若不服,朕可以治你的罪。」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脅。

  劉道隆無奈地低下頭,心中充滿了失望。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朱翊鈞的決定,只能默默地接受。

  孫鑨見朱翊鈞如此堅決,心中明白自己再堅持下去也無濟於事。他決定請求退休,以保全自己的名聲。

  「陛下,臣年老體弱,不堪重任。臣請求告老還鄉,還望陛下恩准。」孫鑨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

  朱翊鈞看著孫鑨,心中有些猶豫。他知道孫鑨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員,但他也不能容忍孫鑨的違抗。

  「孫鑨,你先退下吧。朕會考慮你的請求。」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孫鑨無奈地退下,心中充滿了失落。他知道自己的官場生涯可能就此結束,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堅持。

  在此以前,決定官員的去留,都先稟告內閣大臣。孫鑨和趙南星極力矯正這種做法,認為這樣會導致權力過於集中在內閣大臣手中。王錫爵得知後,心中很不高興。

  王錫爵坐在內閣大臣的位置上,面容陰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他看著孫鑨和趙南星,心中覺得他們是在挑戰他的權威。

  「孫鑨、趙南星,你們為何要矯正先稟告內閣大臣的做法?你們是在質疑我的權力嗎?」王錫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

  孫鑨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王大人,臣等並非質疑您的權力。只是覺得決定官員的去留應當以公正為要,先稟告內閣大臣可能會導致權力過於集中,不利於朝廷的公正。」


  王錫爵聽了孫鑨的話,心中更加不滿。他覺得孫鑨和趙南星是在故意與他作對。

  「孫鑨、趙南星,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有幾分才能就可以為所欲為。在朝廷中,權力是由君主掌握的,你們應當聽從內閣大臣的安排。」王錫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脅。

  孫鑨和趙南星無奈地低下頭,心中充滿了無奈。他們知道自己無法改變王錫爵的想法,但他們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

  孫鑨既然被譴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王汝訓,通政使魏允貞,大理寺少卿曾乾享,禮部郎中于孔兼,員外郎陳泰來,主事顧允成、張納陛、賈岩,國子助教薛敷教都上書為他辯護求情。

  王汝訓身著官服,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他站在朝堂之上,手中拿著一份奏摺,心中滿是對孫鑨的敬佩。

  「陛下,孫鑨身為吏部尚書,公正廉潔,為朝廷盡心盡力。此次被譴責,實乃不公。臣懇請陛下明察,還孫鑨一個公道。」王汝訓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引起了一片共鳴。

  魏允貞、曾乾享等人也紛紛發言,為孫鑨辯護求情。他們的聲音在朝堂上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色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他看著這些官員,心中思考著他們的話是否有道理。

  禮部郎中何喬遠、主事洪啟睿又聯合上疏議論此事。他們的奏摺言辭懇切,充滿了對孫鑨的同情和對朝廷公正的渴望。

  于孔兼、顧允成、薛敷教都被貶為地方官。他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朱翊鈞的決定。

  幾天後,禮部員外郎陳泰來上疏,言辭激烈,直指朝廷的弊端。

  「陛下,臣進士及第至今十七年,四次負責京察。衙署當權的人自從高拱、張居正為相以來,尚書中只有張瀚、嚴清,選郎中只有孫鑨、陳有年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其餘的都是唯唯諾諾之人。這種情況起源於楊巍,而到劉希孟、謝廷榮時全都如此。現在又借糾正陛下的過失炫惑聖上,只不過是過去曾用過的計謀。將來必定要以權力諂媚內閣大臣,以此為不專權;必定培植黨羽依附內閣大臣,以此為不結黨。」陳泰來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如同一聲驚雷,震撼了所有人。

  朱翊鈞聽了陳泰來的話,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陳泰來是在挑戰他的權威,是對他的不敬。

  「陳泰來,你竟敢如此大膽,朕貶你官。」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

  幾天後,左都御史李世達請求寬恕陳泰來等人。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對朝廷公正的渴望和對官員們的同情。

  「陛下,陳泰來等人言辭激烈,實乃為了朝廷的公正。臣懇請陛下寬恕他們,以顯示陛下的大度和仁慈。」李世達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引起了一片期待。

  朱翊鈞看著李世達,心中有些猶豫。他知道李世達是一位有威望的官員,但他也不能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

  「李世達,你不必多言。朕決定的事情不會改變。陳泰來等人必須受到懲罰。」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堅定。

  趙南星、虞淳熙、楊於庭、袁黃都被罷免。他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朱翊鈞的決定。

  又過了半年,京城的天空被一層淡淡的陰霾所籠罩,秋風瑟瑟,吹得街道上的落葉紛紛飛舞。吏部右侍郎趙用賢,一位面容清癯卻眼神堅毅的官員,正獨自坐在家中的書房裡,心中滿是惆悵。

  趙用賢身著樸素的官服,頭戴黑色紗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儒雅而堅定的氣質。他回想起自己的仕途生涯,心中感慨萬千。他曾官為檢討,那時女兒出生才三個月,中書舍人吳之佳送來聘禮,與他約為姻親。這本是一件喜事,然而,命運卻在此時發生了轉折。

  當趙用賢勸諫張居正奪情而被免官後,一切都變了。吳之佳被任命為御史,路過趙用賢家門時,趙用賢本著舊情前往餞行,卻沒想到吳之佳竟不以禮相待。趙用賢心中一陣悲涼,他看著吳之佳那冷漠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人心的善變。

  「哼,沒想到吳之佳竟是如此勢利之人。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留戀這門親事。」趙用賢心中暗暗說道。他毅然退回聘禮,最終將女兒嫁給了蔣氏。而吳之佳的兒子吳鎮也另外娶妻,兩家從此互不來往。

  趙用賢堅持為人的氣節,他深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但他並不後悔。他相信,在這渾濁的官場中,總要有一些人堅守自己的原則。然而,他的氣節卻一向不被王錫爵所賞識。

  王錫爵,內閣大臣,一個權勢滔天的人物。他身著華麗的官服,頭戴高冠,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威嚴和傲慢。他看著趙用賢,心中充滿了不滿。


  「這個趙用賢,總是如此固執己見,不識時務。他的存在,對我來說是一個麻煩。」王錫爵心中暗自思忖。

  此時,吳鎮心中也充滿了怨恨。他覺得趙用賢的退婚讓他們家丟了面子,於是決定報復。他找到機會,向朝廷告發趙用賢。趙用賢因此被免職,而吳之佳也被降職。

  戶部郎中楊應宿得知此事後,認為趙用賢退婚不對。他是一個善於迎合權貴的人,看到王錫爵對趙用賢不滿,便決定趁機攻擊趙用賢,以討好王錫爵。

  楊應宿身材矮小,面容猥瑣,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狡黠。他站在朝堂上,大聲說道:「陛下,趙用賢退婚之舉,有悖人倫,實乃不當。」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

  行人高攀龍,一位正直勇敢的官員,聽到楊應宿的話後,心中十分憤怒。他決定為趙用賢申辯求情。

  高攀龍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正義。他站在朝堂上,義正言辭地說道:「陛下,趙用賢退婚乃是因為吳之佳不義在先。他堅持為人的氣節,何錯之有?楊應宿此舉,分明是阿諛奉承,惡意攻擊。」

  高攀龍的話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言詞中涉及到內閣大臣,指責楊應宿阿諛奉承。楊應宿聽了,心中大怒,他決定反擊。

  「高攀龍,你竟敢污衊我。你分明是與趙用賢一夥,意圖擾亂朝廷。」楊應宿大聲說道。

  楊應宿開始攻擊高攀龍,並牽連上吏部文選郎劉四科、趙南星、顧憲成等人。他在奏章中誇大其詞,將這些人描繪成結黨營私的小人。

  王錫爵看到楊應宿的奏章後,心中暗喜。他覺得這是一個打擊趙用賢等人的好機會,於是將楊應宿的奏章封送給朱翊鈞。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色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惑。他看著王錫爵送來的奏章,心中思考著這場紛爭的是非曲直。

  「這趙用賢等人,究竟是何居心?他們的行為是否真的如楊應宿所說?」朱翊鈞心中暗自思忖。

  八個月後,京城的天空被一層薄薄的陰霾所籠罩,陽光艱難地穿透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與不安的氣息,仿佛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吏部的大堂內,氣氛凝重而壓抑。吏部官員們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焦慮與期待。他們手中拿著一份重要的名單,上面列出了推薦入閣大臣的人選:王家屏、沈鯉、陳有年、沈一貫,左都御史孫丕揚,吏部右侍郎鄧以贊,少詹事馮琦。

  吏部尚書陳有年,一位面容清癯、眼神深邃的老者,身著莊重的官服,頭戴黑色紗帽。他眉頭緊鎖,手中緊緊握著那份名單,心中滿是憂慮。他深知這份名單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

  「此次推薦入閣大臣,事關國家社稷的穩定。我們必須慎重選擇,不可有絲毫差錯。」陳有年自言自語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

  陳有年緩緩站起身來,環顧四周,看著那些緊張的吏部官員們,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

  「各位同僚,我們推薦的這些人選,都是德才兼備、經驗豐富之人。他們有能力擔當起閣臣的重任,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陳有年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大堂內迴蕩。

  吏部官員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他們深知這次推薦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然而,當這份名單呈遞給朱翊鈞時,卻遭到了他的否決。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不滿。他看著那份名單,心中充滿了憤怒。

  「朕已經明確表示,不必拘泥資歷、品級,只要能擔任閣臣即可。吏部為何還是推薦這些人?難道他們不明白朕的意思嗎?」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在朝堂上迴蕩。

  陳有年聽到朱翊鈞的責問,心中一沉。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出隊列,跪在地上。

  「陛下,臣等推薦這些人選,並非隨意為之。他們都是經過慎重考慮,認為有能力擔任閣臣之人。王家屏為相有好名聲,沈鯉、陳有年、沈一貫等人也都是經驗豐富、德才兼備之士。左都御史孫丕揚、吏部右侍郎鄧以贊、少詹事馮琦也都是朝廷中的佼佼者。陛下,宰相之職至關重要,必須由有能力、有擔當之人擔任。」陳有年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朝堂上迴蕩。

  朱翊鈞聽了陳有年的解釋,心中更加不滿。他覺得吏部在挑戰他的權威,是對他的不敬。

  「陳有年,你身為吏部尚書,應當明白朕的旨意。宰相奉特旨選拔,不能由吏部專門辦理。你為何還要違抗朕的命令?」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


  「陛下,宰相都御史廷推,這本有先例。王家屏為相有好名聲,如果宰相不廷推,將來恐怕會開任官的捷徑。陛下,臣等此舉,是為了國家社稷的穩定,並非有意違抗陛下的旨意。」陳有年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朱翊鈞聽了陳有年的話,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陳有年在強詞奪理,是對他的不尊重。

  「陳有年,你竟敢如此大膽。朕命你立刻收回這份名單,重新推薦人選。否則,朕將嚴懲不貸。」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脅。

  陳有年看著朱翊鈞那憤怒的眼神,心中充滿了無奈。

  「陛下,臣等推薦的人選,都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如果陛下不滿意,臣等可以再次商議,但請陛下不要輕易否定我們的努力。」陳有年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堅定。

  朱翊鈞聽了陳有年的話,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陳有年在挑戰他的權威,是對他的不敬。

  「陳有年,你竟敢違抗朕的命令。朕看你是不想幹了。既然如此,你就告老還鄉吧。」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

  陳有年聽了朱翊鈞的話,心中一沉,自己的仕途可能就此結束。但他並不後悔,他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陛下,臣年老體弱,不堪重任。既然陛下如此決定,臣願意告老還鄉。但請陛下慎重考慮宰相人選,為國家社稷的穩定著想。」陳有年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朱翊鈞看著陳有年那堅定的眼神,心中有些猶豫。

  「陳有年,你先退下吧。朕會考慮你的建議。」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陳有年緩緩站起身來,向朱翊鈞行了一禮,然後退了下去。他的心中充滿了失落,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

  朱翊鈞看著陳有年離去的背影,心中陷入了沉思,宰相之職至關重要,必須由有能力、有擔當之人擔任。但他也不能容忍吏部的違抗。他決定重新考慮宰相人選,為國家社稷的穩定著想。

  不久,朱翊鈞任命孫丕揚接替陳有年的職位。

  幾天後,京城的天空被一層淡淡的陰霾所籠罩。陽光努力地穿透雲層,卻只能灑下微弱的光芒,仿佛預示著即將發生的重大變故。

  皇宮之中,氣氛凝重而壓抑。朱翊鈞端坐在龍椅之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威嚴與決斷。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那皇冠上的珠玉在微光下閃爍著光芒,彰顯著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朝堂之上,大臣們分列兩旁,神色各異。他們都在等待著皇帝的旨意,心中充滿了緊張與期待。

  此時,朱翊鈞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任命沈一貫、陳一陛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值文淵閣。」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沈一貫和陳一陛連忙跪地謝恩,他們的臉上露出了驚喜與感激之情。沈一貫身材修長,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沉穩。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整個人顯得莊重而威嚴。陳一陛則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果敢。他們深知此次任命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而在另一邊,文選郎中顧憲成卻陷入了困境。他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與無奈。顧憲成是一位正直勇敢的官員,他一直致力於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然而,此次他卻被調任它職,這讓他感到十分失落和不解。

  給事中盧明陬和逯中立得知顧憲成的遭遇後,心中充滿了同情和憤怒。他們決定上疏求情,為顧憲成討回一個公道。

  盧明陬身材矮小,面容和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毅與執著。他身著官服,手持笏板,毅然走上前來,跪地奏道:「陛下,顧憲成乃忠良之士,他為官清正,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了許多貢獻。此次將他調任它職,實乃不公。懇請陛下收回成命,讓顧憲成繼續留在原職。」

  逯中立身材高大,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剛正不阿的氣質。他也跪地奏道:「陛下,顧憲成一心為國,從未有過私心。他的才能和品德有目共睹,不應被如此對待。懇請陛下重新考慮此事,給顧憲成一個公正的待遇。」

  朱翊鈞聽了盧明陬和逯中立的話,心中更加生氣。他覺得他們是在挑戰他的權威,是對他的不敬。

  「盧明陬、逯中立,你們竟敢違抗朕的旨意。顧憲成既然被調任它職,自有朕的道理。你們如此多事,是何居心?」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

  盧明陬和逯中立並沒有被朱翊鈞的憤怒所嚇倒,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陛下,臣等並非違抗陛下的旨意,只是為了國家和百姓著想。顧憲成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他的離去將是國家的損失。懇請陛下收回成命,讓顧憲成繼續為國家效力。」盧明陬堅定地說道。

  「陛下,臣等所言句句屬實。顧憲成的品德和才能不容置疑,他應該得到公正的待遇。懇請陛下重新考慮此事,不要讓忠良之士寒心。」逯中立也說道。

  朱翊鈞聽了他們的話,心中更加憤怒。他覺得他們是在故意與他作對,是對他的權威的挑戰。

  「盧明陬、逯中立,你們如此固執己見,朕豈能容忍。朕決定將顧憲成革職,盧明陬、逯中立貶為按察知事。」朱翊鈞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靜。

章節目錄